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15、CD11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脓疱型银屑病(PP)发病中的作用,为该病的治疗探索新途径。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3例患者(银屑病组)和13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表面CD15、CD11b的荧光强度。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例患者皮损处脓疱壁、血管内皮细胞、角质形成细胞ICAM-1的表达水平,并与正常皮肤标本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P患者与正常对照者PMN表面CD15、CD11b的荧光强度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P患者皮损组织的脓疱壁、真皮浅层和乳头内血管及表皮角质形成细胞ICAM-1染色呈阳性;表皮内ICAM-1的表达呈局灶性分布;正常皮肤组织ICAM-1染色呈阴性。结论黏附分子CD15、CD11b、ICAM-1参与了PP的发病,并促进炎症发展,提示抗人黏附分子抗体可能成为治疗PP的新药。  相似文献   

2.
硫酸镍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NFκB活性和表皮ICAM-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赞英  程培华  郑明慈 《广西医学》2006,28(10):1507-1509
目的探讨接触性致敏原硫酸镍(NiSO4)对表皮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角质形成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NFκB活化;组织免疫化学法检测ICAM-1的表达。结果硫酸镍可增加角质形成细胞NFκB(P65)核转位活性(P〈0.01),并使表皮ICAM-1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硫酸镍可刺激体外培养皮肤组织的表皮高表达ICAM-1,NFκ3的被激活可能是硫酸镍致敏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7/CD28分子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9例AS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CD19的表达情况,检测CD28在CD3 CD4 T细胞和CD3 CD8 T细胞上的表达以及B7-1和B7-2在CD19 B细胞上的表达情况.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水平.结果:AS患者CD3 、CD3 CD4 、CD19 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CD3 CD8 T细胞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AS患者CD3 CD4 T细胞和CD3 CD8 T细胞上的CD28、CD19 B细胞上B7-1和B7-2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AS患者血清中IgG、IgA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B7/CD28分子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S患者T淋巴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APC)的功能变化有关.B7-1低水平与B7-2的高水平表达表明,AS患者T细胞的活化可能主要是通过CD28与B7-2的交联传递共刺激信号,介导以Th2型反应为主的免疫应答反应,产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4.
陶赞英  凌月福  程培华 《华夏医学》2007,20(6):1193-1194
目的:研究润肤剂对硫酸镍(NiSO4)诱导的体外培养皮肤组织表皮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润肤剂组用润肤剂局部外用于皮肤表面,随后给予硫酸镍刺激48h;无润肤剂组用生理盐水代替润肤剂同法处理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法检测ICAM-1的表达。结果:润肤剂组皮肤组织表皮ICAM-1表达明显较无润肤剂组低(P<0.05)。结论:润肤剂能显著减轻硫酸镍(NiSO4)诱导的体外培养皮肤组织表皮ICAM-1的表达。提示润肤剂对硫酸镍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在桥本甲状腺炎(HT)发病中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HT和20例甲状腺瘤旁正常组织(对照组)CD40/CD40L、B7-1/CD28、GL50、CD4和CD8分子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1)HT甲状腺滤泡细胞(TFC)B7-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CD40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2)HT组织浸润细胞CD28、GL50、CD4和CD8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CD40L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40/CD40L、B7/CD28、GL50等共刺激分子表达异常以及局部CD4+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异常可能与HT甲状腺滤泡细胞破坏和功能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诱导条件下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过程中,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及变化特征。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有核细胞,在含有15%胎牛血清、维生素C和β-甘油磷酸钠的α-MEM培养基中培养。在培养早期加入10-8mol/L地塞米松(实验组)或保持基础培养状态(对照组1),同时部分细胞仅培养于α-MEM培养基中(对照组2)。于培养第7、12、17天分别收集实验组和各对照组细胞,用流式细胞方法观察细胞表面分子CD45、CD34、CD117、CD90和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并定量对比分析。结果成人骨髓MSCs在体外诱导条件下分化为具有成骨细胞特征的成熟细胞。培养第7天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均少量表达CD45,第12、17天CD45表达转为阴性。各组各时间点CD34、CD117表达均为阴性。培养第12天,实验组和各对照组细胞CD90表达均较第7天升高,以对照组升高明显。实验组细胞HLA-DR表达随着成骨细胞分化成熟逐渐上升,而对照组细胞HLA-DR表达下降。结论MSCs在诱导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呈特征性改变,是成骨细胞分化早期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表皮树突状细胞在皮肤的免疫反应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胎儿脐带血分选单核细胞,在体外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培养树突状细胞(MoDC),观察培养细胞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诱导分化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标志性抗原HLA-DR、CD1 a和CD80的表达;对诱导分化的细胞分别给予脂多糖体(LPS),LPS和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F)和单纯CGRF刺激,检测不同处理后MoDC表达IL-12 mRNA变化。结果脐带血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培养第7天呈现明显树突状分支,并可检测到HLA-DR和CD1 a分子的表达。结论CGRP对MoDC表达IL-12 mRNA的调节有双重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共刺激分子B7-1的表达水平对Lewis肺癌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18只Lewis肺癌小鼠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和B7-1组.治疗2周后,检测肿瘤组织中B7-1分子的表达率、凋亡指数(AI)和外周血、脾中的CD8+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对照组肿瘤细胞的B7-1的表达率为(8.8±0.9)%,空载体组的表达率为(8.4±0.8)%,两组表达水平相近(P>0.05);B7-1组的表达率为(46.6±5.7)%,同时其凋亡指数为(5.3±1.0)%,均较对照组高(P<0.05).B7-1组外周血和脾脏中CD8+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15.4±3.2)%和(41.8±21.8)%,均较对照组和空载体组高(P<0.05),第8、14 d的抑瘤率分别为34.6%、87.0%.结论提高肿瘤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有助于增加肿瘤的免疫原性,引起凋亡, 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食管癌组织中共刺激分子CD80(B7-1)和CD86(B7-2)的表达,以了解共刺激途径在食管癌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以正常食管组织和癌周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食管癌组织中CD80(B7-1)和CD86(B7-2)的表达.结果:CD80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及阳性频数均明显低于癌周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P<0.05、P<0.01).CD86的表达阳性率在3组组织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食管癌组织中阳性频数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5).CD80和CD86存在细胞核,细胞质2种表达,缺乏细胞膜上的表达.结论:共刺激分子CD80与CD86在食管癌组织中呈低水平表达,并且存在着向细胞膜转运的障碍,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0.
