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潘巍巍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165-166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关系。方法 UAP患者78例在PCI术前测定血清hs-CRP,分为hs-CRP增高组和hs-CRP正常组。术后随访9个月,观察术后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hs-CRP增高组MACE发生率高于hs-CRP正常组(P〈0.05)。结论 UAP患者PCI术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和hs-CRP增高的易发生MACE;hs-CRP对PCI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的治疗保护作用。方法将我院心内科2012-10~2013-04收治的UAP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大剂量组术前3 d连续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小剂量组术前3 d予常规剂量20 mg。于术前及术后8 h、24 h测定肌钙蛋白Ⅰ(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比手术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浓度;术后随访1个月了解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大剂量组c Tn I、CK-MB及HsCRP浓度低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c Tn I、CK-MB升高的发生率低于小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血脂无明显差异,用药后血脂均有所下降,且术前、术后7 d及术后1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两组患者均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后联合静脉应用腺苷心肌损伤和预后的影响。方法:60例备行PCI的UA患者随机分配到腺苷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测定并定量分析PCI术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随访两组PCI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记录使用腺苷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PCI术后48h内A组cTnI的峰值和累积释放值均低于B组(P<0.05)。两组CK-MB峰值和累积释放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3个月内A组MACE发生率低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使用腺苷治疗期间,没有与使用腺苷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UA患者PCI联合静脉应用腺苷能减少PCI术后微量心肌损伤,并有进一步降低PCI术后3个月内MACE发生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LDL-C正常水平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测定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血清hs-CRP水平,介入术后随访9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高hs-CRP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hs-CRP可预测接受PCI治疗的LDL-C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小兰  吴同果  何芸 《吉林医学》2010,31(15):2207-220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因胸痛疑诊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结果分为稳定型冠心病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测定所有入选者的空腹血清胱抑素C,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冠心病病情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心绞痛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和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的病情程度有密切关系,随着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升高,冠心病患者病情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两种参与心肌缺血损伤的因子,即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1(ET-1),研究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心肌影响及预后情况,为缺血预处理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86例新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并择期行PCI的患者,随机分为预处理组和对照组,预处理组在行PCI治疗前40 min进行远端双上肢缺血预处理,对照组不做远端双上肢缺血预处理。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以及术后2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CGRP、ET-1的血清含量,并随访记录术中至术后1月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数量,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预处理组与对照组术前CK-MB、cTNI和CGRP、ET-1无统计学差异,预处理组术后24小时CGRP较对照组升高,CK-MB、cTNI和ET-1较对照组降低,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可降低PCI相关心肌损伤指标,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已接受长期他汀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单次服用80 mg阿托伐他汀能否降低术后炎症反应、血小板活性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本科接受PCI术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5例,年龄(59.23±10.23)岁,男性83例,女性32例.随机分为2组:强化组(n=56)在PCI术前12 h给予单次负荷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n=59)在PCI术前12h予常规剂量(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前24h及术后24h血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p-选择素(CD62p)水平,并随访所有患者术后30 d内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前24h各指标无差异(P>0.05).强化组术后24h炎症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炎症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在PCI术后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术后较术前有一定程度的升高(P>0.05);术后30 d强化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已接受长期他汀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12 h再给予单次80 mg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炎症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及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已接受长期他汀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单次服用80 mg阿托伐他汀能否降低术后炎症反应、血小板活性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events,MACE)的发生。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本科接受PCI术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5例,年龄(59.23±10.23)岁,男性83例,女性32例。随机分为2组:强化组(n=56)在PCI术前12 h给予单次负荷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n=59)在PCI术前12 h予常规剂量(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前24 h及术后24 h血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p-选择素(CD62p)水平,并随访所有患者术后30 d内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前24 h各指标无差异(P>0.05)。强化组术后24 h炎症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炎症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在PCI术后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术后较术前有一定程度的升高(P>0.05);术后30 d强化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已接受长期他汀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12 h再给予单次80 mg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炎症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及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他汀序贯治疗对择期PCI患者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PCI患者98例,随机分为常规他汀治疗组56例(阿托伐他汀20 mg/d)和他汀序贯治疗组42例,观察PCI术前、术后12 h两组血清IMA、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PCI术前及术后他汀序贯治疗组血清IMA、hs-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他汀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他汀治疗组比较,他汀序贯治疗组PCI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序贯治疗能显著改善择期PCI患者心肌损伤,对心肌起主要的保护作用,降低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心绞痛再发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PCI术后行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可地尔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D、ET-1、NO指标水平,术后心绞痛再发作情况及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D、ET-1、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FMD、NO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MACE总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肌损伤,降低PCI术后心绞痛再发作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探讨合并多发伤伤员断肢(指)再植的适应证、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在1994年7月~2001年6月期间,对23例多发伤伤员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者,在多科协作积极救治多发伤的同时,先清创离断肢(指)体,并低温保存,待病情稳定后一期行断肢(指)再植术,术后早期进行系统的功能康复练习。结果22例再植成活,随访1~7年,根据断肢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7例、良13例、差2例,优良率90.9%。结论多科合作、早期救治多发伤、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是提高多发伤断肢(指)再植成功率的关键。加强早期系统功能练习是再植肢(指)体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络活喜(AM)合并苯那普利(BE)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探讨。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222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M+BE组(A组)76例,AM组(B组)72例,三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5.
 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的常见并发症,预后不良且死亡率高,是PM/DM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PM/DM相关ILD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治疗上仍以激素为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对IL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就参与发病的自身抗体、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组织蛋白酶、遗传因素学等方面对PM/DM相关的ILD的发病机制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验证、实践血液透析 (HD)与血液灌流 (HP)联合运用治疗急性中毒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 1998-2 0 0 1年间共收治 5 0例急性中毒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 5 0例急性中毒的病例中 ,男 2 7例 ,女 2 3例 ,治愈 4 7例(94 % ) ,死亡 1例 (2 % )。结论 :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运用治疗急性中毒 ,临床效果满意 ,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MV)治疗危重症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危重症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MV治疗。结果 本组抢救成功的68例患者血pH、PaO2、PaCO2、SaO2明显改善,成功率达71.58%,死亡27例(28.42%),并发症29例(30.53%)。结论 MV是治疗危重症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MV时机的选择和原发病的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四怎样分析发热待诊的病人   (一)注意流行病学资料   1籍贯、居住地址和最近到过的地方:有些病有地方性,如血吸虫病、恙虫病、疟疾多在我国南部省份,如果病人从那里来或最近去过这些病的高发区,就要想到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