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20例T2DM患者分别检测FPG、2hPG、TC、TG、HDL、LDL,HbA1c及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结果 T2DM下肢血管病变组年龄、病程、血脂、血压HbA1c高于普通T2DM患者。结论年龄、长病程、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内科》2015,(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56例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T2DMA)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56例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分析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及血小板四项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结果观察组患者MPV、PDW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LT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T、FPG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与FPG、PDW呈正相关(r=0.12,P0.05;r=0.23,P0.01)。结论 T2DMA患者血小板参数表现异常,MPV、PDW显著升高,检测血小板参数有助于判断T2DMA患者的微血管病变情况,对T2DM及其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肌酸激酶(CK)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323例老年T2DM患者,过夜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四项、C肽、心肌酶谱。根据CK是否升高,分为CK正常组和CK升高组。所有患者均行24h尿微量白蛋白、眼底荧光照影、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其中CK升高的T2DM患者63例,约占患者总数的19.5%。CK升高组HOMA2-IR升高〔(2.04±1.12)mmol*mU/Lvs(1.73±0.51)mmol*mU/L,P0.05〕,糖化血红蛋白升高〔(9.39±2.65)%vs(8.4±2.23)%,P0.05〕,糖尿病肾病升高(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多(P0.05)。结论 T2DM患者CK升高与骨骼肌胰岛素抵抗有关,提示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存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可能性高。在没有条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基层医院,可通过检测心肌酶谱来给予提示。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患者脉压与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DM)患者脉压(PP)大小与其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以145例2型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P水平分为A组[PP<60 mmHg(1 mmHg=0.133 kPa)],B组(PP≥60 mmHg).比较2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相比:B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显著高于A组(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PP是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P是预测2型DM患者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人(男67人,女53人),分为对照组,HTG,HLDL—C,本组伴或不伴总胆固醇升高,LHDL—C。所有病人均未服用降脂药,血脂异常组患者改变生活方式(运动+饮食控制),并予降脂药物治疗(如TG〉4.5mmol/L,先选非诺贝特降低TG,如果TG〈4.5mmol/L,LDL—C高,先用辛伐他汀,如LDL—C已达标,TG仍92.3mmol/L改为贝特,单纯HDL—C降低者仅予生活方式改变,未予药物治疗)。6个月后复测以上指标。了解TG、LDL—C、HDL—C分别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比较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有无不同。结果HTG、HLDL-C、LHDL-C组的BMI、腰臀比、TC、TG、HOMA—IR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调脂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HTG、HLDL—C、LHDL—C相对应的异常血脂指标均有改善,糖化血红蛋白、BMI、腰臀比均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OMA-IR均有所下降,但仅HTG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数化的HOMA—IR与TG、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降低TG对减轻胰岛素抵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Perilipin 1变化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就诊于丹阳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T2DM患者268例,根据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分为合并大血管病变组(A组,168例)和单纯T2DM组(B组,100例),另选取同期来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C组,50名)。检测各组血清Perilipin 1水平,并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其他生化指标;采用超声检查所有T2DM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A组和B组患者血清Perilipin 1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1),A组患者血清Perilipin 1水平高于B组(P0.05)。血清Perilipin 1水平与年龄、HbA1c、FBG、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erilipin 1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Perilipin 1水平是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微量尿白蛋白(MAU)、尿白蛋白/尿肌酐(UACR)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210例,根据下肢血管超声分为正常或狭窄30%组、狭窄30%~49%组、狭窄50%~75%组及狭窄75%或闭塞组。测定各组HbA_1c、UACR、LDL-C、HDL-C、Scr等。结果狭窄75%或闭塞组糖尿病病程、UACR、HbA_1c、LDL-C高于正常或狭窄30%和狭窄30%~49%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管狭窄程度与糖尿病病程、UACR、HbA_1c、TC、LDL-C、Scr呈正相关(r=0.310、0.760、0.407、0.324、0.260、0.589,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46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CR、LDL-C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UACR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相关因素,随着蛋白尿程度的增加,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游离脂肪酸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游离脂肪酸 (FFA)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方法  2 0 3例T2DM患者 ,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 ,分为非大血管病变组 (114例 )和大血管病变组(89例 ) ,与 73名正常对照组比较 ,采用酶比色法测血清FFA ,对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行Logis tic回归分析。 