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32例小儿外伤性硬膜我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幕上血肿19例,手术治疗16例,平均血肿量45ml,保守治疗7例,平均血肿量24.5ml,后颅窝血肿9例,手术治疗5例,平均血肿量22ml,保守治疗4例,平均血肿量8ml;14例(44%)伴有颅骨骨折;2例合并硬膜下血肿;1例合并脑挫裂伤;32例中急性8例(25%)亚急性22例(68.8%),慢性2例(6.2%)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全部治愈,死亡率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儿急性外伤性双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形成机制,探讨其早期诊断要点及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21例小儿急性外伤性双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1例患儿年龄4个月~16岁,平均年龄6.88岁。其中双侧跨中线单个血肿5例,双侧不同部位2个及2个以上血肿16例。首次头部CT检查发现双侧血肿12例,另外9例通过复查发现迟发性血肿。患儿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3~15分8例,9~12分11例,≤8分2例。手术治疗8例,其中行双侧手术7例,单侧手术1例;保守治疗13例。除1例死亡外,余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一侧硬膜外血肿开颅手术后对侧迟发硬膜外血肿较难早期发现,易导致预后不良,动态CT扫描可及时发现双侧硬膜外血肿并观察到血肿的变化;小儿双侧硬膜外血肿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个体化治疗方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寻婴幼儿及儿童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对43例婴幼儿及儿童外伤性硬膜外血肿采取保守治疗17例、钻孔引流血肿溶解治疗23例、开颅血肿清除治疗3例,评价疗效.结果 随访1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分1例,3分2例,4分5例,5分35例.结论 婴幼儿及儿童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有手术指征者应尽早手术,手术方式最好选择钻孔引流血肿溶解术,简便易行,是治疗婴幼儿及儿童硬膜外血肿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破硬外血肿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31例儿童硬膜外血肿分别采用保守治疗、钻孔引流及开颅血肿清除,观察疗效。结果 保守治疗14例恢复良好;钻孔引流9例,1例轻残;开颅血肿清除8例,3例轻残,1例死亡。结论 儿童硬膜外血肿尽量保守治疗,必须手术者是最好选择钻孔引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退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对1996年9月~2006年9月收治的19例快速自行消退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11例。女8例;年龄4个月~14岁,平均6.5岁。入院时GCS评分9~15分,均于伤后3h内CT证实为急性硬膜下血肿,血肿量约10~30ml。经保守治疗。头颅CT动态观察。血肿于伤后12h内消退者9例,~24h者6例,~72h者4例。结论脑脊液经撕裂的蛛网膜冲洗血肿.使之得以稀释扩散及重新分布,导致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退。脑血管搏动的去纤维化作用、颅骨骨折伴硬脑膜撕裂、颅缝与囟门未完全闭合、适当增高的颅内压等也有助于血肿快速消退。  相似文献   

6.
96例小儿颞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处置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颞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处置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988~2002年间所收治的96例109侧小儿颞骨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为双侧颞骨骨折)。96例患儿,发病年龄在3个月~14岁,平均8.9岁;(男66例,女30例,男女之比为2.2:1)。交通事故伤52例(54.17%),打击伤18例(18.75%),坠落伤14例(14.58%),跌伤12例(12.5%)。纵向骨折41例(37.6%),横向骨折17例(15.6%),斜形骨折15例(13.8%),凹陷性骨折12例(11.0%),混合性骨折24例(22.0%);其中,骨折线向颅底延伸65例(59.6%)。骨折合并耳道出血49例(45.0%)、脑脊液耳漏22例(20.2%)、脑脊液鼻漏17例(15.6%)、听力障碍50例(45.9%)、面神经麻痹13例(11.9%)、脑膜炎2例(1.8%)。并发硬膜外血肿20例(18.3%),硬膜下血肿27例(24.8%),骨折造成的脑挫裂伤35例(32.1%),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41例(37.6%),颅内积气36例(33.0%)。结果脑脊液耳漏和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疗均痊愈,听力障碍50例中,28例完全恢复(56.0%),15例部分恢复(30.0%),7例完全性失聪(14.0%)。13例面神经损伤患儿中,10例6个月内完全恢复,2例1年后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结论:小儿颞骨骨折多发生于交通事故、打击、坠落、跌伤,面神经损伤发生率较小,且恢复良好。听力损害恢复较差。及时治疗可提高并发症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尿路结石施行腔内微创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9例小儿尿路结石患儿施行腔内微创治疗。男47例,女32例。年龄0.5~14岁,平均7.9岁。肾结石1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4例(阴性结石和多发性结石各1例),输尿管中段结石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10例,膀胱内型输尿管囊肿内结石1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4例;膀胱结石18例;尿道结石12例(后尿道6例,前尿道6例)。结石横径0.5~2.8cm,长径0.5~1.5cm。上尿路结石中左侧24例,右侧22例,双侧3例。结果30例下尿路结石、13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行经输尿管镜碎石术(URL),1例肾盂结石、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行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PPL/RPUL),31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综合应用各种腔内治疗技术,小儿尿路结石可以实现现代微创治疗,并可作为一线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小肠穿孔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方式,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外伤性小肠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手术方式及诊治结果。