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病情的严重性和预后的关系,探讨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清CR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病程在2周以内的90例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及1周后进行血清CRP水平的测定,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Barthel指数记分对入选患者在入院时及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入院时的CRP水平低于入院1周后的CRP水平,但其差异无显著意义。前者与患病当时及病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且这种相关性存在着量化的关系,而后者则无此相关。结论根据脑梗死患者病后2周内的CRP水平可以对病情的严重性及预后进行量化的判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和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09年9月住院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选取6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空腹抽血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Hs-CRP作为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危险因子,在临床上通过监测其浓度,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的临床指标,但要注意排除其他引起Hs-CRP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炎症),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具体分析,以准确鉴别假阳性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炎症标记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107例脑梗死患者按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组,或者IMT正常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各组间血清hs-CRP水平。结果 IMT增厚组、斑块组血清hs-CRP显著高于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血清hs-CRP显著高于IMT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hs-CRP显著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IMT可以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测定血CRP水平,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结果脑梗死组血CRP含量、颈动脉IMT和粥样斑块数较对照组增加;血CRP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颈动脉IMT及斑块数呈正相关。结论CRP作为炎性指标可能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血CRP水平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对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进行分组评分.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hsCRP水平明显升高,TBIL、IBIL水平明显降低;脑梗死组NDS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与TBIL、IBIL水平呈负相关.认为hsCRP、TBIL、DBIL、IBIL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预后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hs-CRP含量为(5.87±1.82)mg/L。治疗2周后hs-CRP含量为(1.51±1.27)mg/L,正常对照组hs-CRP含量为(1.29±0.78)mg/L。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hs-CRP含量明显高于治疗2周后和正常对照组,治疗2周后的hs-CR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hs-CRP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预后判定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5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测定胱抑素C、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比较两组的测定结果,并分析hs-CRP与胱抑素C、c Tn I、CK-MB之间的相关性;比较AMI不同严重程度(按照Killip分级,Ⅰ、Ⅱ、Ⅲ、Ⅳ)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胱抑素C、c Tn I及CK-MB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与胱抑素C、c Tn I及CK-MB之间呈正相关(均P0.05)。Ⅰ、Ⅱ、Ⅲ、Ⅳ级AMI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Ⅰ、Ⅱ、Ⅲ、Ⅳ级AMI患者间血清hs-CRP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AMI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其含量的程度直接反应AMI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猝死。其发生不仅仅是简单的脂质沉积、斑块破裂,此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炎症反应可能在AC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认为急性时相反应物CRP是ACS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并对其诊断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hs-CRP作为炎症标志物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ACS中的含量变化,以探讨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求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有效实验室标记物。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历资料共615例,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患者43例(不良事件组),未发生不良事件患者572例(无不良事件组),记录2组患者一般实验室指标和LVEF,随访1年生存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良事件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K+、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不良事件组[(1673.17±340.87)ng/L vs(920.64±115.96)ng/L,P=0.040;(4.19±0.55)mmol/L vs(4.01±0.44)mmol/L,P=0.006;14.15mg/L vs 8.81mg/L,P=0.022]。COX死亡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4,95%CI:1.009~1.020,P=0.000)。采用ROC曲线分析C反应蛋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44,且C反应蛋白为52.05mg/L时,具有最佳预测效能,敏感性为52.38%,特异性为88.95%。采用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低C反应蛋白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C反应蛋白患者(97.2%vs 77.5%,P0.01)。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脉压指数(PPI,=平均PP/平均SBP)与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96例,按PPI水平分为4组.即PPI≤0.40组、PPI0.41~0.50组、PPI0.51~0.60组及PPI〉0.60组,各组分别有23,29,31及13例患者。应用全自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比较各组患者的hs—CRP水平,分析其与各血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PPI0.41~0.50组、PPI0.51~0.60组及PPI〉0.60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5.65±0.78),(6.26±0.85),(6.62±0.78)]均显著高于PPI≤0.40组[(5.21±0.83)mg/L,t=2.47~6.68,P〈0.05~0.01]。②hs—CRP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PPI呈正相关(r=0.325~0.566,P〈0.05~0.01),其中以与PPI的相关系数(r=0.566)最大。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与PPI的关系密切,两者共同参与了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与高血压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高血压1,2,3级患者和52例正常时照者,测定并比较其血清 hsCRP 浓度。