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脑血管事件是中国首要死亡原因:2002年中国因心脏病死亡人数为70.3万人,因卒中死亡人数为165.3万人。每15s就有1位中国人被心脑血管疾病夺去生命,每22s就有1位中国人因此失去工作能力[1]。心血管防治领域的里程碑事件:血压控制、他汀革命、防栓抗栓、血运重建、拮抗神经内分泌。控制恶性肿瘤,人均寿命延长3年。控制高血压,人类告别心脑血管疾病,人均寿命延长9.8年。  相似文献   

2.
郑毅 教授 2000年WHO的资料表明,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每40s就有1人死于自杀,每3s就有1人自杀未遂,在所有国家中自杀是15~34岁人群死亡的前3位原因之一。以100000人为单位计算自杀率:美国2000年男性17.1,女性4.0;法国1999年男性26.1,女性9.4;日本2000年男性35.2,女性13.4;中国1999年男性13.0.女性14.8;印度1998年男性12.2,女性9.1;俄罗斯2002年男性69.3,女性11.9。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近30年精神科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变迁。方法对我院精神科1975~2004年期间住院病人18948例中死亡的112例作回顾性调查,比较3个阶段(每10年为一阶段)住院精神病人的死亡率,并分析死亡原因。结果总死亡率为0.59%,逐年呈下降趋势,躯体疾病为主要死亡原因,其下降趋势趋于平稳,自杀为第二位,其下降趋势明显。结论30年来医院管理水平、医疗质量有所提高,但精神科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加强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更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体格检查。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苏州市金阊区1991-1998年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金阊区5岁以下儿童、婴儿、新生儿死亡由1991年14.67‰、10.72‰、6.2‰,下降到1998年7.85‰、5.71‰、2.85‰(P<0.0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8年间儿童死因顺位为肺炎、畸形、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意外、早产。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婴儿死亡为主,而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总数的73.88%,提示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故减少新生儿的死亡是降低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非感染性疾病占儿童死亡总数的70%,提示我们应注重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妇女、儿童尤其是对尊重新生儿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市从1994年开始回顾、追踪监测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监测结果:9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8.64‰,95年为15.58‰,96年为19.38‰。0-4岁儿童的死亡年龄构成:1994年0岁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75%,农村占92.5%;1995年城市0岁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85.7%,农村83.33%;96年城市0岁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100%,农村95.45%。从监测的死因顺位可以看出我市0-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和肺炎,降低三者的发病率是降低我市0-4岁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申素英 《医学信息》2006,19(4):95-96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是TIDM患者的主要死因。国内文献报道,目前每4个透析患者就有一个为DN所致,其死亡率明显高于其它肾病所致的尿毒症。因此,做好DN终末期血透病人的护理是当前血液透析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延长血透病人生命的关键。现就我科近儿年来收治的DN血透病人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西充县疾病监测点1996—2005年婴儿死亡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点内1996—2005年共出生婴儿1281人,年出生率为14.08‰,男性663人,女性568人,性比值为1.16:1;死亡21人,婴儿死亡率0.24‰,婴儿死亡以新生儿最多,占婴儿死亡总数的66.67%,新生儿病中又以新生儿先天性疾病死亡最多,占新生儿死亡的42.86%,婴儿死亡占死亡总数的6.46%,为此,提出了降低婴儿死亡率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自1990.1.1-1995.12.31,6年来本辖区内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在9650例围产儿中,死亡99例,总死亡率为10.2‰,围产儿死亡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早期新生儿死亡由1990年的6.5‰降至1995年的2.7‰,是使围产儿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构成比依次为48.5%、6%、45.5%。在死亡原因中,先天性畸形为首位,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围产保健水平,必须做好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控制出生缺陷,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了解儿童死亡的变化趋势,探讨有力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保健服务的质量,改善儿童的生存状况。方法收集2003年~2013年江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及当年的漏报调查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进行死亡情况的系统分析。结果11#-间江门市各年龄段的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3年的8.75%o、7.26%0、4.30%0,下降到2013年6.75%0、5.23%o、3.59‰,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O.001);婴儿死亡633例,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7.43%;新生儿死亡435例,占婴儿死亡的68.72%;早产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和新生儿重度窒息是主要引起儿童死亡的病因。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重点是做好婚前医学检查,孕期保健,提倡住院分娩和科学接生。  相似文献   