结果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腹痛及腹膜炎体征,10例腹腔穿刺中,阳性8例(80%);10例腹部立位片检查中,5例见膈下游离气体(50%);17例B超检查中,10例有显著腹腔积液(58.8%);12例CT检查中,9例有异常(75%),均经手术治愈出院,其中3例出院后1月余出现粘连性肠梗阻,予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因乙状结肠造瘘术后再次入院行造瘘口回纳术,术后痊愈出院。结论小儿外伤性小肠穿孔多有腹痛、腹膜炎等临床特点,结合辅助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微创经皮肾取石治疗小儿复杂肾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复杂肾结石微创治疗经验,探讨小儿肾结石微创经皮肾取石(mini—PCNL)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了10年间(1995-2005年)行mini—PCNL的3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8岁(3.5~14岁),其中伴尿路畸形8例(22.9%),3例伴UPJ梗阻同时行顺行肾盂输尿管狭窄内切开术,1例UPJ梗阻输尿管镜扩张,4例联合ESWL。结果Ⅰ期mini-PCNL为26例(74.3%),Ⅱ期mini—PCNL为9例(25.7%);Ⅰ期结石完全清除25例(71.4%),Ⅱ期结石完全清除6例(17.1%),联合ESWL4例(11.4%),总的结石清除率为97.1%。手术时间平均40min(30-120min);平均住院时间7d(4~15d)。4例UPJ梗阻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微创经皮肾取石治疗小儿复杂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要根据结石和设备技术情况,联合ESWL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方法总结189例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男101例(53.44%),女88例(46.56%)。年龄最小1岁;幼儿6l例,学龄前儿童89例,学龄儿童39例,主要表现为腹痛,占100%,合并恶心者占32.5%,合并恶心、呕吐者占22.3%。结论小儿功能性腹痛可早期(1岁)发病,性别差异无显著性,腹痛是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主要表现,常伴有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手术年龄25d至5岁,女16例,男10例。Ⅰ型(显型)9例(34.6%),Ⅱ型(混合型)13例(50.0%),Ⅲ型(哑铃型)3例(11.5%),Ⅳ型(隐型)1例(3.8%)。骶尾入路手术21例,经腹骶尾联合入路手术5例。结果26例中,获随访22例(良性20例,恶性2例),存活20例,死亡2例。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大便失禁2例,切口皮下积液感染3例,皮瓣坏死2例,慢性窦道1例。结论术中修复盆底、重建肛尾韧带及消灭死腔是防治小儿骶尾部畸胎瘤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小儿脑梗塞与创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外伤后小儿基底节脑梗塞(BNI)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988年2月-2000年7月所收治的34例小儿外伤后BNI,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进行讨论。结果:痊愈27例(79.4%),轻残5例(14.7%),重残2例(5.9%),临床特点为:小儿外伤后BNI较成人发病率高,受伤时后枕部着地多见,梗塞灶多为单侧,发病后常用嗜睡,以偏瘫,失语为主,并渐进性加重,2-3d达到峰值,结论:发病机制;(1)小儿颈部发育较头颅迟缓,支撑和保护作用差,头颈部受外力作用,使颈内动脉,椎动脉系统易受损,出血,痉挛和闭塞;(2)外伤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3)基底节区供血穿支小动脉解剖结构特殊,外伤时较易受损,保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女性尿道下裂患儿合并排尿困难、尿失禁的原因,并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1例排尿困难、尿失禁而同时合并有尿道下裂的女性病例,接受髂腰肌转移盆底肌悬吊术治疗。结果11例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8个月,控尿满意(昼夜均能保持3h以上完全干燥)7例,好转(部分控尿,白天偶有尿失禁或夜间尿床)3例,无效(症状无改善)1例,总有效率为90.9%。术前最大膀胱容量(162.5±69.8)ml、漏点压(33.4±7.5)cmH2O(1cmH2O=0.098kPa)、最大尿道压(37.4±12.7)cmH2O、最大关闭压(23.8±12.2)cmH2O、功能尿道长度(2.4±1.6)cm;残余尿(93±56)ml;术后分别为(201.6±62.3)ml、(49.8±15.4)cmH2O、(52.8±14.3)cmH2O、(32.8±11.6)cmH2O、(3.6±2.0)cm,(25±20)ml,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泌尿系感染频率和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和减轻。结论髂腰肌转移盆底肌悬吊术可以作为女性尿道下裂合并尿失禁、排尿困难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年1月到2000年12月收治219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的临床资料。结果 219例重型颅脑损伤(其中GCS≤5分71例),合并颅内血肿95例及脑室内出血3例,占44.75%。手术治疗154例,非手术治疗65例。28例死亡,死亡率12.79%。191例存活,其中178例随访6月~3年,63例有脑软化灶,其中14例与同侧侧脑室相通;轻中残11例,其中6例确诊为外伤性癫痫。结论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伤情严重、变化快,及早确立诊断、抢救生命以及选择及时恰当的治疗方案是提高生存数量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小儿外伤性十二指肠壁内血肿临床少见,本文探讨其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总结本院收治的6例外伤性十二指肠壁内血肿患儿病例资料,并行文献复习。结果本组患儿均有明确的腹部外伤史,主诉右上腹疼痛,胆汁性呕吐,查体右上腹压痛,B超或CT证实为十二指肠壁内血肿,所有病例均行保守治疗,其中1例剖腹探查明确诊断后继续保守治疗,5~14d症状好转,痊愈出院。结论腹部外伤史,右上腹疼痛,上消化道梗阻症状,结合B超、CT所见,可明确诊断小儿外伤性十二指肠壁内血肿。该损伤大多可用非手术方法治愈。  相似文献   

16.
