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何海丹   《中国医学工程》2013,(7):163-164
目的探讨儿童保健门诊干预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提升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月在我院因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就诊的儿童186例,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及四项评分(厌食、挑食和偏食、饮食习惯不良、食物恐惧)情况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儿童采用常规的喂养指导,干预组进行综合性的干预处方指导;分别于就诊、干预2个月、末次调查进行评分,对比两组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儿童在末次调查评分和对照组进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儿童在综合饮食行为加权评分方面和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保健门诊的综合干预可以较好的改善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并提高抚养人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干预能力。  相似文献   

2.
汪丽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88-5189
目的 探讨儿童保健门诊饮食行为问题就诊儿童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80例因饮食行为问题就诊的儿童,按照干预方法 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 进行指导,观察组采用综合性的干预方法 进行指导,比较2组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改善情况,家长不良喂养行为改善情况和儿童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儿童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饮食行为问题改善情况和家长不良喂养行为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综合性的干预方法 指导饮食行为问题儿童具有较大的意义,可较好地提升儿童家属满意度,改善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及家长不良喂养行为,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收集学龄前儿童(0~6周岁)饮食行为问题发生情况,探讨饮食行为问题与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山东省交通医院保健科门诊查体的1258例0~6周岁儿童看护人进行儿童饮食行为问卷调查,获得儿童及其看护人的一般资料和各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 调查发现儿童体质量指数(BMI)正常的比例约为66.1%(832/1258),存在消瘦问题儿童的比例约为14.1%(177/1258),另外还有约19.8%(249/1258)的儿童存在超重和肥胖问题;0~6周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出现最多的三位分别是吃饭注意力不集中(62.5%)、看护人过度关心(59.1%)、吃饭地点不固定(45.4%).不同月龄组儿童出现吃饭注意力不集中、吃饭地点不固定等饮食习惯与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均呈现相关性(P<0.05).结论 吃饭注意力不集中、看护人过度关心、吃饭地点不固定等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在本市儿童中发生较普遍,且容易导致儿童消瘦、超重和肥胖的发生,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会对学龄前儿童成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现状,为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干预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儿童饮食行为干预问卷(IMFeD)评估2014年2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1 720名1~6岁具有饮食行为问题儿童的社会人口学资料、饮食行为资料。结果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由高到低顺位排序依次为进食少为53.90%,进食不专心看电视、玩玩具、讲故事为50.00%,进食时间长(>30min)为48.66%,食欲差对食物不感兴趣为44.07%,进餐地点不固定大人追逐进食为41.11%,挑食对某种食物偏好为40.70%,父母过度关心为39.36%,拒绝尝试新食物为32.91%。男女童饮食行为问题比较发现,男童比女童更容易出现进食不专心的现象。大部分饮食问题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在儿保门诊较常见,应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加强健康教育,使家长及社会高度重视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对饮食行为问题应尽早给予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郑州市1~4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IMFeD(爱饭达)工具对营养门诊就诊儿童进行调查问询、诊断分类、干预指导。结果:郑州市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以胃口差(93.10%)、不良进食习惯(89.66%)、挑食偏食(65.52%)、家长过度关心(55.17%)4种类型最常见,其中饮食行为问题4种类型均具有的占37.93%,3种类型的占31.03%,2种类型的占24.14%。结论:郑州市1~4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流行率较高,儿保、儿科医生应做好儿童饮食行为指导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6.
王金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6,(19):2704-2705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门诊保健儿童及家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保健门诊收治的12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组实施心理干预,对比2组儿童护理干预前后各项行为因子评分、患儿家长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经心理干预后,试验组患儿各项行为因子得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患儿家长S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门诊保健中实施心理干预可降低儿童行为量表中各个行为因子分数,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及饮食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与食物频率调查表对齐齐哈尔市702名4~6岁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6.67%(男童18.56%、女童14.66%)。家庭经济收入、居住面积、家庭类型、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有关。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非独生子女、含糖饮料和高能量零食及红肉类摄入频次多是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动物内脏摄入频次多、母亲受教育程度高则为保护因素。结论齐齐哈尔市4~6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母亲受教育程度可通过多种家庭环境因素影响儿童行为;饮食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可能与铅的毒性作用及能量和多种营养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郑州市学龄前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为今后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在郑州市区内随机抽取8个社区共400名儿童作为干预组,随机另抽取8个社区38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学龄前儿童实施1 a的健康饮食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不良饮食行为调查,从而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通过为期1 a的一系列的饮食行为干预措施的实施,干预组学龄前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社区进行学龄前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干预是有效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个性化饮食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试验组实行个性化饮食指导,对照组按常规饮食护理,比较两组饮食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饮食遵医控制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饮食指导更易让患者执行和接受,满意度高.对患者疾病控制具有积极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姜华 《当代医学》2014,(34):76-77
目的了解基层儿童保健中婴幼儿行为发育的保健需求与干预。方法收集100例基层儿童保健婴幼儿,将其随机均分成2组(n=50)。其中实验组施以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无健康教育干预,比较2组婴幼儿的行为发育水平。结果实验组婴幼儿行为发育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在适应能力上,实验组为(96.13±10.78),对照组为(86.23±9.12),语言上,实验组为(98.34±11.45),对照组为(87.12±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强化对婴幼儿的健康教育干预,有助于提高婴幼儿行为发育水平,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杜晓燕  黄舒婷  李鹏胜 《当代医学》2021,27(13):106-108
目的 探讨分析在儿童保健中应用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社区服务中心的68名年龄为2~42个月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4名.常规组应用一般护理,研究组应用社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应用价值.结果 研究组生长发育、体质健康、危险因素识别、意外伤害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12.