共刺激分子在Behcet病患者结节红斑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Behcet病患者结节红斑中B7:CD28/CTLA-4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例Behcet病活动期患者腿或臂部结节红斑中CD4、CD8、CD19、CD68、HLA-DR、B7-1、B7-2、CD28和CTLA-4分子表达的情况进行了检测,并用双重染色方法探讨了细胞来源。结果Behcet病结节红斑中表皮约90%的细胞表达B7-1和B7-2,但无CD28和CTLA-4表达。真皮和皮下表达CD4、CD8、CD19、CD68、HLA-DR、CD1a、CD28、CTLA-4、B7-1和B7-2的细胞均显著增多。双染结果显示,100%CD4+T细胞表达CD28分子,47.9%的CD4+T细胞表达CTLA-4分子。100%CD68+细胞表达B7-1和B7-2分子。分别有74.5%和60.8%的HLA-DR+细胞表达B7-1和B7-2分子。结论CD28和CTLA-4分子主要表达于CD4+T细胞,B7-1和B7-2分子主要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和角朊细胞。B7:CD28/CTLA-4通路可诱导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功能和活性,对Behcet病患者结节红斑的发生、炎症的持续和扩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体外培养环境下,研究5%葡萄糖溶液和不同压力CO2作为膨宫介质,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分别放置于5%葡萄糖溶液、100% CO2气体70 mmHg灌注压、100% CO2气体100 mmHg灌注压环境下1 h,对照组无特殊处理.使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在各组处理1 h后培养0 h、24 h、48 h、72 h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与ICAM-1的表达变化.结果 经5%葡萄糖溶液和不同压力CO2处理1 h后培养0 h、24 h、48 h HEC-1-B细胞的CD44与ICAM-1表达增高,在处理1 h后72 h恢复到对照组水平.CO2处理组CD44与 ICAM-1的表达量随CO2压力增高而升高,高压力作用下(100 mmHg)表达的整体水平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压力作用下(70 mmHg)表达的整体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而低压力作用下(70 mmHg)表达的整体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高压力(100 mmHg)CO2和5%葡萄糖溶液均能提高子宫内膜癌细胞CD44、ICAM-1的表达,可能增强癌细胞转移能力.因此,对于临床上疑似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进行宫腔镜操作时选择低压力CO2(70 mmHg)作为膨宫介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刺激分子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 mR3qA表达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以β-actin血为内参,用RT-PCR和Real-Time PCR.方法 对61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免疫清除期患者37例、免疫耐受期患者24例)和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刺激分子B7-2、PD-L1及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PD-L1/B7-2比值与FOXP3的相关性.结果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L1/B7-2比值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清除期和免疫耐受期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OXP3 mRNA表达在免疫清除期明显高于免疫耐受期和健康对照组(P<0.01);免疫清除期PD-L1/B7-2比值与FOXP3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正负共刺激分子和FOXP3 mR-NA的表达有相关性;共刺激分子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共同参与调节机体对HBV感染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3.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CD45RA、CD45RO及CD43分子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CD45RA、CD45RO及CD43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26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皮损CD45RA、CD45RO及CD43分子表达进行研究。结果26例患者皮损真皮内均见到CD45RA、CD45RO及CD43阳性浸润细胞,阳性率分别为(5.8±1.8)%、(86.6±12.5)%及(93.4±14.5)%。22/26的患者角质形成细胞表达CD43(+~)。结论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内浸润细胞以记忆T细胞亚群为主,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浸润细胞可通过表达CD43分子,分别与真皮内炎性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上的ICAM-1结合,从而促进炎性细胞向表皮内浸润。  相似文献   

14.
