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系统评价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MEDLINE(Ovid)、CNKI、维普中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利用CRS联合HIPEC治疗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所有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RCT)和非随机对照试验(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非RCT),对纳入研究主要从生存期和安全性两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项RCT和8项非RCT,共504例患者.生存期方面,RCT中,CRS联合HIPEC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明显高于单纯CRS组的7个月(P=0.003).8项非RCT中,CRS联合HIPEC治疗的1、2、3年合计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2.9%、27.1%、16.8%.手术切除程度达到CC 0~1分是预后较好的预测指标.安全性方面,非RCT显示联合治疗方案围手术期总体死亡率为4.8%,严重并发症的合计发生率为24.9%,在RCT中这两项数据分别为0和13.1%.结论:对于胃癌伴腹膜转移,尤其是达到CC 0~1切除的患者,CRS联合HIPEC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同时存在较高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灌注治疗对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53例晚期胃癌合并腹膜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腹腔灌注给药分为灌注治疗组和未灌注治疗组,并对患者进行生存随访。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根据病灶部位、分化程度等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灌注治疗组和未灌注治疗组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为9.50个月(95%CI:7.39~11.61)和7.83个月(95%CI:5.74~9.92,P=0.022)。体质量指数(BMI)>25及伴有腹水的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更易从腹腔灌注中获益。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腔积液(HR=1.52,95%CI:1.18~1.94)、全身系统治疗(HR=0.43,95%CI:0.33~0.56)、手术(HR=0.52,95%CI:0.39~0.70)、腹腔灌注治疗(HR=0.65,95%CI:0.52~0.82)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结论:胃癌伴有腹膜转移患者可进行腹腔灌注治疗,与未灌注治疗患者相比,其生...  相似文献   

