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过去的两年里HIV-1感染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部分要归功于HIV-1病毒生物学上的新发现。通过引入新的治疗配方,许多病人的生命延长了好几年。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最新的抗HIV-1配方不能完全清除病毒感染,因此需要终生治疗。尽管新的治疗方法在发达国家引起了巨大的效果,但是在HIV-1感染更为肆虐的发展中国家却难以应用。另外,由于出现了对现有  相似文献   

3.
Tenofovir是一种新的核苷类药物,已被推荐用于HIV-1感染并已接受过治疗的患者。近期资料显示,该药对控制HBV复制有效,为此本文对HIV-1和HBV共同感染者(HIV-1/HBV患者)进行Tenofovir的疗效研究。对象为20例曾用拉米夫定治疗108周左右的HIV-1/HBV患者,对他们给予每天245mg的Tenofovir,或作为加强治疗或作为其抗逆转录联合治疗的一部分。使用52周后,进行其免疫指标、HIV-1 RNA和HBV DNA病毒载量的检  相似文献   

4.
5.
恩替卡韦及其抗HBV治疗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恩替卡韦(entecavir)即BMS-20047,是一种新型碳2′-脱氧鸟苷化合物。早在10余年前就发现该药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由于其有效药物浓度与有毒药物浓度相差很大,因而很安全,该药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在细胞内代谢为相应的三磷酸盐形并掺入到HBVDNA中,对HBV的复制和表达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从HBV DNA转染细胞系及动物肝炎病毒实验感染模型中也已证实恩替卡韦的抗嗜肝DNA病毒的作用。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恩替卡韦在抗HBV感染中,尤其是对于基因突变的拉米夫定耐药病毒株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杰  刘伟 《应用预防医学》1998,4(6):371-37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于1983年被分离并证实为艾滋病(AIDS)的病原。随后,HIV被划分为HIV-1和HIV-2两型。HIV-1是目前在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或地区广泛流行的HIV毒株。90年代初以来,根据HIV毒株的外膜糖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差...  相似文献   

7.
HIV感染者混合感染HBV、HCV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常德市近13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状况及其预后,为揭示HIV、HBV、HCV混合感染规律,为HIV的预防、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对常德市120例HIV感染者进行CD4 、CD8 T淋巴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HBV五项、抗HCV检测,对检测结果做系统的比较和分析。结果120例HIV感染者中,以青壮年为主要人群,以性传播为主要感染方式;混合HCV、HBV感染者有71例,占所有HIV感染者的59.17%。混合感染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5),血液传播和静脉吸毒为主要的感染方式,且HIV/HCV,HIV/HBV/HCV混合感染的ALT、AST异常比例明显高于HIV单独感染(P<0.05),HIV/HBV、HIV/HCV、HIV/HBV/HCV三种感染模式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HIV单一感染(P<0.05)。结论HIV感染者混合感染HBV、HCV现状日趋严重,特别在经血液传播、静脉吸毒传播的男性HIV感染人群中更加明显。HIV与多种肝炎病毒合并感染可能加速肝脏和免疫系统的损害,导致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HIV感染的进程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  相似文献   

