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重建技术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颈动脉体瘤的颈部血管CT成像(MSCTA)、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的表现以及其中5例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征象。结果11例病变均为单发并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CT平扫呈等密度软组织肿块,形状多较规则;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表面有丰富血管网,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增大,其中3例瘤体较大并包绕颈动脉生长。MSCTA清晰显示肿块与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的关系,并与5例DSA表现基本相似。结论MSCTA对于颈动脉体瘤有重要诊断价值,且对于指导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起源于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少见肿瘤,亦称化学感受器瘤或副神经节瘤.主要发生于颈动脉体,以颈部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与颈总动脉尤其是颈内动脉紧密粘连,可压迫颈内动脉引起脑组织供血不足,严重者可导致偏瘫.由于其发病率低、病变部位特殊、局部解剖复杂以及血管丰  相似文献   

3.
患男 ,48岁 ,因颈部包块入院。超声所见 :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见一 5 .6cm× 3 .8cm× 3 .2 cm不均质回声肿块 ,下极与颈总动脉分叉平行 ,上极位于下颌上方 2 .0 cm,病灶包绕颈外动脉 ,其内径明显增宽 ,并见数支粗大血流起始于颈外动脉 ,直接进入病灶内。颈内动脉位于病灶内侧。颈总动脉分叉处较正常增宽 ,约 1.6cm。 CDFI显示 :上述血流呈高速低阻频谱。超声诊断 :左侧颈部实性占位 ,颈动脉体瘤 (血供丰富 )。术中见肿物位于颈总动脉分叉与下颌上方 ,骑跨与分叉上 ,向上方包绕颈外动脉生长 ,使颈内外、动脉夹角增大。病理结果 :颈动脉体瘤…  相似文献   

4.
赵科  罗洪  吴亚东  王荣品 《吉林医学》2010,31(27):4699-4699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颈部肿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样本回顾分析25例颈部肿瘤患者行CTA检查的临床资料,并与颈动脉造影检查(DSA)下表现比较。结果:25例手术中有6例颈动脉体瘤、5例神经鞘瘤、9例颈部转移癌及恶性淋巴瘤成功剥离,其余2例颈动脉体瘤及3例颈部转移癌及恶性淋巴瘤手术剥离困难与颈动脉一起切除。本组DSA与CTA对动脉瘤确诊率及CTA与DSA对动脉瘤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显示能力各级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颈部肿瘤诊断与DSA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别,且CTA具有操作简便、痛苦小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术前DSA检查的方法,表现及对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 5例颈动脉体瘤术前接受DSA检查,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造影,选择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造影,其中4例进行了Matas试验交叉造影.造影后5例患者均手术切除了肿瘤,其中单纯肿瘤分离切除3例,肿瘤切除加颈动脉修补1例,肿瘤连同颈动脉切除1例.结果 5例肿瘤DSA表现典型,包括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血供丰富,肿瘤部分或完全包绕颈动脉.此外1例椎动脉分支参与肿瘤供血,1例出现动-静脉瘘.颈内动脉造影1例患侧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发育不艮.Matas试验2例Willis环代偿艮好,1例经2周训练后Willis环开放,1例因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发育不良,无法建立有效代偿.结论 颈动脉体瘤具有典型的DSA表现,且在肿瘤对血管侵蚀程度的判断、脑血管发育状况和代偿能力、颈动脉阻断后脑耐受性的评估等方面,DSA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为手术风险的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及MPR、MIP、VR技术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例颈动脉体瘤16排螺旋CT影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总结16排螺旋CT对CBT的特征性.结果 5例均显示病变位于颈动脉间隙内,平扫病变均匀等密度,边界较清楚,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且静脉期高于动脉期.MPR、MIP及VR重建技术显示病变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并包绕颈内、外动脉,见丰富的肿瘤血管,颈内、外动脉夹角明显增大,病变累及至颈总动脉1例.结论 16排螺旋CT及MPR、MIP及VR重建技术诊断CBT具特征性,能替代DSA检查.我们认为该方法应为CBT最为理想的检查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体瘤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淑华  朱冬岩  刘扬 《吉林医学》2006,27(8):934-935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化学感受器肿瘤,较为少见,主要发生于颈动脉体,以颈部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位于颈总动脉引起脑组织供血不足,严重者可导致偏瘫。由于其部位特殊及血管丰富,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及危险性,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其属于良性肿瘤,但易发生恶变,恶变率为8.7%。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30%[1]。为保证手术的安全需做长时间术前准备以建立脑血管的侧枝循环,术后需细致的观察和护理,预防并发症。我院自1998年1月~2005年10月共收治了11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经手术治疗及认真做好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8.
陈宇 《广西医学》2010,32(8):960-962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方法。方法 15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行B超、CT、MRI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AS)等检查确诊。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15例患者中行单纯剥离术11例,颈外动脉+瘤体切除术3例,颈内外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瘤体切除1例;15例均好转出院,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24个月,未见肿瘤转移及复发。结论 CT、MRI或DAS可作为CBT的术前诊断,外科手术是CBT的首选治疗手段,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体瘤6例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颈动脉体瘤6例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头沿颈部两侧颈总动脉区向上纵横切扫查.观察肿块内部血流分布情况,分析频谱形态,测量血流峰值速度、阻力指数等参数.结果:超声表现为颈动脉分叉处实质性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楚,边缘较规则.颈内、颈外动脉间距增宽,较大瘤体围绕血管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经手术证实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术前进行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旋转DSA造影,分别阅片并记录动脉瘤的检出情况、瘤颈显示情况、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常规DSA诊断16个动脉瘤;旋转DSA诊断23个动脉瘤(P<0.05).常规DSA检出的动脉瘤中,清楚显示瘤颈者4个,清楚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关系者11个;旋转DSA组清楚显示瘤颈者17个,清楚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关系者21个(P<0.05).结论旋转DSA能更清晰地显示瘤体的大小、瘤颈及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提供血管内治疗的最佳工作角度,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