小儿消化性溃疡36例胃镜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36例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 36例消化性溃疡中上腹部疼痛22例(61.1%);剑突下疼痛11例(30.6%);上腹部疼痛伴呕吐19例(52.8%);黑便9例(25.0%);黑便兼呕血1例(2.8%)。镜检溃疡面活动期(A1A2)12例(33.3%);愈合期(H1H2)24例(66.7%)。31例做尿素酶试验,幽门螺杆菌(HP)阳性26例(83.9%)。采用内科二联、三联疗法及经胃镜治疗,31例治愈,5例好转。结论 对具有上消化道症状者争取尽早行胃镜检查,根据病变性质选择治疗及疗程,对并发出血者胃镜检查能明确出血部位,且能立即行镜下止血治疗,因而更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儿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小儿在代谢、生理等诸方面,具有其不同于成人的许多特点。因此,小儿颅脑损伤从致伤原因、临床表现、预后等均存在其特殊之处。我们收治100例,就其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00例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7mo~12a。平均6.3a。脑挫裂伤84例,合并急性硬膜外血肿15例;硬膜下血肿23例;脑内血肿5例;小脑血肿并原发脑干损伤1例;颅骨骨折41例,其中12例为凹陷骨折;开放性颅脑损伤8例。脑震荡16例,合并急性硬膜外血肿9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5例。16例均有骨折,其中3例为凹陷骨折。二、致伤原因及临床表现:坠落伤6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性基底节梗塞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并分析1989年7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42例小儿外伤性基底节梗塞。结果 按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I)标准评定:治愈37例(88.1%),轻残3例(7.1%),重残2例(4.8%),无植物生存和死亡。结论颅脑损伤后微循环障碍、基底节血供特点和血管损伤、小儿自身特点是小儿外伤性基底节梗塞的主要发生机制。临床特点:(1)头外伤较轻,多无意识障碍;(2)神经功能缺失征明显,以运动性功能障碍为主;(3)头颅CT和(或)MRI可明确诊断;(4)早期针对发病机制的系统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一岁以内法乐四联症外科根治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91例1岁以内进行法乐四联症(TOF)外科根治手术经验。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单位对91例小于1岁的TOF患儿进行Ⅰ期根治手术,手术时平均年龄为(7.92±0.4)个月(17d~11.8个月);平均体重为(6.98±0.3)kg(1.7~10.2kg);男63例,占69.2%,女28例,占30.8%;无症状3例,占3.3%,有症状88例,占96.7%,其中,缺氧发作的有23例,占25.3%。术前均经过心脏彩超和心导管及造影或心脏螺旋CT检查确诊。手术均在中到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93.4%的患儿行跨瓣环补片(TAP)扩大右室流出道,经右室或右房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同期完成其他合并畸形的矫治。平均M率(McGoon Index)为1.88。结果总住院病死率为7.7%,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5.2min,体外循环时间为88.2min,肺动脉瓣反流轻度65例,占71.4%,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轻度右室流出道梗阻5例。结论早期进行TOF根治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和相对低的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92例小儿颅脑损伤进行手术治疗,其中颅骨骨折18例,硬膜外血肿26例,硬膜下血肿11例,复合血肿并脑挫伤37例。结果 预后良好81例,中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结论 对小儿颅脑损伤应及早诊断,及时处理,及时手术,术后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