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珠海市机采血小板捐献者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遗传多态性,以研究HPA同种免疫在进行随机血小板输注中的意义。方法:应用PCR—SSP方法对48名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HPA1~5和15进行基因分型。结果:48名机采血小板捐献者HP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HPA—1a、-4a、-5a皆为1.000,HPA-1b、-4b、-5b皆为0.000,HPA-2a为0.9895,HPA一2b为0.0104,HPA-3a为0.6562,HPA-3b为0.3438,HPA-15a为0.5313,HPA-15b为0.4687。结论:中国人HPA-1a、2a-4a、-5a的基因频率很高,血小板随机输注时同种免疫概率较低,但同种免疫一旦发生,配合性输注的供者很少;而HPA-3和15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血小板随机输注时,HPA-3和15的错配概率为0.35和0.37,因此HPA基因分型在血小板配型和配合性输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婧妤 《吉林医学》2009,30(10):901-902
血小板在血液有形成分中体积最小,但其表面却具有最复杂的血型抗原系统,由于其表面的抗原众多且复杂,因此反复大量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产生血小板同种抗体的频率比红细胞产生同种抗体的频率高几十倍。尽管临床输注的血小板为ABO同型,但随着输注次数和输注量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检测血小板血型抗体种类,交叉配型,从而选择血小板血型相同的血小板进行输注是解决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小板交叉配型解决免疲性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作用。方法对80例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采用固相凝集法筛查血清中的血小板抗体,进一步对有免疫性抗体的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找到配合型或适合型的供者血小板输给患者。结果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血小板抗体的总检出率为45%(36/80),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36例患者与供者做血小板配型,并输注配合型血小板悬液后,有效率为89%(32/36)。1例脾肿大、2例发烧,1例原因不明的PTR患者,输用配合型或适合型血小板后,而再次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无效率为11%(4/36)。结论血小板交叉配型在血小板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作用明里,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开展血小板交叉配型,但对有脾肿大.DIC、发烧情况下的血小板输注无效(免疫性引起的PTR患者)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4.
苗菁  曾小菁 《海南医学》2014,(3):313-317
目的 通过检测人类血小板抗原1~6,15系统(Human platelet alloantigen,HPA-1~6,15),探讨HPA多态性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1)收集30例输注2次以上血小板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标本,根据血小板回收率(Percentage platelet recovery,PPR)判定输注效果;(2)采用酚/氯仿方法提取DNA;(3)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对血小板抗原IPA-1~6,15进行基因分型,分析HPA抗原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关系.结果 (1)HPA-1~3、HPA-5~6、HPA-15系统等位基因呈多态性分布;HPA-4呈aa纯合子单态性分布,HPA-1、5、6基因以an纯合子为主,仅HPA-3、15见bb纯合子,b等位基因频率以HPA-2最高(0.65),其次依次为HPA-15 (0.349),HPA-3 (0.3).(2) 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有21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无效率为70%,多集中于输注3次及以上组.结论 (1)抗-HPA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概率较小,主要发生在HPA-2、3、15系统,对需作HPA配型的患者只要针对此3个系统进行检测,就可提高输注效果.(2)临床应注重血小板输注治疗的个体化,减少输注次数,提高输注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血小板抗体检测和配型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固相凝集法检测39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清中的抗血小板抗体,抗体阳性者与供者之间进行交叉配合试验。对其中的17例进行配合性输注,15例随机输注。结果: 交叉配合组与随机输注组24 h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分别为(9.05±3.11)×109/L和(2.77±1.88)×109/L,交叉配合组明显高于随机输注组,两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88.2%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P<0.05)。结论: 配合性输注血小板可提高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输注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血小板同种抗体,并对其HPA及HLA-Ⅰ类抗原进行基因分型,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与血小板同种抗原/HLA-Ⅰ类抗原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17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清中的血小板抗体进行检测;运用PCR-SSP方法,采用HPA分型试剂盒检测血小板同种抗原7个抗原系统HPA-1、2、3、4、5、6、15,以及HLA分型试剂盒对HLA-A/B抗原进行基因分型。结果6名患者单独表达HLA抗体,4名患者表达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3例HLA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共同表达,其中以GPⅡb/Ⅲa为主。对17例患者HPA系统和HLA-Ⅰ类抗原基因分型,发现HPA-3系统中a的基因频率高达0.676,b为0.324;HLA-A*02、HLA-A*24、HLA-A*11和HLA-B*60、HLA-B*13、HLA-B*46多见。结论HLA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表达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了解PTR与HPA/HLA-Ⅰ类抗原的相关性对指导临床血小板配合性输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以便临床医师有效地把握临床输注血小板的指征。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对87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并结合其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7例患者中由免疫因素导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为59例(67.8%)。结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为免疫因素,因此提倡对需多次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输血,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海南岛黎族人群血小板-1-6、15抗原系统进行基因分型,探讨血小板抗原分布与随机血小板输注的关系以及血小板抗原分布与疾病的相关性。为黎族人群临床血小板输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180名黎族人进行HPA-1—6、15抗原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本研究揭示了海南岛黎族人HPA-1~6、15抗原基因频率分布概况,证实黎族人HPA-2、-3、-5、-6、-15系统具有多态性。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黎族人在随机血小板输注中,供受者HPA-3系统不配合的机会为37.49%,HPA-15系统不配合的机会为36.93%,是随机血小板输注的关注重点。HPA-5系统不配合的机会为6.23%,HPA-2、-6系统不配合的机会只有0.56%。而HPA-1、-4抗原未检出相应HPA—b基因。同种免疫发生的危险性会非常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反复输血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输血3次以上的血小板输注患者,应用固定凝集法检测器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对34例产生血小板抗体的临床患者进行随机输注和配合性输注,观察患者1h后和24h后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观察患者的输注效果,比较血小板交叉配合前后的输注疗效。结果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44.17%),ABO同型机采血小板的不同输注次数患者之间的抗体阳性差异显著(P0.05);血小板交叉配合性输注效果显著优于随机输注(P0.05)。结论≥3次输血的临床患者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应积极检验血小板抗体,对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患者应及时给予交叉配型,提高输血疗效,降低血液消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血小板抗体检测样本的血小板抗体发生率、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水平和血小板交叉配型结果进行分析,为血小板输注提供最佳解决方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的患者2 25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对HLA抗体、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 HPA)抗体和HLA+HPA抗体结果为阳性的样本再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统计其中血小板交叉配型率<20%的样本进行PRA水平检测,分析PRA水平分布情况。结果 2 254例血小板抗体筛查显示,血小板抗体阳性1 257例(55.8%),其中单一HLA抗体阳性最多,为1 070例(85.1%),其次是HLA+HPA抗体双阳性107例,单一HPA抗体阳性68例,非特异性抗体12例。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交叉配型率<20%的178例样本进行PRA水平分析,发现PRA水平> 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