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医学继续教育测验(13)答案与题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清  麦炜颐 《新医学》2001,32(4):255
1.E2.E3.E4.D5.A6.E7.B8.D9.D10.A11.D12.C13.A14.A15.B答案题解1.冠状动脉病变常见的血管闭塞处依次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旋支、左冠状动脉主干。2.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心肌酶含量增高,肌酸激酶(CK)在起病6小时内升高,AST在起病6小时至12小时后升高,乳酸脱氢酶(LDH)在起病8小时后升高,其中以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诊断特异性最高。血和尿肌红蛋白升高的峰值较血清心肌酶出现早,但其它疾病如原发性肌肉疾病、外伤引起的挤…  相似文献   

2.
采用等电聚焦法对149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例(单纯AMI61例、出现合并症的33例、AMI后5h内出现再灌注的34例以及AMI后5h以后出现再灌注的21例)的线粒体肌酸激酶(CKmt)亚型进行分析,并对肌酸激酶活性(CK)、CK-MB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发现CKmt亚型在AMI后存在有规律的变化,并提示CKmt-3和CKmt-2亚型可以作为判断AMI预后情况的指标:在AMI后,CKmt-3和C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几种常用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8例AMI和44例非心肌梗死之心绞痛(AP)患者的同一血样本,同时检测心肌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等6项指标,然后进行2组间比较。并分别对AMI组和AP组各指标间的差异作对比分析。结果: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灵敏度高于CK、CKMB、LDH、AST和αHBD(分别为阳性率94.7%、55.3%、63.2%、71.1%、68.4%和65.8%),P<0.01;cTnI特异性与CK、CKMB和αHBD相当(阴性率分别为95.5%、88.6%、86.3%和84.1%),P>0.05,而高于LDH、AST(阴性率分别为95.5%、79.6%和72.7%),P<0.05。结论:心肌肌钙蛋白I对于AMI的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强特异性,是一种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快速简便的血清肌酸激酶MB(CK-MB)亚型(MB_1和MB_2)检测方法,以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采用DYY-Ⅲ型电泳系统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筛选出一种合适的不连续缓冲液体系。结果表明,应用上述条件和方法,恒流40mA,起始电压240V,终末电压500V,电泳20分钟可很好地分离MB_1和MB_2,从血清分离到扫描测定的检测全过程仅需45分钟;线性范围为CK-MB亚型活力1.9~93.2U/L,批间变异系数<7.5%;测定了30名健康人血清,有5名可检出CK-MB及其亚型,其MB%为3.3%~4.5/,MB_2/MB_1比值为0.29~0.65。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检测出CK-MB含量极微的正常人血清中的CK-MR亚型,且避免了国外“Rep”电泳系统所需的高电压(1400V)及昂贵的仪器设备,适合在国内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7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自1986年10月至1997年12月,用ABMT治疗急性白血病73例,中位年龄25.5(9~48)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43例(CR135例,CR2或早期复发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0例(CR125例,CR2或早期复发5例)。预处理方案包括环磷酰胺(CTX)120mg/kg+单次全身照射(STBI)9~10Gy或马利兰(Bu)16mg/kg或马法兰(Mel)160~180mg/m2+阿糖胞苷(AraC)4g/m2。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中位随访时间806(32~3400)天,移植相关死亡7例(9.5%),ANLL、ALLCR1期移植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49%±7.7%和67.0%±106%,复发率39.3%±9.3%和23.7%±10.6%。结论:为降低白血病复发率和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无骨髓供者的CR1期急性白血病患者适合接受ABMT。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心肌酶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国华  李良忠 《华西医学》1994,9(4):452-454
我院自1992年4月至1993年4月对12例体外循环病人作了围术期AST、ALT、GGT、ALP、HBDH、LDH、CK及CK-MB共8种酶检查。观察到AST、ALT、GGT、ALP、HBDH等5种酶变化在正常范围内。LDH、CK,CK-MB三种酶阻断循环后开始升高,与阻断循环前各次标本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PB>90′与<90′的各6例病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PB>90′的6例病人中3例经心室切口与3例不经心室切口的比较LDH、CK无显著差异(p>0.05).心室切口CK-MB升高明显,比较差异显著(p<0.01),提示心室切口对心肌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可供人体应用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将低分子量硫酸葡聚糖(DS)给Beagle狗静脉注射,观察其对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结果显示,注射DS15mg/kg后1小时,外周血中WBC、单个核细胞(MNC)和CFU-GM计数开始升高,3小时达到峰值,每升血中的数量分别为给药前的1.6,2.1和4.5倍。外周血中WBC、MNC计数随DS剂量增加而增加,注射DS60mg/kg时WBC、MNC数分别为给药前的2.1和4.0倍。以15mg/kg或30mg/kg组狗外周血中各系祖细胞升高幅度最大,每升血中CFU-GM、CFU-Meg、BFU-E和CFU-Mix计数分别为给药前的9.0,6.8,10.3和13.0倍。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IL-6分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机制。方法:应用双标记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16例MM患者和19例对照者新鲜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IL-6表达情况。结果: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IL-6表达阳性率为15.4%±6.5%,骨髓瘤细胞IL-6表达阳性率达7.9%±2.9%,基质细胞IL-6表达阳性率达4.5%±1.2%;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IL-6表达阳性率为4.6%±2.3%,基质细胞IL-6表达阳性率为2.6%±1.1%,浆细胞IL-6表达阳性率为0.7%±0.1%。MM患者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01)。另外MM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基质细胞所占比率为6.9%±1.4%,也较对照组的4.7%±1.8%明显升高(P<0.001)。结论:MM患者升高的IL-6既可由瘤细胞分泌,又可由基质细胞分泌,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可能都参与了MM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对EDTA-K_2、EDTA-Na_2、肝素、双草酸盐、枸橼酸钠的抗凝血,在4℃、22℃、32℃不同温度及取血后30分钟、2小时、4小时、8小时不同时间血液,分别同时在K-1000型、CD-1500型、F-800型及CD-1400型血液分析仪上观察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结果,结果表明4种仪器测试结果显示同样变化趋势。在WBC总数检测中3种不同温度保存与EDTA-K_2、EDTA-Na_2抗凝血24小时内实验几乎一致,而双草酸盐抗凝血,在4℃条件下保存时变化不明显,20℃、32℃时实验结果呈逐渐升高[WBC(6.5→7.2)×10 ̄9/L],枸橼酸钠抗凝血3种温度保存随时间延长结果减低[(6.5→5.6)×10 ̄9/L],肝素影响最大,取血30分钟时实验结果即减低[(6.5→5.6)×10 ̄9/L],最低结果仅为3.6×10 ̄9/L(实际应为6.5×10 ̄9/L),WBC分类结果显示,EDTA-K_2、Na_2的抗凝血各种条件保存的结果基本一致,肝素抗凝血影响最大,显示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10.
基因重组α干扰素治疗4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为观察干扰素的疗效,应用基因重组α干扰素(IFN-α)治疗4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其中慢性期(CP)45例(2例完全缓解病例),加速期(AP)3例。剂量大多为隔日300万U,4例为每日600万U,平均疗程为8.6个月(3~39个月)。单用IFN-α治疗CMLCP7例,其中3例有效;联用甲异靛治疗17例,联用羟基脲治疗9例,有效率分别为94.1%和55.6%,与单用甲异靛或羟基脲治疗者相比无显著差异;IFN-α同时与甲异靛和羟基脲合用10例,7例有效。IFN-α能明显减少联用药物的剂量,减轻其毒副作用。缓解后12例单用IFN-α维持治疗,平均持续缓解时间为6.5个月。复查Ph+CML29例,治疗后均未达到完全转阴,其中1例Ph染色体阳性率由100%降至8%,9例由100%降至70%~90%,总有效率为34.5%。细胞遗传学好转的患者平均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明显高于细胞遗传学未好转者。结果提示IFN-α可用于CMLCP和缓解后维持治疗,若加大剂量和延长用药时间,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IFN-α对CMLAP无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作为诊断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合并脑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新生儿外周血,连续观察30例高未结合胆红素新生儿和59例正常新生儿血清中CK-BB水平。结果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中CK-BB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是正常新生儿的2.6倍,P〈0.001,CK-MB组亦明显高于正常组,但其幅度低于CK-BB组,CK-MM组明显低于CK-BB组。  相似文献   

