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志跃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9):158-158,160
目的:观察卵巢上皮性肿瘤(EOT)患者核DNA含量、P53蛋白表达情况,研究其与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及临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62例卵巢上皮性肿瘤(EOT)石蜡包埋组织进行肿瘤单细胞DNA倍体分析;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P5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53例良性肿瘤DNA倍体检测均为二倍体;43例交界性中检出异倍体11例,二者有显著差异。恶性EOT与交界性EOT和良性EOT比较均有显著差义。P53阳性表达恶性EOT与交界性EOT和良性EOT比较均有显著差义。显著高于后二者(X^2=34.719,P〈0.001)。结论:P53阳性表达与DNA异倍体密切相关,可能是肿瘤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朱日林  王瑞年 《上海医学》1996,19(3):135-138
本文应用LSAB法对7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了p53表达的研究,并分析了p53表达与胃癌DNA倍体的关系。结果:75例胃癌中p53表达阳性率为41.3%。4例癌旁重度异型增生中有2例表达阳性,p53在早期胃癌中阳性率(60.0%)高于进展期胃癌(38.5%);肠型胃癌中阳性率(52.6%)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29.7%)(P<0.05);异倍体胃癌p53阳性率(51.1%)明显高于二倍体胃癌(26.7%)(p<0.05)。经统计分析,未见p53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程度指标之间有明显关系。结果说明,p53表达与胃粘膜癌变的早期阶段关系密切,主要与肠型胃癌和异倍体胃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肿瘤细胞DNA倍体和P53蛋白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P53蛋白表达与DNA倍体以及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我们用流式细胞仪双参数检测了71例临床肿瘤手术标本的DNA含量的P53蛋白表达。其中良性肿瘤8例,卵巢癌42例,肺癌12例,乳腺癌9例。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本32例的石蜡切片,作P53蛋白表达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P53蛋白表达与DNA倍体以及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我们用流式细胞仪双参数检测了71例临床肿瘤手术标本的DNA含量和P53蛋白表达。其中良性肿瘤8例,卵巢癌42例,肺癌12例,乳腺癌9例。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样本32例的石蜡切片,作P53蛋白表达检测。结果良性肿瘤8例,6例(75%)两倍体,2例(25%)异倍体,P53均为阴性(100%)。恶性肿瘤63例,22例两倍体,其中4例(18%)P53阳性,18例(82%)P53阴性。41例异倍体,其中21例(51%)P53阳性,20例(49%)P53阴性。经统计分析,免疫组化ABC法和流式细胞仪法P53蛋白表达检测两者有明显一致性(P<0.001)。P53高表达与DNAindex明显正相关(P<0.005)。在肿瘤良恶性,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比较中,P53阳性表达只与DNA异倍体密切相关(P<0.025),与其他临床指标不相关。结论P53阳性表达与DNA异倍体密切相关,可能是肿瘤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DNA倍体分析与SS、P53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象分析系统,对52例胃癌癌灶及癌旁组织2cm处进行细胞核内DNA质量测定分析,同时采用即用型一抗+Envision免疫组化微波加热法,对癌灶、癌旁2cm、癌旁5cm处进行SS、P53检测及分析,并对52例进行随访;结果:(1)胃癌癌灶处DNA倍体分析,各为二倍体2例,高二倍体23例,亚四倍体21例,四倍体3例,高四倍体3例,组织分化越差,倍体值越高;(2)胃癌癌灶、癌旁2cm和5cm处胃组织内存有SS,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15%、57.69%和63.46%。SS阳性表达者存活时期长,预后较好;(3)胃癌中P53、SS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但与胃癌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胃癌分化越差,浸润越深,P53阳性表达越高,SS阳性表达则逐渐下降,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也越高;(4)胃癌有淋巴结转移者其淋巴结数量较无转移者要多,存活时间且较短;结论:DNA倍体分析与SS、P53阳性表达可作为胃癌筛选、癌前病变及早期诊断的有用指标,并可用于临床对病人进行预后判断、疗效观察和监测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DNA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蛋白质表达水平上探讨DNA 本异质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15便异质性和非异质性肿瘤细胞的P53和rasP^21蛋白表达量进行了定量和比较。结果 异质性肿瘤细胞的P53和rasP^21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非异质性肿瘤和正常组织。结论DNA倍体异质性的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的程度高于非异质性肿瘤,异质性肿瘤的恶性程度高于非  相似文献   

7.