结果 T2DM组较正常对照组血清FFA明显升高 [(0 5 3± 0 2 5mmol/L与 0 39±0 18mmol/L比 ,P <0 0 1) ],大血管病变组血清FFA[(0 5 6± 0 2 8)mmol/L]与非大血管病变组[(0 4 9± 0 2 1)mmol/L]、正常对照组 [(0 39± 0 18)mmol/L]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F =12 2 6 ,P<0 0 1)。T2DM组为整体 ,有无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Y(有 =1,无 =0 ) ,以FFA及其他危险因素为自变量 ,进行Logstic回归分析。最后年龄、病程、收缩压和FFA进入回归方程。  结论 FFA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酸水平与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该院2016年4月—2018年6月T2DM患者27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4个月后DR是否恶化(或新发)分为恶化组(n=82)、未恶化组(n=191),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对不同尿酸水平恶化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析尿酸水平与DR恶化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TC、HDL-C、BMI、Scr、BUN、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化组糖尿病病程较未恶化组长,DBP、SBP、TG、LDL-C、Hb Alc、尿酸水平较未恶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分析显示,LDL-C、Hb Alc水平高是DR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恶化组尿酸水平Ⅰ级低于未恶化组,Ⅲ级、Ⅳ级水平高于未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R是否恶化为因变量,与尿酸水平Ⅰ级相比,尿酸水平Ⅱ级作为应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水平Ⅲ级、Ⅳ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尿酸水平291.00μmol/L为DR恶化(或新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尿酸水平与DR恶化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尿酸水平291.00μmol/L为DR恶化(或新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与DR恶化呈正相关,降低尿酸水平有助于预防DR恶化或新发。临应在治疗T2DM时在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外,还应重视对尿酸的控制,降低DR风险。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2月96例2型糖尿患者,依据尿酸水平分为对照组47例(血尿酸正常)和试验组49例(高尿酸血症)。结果试验组HbA 1c、FBG、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高,HDL-C水平较对照组低,(P 0. 05); Pearson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与HbA 1c、FBG、TC、TG、LDL-C水平呈正相关(r 0,P 0. 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 0,P 0. 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血糖、血脂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血尿酸水平升高是诱发糖脂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血糖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DM)血管病变与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2型DM有或无血管病变者分为3组,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G2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1)2型DM有血管并发症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者,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2型DM患者血脂测定显示TG、LDL—C及TC升高者分别占77.38%、51.19%和41.67%。其中有血管并发症者TG、LDL—C及TC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者,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DM患者40%以上有血脂异常,其中有血管并发症者的血糖、TG、LDL—C及TC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老年T2DM患者血尿酸(SUA)水平和DPN的关系。方法选取中老年T2DM患者207例,分为单纯T2DM组和DPN组,DPN组根据多伦多评分再分为轻、中、重亚组。对各指标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对DPN的危险因素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DPN组SBP、尿白蛋白/肌酐(UACR)、BUN、血肌酐(Scr)、TC、LDL-C、血尿酸(SUA)水平高于单纯T2DM组,SUA水平随着神经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279.66±56.53)vs(308.93±52.96)vs(330.24±48.79)μmol/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是DPN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老年T2DM患者中,SUA是DPN的危险因素,其水平与DPN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1304例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均进行眼底检查。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DR组与非DR(NDR)组,分析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DR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与NDR组相比,DR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单因素分析显示,在女性中总胆红素与DR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DR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在男性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DR的发生呈负相关(P<0.01)。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平滑曲线拟合显示在女性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DR发生风险呈U型关系;在男性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DR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在男性中,总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DR的发生风险降低8%(OR=0.92,95%CI 0.88~0.98,P<0.01);间接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DR的发生风险降低9%(OR=0.91,95%CI 0.84~0.96,P<0.01)。