12.
心肌肌钙蛋白I对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价值。方法:采用固相层析免疫技术定性检测三组分别确诊为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陈旧性心肌梗塞(OMI)病人血清中的CTnI,同时检测病人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18例AMI病人CTnI阳性,15例UA病人1例为阳性,其余为阴性,7例OMI病人均为阴性。对应的CKMB增高分别为14例、4例和2例。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为100%,CKMB为778%;CTnI诊断AMI的特异性为955%,CKMB为727%。结论:CTnI对诊断AMI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造成大鼠一次打击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所需的创伤条件。方法: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N)、低血容量性休克组(S)、2处创伤合并休克组(B)、4处创伤合并休克组(C)和6处创伤合并休克组(D),用各脏器生化检测指标及脏器受损数来评价各组动物各脏器的功能。结果:N、S组复苏后72小时内无一只动物死亡,不发生多器官损伤(MOI)和衰竭(MOF);B、C组72小时内极少死亡(仅C组死亡1只),MOI发生率分别为37.5%和87.5%,MOF发生率分别为0和12.5%;D组均于72小时内死亡,复苏成功的动物平均存活(32.3±9.3)小时,且全部发生MOI,MOF的发生率达95.0%。结论:6处创伤合并休克可导致一次打击型MODS。  相似文献   