采用流式细胞测量术,对57例人胃癌存档石蜡标标本的原发灶和转移灶癌细胞的DNA含量与倍体类型进行了检测,同时利用McAb-p53对突变型p53基因产物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地:了解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肿瘤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咽喉部新生物(其中炎症组18例,非典型增生组32例,癌组56例包括鼻咽癌21例、喉癌31例、下咽癌4例)作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和病理学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异同.结果:(1)异倍体在炎症组中检出率为11.11%(2/18),在非典型增生组中检出率为93.75%(30/32),在癌组中中检出率为83.92%(47/56);(2)炎症组与非典型增生组相比,异倍体差异有显著性(P〈1.01),两组间S期细胞差异无显著性(P〉0.01);(3)炎症组与癌组比,异倍体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S期细胞差异有显著性(P〈0.01);(4)非典型增生组与癌组相比,异倍体差异无显著性(P〉0.01),S期细胞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DNA倍体分析能快速准确诊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肿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53基因在鼻良恶性病变的表达.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鼻炎性增生组织17例、乳头状瘤9例和鼻鳞癌组织35例的P53基因蛋白表达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鼻良性病变P53表达量明显低于鼻鳞癌;2.P53表达阳性率和表达量与鼻鳞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3.P53表达量与鼻鳞癌DNA倍体相关,非整倍体肿瘤P53表达量高于二倍体肿瘤.结论:P53基因蛋白表达能区分鼻良恶性肿瘤及鼻恶性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级,同时还与DNA倍体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染色、双抗体标记染色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55例颌面部鳞癌、乳头状瘤及正常面部皮肤组织进行DNA指数、增殖指数、S期细胞比例及p53基因产物表达的定量分析。结果:正常皮肤和乳头状瘤均为二倍体,而鳞癌异倍体率为60%,增殖指数和S期细胞所占的比例在这3种组织中均有明显的差异;在正常组织无p53阳性表达,乳头状瘤p53的阳性表达率在30%左右,鳞癌的阳性表达率为62.5%;鳞癌p53的阳性表达率随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增高,但与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无相关性。根据结果可以认为p53基因产物的表达在良恶性肿瘤组织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并与肿瘤的恶性度有一定关系,因此,可将p53蛋白的检测作为良恶性肿瘤鉴别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P53蛋白在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P53蛋白在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83例卵巢上皮肿瘤病人P5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卵巢上皮肿瘤恶性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交界组及良性组(x^2=3.857、21.776,P〈0.01);恶性组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类型无关(x^2=0.005.P〉0.05);G1、G2级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G3级(x^2=5.154、7.540,P〈0.05);临床Ⅰ、Ⅱ期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期(x^2=5.236。P〈0.05);P53蛋白阳性病人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P53蛋白阴性的病人(x^2=4.919.P〈0.05)。结论 P53蛋白表达的检测对卵巢上皮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及卵巢上皮性癌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53蛋白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IL)中的表达及DNA含量,探讨AIL的发生发展规律、病变性质。②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例AIL病人的免疫表型及P53蛋白表达,并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DNA含量,同时选择非何杰金淋巴瘤(NHL)20例及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人10例作为对比研究。③结果AIL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0%(6/20),与预后无关。DNA含量改变对于病人预后有显著影响(t=2.864,P<0.05)。P53蛋白表达、DNA含量在AIL与NHL间差异均有显著性(χ2=4.912,t=3.552,P<0.05)。AIL中P53蛋白阳性表达者DNA含量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t=2.226,P<0.05)。④结论P53蛋白表达及DNA含量变化均与AIL发生发展及恶性转化有关,AIL可能为不同原因、不同性质的疾病共有的临床症候群。  相似文献   

13.
CyclinD1与P27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yclinD1、P27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57例卵巢癌、15例卵巢交界性肿瘤、33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8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yclinD1、P2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上皮组织良恶性、病理组织分级、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间及交界性肿瘤组织和卵巢癌组织间CyclinD1、P27的表达无明显差异(χ^2=0.001~3.677,P〉0.05);CyclinD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χ^2=11.314,P〈0.01),且随肿瘤分级、分期增高,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χ^2=7.887、4.859,P〈0.05),而P27的表达则相反(χ^2=7.467、6.091,P〈0.01);CyclinD1、P27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无关(χ^2=0.475、1.512,P〉0.05),两者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96,P〈0.05)。结论CyclinD1过表达、P27表达下降可能在卵巢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yclinD1、P27在卵巢癌组织表达可预测该肿瘤生物学行为特征,作为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应用微波辐射SP方法检测100例胃癌中CD34和P53表达,结果:P53蛋白阳性率达52%,P53异常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密切关系(P〈0.05);低分化胃癌组和进展期Ⅱ,Ⅲ,Ⅳ期胃癌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高分化胃癌组和I期胃癌(P〈0.001),有淋巴结转移胃癌MVD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胃癌(P〈0.001),胃癌MVD与P53  相似文献   

15.