在女性中,当总胆红素<12.8μmol/L时,总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DR发生风险降低17%(OR=0.83,95%CI 0.72~0.95,P<0.01);当总胆红素≥12.8μmol/L时,每增加1μmol/L,DR发生风险增加10%(OR=1.10,95%CI 1.01~1.20,P<0.05)。当间接胆红素<9.8μmol/L时,间接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DR发生风险降低20%(OR=0.80,95%CI 0.68~0.94,P<0.01);当间接胆红素≥9.8μmol/L时,间接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DR发生风险增加13%(OR=1.13,95%CI 1.01~1.25,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DR患病风险存在U型关系,在男性患者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DR患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直接胆红素与DR患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与D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705例,根据眼底照相结果分为无DR组(NDR,n=370)和DR组(n=335),比较两组年龄、性别、DM病程、Hb及贫血率等。Logistic回归分析Hb与DR的关系。趋势性检验分析Hb与DR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纳入全部调整因素后,Hb每升高1 g/dl,DR患病风险降低16%(OR 0.84,95%CI 0.75,0.94,P0.01);Hb每增加1个等级,DR风险减低22%(OR 0.78,95%CI 0.68,0.90,P0.01)。随着DR严重程度增加,Hb水平降低(P0.01),贫血率升高(P0.01)。结论低Hb与DR发生发展相关且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凝血功能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T2DM患者78例,根据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将其分为伴有血管病变患者45例为观察组,血糖控制较好、无血管病变患者33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血糖(Glu)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分析各凝血指标与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发生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Glu、Hb A1c、F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PTT、P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与Glu和Hb A1c水平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Hb A1c(OR=1.23,P0.05)、Fg(OR=1.45,P0.05)是T2DM患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高水平APTT(OR=0.87,P0.05)是T2DM患者血管病变的保护因素。结论 T2DM发生血管病变患者出现凝血功能紊乱,其引起患者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因素,高水平Hb A1c、Fg及低水平APTT是T2DM患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视网膜血管直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8~70岁的T2DM患者。记录患者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血UA、糖化血红蛋白(HbA 1c)、总胆固醇(TC)、甘...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慢性肾脏疾病(CKD)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0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44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NAFLD分组,比较两组间CKD和DR的发生率及其与NAFLD的联系。结果(1)448例T2DM患者中NAFLD合并率为59.4%。(2)与无NAFLD组相比,NAFLD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及CKD和DR的发病率明显升高(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是T2DM患者发生CKD和D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P0.05;OR=2.8,P0.01)。结论T2DM患者中NAFLD与CKD和DR密切相关,提示通过早期诊断和干预NAFLD可预防微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选择T2DM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46例(A组),T2DM患者42例(B组),健康对照者36例(C组)作为研究对象,结果(1)A组与C组比较,血糖、血脂及CRP均升高,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或P〈0.05)。(2)B组与C组比较,FBG、TG、CRP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3)A组与B组比较,仅有TG、CRP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脂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100例T2DM患者肘静脉血标本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取肘静脉血,检测HbA1c、GLU及血脂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与HbA1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静脉血标本中FPG、2hPBG、TG、TC、LDL-C、HbAi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空腹C肽(FCP)水平对发生冠状动脉(冠脉)疾病(CAD)的影响,为明确FCP与2型DM心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2015-03-2017-03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单纯2型DM患者及2型DM合并CAD患者615例,记录入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按照是否合并CAD及病变程度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292例)和合并冠脉轻度病变组(DM+CAD1组,86例)、合并冠脉中度病变组(DM+CAD2组,150例)、合并冠脉重度病变组(DM+CAD3组,87例)。比较各组的FCP水平的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FCP的因素,并利用多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不同冠脉病变程度与FCP的关系。结果:2型DM合并冠脉病变患者体内FCP高于单纯DM患者[(0.57±0.32):(0.74±0.56),P0.05],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FCP升高显著。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FCP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256,P=0.000),与体质指数、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190,0.219,0.171,0.180,P均为0.000)。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CP、年龄是DM合并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心率是保护因素。结论:FCP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DM合并CAD的发生风险,FCP越高,DM合并CAD的可能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