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益生菌干预对卵清蛋白(OVA)诱导幼鼠食物过敏发生的影响,以及对模型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3周龄断乳雌性Brown—Norway幼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食物过敏组和益生菌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OVA—IgE和小肠内容物sIgA水平。体外分离培养脾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脾调节性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计数,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FN-γ、IL-4和IL-10的水平。结果食物过敏组血清OVA—IgE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益生菌干预组OVA—IgE质量浓度显著低于食物过敏组(P〈0.05)。益生菌干预组小肠内容物中sIgA水平显著高于食物过敏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食物过敏组脾CD4^+CD25^+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益生菌干预组与食物过敏组相比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过敏组脾IL-4和IL-10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益生菌干预组IFN-γ、IL-4和IL-10的水平均显著低于食物过敏组(P〈0.05);食物过敏组IFN-γ/IL-4的比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益生菌干预组显著高于食物过敏组(P〈0.05)。结论益生菌干预能够通过调节模型动物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起到防治食物过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早期诱导小鼠食物过敏与后期哮喘发生的免疫相关性及其肺部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 6周龄断乳雌性BALB/c幼鼠(n:37)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n=12),食物过敏组(n=13)和哮喘组(n=12).造模结束后各组均采用卵清蛋白(OVA)雾化激发,检测各组血清IgE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IL-4、INF-γ水平,计算BALF中炎性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取小鼠肺部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支气管管壁厚度和EOS浸润.结果 食物过敏组与哮喘组血清IgE水平、BALF中IL-4水平、IL-4/INF-γ比值和EOS计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哮喘组BALF中IL-4水平和EOS计数显著高于食物过敏组(P<0.05).而两组间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过敏组与哮喘组BALF中IFN-γ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肺组织病理观察显示,食物过敏组与哮喘组肺部组织嗜酸性细胞浸润均明显增加(P<0.05),支气管管壁增厚,哮喘组EOS浸润数显著高于食物过敏组(P<0.05).结论 食物过敏组和哮喘组模型均存在IgE介导的全身免疫应答增高,食物过敏所致的肺部Thl/Th2免疫失衡和炎性细胞浸润可能是后期哮喘发生的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益生菌DNA对卵清蛋白(OVA)诱发的变应性鼻炎疗效的动物模型研究。方法培养益生菌,提取DNA,取6-8周Balb/c小鼠OVA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益生菌DNA滴鼻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5只。用已提取的益生菌DNA液滴鼻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代替。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gE及IL-4,IL-10,IFN-γ,IFN-γ/IL-4。结果益生菌DNA滴鼻组Ig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DNA滴鼻组IL-10,IFN-γ,IL-4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FN-γ/IL-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DNA干预治疗通过调整模型动物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对变应性鼻炎起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卢寨娥  蒋竞 《浙江医学》2014,(2):118-119,123
目的:探讨雌激素治疗对绝经妇女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生育年龄组、绝经组、雌激素治疗组共3组,每组各10例,分离、培养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T淋巴细胞,ELISA法测培养液上清液IL-4、IFN-γ质量浓度,并计算IFN-γ/IL-4比值。结果绝经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生育年龄组、IL-4水平显著低于生育年龄组、IFN-γ/IL-4比值显著高于生育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雌激素治疗组IL-4水平显著低于生育年龄组、IFN-γ/IL-4比值显著高于生育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雌激素治疗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绝经组、IL-4水平显著高于绝经组、IFN-γ/IL-4比值显著低于绝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绝经后发生Th1/Th2平衡变化,出现向Th1漂移现象,而雌激素治疗能改善Th1/Th2平衡的偏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患者血清中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胎膜早破组和对照组孕妇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同时胎膜行病理检查.结果 胎膜早破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随时间延长而含量增高(P<0.05);有绒毛膜羊膜炎者血清IFN-γ、IL-2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者及对照组(P<0.01);无绒毛膜羊膜炎者及对照组IL-4、IL-10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有绒毛膜羊膜炎者组(P<0.05).结论 胎膜早破患者血清中Th1/Th2 细胞平衡向Th1 细胞为主的模式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建立幼鼠食物过敏模型,观察非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寡核苷酸(CPG oligodeo-xynucleotide,CPG-ODN)对OVA致敏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2~3周龄BALB/c雌性幼鼠40只建立幼鼠食物过敏模型,分为对照组、不同剂量OVA致敏组(20μg、50μg和100μg组)及CPG-ODN干预组(50μg OVA + CPG-ODN),每组8只。观察过敏症状并评分;眼球取血,检测血清中OVA-IgE、肥大细胞趋化蛋白1(mast cell chemotactic protein 1,mMCP-1)及Th1/Th2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的水平;空肠组织行病理学检测。结果除对照组外,致敏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过敏症状,空肠表现为Ⅰ型变态反应病理特点,Th2细胞因子、OVA-IgE、mMCP-1水平升高,20μg、50μg致敏组Th1水平降低,50μg致敏组指标改变最显著;与致敏组相比,干预组小鼠过敏症状及病理改变明显减轻,Th2细胞因子、IgE及mMCP-1水平降低,Th1水平升高。结论用50μg OVA建立的BALB/c幼鼠食物过敏模型致敏效果最好,CPG-ODN通过改善Th1/Th2失衡状态,抑制幼鼠食物过敏反应。mMCP-1在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食物过敏临床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周血辅助T淋细胞1/辅助T淋巴细胞2(helper T cell-1/helper T cell-2,Th1/Th2)在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Th1和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水平.结果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治疗前IFN-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lL-4水平升高(P<0.05),IFN-γ/IL-4水平降低(P<0.01).