14.
采用层析荧光法对52例脑震荡患者脑脊液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SF-CK-BB)活性作了测定。结果14例患者CSF-CK-BB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16例脑挫伤和12例颅内高压脑室引流患者术后CSF-CK-BB活性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CSF-CK-BB活性升高临床诊断为脑震荡患者有轻微脑挫伤存在,并与伤后14例脑震荡CSF-CK-BB活性升高的患者中,EEG检查9例  相似文献   

15.
侯雪云 《临床荟萃》2001,16(15):697-69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下简称 IM)是由 EB病毒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血液系统传染病,为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现将我科收治的33例IM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依据 根据蔡玉庚主编《血液病诊疗标准》,凡符合其中5项即可诊断为传单。1.2 一般资料 男20例,女13例;发病年龄:8月~12岁,其中<1岁1例,1~3岁8例,~5岁8例,~7岁6例,~9岁6例,~12岁4例。1.3 临床表现①症状:发热31例(94.0%),上呼吸道感染28例(84.8%),咽痛18例(54.5%),颈部包块…  相似文献   

16.
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接受重组人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的患者25例。rhGM-CSF自骨髓移植后第6天开始静脉持续点滴,用量5μg/(kg·d)连用20天或用至连续3天粒细胞>1.0×10 ̄9/L或白细胞>2.0×10 ̄9/L为止。结果:粒细胞升至0.5×10 ̄9/L及1.0×10 ̄9/L的时间,试用组平均为17.7天及20.9天;对照组为22.8天及29.8天(P均<0.001)。白细胞升至>1.0×10 ̄9/L及2.0×10 ̄9/L的时间,试用组平均为18.3天及23.0天;对照组平均为23.8天及33.3天(P<0.001及0.005)。两组血小板的回升及输血小板次数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是allo-BMT后应用GMCSF有明显促进白细胞(包括粒细胞)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残留白血病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骨髓移植(alo-BMT)后残留白血病情况。方法: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46例经alo-BMT植活的CML患者骨髓细胞M-bcr/ablmRNA表达。结果:alo-BMT能使约70%CML患者在移植后3个月bcr/ablmRNA转阴。其中4例患者在移植后+1.5~2.0个月时为bcr/ablmRNA(+),于+3个月转为阴性;1例于+9个月转阴。1例无病存活6年以上患者,其bcr/ablmRNA为阳性;另1例无病存活4年以上患者bcr/ablmRNA为阴性。结论:RT-PCR是当前检测残留白血病最灵敏的方法,但不能忽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冠脉内支架置入在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3例AMI患者行冠脉内支架置入。其中男35例,女8例,年龄40~88岁,年均(60.9±10.1)岁。结果:43例患者经置入冠脉内支架后阻塞血管均复通,恢复血流TIMI3级。43例患者住院5~49 d,平均(18.1±9.1)d。其中1例前壁AMI患者术后1周再发侧壁AMI并急性心衰死亡,1例3支血管病变患者术后2个月在家中突然死亡。5例在术后3~8个月再发劳力性胸痛,其中2例再行冠脉造影示支架内再狭窄并再次支架内PTCA。全组随访4~20个月,平均(13.9±5.4)个月。结论:冠脉内支架置入是AMI患者一个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治疗及随访: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40例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达完全缓解(CR)后,14例进行化疗与ATRA交替维持治疗,11例接受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15例接受平均6.5月的化疗即终止治疗。随访结果显示,BMT组复发率最低(9.1%),维持组次之(46.2%),终止组最高(80.0%)。3组3年存活率依次为70.1%,51.4%和18.5%。3年持续完全缓解(CCR)率维持组与终止组分别为50.0%和13.0%。再次证实强化疗及骨髓抑制性维持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应尽早进行。应用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技术监测PML-RARα融合mRNA,11例转阴者中10例CCR,1例复发,提示阴转率与转归有较好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几种常用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8例AMI和44例非心肌梗死之心绞痛(AP)患者的同一血样本,同时检测心肌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等6项指标,然后进行2组间比较。并分别对AMI组和AP组各指标间的差异作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