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手外科治疗的76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观察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各项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皮瓣边缘坏死、皮瓣严重肿胀、皮瓣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组织病理学评分、疼痛评分、瘙痒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皮瓣成活,保持良好外形,促进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观察组行穿支皮瓣修复术,对比疗效。结果:两组术后修复疗效对比中,观察组优良率(78.0%)明显高于对照组(41.5%),组间修复优良率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率对比中,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9.8%,对照组为29.3%,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明显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行穿支皮瓣修复术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较低,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及预后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接受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实验组接受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50例实验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整体的治疗效率为94%,50例对照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整体的治疗效率为74%,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整体效率比较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技术,治疗的效率和症状改善情况较为理想,因而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梁绍雄 《微创医学》2023,(2):259-261
目的 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6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围术期指标、术后不良反应及疼痛程度、手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抗感染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手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手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显著,可缩短康复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和疼痛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5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48例。对照组采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优良率为95.84%(4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2%(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1/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可提高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优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炎性因子水平和VAS评分,以及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其效果优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4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研究组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优19例,良23例,可16例,差4例,及格率93.55%;对照组的优10例,良12例,可24例,差16例,及格率7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皮瓣边缘有少许坏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对照组为19.35%,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技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9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47)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实验组以穿支皮瓣修复技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变化。结果实验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中使用穿支皮瓣修复技术治疗可提高修复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本院68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2015年11月1日至2017年1月8日)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手术,予以观察组穿支皮瓣修复手术。观察两组手术修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及格率为94.12%,较对照组数据(76.47%)明显更高,P值小于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并探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外二科收治的6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手术,观察组患者实施穿支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情况和治疗前后的组织病理学评分、创面疼痛评分和瘙痒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20/3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织病理学评分、创面疼痛评分和瘙痒评分与同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组织病理学评分、创面疼痛评分和瘙痒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穿支皮瓣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修复,修复效果显著,预后良好,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缓解创面疼痛和瘙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与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诊的84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观察组:穿支皮瓣修复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L-6、IL-8、TNF、LPS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组织病理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80.95%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效果较好,患者IL-6、IL-8、TNF、LPS水平改善较好,平均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低,组织病理学评分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115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的57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2017年6月-2019年5月期间的58例患者为观察组,接受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肢修复后血液循环优良率94.83%,比对照组82.46%高,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DASH上肢功能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3个月,2组分数均有提高,但观察组分数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疤痕遗留率3.45%,比对照组14.04%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45%,低于对照组(14.04%),P<0.05。结论:给予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患肢的血液循环优良率,帮助患者恢复手功能,降低疤痕遗留的概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四肢软组织损伤中应用穿支皮瓣修复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诊治的40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和不同术式的选择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应用轴型皮瓣修复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穿支皮瓣修复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研究组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发现,两组患者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的患肢功能情况发现,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不同断蒂时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给予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根据术后断蒂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将术后2周断蒂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术后3周断蒂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和皮瓣存活率分别为82.50%、97.50%,与对照组的78.57%、97.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住院费用显著减少(P<0.05);两组手外伤软组织损伤患者术后色泽、毛细血管反应以及针刺皮瓣出血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疗效显著,但在术后2周断蒂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少患者家庭经济负担,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对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将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9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46例对照组患者行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治疗,46例观察组患者行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功能优良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两点辨别觉比较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修复外观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在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均可发挥较为理想的效果但相对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法而言,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可更好地改善患者指端外观及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皮瓣修复术对于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根据软组织缺损情况采用局麻、臂丛麻醉或指根麻醉方式。将常规修复术作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并同时采用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1.29%,观察组为90.3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皮瓣修术能够有效治疗手外伤患者,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4例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比较两组皮瓣成活率、皮瓣感染率、住院时间、皮瓣断蒂时间,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皮瓣成活率为92.98%(53/57),高于对照组的73.68%(42/57);皮瓣感染率为3.51%(2/57),低于对照组的14.04%(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皮瓣断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能明显提升皮瓣存活率,减少皮瓣感染,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手创伤软组织缺损采用不同皮瓣修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手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行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与对照组(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每组各58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优良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4.83%与81.03%,差异显著(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45%与12.07%,差异显著(P<0.05);在平均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为(5.12±1.11)d,对照组为(26.57±2.69)d,差异显著(P<0.05).结论 手创伤软组织缺损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效果较为显著,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赵欣 《当代医学》2021,27(21):7-9
目的 探讨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修复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观察组实施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比较两组皮瓣存活及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皮瓣坏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步态、疼痛、日常活动、踝活动范围及距下关节活动范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肿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均可有效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但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效果更好,可有效减少术后肿胀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57-60
目的对比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和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为85.29%,与对照组的47.06%相比明显上升(P0.01)。观察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治疗方面,穿支皮瓣修复术相对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疗效更为确切,其能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踝上穿支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单纯进行踝上穿支皮瓣对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观察组在踝上穿支皮瓣对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前,施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上穿支皮瓣对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较单独用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