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组发病病程≥1年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病程<1年组(P<0.01),IL-4水平低于病程<1年组(P<0.05).结论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主要介导细胞免疫的Th1细胞免疫应答模式增强,Th1/Th2平衡向Th1漂移.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与自身免疫反应性Th1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小鼠过敏性腹泻模型大肠黏膜中T细胞亚群的表达和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Th2型细胞因子(IL-4)和OVA-IgE水平,探讨腹泻小鼠大肠黏膜中T细胞亚群的表达特点与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雌性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IL-4及OVA-IgE的水平,取大肠组织HE染色观察大肠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明显,上皮不规则排列,腺区存在大量白细胞(WBC)浸润,固有层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CD3,CD4,CD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肠黏膜固有层可见大量CD3+,CD4+,CD8+细胞.实验组IL-4,OVA-IgE分泌水平明显升高,IFN-γ分泌水平和IFN-γ/IL-4比值显著降低(P<0.01).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与CD4+/CD8+比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过敏性腹泻小鼠大肠黏膜局部CD4+T细胞亚群明显增加,CD4/CD8细胞比例失衡,并与Th1/Th2型细胞因子向Th2型漂移及EOS浸润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白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在阴道局部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细胞因子IFN-γ、IL-12、IL-4及IFN-γ,IL-4表达情况.结果: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组(VVC组)阴道灌洗液细胞因子IL-1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组(RVVC组)(P<0.05),RVVC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IL-4在VVC组与RVV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VC组与RVVC组IFN-γ/IL-4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VVC患者阴道局部存在Th2细胞极化,抑制Th1细胞增殖及免疫功能的发挥,局部免疫功能紊乱降低了对念珠菌感染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0.
诱导幼鼠食物过敏与哮喘发生的免疫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早期诱导小鼠食物过敏与后期哮喘发生的免疫相关性及其肺部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6周龄断乳雌性BALB/c幼鼠(n=37)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n:12),食物过敏组(n=13)和哮喘组(n=12)。造模结束后各组均采用卵清蛋白(OVA)雾化激发,检测各组血清IgE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IL-4、INF-γ水平,计算BALF中炎性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取小鼠肺部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支气管管壁厚度和EOS浸润。结果食物过敏组与哮喘组血清IgE水平、BALF中IL-4水平、IL-4/INF-γ比值和EOS计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哮喘组BALF中IL-4水平和EOS计数显著高于食物过敏组(P〈0.05),而两组间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过敏组与哮喘组BALF中IFN-γ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肺组织病理观察显示,食物过敏组与哮喘组肺部组织嗜酸性细胞浸润均明显增加(P〈0.05),支气管管壁增厚,哮喘组EOS浸润数显著高于食物过敏组(P〈0.05)。结论食物过敏组和哮喘组模型均存在IgE介导的全身免疫应答增高,食物过敏所致的肺部Th1/Th2免疫失衡和炎性细胞浸润可能是后期哮喘发生的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食物过敏婴儿其他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预防作用,为探讨阻断食物过敏婴儿其他过敏疾病发生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以2017年1—10月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出生的新生儿5 712名作为研究对象,至2018年10月随访期间共确诊食物过敏患儿274例,根据是否进行规范干预以及规范干预同时是否添加益生菌分为规范干预组(n=134)、规范干预同时添加益生菌组(n=69)和不规范或无干预组(n=71),同时选取同期正常体检无食物过敏婴儿187名作为对照组。6和12个月后观察研究对象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并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率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4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和家庭环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和12个月后,4组研究对象湿疹、喘息或持续咳嗽和哮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不规范或无干预组患儿上述过敏性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6 7)。随访6个月后,4组研究对象过敏性鼻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随访12个月后不规范或无干预组患儿过敏性鼻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67)。随访12个月后,4组研究对象外周血EOS百分率和TGF-β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患儿外周血EOS百分率和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不规范或无干预组比较,规范干预组和规范干预同时添加益生菌组患儿外周血EOS百分率和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婴儿食物过敏进行早期干预可以减少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采取添加益生菌等在内的综合防治措施可阻断食物过敏婴儿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probiotics on pediatric food allergy. Methods From MEDLINE bibliographical database, we searched and reviewed al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the preventive effects of probiotics on pediatric food allergies up to September 2013 and excluded the studies that do not meet inclusion criteria and extracted the data. Meta-analysis for the results of homogenous studies was performed using RevMan 5.0 and the co-effect was pooled by using fixed-effects model of relative risk (RR) ratios. Results Ten trials published between 2007 and 2012 including 2701 cases were included. Meta-analysis based on included data showed that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prenatal and postnatal 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 on food allergies was not significant with the RR=0.88 (95% CI: 0.76-1.03). Conclusion Present evidences cannot show in unequivocal terms that prenatal and postnatal 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 will prevent food allergic diseases.  相似文献   

13.