4.
杨立涛  杜义安 《中国肿瘤》2016,25(5):380-385
胃癌发生腹膜转移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小于6个月.全身化疗并没有明显增加这些患者的生存期.腹腔热灌注化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腹膜转移的方法.全文系统回顾分析了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胃癌腹膜转移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治疗以及术前新辅助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胃癌腹膜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106例胃癌PC患者随机分为CRS组或CRS+ HIPEC组,前者行常规手术治疗,后者行CRS+HIPEC,药物为羟基喜素碱(HTPC)20 mg加丝裂霉素(MMC)30 mg,或多西他赛120 mg加顺铂120 mg,溶于生理盐水12 L,温度(43±0.5)℃,时间60~90 min。主要终点指标为总体生存期,次要终点指标为安全性。   结果  入组患者106例,CRS组45例,CRS+HIPEC组61例,两组的主要临床病理指标平衡。至患者的中位随访期30个月时,胃癌PC相关死亡率在CRS组为93.3%(42/45),CRS+HIPEC组为77.0%(47/61,P < 0.05)。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CRS组是7.0个月(95%CI:5.8~8.2个月),CRS+HIPEC组是11.1个月(95% CI:8.3~13.9个月,P=0.003)。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在CRS组为6例,CRS+HIPEC组为8例(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RS+HIPEC治疗、胃癌同时性PC患者、肉眼可见完全肿瘤细胞减灭、不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系统性化疗6个周期以上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参数。   结论  对于胃癌同时性PC患者,CRS+HIPEC可延长生存期,并不明显增加严重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系统介绍了德国胃癌腹膜转移治疗和预防方面的临床试验结果和治疗经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和(或)胃切除术可以在有潜在治愈性的情况下实施,但仅能在经验丰富的中心并根据多学科诊疗团队的临床决策开展。目前,德国正在进行有关CRS+HIPEC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高质量临床试验,也进行着有关胃癌切除术后辅助HIPEC治疗的临床试验。德国发明的加压腹腔气溶胶化疗(pressurized intraperitoneal aerosol chemotherapy,PIPAC)技术联合系统性化疗可作为姑息性治疗手段处理及预防腹水等并发症,期待有更多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介绍了德国胃癌腹膜转移治疗和预防方面的临床试验结果和治疗经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和(或)胃切除术可以在有潜在治愈性的情况下实施,但仅能在经验丰富的中心并根据多学科诊疗团队的临床决策开展。目前,德国正在进行有关CRS+HIPEC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高质量临床试验,也进行着有关胃癌切除术后辅助HIPEC治疗的临床试验。德国发明的加压腹腔气溶胶化疗(pressurized intraperitoneal aerosol chemotherapy,PIPAC)技术联合系统性化疗可作为姑息性治疗手段处理及预防腹水等并发症,期待有更多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腹腔内热低渗灌注化疗在预防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德恕  陈志新 《肿瘤》1995,15(5):404-406
腹腔内热低渗灌注化疗在预防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研究彭德恕,陈志新,程中,郑吉祥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成都610041)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病例中,腹膜转移占第一位,约40~50%。探寻预防腹膜转移的方法受到普遍关注,国外已有化疗及热化疗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胎儿来源的LAK细胞/rIL-2对5例失去手术、化疗、放疗机会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进行了过继免疫治疗。结果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黑色素瘤病人肺转移结节基本消失,局部瘤细胞全部坏死,组织细胞正常;淋巴瘤病人转移灶消退59%;小肠平滑肌肉瘤病人在没进行此疗法之前2年半复发、手术三次。第三次手术后用此疗法治疗一个疗程,三年后第一次复发。为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存质量争得了再次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LAK细胞和IL-2是目前常用的肿瘤生物制剂。自1992年以来,对18例晚期肺癌,男15例,女3例,年龄29~64岁,进行LAK细胞和重组IL-2联合化疗治疗。选择胎脾、胸腺的淋巴细胞做前体细胞,体外用重组IL-2诱导制备LAK细胞,每输3次LAK细胞为一疗程、每次输入细胞数0.5~1.0×109。化疗采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为主的方案。治疗结果: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7例,无效(NR)3例,病情平稳3例,有效率CR+PR达66%。采用本疗法后病人精神及饮食好转,能有效缓解胸痛、减轻病人痛苦。提示LAK细胞和重组IL-2联合化疗对晚期肺癌是一种可行的有效治疗,但在临床应用中要注意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胎儿来源的LAK细胞/rIL-2对5例失去手术、化疗、放疗机会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进行了过继免疫治疗。结果都取得了-定的疗效,黑色素瘤病人肺转移结节基本消失,局部瘤细胞全部坏死,组织细胞正常;淋巴瘤病人转移灶消退59%;小肠平滑肌肉瘤病人在没进行此疗法之前2年半复发、手术三次。第三次手术后用此疗法治疗-个疗程,三年后第-次复发。为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存质量争得了再次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一种新的IL—2/LAK治疗方案,本研究采用rIL—2和自行设计的工艺制备的人同种异体LAK细胞,按“3W”方案,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共38例.结果表明,多数患者自觉症状有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部分患者的癌性症状改善明显,38例患者中,CR3例(7.9%),PR14例(36.8%).作者认为该疗法与国外同类方法相比,制备工艺简便,LAK细胞获取量大,治疗效果肯定,副作用轻,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人胎脾淋巴细胞体外在rIL-2存在下诱导成LAK细胞并与rlL-2联合胸内注入,治疗7例癌性胸水患者。其中1例胸水完全消失,其余患者胸水明显减少,出现胸膜肥厚,连续观察8个月胸水未见进一步增多;胸水内肿瘤细胞也明显减少。7例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果提示:胎脾LAK细胞与rIL-2胸腔内联合应用治疗癌性胸水有效,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尽管胃癌的治疗策略和方法在不断进步,胃癌患者的预后在逐步改善,但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仍非常差,故需不断探索有效的治疗措施和药物.目前全身化疗仍是基础,常用药物有替吉奥(S-1)、紫杉类、铂类等,而腹腔灌注化疗中应用紫杉醇、顺铂、多西他赛等药物也有临床试验显示出一定的疗效.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可在部分患者中有生存获益甚至获得长期生存.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腹膜转移普遍表达的靶点,其特异性单抗Catumaxomab可能在胃癌腹膜转移中具有应用前景.本文对胃癌伴腹膜转移的诊疗进展进行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胃癌腹膜转移相关基因MYH-9与胃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50例组织标本取自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同一患者的腹膜转移组织标本。组织固定在10%的缓冲甲醛溶液用于病理诊断,冷冻于液氮中备于免疫印迹分析、细胞培养、siRNA转染、细胞粘附实验。结果 MYH-9在所有的鳞状细胞癌组织(100%)和8个邻近正常组织中表达(26.7%,P=0.000)。癌组织中MYH-9高表达水平与腹膜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差和较晚的肿瘤分期显著相关。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胃癌病灶是否切除、腹膜转移的存在、MYH9高表达(基于免疫组化染色)与患者总生存率显著相关(P=0.008、P=0.001、P=0.006和P=0.007)。进一步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与MYH-9高表达是与总生存期相关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MYH-9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较高的癌细胞迁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Thein vitro induction of LAK cell activity was studied in cancer and AIDS patients. F3, an immuno-regulatory component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was shown capable of potentiating LAK cell activity induced by rIL-2. The LAK cells killing activity against Hs294T melanoma cell line induced by 50 U/ml rIL-2 in the presence of F3 (55 μmg/ml) reached 64%, which was comparable to that (60%) induced by 500 U/ml of rIL-2 alone. With F3 and rIL-2, the effector to target ratio could be reduced to one-half in order to obtain an equivalent level of cytotoxicity induced by rIL-2 alone. In some patients whose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were relatively inert of rIL-2, F3 could make them responsive to rIL-2 induction.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F3 may be useful to potentiate LAK cell activity, reduce the dosage of rIL-2 and thus minimize the later’s toxic side effects when usedin vivo.  相似文献   

18.
张滨学  唐尧 《中国肿瘤临床》1993,20(10):733-736
由癌症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少量LAK前体细胞。在LAK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重组人类白细胞介素2,植物血球凝集素及辅助细胞,明显提高了LA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并延长了LAK细胞的存活时间。表型分析发现,LAK-L细胞的IL-2受体(IL-2-R-)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AK-S细胞,LAK-L细胞的体外大量增殖具有以OkT^+ 8表型为主的单亚群增殖特性。体外杀伤实验及裸小鼠体内成瘤抑制实验结果表明,用此法  相似文献   

19.
5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经支气管动脉输注LAK/IL-2前后分别测定了体内NK活性、淋转、T细胞亚群及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前体内NK、淋转、OKT3、OKT4均低于正常值,OKT8、C3、IgA、IgM治疗前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后大部分观察指标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