8.
RNA干扰是双链RNA特异性关闭靶基因表达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它为HIV-1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此技术在抗HIV-1感染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DC—SIGN是树突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分子,参与树突细胞迁移及与T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并能特异性捕获1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增强HIV—1对表达CD4和辅受体的靶细胞的感染,在HIV—1感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DC—SIGN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介导HIV—1经性传播和血液传播感染靶细胞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咸阳市所辖兴平市1998年以前有约8 000人从事有偿献血,献血的活动范围主要在该市境内,一部分人同时在邻近地市从事献血.为了解该类人群艾滋病病毒(HIV)及肝炎病毒(HBV、HCV)感染状况,2003年7月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了1998年以前有偿献血史的人员,以便开展有效预防控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前,艾滋病疾病除了到定点医疗机构接受对症治疗外,家庭人员对病人的科学有效的护理也是减轻病人痛苦,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以及防止该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HIV感染“个人健康保护”的社会认知程度,确立公众健康道德水平的倾斜度:方法:随机化快速书面问答。结果:①82%答卷认为感染AIDS病毒第一位原因是性乱;②99%通过传媒获悉HIV感染的原因;③95%认为目前艾滋病在社会分布很少;④对待HIV感染,仅有6%表示同情;⑤对HIV感染11%认为“一般仍可正常生活,但应接受健康教育,避免传给他人”;⑥仅3%赞成个人健康权益保护。结论:从问题根本出发,公众健康道德天平的倾斜度应取决于HIV流行状况;当HIV感染处于低水平时,应倾向于个人健康保护;当HIV感染呈现高水平时,应专注于公众群体的健康保护,这符合1997年“亚洲HIV控制发展政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为止,人类尚未研制出杀灭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有效药物,因此病毒将在感染者体内长期存在,并不断破坏其免疫系统,严重影响到艾滋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国外关于HIV/AIDS生存质量的研究报道较多,并已开发出一些疾病特异性量表,用于预测艾滋病患者病情进展,评价药物疗效和选择治疗方案等各个方面。本文对有关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HIV感染的现状和治疗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HBV感染者血清前S1抗原和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外膜蛋白是由HBsAg、前S1蛋白和前S2蛋白3个部分组成,前S1蛋白由119个氨基酸组成,前S2蛋白由55个氨基酸组成。前S1蛋白可直接与肝细胞膜结合,在病毒与肝细胞的附着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不同临床类型的HBV感染者血清前S1蛋白的抗原(Pre-S1Ag)和抗体(Pre-S1Ab)进行检测,并结合血清HBV5项标志物和HBVDNA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前S1蛋白抗原和抗体在不同临床类型的HBV感染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全球有3.7亿~4.0亿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由于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共同的传播途径,因而有大量的HBV合并HIV感染患者。在欧洲,8%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合并HIV感染。在HIV感染患者中,HBV引起的肝脏损害是影响病死率的重要因素。同样,HIV可使乙型肝炎慢性化率增高而血清e抗体(抗-HBe)及表面抗体(抗-HBs)血清转换率降低。HBV合并HIV感染患者,若出现严重免疫系统损伤,淋巴细胞T辅助细胞(CD4)计数〈200个/mm^3.则预后极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混合感染状况以及对HBV的免疫水平.方法对59份HIV-1抗体阳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分析HIV感染者中HBV感染及免疫情况.结果HIV/HBV混合感染率为13.56%(8/59),HBsAb阳性率为55.93%(33/59),不同性别、年龄、感染途径的HIV/HBV混合感染率以及HBsAb阳出率,各组之间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HIV/HBV混合感染率相对较低,HBsAb的阳性率较高,这与人群自然免疫、人工免疫有关,在HIV感染者中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于预防HBV的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对一例外籍HIV感染的卫生检疫监管工作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在其被确认为HIV感染,在检验检疫机关向有关部门发出疫情通知,并提请禁止其入境的十天后,该HIV感染再一次入境。提示我们国家的检验检疫部门、出入境管理部门,应加强“疫情信息”传递工作以及执法的责任性、严肃性,防止国外传染病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20.
复方黄芪颗粒治疗HIV感染者24周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在中国中医药研究院的新药开发研究工作基础上,对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进行24周口服中药复方黄芪颗粒治疗,初步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22例HIV感染者服用复方黄芪颗粒治疗24周,于0、24周检测HIV RNA病毒载量,0、8、24周检测CD4+、CD8+细胞及细胞因子,0、8、16、24周记录临床症状积分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同时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治疗24周,CD4+细胞数较基线值(0周)平均上升22/μL(t=2.08,P=0.03);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 2和干扰素(IFN) γ较基线值分别平均上升7.29 pg/mL和3.82 pg/mL(分别t=3.46,P=0.00;t=5.94,P=0.00), IL 4下降3.71 pg/mL(t=8.18,P=0.00); HIV RNA较基线值平均下降0.40 lg 拷贝/mL(t=2.65,P=0.02);体重上升>2 kg者6例,增减未超过2 kg者10例,患者体重评分有效率72.73%;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未观察到不良事件。结论中药复方黄芪颗粒可提高HIV感染者CD4+细胞数, 对HIV复制有一定抑制作用,具有一定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显著改善HIV感染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体重增加,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