10.
收集8h内羽化而未交配的果蝇进行雌雄分组,每个浓度组20只果蝇,共五个浓度组,每2天记录果蝇生存数,每4天更换培养基,直至果蝇全部死亡。结果表明,五个浓度组果蝇的平均寿命都显示了阳性(P〈0.01),表明黄芪延缓衰老的作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进行营养和物质代谢交换的通过,脐带异常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各种脐带异常可造成胎儿血液循环受阻而引起胎儿宫内窘迫及围产儿死亡。本文分析我院近5年来与脐带异常有关的围产儿死亡55例,探讨降低脐带异常造成围产儿死亡的途径。临床资料1.发生率:1990年1月至1994年12月我院5年内分娩总数22100例,其中脐带异常3295例,发生率14.91%。2.围产儿死亡因素:我院1990-1994年5年内围产儿死亡总数437例,围产儿死亡率19.77‰,437例中脐带异常55例,占12.59%(55/437),在55例脐带异常造成的围产…  相似文献   

12.
染色体异常与儿童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所于1987年至1993年对131例智低儿童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检查,发现异常核型32例。经追访12例死亡.病死率为37.5%。其中意外死亡9例,占死亡病例中死因构成的75%。当前染色体畸变频率有上升趋势,该病病死率较高;应加以关注。染色体异常患儿常死于意外伤亡,应引起重视.为减少异常染色体患儿的出生及死亡.本文提出几点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1992年1月—1994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新生儿窒息患儿370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总数的27.78%,轻度窒息287例,重度窒息83例。新生儿疾病死亡81例,病死率6.08%,窒.包死亡38例,病死率10.27%,占新生儿疾病死亡总数的46.91%。宫内窘迫为窒息的主要原因。合并症最常见的为吸入性肺炎,其次为硬肿症,颅内出血为第三。新生儿窒息的死亡与胎龄、出生体重、窒息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今年的世界卫生大会──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高权利机构就全球非传染性疾病(NCDs)流行的日趋严重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议:号召全世界卫生组织及其成员国和其他关心此问题的国际组织一起,制定能够反映全球非传染性疾病MCDS)负担和减轻这种负担的战略.这里所指的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它一些退行性障碍等.在发展中国家,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占所有死亡人数至少40%,而在发达国家占75%.其中心血管疾病是第一位死亡.其它的危害还有威胁生命、形成残疾和致退行性变等.约有1/4…  相似文献   

15.
产后出血是最常见和最危险的产科并发症,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它严重地威胁孕产妇的生命。为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本文对我院1995年12月~2007年12月抢救的产后出血135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心理与健康》2008,(10):32-34
“面对那些在灾难中幸存下来的生命,我们有着一份不可推脱的职责。”一位心理救援队员这样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近5年广东省现症麻风病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5年期间43例麻风病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结果43例死亡患者中,平均年龄(58.10±18.51)岁,在联合化疗期间死亡30例,其中21例是在化疗开始的1年内死亡,占化疗病人的70%;监测期死亡1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4例,死于继发感染的13例,不明原因5例。结论本组麻风病例死亡年龄低于全国平均死亡年龄,而多脏器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是麻风现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经过高温高湿处理过一个月的台南11号花生,在正常发芽程序下其发芽率为零,表示所有花生中细胞包括蛋白质及酵素均遭到破坏而死亡。然而在功能人以意识调控下,于37分钟内让其中一粒花生起死回生,长芽2.8厘米,证实种子生命的死亡历程是可以被逆向的。我们提出热力学系统中隐变数之概念来解释这个现象。  相似文献   

19.
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目的:探讨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途径,遏制不合理剖宫产上升趋势。方法:回顾分析1986年1月至1998年12月13年间17784例产妇分娩方式变化及282例围生儿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早产新生儿死亡是围生儿死亡主要原因。早产新生儿及畸形儿死亡与剖宫产率无关。与分娩方式有关的围生儿死亡率与剖宫产率负相关。绝对指征行剖宫产比例从1986年的38.1%降至1998年33.0%(P〈0.05),社会因素行剖宫产比例从1986年的2.2%上升至1998年的5.4%(P〈0.05)。结论:只有提高对早产儿的诊疗水平及宫内诊疗水平,才能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只有通过加强医患沟通,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才能降低日趋升高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报导102例情感性障碍患者出院后30年死亡随访调查。结果自杀率为13.72%,病死率为18.63%,总死亡率32.35%。对与死亡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