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在正常肝脏的靶向性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16  
目的:观察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在正常肝脏中的磁靶向性。并观察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在全身各脏器的分布特征。方法:大鼠正中开腹,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固定。实验组,左肝外叶加磁场,肝动脉注射阿霉素白蛋白的磁纳米粒(相当于阿霉素0.5mg/kg),磁场应用30min移去磁场后,动物立即处死,对照组:左肝外叶外不加磁场,肝动脉注射同等剂量的纳米粒后30min处死。动物处死后,立即取靶区肝、非靶区肝、心、肾、脾、肺、小肠和胃作γ计数。肝组织作组织学切片。结果:左肝外叶应用磁场30min后,磁共肝组织的放射活性较非磁共肝组织的放射活性明显增加(P<0.0001),磁区肝组织与非磁区肝组织的放射活性比值为2.6。而对照组磁区肝组织与非磁区肝组织的放射活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肝外脏器的放射活性明显降低。除实验组肺的放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外,其它脏器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另外,实验组,心、肾、脾、肺和小肠与靶区肝组织和的放射活性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胃与靶区肝组织的放射活性比值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注入纳米粒的70%-80%分布于肝脏,其它脏器含量极少。病理切片显示磁共小动脉中见大量纳米粒存在,对照组及非磁共肝中纳米粒很少见。结论: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在正常肝脏组织中有明显的磁靶向性,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主要分布于肝脏,其它脏器含量较少。实验组心、肾、脾、肺和小肠与靶区组织的放射活性比值明显降低,说明磁的存在使这些脏器的相对药物暴露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白蛋白阿霉素磁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观察白蛋白阿霉素磁纳米粒肝动脉给药与肝动脉给予高剂量的游离药物在体内生物分布上的差异。通过直接测量组织中阿霉素的浓度,进一步证实白蛋白阿霉素磁纳米粒的靶向性。方法:大鼠正中开腹,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实验组:肝动脉注射白蛋白阿霉素磁纳米粒(相当0.5mg/kg阿霉素)左肝外叶应用磁场30min,磁场去除后,动物处死。对照组:肝动脉注射10倍于实验组剂量的阿霉素(5mg/kg),30min后处死。动物处死后,取靶区肝组织、非靶区肝组织、心、肾、脾和肺捣碎、匀浆,用乙醇提取法提取阿霉素,用荧光光度计测量。结果:实验组左肝外叶应用磁场30min,磁区肝组织阿霉素的浓度较非磁区肝组织的阿霉素浓度明显升高,磁共肝组织阿霉素浓度为非磁区肝组织的2.6倍,对照组靶区肝组织和非靶区肝组织的阿霉素浓度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心和肾组织的阿霉素浓度平均为实验组的9倍以上,脾为4.6倍,肺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靶区肝组织的阿霉素只有磁区肝组织阿霉素浓度的1/4。实验组心、肾、肺和脾组织与靶区肝组织阿霉素浓度的比值大大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纳米粒加磁场的方法从肝动脉给予阿霉素在靶区产生的药物浓度比肝动脉给予10倍剂量的游离阿霉素在靶区产生的药物浓度高3倍。而在心、肾和脾的阿霉素浓度比对照组大为降低。另外,实验组心、肾、肺和脾组织和与靶区肝组织阿霉素的比值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其意义若在靶区产生同样的阿霉素的浓度,实验组肝外脏器的阿霉素浓度将大大降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由于宇宙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的成就,促使人们对磁这一因子从一般治疗应用和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进而研究磁卫生学、磁生态学、生物磁学,也包括治疗应用的研究。 磁场对细菌的影响,虽然本世纪三十年代曾有人报告过磁场对细菌无影响。但近年来许多单位提出磁场有强大杀菌作用,抑菌作用。本文采用治疗用的交变磁场和磁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0株细菌进行实验观察,以了解其对细菌影响。  相似文献   

4.
紫杉醇(Paclitaxel)是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剂,于1967年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被发现,是最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之一,由于紫杉醇与水不相溶,要以Cremophor-EL(蓖麻油和乙醇混合物)为药物溶媒才能静脉给药[1-2]。因为Cremophor-EL有很大几率会引发过敏反应,对生命构成威胁,所以在使用紫杉醇药物之前要先服用抗过敏药物预防。而蓖麻油能够减少中性白细胞[3]。  相似文献   

5.
正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是利用磁场中各种组织间磁敏感的不同而加强磁共振影像对比的一种技术,它反映组织磁化属性,对静脉血管、出血及出血后代谢产物、钙化、铁质沉积等均很敏感[1-2]。目前对脑铁的沉积研究不少,很多研究证明,帕金森病(Parkinson’s  相似文献   

6.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新的抑郁症无创治疗方法,可以引起脑组织神经元去极化或者超极化.通过在接近头皮的位置使用有规律震荡的磁场在诱导出通过大脑电流.其本质是通过电流产生的快速改变的电磁场,在脑内产生电刺激.一台经颅磁刺激设施产生的磁场强度为1.5~3 Tesla,但是持续时间很短暂,为毫秒级.在技术的早期阶段,经颅磁刺激装置只能释放出单脉冲,而现在的装置可以释放出一系列连续的脉冲,因而称作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传统的经颅磁刺激线圈产生的一个磁脉冲只能达到装置所在一面的大脑皮层,脉冲也只能够传人装置下脑皮层2~3 cm[1].然而目前的经颅磁刺激装置,可以将脉冲磁刺激释放到脑皮层更深的部位.这种装置已经用于抑郁症临床治疗,并且已经通过了美国FDA的批准[2].  相似文献   

7.
活血解毒法治疗耐药菌致细菌性肺炎57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及不合理使用 ,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关注[1] 。由耐药菌引发的细菌性肺炎常可导致致命的败血症、休克和多脏器衰竭 ,以致死亡[2 ] 。国内外的多项研究表明 ,细菌的耐药性逐年增加[3 ] ,大型医院耐药菌感染率高于小型医院[4 ] 。目前 ,各国学者正在积极研究可以治疗耐药菌的抗生素及如何消除耐药菌的耐药性[5] 。但由于细菌耐药机制的不断变化 ,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日益上涨的医疗费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 ,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问题远未解决。我们在临床上治疗了一组由耐药菌引起的细菌性肺炎 ,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纳米粒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3年底 ,首个基因治疗药物—重组人P5 3腺病毒注射液[1~ 3 ] 在我国批准临床应用 ,标志着基因治疗进入了新时代。在基因治疗三要素 :目的基因、表达载体、递送载体中 ,递送载体的构建和改进 ,一直是基因治疗研究的重点。基因递送载体有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前者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9.
心磁图(Magnetocardiogram,MCG)是研究人体心脏兴奋时所产生的磁场变化的科学。1963年,Baule第首先在胸壁记录出心脏兴奋时的磁场改变并命名为心磁图,以后随着超导量子干涉磁力计(SuPerconducting g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SQUID)。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为兔法或鲎法[1、2]。随着细菌内毒素的分子结构、生物活性等方面研究的进展,有学者开始探讨运用其它方法对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测的可行性。如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内毒素脂多糖LPS[3],用3-羟基脂肪酸荧光标记物对内毒素进行定量检测等[4]。笔者等曾研究应用亲和层析技术探讨检测细菌内毒素和类脂A,本文则建立了用薄层层析分离鉴定细菌内毒素和类脂A的实验方法,以此作为亲和层析技术分离检测细菌内毒素的鉴定手段。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现报告如下。1材料及试剂回.回供试品A:细菌内毒素参考品,广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