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腹部手术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采用全身麻醉行腹部手术患者92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2组临床效果与全身麻醉苏醒期的躁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躁动率17.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0%,且苏醒期HR、DBP与SB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手术患者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稳定心率与血压,且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9):151-157
目的观察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8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和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手术室全麻苏醒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指标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接受手术室全麻苏醒护理的患者血压、心率水平和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效果更佳,患者的血压、心率指标显著下降,手术期间发生躁动的概率也得到有效控制,这更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在手术室全麻护理方面应当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范勇 《大家健康》2016,(10):192-192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患者中开展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于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接受全麻腹部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全麻苏醒期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护理中开展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躁动发生率及其程度,促进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方法112例腹部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术前评估+术后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各56例,比较两组血压、心率、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术前评估+术后针对性护理模式有助于手术患者保持血压、心率相对平稳,减少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苏醒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苏醒期产生躁动的原因采取预防性措施和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麻醉后苏醒的血压、心率以及躁动程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三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治疗后的苏醒期给予预防性和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程度和躁动的发生率,可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并可以减少术后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期间收治的66例腹部手术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案的不同,将6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2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种护理干预方案对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结果:苏醒期研究组的心率、血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可有效减少苏醒期躁动症状的产生,也有利于稳定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小儿腹部手术中应用地佐辛对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果.方法 从2018年3月—2019年12月泽州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腹部手术患儿中抽取108例,均接受全身麻醉,按照是否使用地佐辛预防苏醒期躁动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比2组患儿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时的改良Aldrete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对降低手术患者苏醒过程中躁动的作用效果,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4-2014.3来我院进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传统护理方法和针对麻醉苏醒期相关因素进行预防性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苏醒期心率、血压指标及躁动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6.67%)也明显低于为对照组(27.7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进行预防性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明显减少患者躁动的发生率和程度,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少术后意外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柏晓庆 《大家健康》2014,(7):214-215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对降低手术患者苏醒过程中躁动的作用效果,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4-2014.3来我院进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传统护理方法和针对麻醉苏醒期相关因素进行预防性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苏醒期心率、血压指标及躁动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6.67%)也明显低于为对照组(27.7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进行预防性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明显减少患者躁动的发生率和程度,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少术后意外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原因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方法通过统计2006年288例全麻苏醒期躁动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288例躁动病人中不能耐受气管导管120例(41.7%),伤口疼痛95例(33.0%),不能耐受尿管58例(20.1%),其他原因25例(8.7%)。结论分析了引起患者躁动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病人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麻醉期处理.方法 本院对54例患儿行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全身麻醉手术,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治疗组和芬太尼对照组,每组27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需要全面掌握有关小儿麻醉的特征性,加强对患儿护理.结论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多因素协同作用形成的结果,采用术前干预及术中术后的综合处理,可以减少躁动的发生,提高麻醉安全性和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患者在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全身麻醉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间;苏醒期配合;苏醒期躁动情况;术后使用应用镇痛剂等。结果:观察组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操作配合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使用镇痛剂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以下简称EA)是指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在苏醒期出现的不同程度的意识缺失,不能交流,具有攻击性的不恰当行为。患者常出现翻身,叫喊,尝试坐起来,自行拔出气管导管等不恰当行为[1]。EA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是全身麻醉的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部分残余药物对其不同程度的抑制造成的[2]。EA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并  相似文献   

14.
屈红梅  闫霞  刘霞 《吉林医学》2011,(35):7563-7563
<正>全身麻醉停止,手术结束,麻醉苏醒,患者一般可在短时间内唤醒,但也可出现意识模糊、嗜睡到定向障碍及躁动不安等。虽然时间是短暂的,但可引起意外性伤害等严重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1-2]。我院2007年起对400例全身麻醉患者恢复期的资料进行观察,其中49例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现对其原因及防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南 《中外医疗》2011,30(27):76-76
儿童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处理,一直以来是医院比较重视的项目.因为儿童身体发育尚不健全,无论从生理和心理上还没有发育成熟,这给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总结套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和注意事项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800例全麻手术中出现的93例约(11.6%)躁动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引起躁动常见原因有缺氧(38例),各种导管刺激(25例),切口疼痛(14例),麻醉药物(8例),术前大脑认知功能障碍(8例),经积极的治疗均好转。结论:相关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熟悉患者躁动原因及危害,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全身麻醉药物停止使用10~30分钟至手术完成后,患者一般可在短时间内唤醒,但也可出现意语不清、嗜睡、定向模糊甚至躁动不安等脑功能障碍。躁动患者一般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患者的体动挣扎会危及伤口缝合、整形网定及引流管、胃管、尿管、输液管等各种管道,并有可能造成伤口裂开、渗血及窒息、坠床、骨折、软组织伤等意外伤害。因此,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护理尤为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来我院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  相似文献   

18.
全身麻醉苏醒期,大多数患者呈安静嗜睡或轻度定向障碍,意识状态逐步恢复正常,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精神状态异常等躁动表现。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因素较多,如麻醉药残余作用、切口疼痛、留置导尿管的刺激等。有报道称全麻诱导后置人导尿管可减轻对患者的不良刺激,但其对患者苏醒期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我们选取一定数量全身麻醉患者,分别观察麻醉前后导尿对患者躁动发生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导尿时机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周口市中医院择期行腹部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按照干预方案分为甲、乙、丙3组,各32例。甲组:术前4 h留置导尿。乙组:麻醉诱导前导尿。丙组:麻醉诱导后导尿。观察患者躁动评分、满意度情况。结果甲组躁动评分最低,乙组次之,丙组躁动评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组满意度最高,乙组次之,丙组满意度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不同导尿时机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满意度有不同的影响,术前4 h留置导尿患者苏醒期躁动少,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