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桑林  郑重  周峰  解飞  葛留锁  马延山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73-2475
目的探讨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PEG)与经鼻胃管(NGT)肠内喂养在颅脑损伤后昏迷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伴吞咽困难患者60例,分别采取PEG与NGT肠内喂养各30例,比较分析治疗前1 d、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的非瘫痪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肱三头肌肌围、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4项营养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低蛋白血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PEG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与NG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EG肠内喂养在改善颅脑损伤后昏迷伴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等方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鼻胃管(NGT)与经皮内镜下胃造瘘肠内营养在鼻咽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研究2010年5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50例,分为NGT组25例经鼻胃管肠内营养,PEG组25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肠内营养,比较分析治疗前后2周、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6周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营养指标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PEG组患者营养指标高于NGT组(P<0.01),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周后PEG组患者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低于NGT组(P<0.01).结论 PEG的肠内营养可改善鼻咽癌患者的营养不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需要人工营养支持超过4周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通过鼻胃管(NGT)给予肠内营养供给,观察组实施PEG给予肠内营养供给。比较两组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体重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及生活质量评分(KPS)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TSF、BMI、ALB、PA、Hb和KPS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AC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AC和AM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M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PA、Hb、BMI及KPS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SF、AC及AM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肺部感染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人工营养支持超过4周的患者,经皮内镜技术可显著改善患者肠内营养供给,减少住院时间、肺部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胃造口管(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留置)及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的疗效区别。方法因吞咽功能障碍或意识障碍需要较长时间(4周)实行管饲营养的门诊或住院患者50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是否接受分为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组和鼻胃管(NGT)组。PEG组实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术后通过胃造口管给予肠内营养;NGT组实行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管饲过程的并发症包括返流、吸入性肺炎等的发生情况,以及人体测量指标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的变化,观察期为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NGT组的ALB、PA、TSF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EG组的ALB、PA、TSF、MC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EG组ALB、PA升高的量高于NGT组,PEG组治疗效果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组3个月内返流和吸入性肺炎等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管饲喂养的病人,PEG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NGT。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行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 6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肠内营养的方式不同分为PEG组(34例)和鼻胃管(nasogastric tube,NGT)组(34例).比较两种肠内营养途径的相关并发症及营养改善效果.结果 PEG组与NGT组比较,PEG组胃潴留(14.7% vs.32.4%),反流性食管炎(11.8% vs.23.5%),吸入性肺炎(17.6% vs.38.2%)均较NGT组显著降低(P<0.05);PEG组营养治疗3个月的BMI [(20.56±1.32) kg/m2 vs.(19.97±1.35) kg/m2],ALB [(40.45±2.12)g/L vs.(38.27±2.25) g/L],前白蛋白(PA)均高于NGT组[(302.12±30.28) mg/L vs.(280.27±28.17)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PEG行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IOE)和间歇经口至胃管饲(IOG)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吞咽功能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12月于德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OE组(33例)、IOG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持续性经鼻至胃管饲治疗;IOE组给予IOE法;IOG组给予IOG法。比较三组营养状况、吞咽功能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4周后,三组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及白蛋白(AL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但IOE组和IOG组升高更显著,其TP、Hb、ALB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IOE组与IOG组的TP、Hb、ALB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三组吞咽功能分级均优于组内干预前(P<0.05);IOE组及IOG组的吞咽功能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2.35%,IOE组与IOG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06%和12.12%,均低于对照组(P<0.05),IOE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IO...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经胃造瘘术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肠内喂养,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鼻胃管(NGT)肠内喂养。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状态如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SFT、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吸入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体质量指数明显增加,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显著加厚,而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并且较对照组更优。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胃造瘘术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病人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中具有显著疗效,其效果明显优于鼻胃管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结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按常规行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两组治疗前后评价指标采用肺部感染发生率、洼田氏饮水试验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开始前评价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误吸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结合吞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连妙芬  贾震雷  严秋霞  严丽  张建华  陈秀娣 《浙江医学》2017,39(10):846-847,853
目的探讨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3例急性心源性脑卒中通过洼田氏饮水实验进行吞咽评估均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按照是否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治疗及置入胃管的时间分成48h内留置组、3d内留置组、1周内留置组及未留置胃管组4组,4组均连续治疗21d,比较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Hb]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留置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BMI评分明显升高(均P<0.05);未留置胃管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BM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48h内留置胃管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3组(均P<0.05),BMI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P<0.05);治疗后3d内留置组、1周内留置组、未留置胃管组Alb、H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48h内留置组治疗前后Alb、H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治疗后48h内留置组Alb、Hb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P<0.05);4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48h内留置组最低。结论对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治疗能明显改善营养水平、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老年卧床患者营养状况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西安市中心医院长期住院治疗的100例老年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筛查营养状况,检测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同时根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为感染组(CPIS>6分) 22例和非感染组(CPIS≤6分) 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卧床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老年卧床患者营养指标与CPI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老年卧床患者中营养不良65例,营养正常35例;营养不良患者的ALB、Hb、PA、TLC水平明显低于营养正常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18.5 kg/m2、自主咳嗽能力异常、吸烟史、吞咽困难、侵袭性操作史、住院时间>30 d和ALB、Hb、PA、TLC降低及CPIS升高为老年卧床患者肺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