    
高雪敏 《安徽医学》2013,34(8):1127-1130
目的探讨膳食干预对胎儿生长发育及孕妇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营养门诊接受膳食干预的180例初孕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检查并在我院分娩而未进行膳食干预的180例初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妊娠的不同时期对其进行具体的膳食干预指导,对照组根据自己的喜好与饮食习惯进食。两组在妊娠期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体重、血红蛋白,并发症、最终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期体重增加在正常范围的比例、血红蛋白量、自然分娩的比例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符合WHO推荐的最佳高智商新生儿体重(3.0~3.5 kg)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在妊娠期的并发症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孕妇进行膳食干预有利于优生优育,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妊娠期并发症,有助于孕妇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脑瘫高危儿饮食进行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0例有饮食行为问题的脑瘫高危儿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对喂养人行喂养相关知识宣教,干预组结合口腔按摩进行干预;观察2个月,比较两组1个月、2个月的效果。结果:1个月后干预组饮食行为改善有效率77.5%,对照组25.0%;2个月后干预组有效率87.5%,对照组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瘫高危儿喂养人行喂养相关知识宣教并结合患儿口腔按摩可改善脑瘫高危儿饮食行为,干预时间长短影响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于翠娟  孙俊翠 《当代医学》2022,28(4):101-104
目的探究儿童保健中开展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对小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名健康体检儿童,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童保健干预,实验组在儿童保健中实施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干预,比较两组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精细动作、语言能力、社交能力、适应能力、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质量、头围、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常见疾病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保健中开展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干预,能促进其智力发育,使儿童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行为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与行为干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糖尿病患者行为干预护理,可有效指导患者建立正确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遵医依从性,更好地为疾病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6.
金杰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119-120,123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干预护理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健康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治疗依从性及对护理效果、护理态度的满意度,观察并记录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知识、健康信念及体质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较佳率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x2=8.075,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效果、护理态度的非常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知识、健康信念评分较护理前提高,体质指数评分较护理前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护理后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911、23.028、12.892,均P〈0.05)。结论健康行为干预护理可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对护理效果、护理态度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知识、健康信念及体质指数评分,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国艾滋病健康教育联合行为干预的效果及相关问题。方法:将疾控中心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干预的5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健康宣教)及研究组(健康教育联合行为干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总分(88.69±5.41)分,高于对照组(75.88±5.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行为干预可显著提高我国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但如何保证艾滋病患者出院后不失联成为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福田区孕妇牙周健康状况并探讨口腔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深圳市福田区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妊娠期女性1176例,对其牙周健康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中的560例孕妇于实施口腔护理前、后进行口腔牙龈健康状况检查,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受教育程度较低、月收入为中低水平、选用非药物牙膏、每天刷牙1次、刷牙时间<1 min、体质量指数>25.0 kg/m2、孕前1年无就诊、无洁牙习惯、不知道刷牙规则、不使用漱口水均为孕妇牙周问题的危险因素(P<0.05~P<0.01).口腔护理干预对改善孕妇口腔牙龈健康状况效果显著(P<0.01).结论 :在规范妊娠期妇女牙周健康的保健基础上,针对性加强危险因素孕妇的口腔护理干预,可进一步降低牙周问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腔保健行为干预在牙周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自我口腔卫生保健模式,观察组由牙周科医师给予3个月1次的口腔保健行为干预,观察时间为1年。干预前后,采用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I)及复发率分别评定两组牙周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PD和BI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D、BI指数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口腔保健行为干预能够降低牙周病的复发,维持长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丽芳 《医学动物防制》2011,(12):1092-1094
目的探讨在饮食行业从业人员中开展乙肝防治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4 065名HBsAg阴性的饮食行业从业人员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从业人员进行乙肝一般知识、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并对研究对象针对乙肝知识、态度及行为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进行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干预组从业人员乙肝知识的知晓率、行为形成率、免疫接种率比对照组均明显上升,乙肝感染率干预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从业人员中开展健康教育对提高乙肝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相关行为的形成率、免疫接种率以及降低乙肝感染率等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