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清 hsCRP 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3级患者的血清 hsCRP 浓度显著高于高血压1.2级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 hsCRP 浓度显著增加,且 hsCRP 浓度可反映其血压水平,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检测血清hs-CRP和IL-6水平。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78例(IMT≥1.2mm)与非斑块组(IMT<1.2mm)102例。结果斑块组患者的年龄[(62±9)岁]显著高于非斑块组[(51±10)岁,P<0.01)],伴有高血压(69%)及糖尿病(35%)的比例亦明显高于非斑块组(52%,18%,均P<0.05)。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增高的比例,斑块组(67%)显著高于非斑块组(47%,P<0.05),hs-CRP水平斑块组[(27.8±6.4)mg/L]亦显著高于非斑块组[(20.7±5.8)mg/L,P<0.01],而不稳定性斑块组hs-CRP水平[(37.5±7.2)mg/L]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组[(24.9±6.3)mg/L,P<0.01]。IL-6水平斑块组[(0.22±0.06)μg/L显著高于非斑块组[(0.20±0.08)μg/L,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s-CRP和IL-6水平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及其性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388例健康成人(男223例,女165例,年龄47~53岁)的身高、体重、血压、心电图、血糖、血脂及血清hs~CRP等进行测定。结果:由低至高的血清hs—CRP四等分组(〈2.1mg/L,2.1~5.0mg/L,5.1~8.0mg/L,〉8.0mg/L)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组间差异非常显著(F=7.63~22.46,P均〈0.001),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2.89~8.88,P分别为0.031,0.022,0.015),四组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检出率分别为32.3%,48.9%,58.0%,79.4%.差异有显著性(x^2=28.12,P〈0.001)。结论:血清hs—CRP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体重指数、血压、血糖和血脂)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33例AMI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并与对照组的30例比较;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33例AMI患者血清CRP的系列变化值,取其峰值。结果:AMI患者外周血CD3+和CD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8+无明显改变(P>0.05),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RP峰值与CD4+/CD8+比值呈显著的负相关(r=-0.731,P<0.01)。结论:AMI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炎症因子CRP有相关性,炎症因子及免疫机制可能都是影响AMI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PR)水平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44例AAD患者血清CRP浓度,根据血清CRP增高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将44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6例,CRP峰值≥30 mg/L且持续≥两天;B:组18例,CRP<30 mg/L, 其中有2例CRP峰值>30 mg/L,但持续少于两天。分析血清CPR浓度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44例AAD 患者CPR浓度均增高,A组中发生夹层继续分离及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高于B组(30.7%对5.5%和23.1%对0%), 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血清中的CPR含量与病情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高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4例健康对照,发现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平与肌酐呈正相关,且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随着糖尿病。肾病病程的进展,hsC—RP水平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C反应蛋白(CRP)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130864和rs3093059与缺血性脑卒中(I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中国汉族IS患者158例为病例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290例为对照组。基因分型用PCR-RFLP技术,应用多因素1ogistic回归分析各SNP对IS发生的易感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CRP基因2个SNP位点rs1130864和rs3093059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rs1130864和rs3093059位点各单体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基因2个SNP位点rs1130864和rs3093059及其组成的单体型与中国汉族人群IS的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析两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9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30例,另选择3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受试者血清RBP4水平,采用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血清RBP4、hs-CRP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血清RBP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患者血清RBP4、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单支、双支与三支病变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s相关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RBP4与hs-CRP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469,P〈0.01).结论 血清RBP4、hs-CRP与冠心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与斑块稳定性有关,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血清标志物,但其并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和B型钠尿肽在急性心肌梗死电风暴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和预测价值.方法 观察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35例心肌梗死急性期发生电风暴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B型钠尿肽水平,并与同期40例急性心肌梗死但未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发生电风暴患者进行对照,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电风暴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为(51.4±46.1)mg/L,B型钠尿肽为(638.5±460.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B型钠尿肽水平作为一种敏感性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分层和电风暴的发生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关系。方法对219例自然人群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测定血脂、血尿酸、hs—CRP。结果219例被抽查人群中,有MS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MS者,且随着MS组分数目增多,hs—CRP水平逐渐升高(P〈O.01)。相关分析显示hs—CRP浓度和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酸、HOMA—IR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的影响后,hs—CRP与MS发生显著相关(P〈0.01)。结论循环血hs—CRP浓度与MS组分多少有关,hs—CRP水平增高是MS发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