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的治疗措施与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预防感染,饮食护理与教授囊袋保护知识。结果:患者囊袋感染得到控制。结论: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负性情绪大,有针对地进行心理护理,妥善完成感染预防工作,辅以营养支持是患者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张彦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9):629+661-629,661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临床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随着医学生物学的发展和适应证的拓宽,心脏起搏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植入数量迅速增加。在我国每年有上万例患者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但在起搏器植入术中及术后仍有可能发生一些急、慢性并发症,其中囊袋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会给起搏器携带者带来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常莉  郑燕 《吉林医学》2015,(3):543-544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方法:对行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发生囊袋感染引起起搏器外漏的仅有1例患者。结论:安装心脏起搏器其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手术者的技术,还取决于专科护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 患者66岁,女性,因反复头晕于1997年在我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快型),并行VVT型永久心脏起搏器安装术,术后病情稳定.于2004年12月23日无意间发现起搏器囊袋处波动感来诊,无发热.入院后查体:囊袋局部无红、热、痛,有波动感,局部穿刺抽出脓性液体,镜检脓细胞满视野.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后囊袋感染.  相似文献   

5.
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囊袋血肿的临床分析与处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探讨处理对策。方法:对从1998年1月-2007年12月植入起搏器的2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96例中有16例发生囊袋血肿,发生率5.4%,其中早期囊袋血肿11例,占68.7%,迟发型囊袋血肿5例,占31.3%。结论:充分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囊袋血肿,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迟发性囊袋血肿(即手术1周后出现血肿)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对从1999年8月至2005年3月植入或更换起搏器的3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10例中有5例发生迟发性囊袋血肿,发生率1.6%,占整个急性期囊袋出血的35.7%。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迟发性囊袋血肿发生率较低,与病人的一般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发生囊袋并发症的可能原因、与年龄关系及处理策略。方法选择2003年9月-2013年8月我院置入永久起搏器患者182例,分析囊袋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发生起搏器囊袋血肿12例,总发生率为6.6%,其中≥80岁6例,发生率为6.5%;〈80岁6例,发生率为6.5%;囊袋破溃及感染2例,总发生率1.1%,其中≥80岁1例,发生率1.1%;〈80岁1例,发生率1.1%。结论80岁以上与80岁以下患者的总体囊袋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加深对起搏器囊袋并发症原因的了解,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可将其风险减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起搏器安置术后囊袋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院心内科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行起搏器安置及资料完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囊袋并发症.结果 (1)本组810例,平均年龄(68.2±8.6)岁,其中男494例,女316例.148例(18.3%)为VVI/或AAI单腔起搏器安置术患者,662例(81.7%)为双腔起搏器(DDD)、心脏同步化起搏(CRT)及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安置术患者;(2)囊袋血肿31例(3.8%),其中年龄75岁以上、长期服用抗栓药物、合并血管疾病与囊袋血肿发生率密切相关(P<0.05);(3)囊袋皮肤破溃14例(1.7%),10例发生在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囊袋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 3例囊袋并发症,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论 加深对人工心脏起搏器囊袋并发症的认识,掌握其处理方法,并注意术前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囊袋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3例囊袋并发症,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论加深对人工心脏起搏器囊袋并发症的认识,掌握其处理方法,并注意术前预防  相似文献   

11.
夏中华 《华夏医学》2010,23(1):14-14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半月,囊袋渗液1 h,于2009年2月6日入院.1991年患者因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1998年更换起搏器,2009年1月21日因起搏器电池耗竭再次更换起搏器,术后于1月27日顺利拆线出院.  相似文献   

12.
起搏器囊袋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求处理起搏器囊袋并发症的新方式。方法 对7例起搏器囊袋并发症患者采用非常规方法处理,包括:(1)清创、消毒液处理后原位再植入;(2)清创、消毒液处理后同侧间隔或半间隔再造囊袋植入;(3)囊袋半开放置入套管式引流管引流,药物冲洗。结果 7例患者均获治愈。结论 以上处理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压迫时间及止血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9):1082-1082
永久性心脏起搏是长期的植入心内膜电极与脉冲发生器进行的人工心脏起博,它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或传导功能障碍疾病的主要方法,若术后对局部伤口压迫止血不当,会导致皮下血肿。通过对1999~2001年12月50例安装永久起搏器护理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心脏起搏器治疗心动过缓型心律失常时可能发生感染、出血、皮肤坏死等多种并发症。起搏器囊袋局部感染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在0.4%~0.6%。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处理,包括局部清理及全身应用抗生素。囊袋感染的及时处理和尽早愈合对防止感染扩散、早期进行二期手术、增强患者的生活信心至关重要。我们采用0.25%甲硝唑和0.25%氯霉素液局部交替缓慢灌注治疗囊袋,经过积极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黎敬锋  李银王  超等 《吉林医学》2014,(6):1161-1162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起搏器囊袋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首次植入或更换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60例,治疗一组60例,治疗二组60例。均随访1年,观察各组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①三组间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与治疗一组术后24 h切口正常率及术后第5天切口细菌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二组与对照组及治疗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术前预防应用和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对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影响;②术可家(壳聚糖抗菌护创膜)局部应用于起搏器术后切口具有良好的止血、抗菌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甲亢并发阿斯综合征一例报告阮国平余小明(江西省乐安县人民医院内科乐安344300)患者女,34岁,农民。因怕热、多汗、烦躁、乏力一年,伴胸闷、反复抽搐一天入院。既往无风湿性心脏病史、病毒性心肌炎病史和高血压病史。一年前出现怕热、烦躁、多汗,并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7.
毕磊  周冬翠 《医学综述》2013,(19):3611-3613
目的 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的防治策略.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患者68例,根据起搏器囊袋内是否预留引流条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缝合,加压包扎,观察组(38例)除按对照组处理外,缝合时在起搏器囊袋内预留引流条,术后24 h内拔除,观察囊袋血肿及组织愈合情况.结果 对照组囊袋血肿发生率为16.7%(5/30)高于观察组的2.6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均达到甲级愈合,拆线时间则无明显差别.结论 术中预留引流条预防起搏器囊袋血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晚期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CBS)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较少见的并发症,与连续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及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相关。本文报告1例晚期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特征,讨论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加强眼科医生对本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时囊袋内放置抗生素对囊袋和切口感染是否有预防作用。方法 178例病人分为起搏器囊袋内放置抗生素组(预防组)和不放置抗生素组(对照组),其他手术操作方法完全相同,并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1周,术后1月、3月、半年、以后每年随访,观察囊袋和切口情况。结果 固手术期共发生囊袋积血8例,其中预防组6例,对照组2例,经抽吸和加压包扎后消失。两组病人在囤手术期内均未发生囊袋或切口感染,预防组在随访期内发现2例切口感染,经局部换药和静脉滴注抗生素后痊愈。结论 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时在囊袋内是否放置抗生素对围手术期囊袋和切口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无菌环境是预防围手术期感染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吴炎 《吉林医学》2012,33(8):1765
<正>患者男,50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3年,加重3 h入院。患者3年前经常出现活动后心前区疼痛,间断服用硝酸甘油,未系统治疗。3 h前,患者突发心前区疼痛,伴有大汗、胸闷,出现短暂意识丧失,经120急救中心抢救,给以静滴硝酸甘油后意识逐渐恢复,立即送我院急诊。既往无明确糖尿病、高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