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提出综合护理措施对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来本院分娩的2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中42例出现泌乳不足问题产妇的成因,给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母乳喂养率。结果妇泌乳不足的成因复杂,涵盖了乳房异常、缺乏母乳喂养知识和心理因素等多方面。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后产后泌乳不足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实施前18.21%(P0.05);综合护理措施实施后新生儿满月体重增长正常者显著多于实施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存在泌乳不足的产妇行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加产妇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中医护理应用于产妇的产后泌乳干预中,分析及研究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入及分娩的200例产妇纳入此文分析对象,参照产后泌乳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分组,100例产妇归入1组,常规产后泌乳护理干预予以参照组,中医护理予以实验组,观察及对比2组的新生儿乳汁满足合计率、纯母乳喂养合计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新生儿乳汁满足合计率比较于参照组数据,P0.05,呈现数据间参比的统计学研究意义,实验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合计率比较于参照组数据,P0.05,呈现数据间参比的统计学研究意义,实验组产妇的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比较于参照组数据,P0.05,呈现数据间参比的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产妇的产后泌乳干预中采用中医护理呈现出更优的效果,体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早期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109例剖宫产初产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早期泌乳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充足率和母乳喂养率等情况。结果:干预组24小时内泌乳始动率85.45%明显高于对照组68.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泌乳充足率85.45%、母乳喂养率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64.82%、6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剖宫产初产妇早期泌乳功能,提高泌乳始动率、泌乳充足率和母乳喂养率,在提高新生儿喂养质量和促进产妇机体恢复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刘瑛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714-17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泌乳的影响,为其临床护理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100例,观察并比较2组产妇的泌乳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充足率和母乳喂养率均比对照组产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剖宫产产妇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其泌乳始动率、泌乳充足率和母乳喂养率,这对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和促进产后机体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提高剖宫产术后泌乳量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科89例行剖宫产术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治疗组44例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动态对比24小时内产妇泌乳量和胃肠功能恢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12小时内泌乳量比较,P<0.05;与对照组24小时内泌乳量比较,P<0.01;与对照组12小时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P<0.05;与对照组24小时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P>0.05。结论: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术后产妇的泌乳量和胃肠功能恢复,在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和增强新生儿机体抵抗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对剖宫产术后护理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6.
牛琼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3,(30):3947-3948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的效果,为促进母婴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护理干预后的10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来院直接分娩的1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开奶时间、泌乳量、纯母乳喂养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72h体重增长速度观察组也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让产妇改变认知,提高喂养技能,从而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提高纯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5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10例剖宫产术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产妇在剖宫产术后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护理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影响产妇母乳分泌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后母乳喂养的情况。结果:护理组产妇对开始泌乳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48h泌乳量充足所占比以及产后4d内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纯母乳喂养中,有效地缩短了开始泌乳的时间,提高了产妇的泌乳量和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使用护理干预的模式对剖宫产后产妇母乳喂养率的促进效果。方法选取剖宫产的产妇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2组产妇泌乳时间、泌乳量、母乳喂养率等各项数据。结果观察组泌乳时间,泌乳量、泌乳率等各项数据均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提升母乳喂养率方面,护理干预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5):138-140+144
目的评价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产妇早期泌乳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4例剖宫产手术产妇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摸球法的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行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泌乳情况、母乳喂养情况、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泌乳始动时间24 h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24~48 h者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泌乳始动时间48 h者的比例相比,组间无差异(P0.05);对照组母乳喂养率低于试验组,其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率、乳房胀痛发生率均高于试验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产妇早期泌乳,提高母乳喂养率,缩短康复时间,值得临床借鉴和大力普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促进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400例住院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出院日期的奇偶数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两组产后6周、6个月BSES和SSRS评分均高于产后3 d,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6周、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母乳喂养率,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