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6例银屑病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都按银屑病的一般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同时给予研究组行与情绪有关的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的程度。结果分析发现,2组护理前的焦虑、抑郁情绪差别不明显;护理后都有一定的减轻,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与情绪有关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银屑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心理及血压变化。方法:将96例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8例,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加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48例,给予高血压患者常规治疗。分别于人院时和治疗12周对两组患者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值进行评价,同时测量血压。结果:综合干预组血压控制效果及HAMD、HAMA评分显示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P〈0.01)。结论: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焦虑、抑郁症状,而且能提高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3.
吴敏  屈桂超 《吉林医学》2012,(27):6035-603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将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别于入院时和术后3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在焦虑、抑郁方面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在焦虑、抑郁各方面的指标评分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及家属同步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方面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4.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银岚  陈丽君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1):1055-1056
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由于病程长,需要长期治疗,加重了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心理疾病已成为其主要并发症之一[1,2]。本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分析,并对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患者中男32例,女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焦虑与抑郁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48例脑卒中后焦虑与抑郁障碍患者实施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并建立良好的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结果:脑卒中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焦虑与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结论:对脑卒中焦虑抑郁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10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二组,56例针对地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53例采取常规护理,然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7.
赵惠娣  刘亚娟 《吉林医学》2013,34(13):2596-259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以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为工具,以2009年6月~2010年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48 h内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调查;住院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2周后用同一量表进行调查,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0例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有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及抑郁情绪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情绪反应。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患者康复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病人焦虑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覃金荣 《广西医学》2005,27(6):937-937
恢复期住院精神病人其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逐渐恢复,对自己的现实状况及周围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此时,病人逐渐关心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关心与接纳,尤其担心自己未来的前途,怕别人耻笑,怕家庭与社会遗弃等,容易产生焦虑抑郁、退缩等负性情绪[1]。为此,我们对57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合并抑郁焦虑障碍护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月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76-2277
糖尿病(DM)为世界流行性疾病,我国的DM患病率已达1%~3%,且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DM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因血糖控制不佳伴发精神障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对我院收治36例2型DM伴精神障碍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型DM36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32岁~74岁,平均年龄54岁,病程平均12a,排除各种严重精神病和急性脑血管意外。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做血糖测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1],入院时结果与我国常模作对照分析,然后将入院及出院结果做自身对照,采用t检验。2结果干预后SAS、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在统计学存在显著差异(P<0.01)。3讨论在目前尚无特殊根治DM方法的情况下,患者一旦发现有DM,即有恐惧心理,或者因为经济等原因,总希望迅速将血糖控制或自行减药停药,此外,有部分患者对使用胰岛素有顾虑,也加重心理负担,因此DM患者明显存在焦虑、抑郁心理障碍[2]。有研究表明: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可引起体内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素分泌增加,进一步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评价.方法 选取5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等指标结果 .结果 护理后:护理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是(32.01±1.11)分和(31.14±1.07)分,对照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是(48.77±1.70)分和(48.23±1.25)分;两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消除焦虑、抑郁等情绪症状,提升护理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DM)为世界流行性疾病,我国的DM患病率已达1%~3%,且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DM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因血糖控制不佳伴发精神障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对我院收治36例2型DM伴精神障碍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型DM36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32岁~74岁,平均年龄54岁,病程平均12a,排除各种严重精神病和急性脑血管意外。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做血糖测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1],入院时结果与我国常模作对照分析,然后将入院及出院结果做自身对照,采用t检验。2结果干预后SAS、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在统计学存在显著差异(P&lt;0.01)。3讨论在目前尚无特殊根治DM方法的情况下,患者一旦发现有DM,即有恐惧心理,或者因为经济等原因,总希望迅速将血糖控制或自行减药停药,此外,有部分患者对使用胰岛素有顾虑,也加重心理负担,因此DM患者明显存在焦虑、抑郁心理障碍[2]。有研究表明: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可引起体内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素分泌增加,进一步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2.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贵秀  任梅芳 《河北医学》2007,13(11):1337-133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DM)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并予以护理干预,强化教育,家庭、社会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分值。结果: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科学的护理干预,明显改善焦虑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13.
周芳  武小丽 《广西医学》2012,34(6):793-794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按入院单、双日将95例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认知、社会支持等个体化护理干预,分别于入院第1天和第8天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第1天焦虑、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第8天焦虑、抑郁程度均较住院第1天低(P<0.05);观察组住院第8天焦虑、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干预可减轻创伤骨折患者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2011年11月——12月在我院择期行PCI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术前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失眠的影响进行观察,根据数据显示,能有效改善PCI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及失眠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也称脑溢血,简单地说,就是指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溢出,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引起脑出血的首要危险因素。脑内小动脉的肌层和外膜均不发达,管壁薄弱,长时间的血压升高,脑部小动脉发生硬化形成粟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因素均可使血压骤然升高。选取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76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分为2组,进行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吴霞红 《大家健康》2016,(2):248-24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90例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全面评估后采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心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透析半年后观察组的 SAS 和 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抑郁、焦虑的ICU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ICU病房的患者,将所有被研究的ICU患者评均分为常规组35例和干预组35例,干预组采用以减轻抑郁、焦虑程度为目的系统护理,常规ICU病房护理应用于常规组,观察两组的SDS以及SAA评分。结果:干预组护理后的SDS以及SAS评分较常规组要低(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对抑郁、焦虑的ICU患者的应用价值较高,使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减轻,值得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行系统护理干预对其焦虑与抑郁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90例冠心病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状态产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SDS与S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总体健康评分较对照组分高(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与抑郁状态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的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80例,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护理前有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心理,临床中给予患者全方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抑郁、焦虑的ICU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ICU病房的患者,将所有被研究的ICU患者评均分为常规组35例和干预组35例,干预组采用以减轻抑郁、焦虑程度为目的系统护理,常规ICU病房护理应用于常规组,观察两组的SDS以及SAA评分。结果:干预组护理后的SDS以及SAS评分较常规组要低(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对抑郁、焦虑的ICU患者的应用价值较高,使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减轻,值得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