梅少华  吴成 《安徽医学》2014,35(1):75-78
目的 探讨食物过敏(FA)患儿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因子变化特点及氨基酸乳品联合益生菌的干预效应.方法 对临床疑似为FA的患儿(50例),通过食物回避试验,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分为单一过敏组15例、多种过敏组15例和非FA组20 例,以及根据抗体阳性情况分为IgG阳性组20例、IgE阳性组10例和非FA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淋巴细胞亚群以及CD23指标水平,并做对照研究.并且对26例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随机分两组,通过应用氨基酸配方奶粉以及联合益生菌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前后对照其免疫指标变化,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于FA患儿,单一过敏组和多种过敏组相对非FA组,CD+3CD+8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明显降低,CD-3/CD+19明显升高,IgE阳性组CD23较其他组升高明显.应用氨基酸配方奶粉以及联合益生菌两种方案干预,可以降低患儿CD+3CD+4/CD+3CD+8与CD-3/CD+19细胞的水平.结论 FA患儿体内的部分免疫指标有所改变,应用氨基酸配方奶粉或是联合益生菌干预下,可改善牛奶过敏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调节机体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关系,并分析食物过敏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3岁确诊食物过敏的4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4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筛选食物过敏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2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食物过敏组中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患儿所占比例更高(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在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与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患儿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湿疹史及低维生素D水平可能是食物过敏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湿疹史是食物过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食物过敏患儿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者较多,但食物过敏和健康婴幼儿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湿疹史的婴幼儿,发生食物过敏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灯笼草对小鼠消化道过敏反应的影响,探寻用于防治儿童食物过敏的有效药物。方法建立小鼠肠道致敏模型,灌服不同浓度的灯笼草水提物,观察各组小鼠肥大细胞完整率,血清IgE和ALT水平,IL-5和IFN-γ的变化。结果预防组的IgE、ALT、IL-5、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肥大细胞完整率明显高于模型组;预防组的IgE、IL-5、IFN-γ水平,在数值上优于相同浓度治疗组;各个指标在预防组与治疗组之间,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灯笼草对小鼠肠道过敏具有明显地调节和缓解作用,但不能完全预防消化道的过敏反应;灯笼草可能是用于预防和治疗儿童食物过敏的有效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游离氨基酸配方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CD4+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牛奶蛋白过敏患儿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19例).观察组患儿以游离氨基酸配方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3个月,对照组患儿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3个月.检测游离氨基酸配方干预前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水平、白细胞介素(IL)-17和IL-10含量水平、Th17和Treg比例.结果 治疗前淋巴细胞增殖水平、IL-17和IL-10含量以及Th17和Treg比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显著下降,IL-17和Th17水平显著降低,Treg和IL-10水平显著增加,且游离氨基酸配方改善CD4+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强于深度水解蛋白配方(P<0.05).结论 游离氨基酸配方可显著改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CD4+T淋巴细胞亚群Th17和Treg之间失衡,且效果优于深度水解蛋白配方.  相似文献   

17.
陈波 《农垦医学》2010,32(5):429-431
目的:探讨食物过敏原测定对过敏性紫癜患儿饮食干预中的意义。方法:对77例HSP患儿进行食物过敏原测定,以同期住院未行过敏原测定的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不同饮食干预的近期疗效。结果:HSP1组77例患儿中有1种及1种以上食物过敏者为53人,总阳性率为68.8%;食物过敏的阳性率以大豆、花生最高,为39.0%,其次为鱼虾蟹27.3%;HSP1组患儿根据食物过敏原检测结果进行饮食控制,与常规忌食海产品和动物蛋白饮食的HSP2组比较,随访3个月后比较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P1组复发率低于HSP2组(χ~2=4.278,P=0.039)。结论:新疆石河子地区HSP患儿的主要过敏原为大豆、花生及鱼虾蟹,通过过敏原检测后有针对性地控制饮食能有效减少HSP的复发,对HSP的防治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