胃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浸润及其表面分子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浸润及其表面分子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消化胃癌组织,分离细胞后进行免疫组化S-100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研究15例胃癌组织中DC的浸润及其表面分子表达与胃癌病理分期的关系,并通过RT-PCR技术分析了IL-10、VEGF和TGF-β1等免疫抑制因子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DC的数量少,而且其表面分子如MHC 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B7-1和粘附分子ICAM-1等呈低表达或不表达,DC的数量及其表面分子的表达与胃癌的病理分期负相关.免疫抑制因子IL-10、VEGF和TGF-β1在胃癌细胞中有高水平的表达.结论:提示胃癌组织中DC的浸润及表面分子表达与胃癌病理分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γ-干扰素(IFN-γ)刺激培养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研究在体外IFN-γ诱导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GM-CSF+IL-4诱导方案,以获得细胞表面缺乏共刺激分子的大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经IFN-γ刺激培养后,通过外源性抗原T细胞表位pCol(28-40)多肽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MHC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DC表面相对特异性标记OX62的情况,将脾脏分离淋巴细胞分为3组,即对照组、imDC组和imDCIFN-γ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淋巴细胞增殖情况,Anneix-V-Flous检测各组淋巴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体外培养脾细胞上清液Th1/Th2型细胞因子,观察体外CD4+T细胞Th亚群的分化情况。结果 IFN-γ刺激培养的未成熟树突细胞通过外源性抗原T细胞表位pCol(28-40)多肽培养后低表达表面MHCⅡ类分子(14.01%)及共刺激分子CD80(4.78%)、CD86(19.79%),同样低表达DC表面相对特异性标记OX62(15.31%,P<0.05,n=4);MTT法检测共培养的脾淋巴细胞imDC组i、mDCIFN-γ组与对照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B作为超抗原的免疫抑制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BALB/c小鼠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B 型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 SEB) ,分离其脾脏细胞,研究SEB刺激小鼠脾细胞产生的反应,并通过FCM检测脾细胞表面CD4和CD25分子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内在机制.结果 FCM表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注射过SEB 后的BALB/c 小鼠的脾脏细胞中CD4和CD25双阳性细胞比例增加,提示SEB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和其诱导调节性T细胞有关.结论 SEB 可以在小鼠体内有效诱发具有抑制活性的调节性细胞,这可能是SEB在动物体内诱发免疫低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1)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2)倒置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HE染色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3)MTT法检测黄芪注射液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4)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黄芪注射液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表面VCAM-1和ICAM-1的表达.结果:(1)MTT法检测黄芪注射液浓度为400μg/mL和600μg/mL均可促进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增殖(P<0.05),且两种剂量组间比较无差异;(2)与对照组比较,黄芪注射液能够增加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表面VCAM-1和ICAM-1蛋白表达(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促进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及表面VCAM-1和ICAM-1蛋白的表达.提示黄芪注射液对造血微环境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细菌脂多糖 (LPS)对正常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表面分子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正常人 (n=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以 GM-CSF、IL-4联合诱生 DC,实验组在培养的第 2天加入LPS,正常对照组不加。于第 4、8天 FACS检测 DC表面分子 CD1a、CD14、CD83、CD80、HL A-DR的表达。同期检测 DC的增殖和刺激同种异体 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经 LPS刺激后 ,正常人 DC早期、晚期表面分子 CD1a、CD83、CD80表达增高 ,CD14表达降低 (P<0 .0 5 )。DC数量的增加及刺激同种异体 T细胞能力明显增强。结论 :GM-SF、IL-4和 L PS联合刺激能促进正常人 DC的成熟和免疫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白鹤冲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黏附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CD18表达及核转录因子NF-κB(NF-κB)的影响,探讨白鹤冲剂治疗血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NF-α组、TNF-α+白鹤冲剂大剂量组、TNF-α+白鹤冲剂小剂量组和TNF-α+雷公藤内酯醇组,共五组。分别进行细胞黏附实验;以细胞ELISA法观察HVVEC的ICAM-1表达;以免疫细胞化学间接法检测CD18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白鹤冲剂对HUVEC中NF-κB活化。结果:白鹤冲剂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的HUVEC中ICAM-1表达和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CD18表达(P<0.05),同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与HUVEC的黏附。结论:通过影响HUVEC中NF-κB活化从而抑制ICAM-1表达和嗜中性粒细胞CD18的表达,最终抑制嗜中性粒细胞与HUVEC的黏附可能是白鹤冲剂治疗血管炎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细胞B7-1及MHC分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B7-1(CD80)及MHC分子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的表达,方法:应用一组mAb,采用免疫荧光法对AL52例瘤细胞及34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表面B7-1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分子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所有患瘤细胞及正常人BMMC上MHCI类分子表达强阳性,MHCⅡ类分子表达920k,阳性,而B7-1表达差异较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表达阳性率最高(8/11),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M2,M3)均无表达.结论:B7-1缺陷是白血病细胞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重要原因,转染B7-1基因的瘤苗可能是免疫基因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