胃癌组织CyclinE和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CyclinE和 p5 3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织各 2 0例和 78例胃癌组织标本进行CyclinE和p5 3蛋白检测。结果 :胃癌中CyclinE和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 (P <0 .0 1) ,p5 3蛋白阳性表达高于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 (P <0 .0 5 ) ;CyclinE、p5 3蛋白表达与胃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 (P <0 .0 5 ) ;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有肝转移组高于无肝转移组 (P <0 .0 5 ) ;p5 3蛋白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p5 3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有关。结论 :CyclinE和p5 3蛋白异常表达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检测CyclinE和 p5 3蛋白表达作为反映胃癌病理学特点可能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ras、p53、p16与nm23基因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BC免疫组化技术对50例卵巢肿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ras、p53、nm23基因及PCNA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恶性肿瘤中较交界性肿瘤中及良性肿瘤中高(P<0.05),而p16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恶性肿瘤中较交界性肿瘤中及良性肿瘤中低(P<0.05)。结论癌基因及PCNA的表达产物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且可用于判断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星形细胞瘤中端粒酶基因与P53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星形细胞瘤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86例标本,8例正常脑组织作对照。用端粒酶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检测组织标本端粒酶基因。用SABC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中端粒酶基因和P53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2%(38/86)和62.8%(54/86),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端粒酶基因表达强度升高(P<0.01),端粒酶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正常组织中未检测出端粒酶基因。结论:端粒酶基因与星形细胞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可作为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标记物,而P53蛋白可能对端粒酶基因的表达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抑癌基因P53联合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子宫内膜癌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5 3联合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及生物行为的分子学意义。方法 应用WesternBlot法和LSAB法联合测定 32例子宫内膜癌不同分期、分级和病理类型间P5 3的功能、表达及PCNA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P5 3功能异常和过度表达分别为 2 8.1%、15 .6 % ,显著高于对照组 8.8%、0 % (P <0 .0 5 ) ;在腺癌组中 ,10 0 %低分化、13.3%中分化和 0 %高分化者P5 3功能异常 ,三者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二者P <0 .0 1) ;在早期组中 ,10 0 %浆液性癌的P5 3过度表达显著高于腺癌 4 .3% (P <0 .0 1) ;3例正常子宫内膜P5 3功能异常 ;31.3%子宫内膜癌高表达PCNA显著高于对照组2 .9% (P <0 .0 1)。结论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过程 ,抑癌基因P5 3异常在乳头状浆液性癌恶变过程中发生早且起着中心作用 ,在腺癌中可增加肿瘤的恶性程度 ;量化PCNA可反映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模型中坐骨神经中转录因子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LIPUS组。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实验DPN大鼠模型,LIPUS组以低强度脉冲超声进行体外治疗,造模后4周检测各组血糖及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坐骨神经P53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LIPUS组血糖显著增高,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降低,坐骨神经p53 mRNA表达增加( P<0.05)。与模型组比较,LIPUS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高,坐骨神经P53 mRNA表达显著下降( P<0.05)。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可通过抑制受损神经中轴突抑制因子P53表达,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坐骨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 Ki- 6 7抗原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 :原发性星形细胞瘤89例。使用 S- 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手术切除标本石蜡块的 Ki- 6 7抗原 ,并算得 Ki- 6 7指数。生存分析单因素使用Ka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采用 logrank(对数秩 )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 COX比例风险模型 ,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Ki- 6 7L I在组织学分级 Grade 、 、 中分别为 2 .6 7%± 1.6 2 % ,6 .71%± 3.89% ,8.0 7%± 3.84%。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Ki- 6 7指数等因素与患者预后有关 (logrank<0 .0 1)。在 Grade 中 ,Ki- 6 7指数 >2 .5 %与 Grade 中 Ki- 6 7指数≤ 2 .5 %的患者生存期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在Grade 中 ,Ki- 6 7指数≤ 2 .5 %与 >2 .5 %的患者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Ki- 6 7指数随着各病理级别增高而增高 ;Ki- 6 7指数 >2 .5 %提示预后较差。在同一病理级别中 ,Ki- 6 7指数不同 ,其预后有显著性差异。联合利用组织病理检查及 Ki- 6 7指数检测有助于更精确地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