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儿童颅后窝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颅后窝肿瘤的MRI和临床资料,其中髓母细胞瘤13例、室管膜瘤6例、星形细胞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结果:肿瘤位于小脑半球8例,小脑蚓部5例,第四脑室10例。所有病灶均引起梗阻性脑积水。MR扫描能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信号、边缘情况,强化扫描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有帮助,结论:儿童颅后窝肿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检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其诊断有重要作用,是儿童颅后窝肿瘤检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表现和特征,提高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完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36例,全部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听神经瘤16例,三叉神经瘤7例,脑膜瘤6例,胆脂瘤4例,蛛网膜囊肿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大部分有其特征性表现。结论:MRI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小脑实质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29例小脑实质性肿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横、冠、矢三维的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29例肿瘤包括髓母细胞瘤6例,星形细胞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转移瘤4例、脑膜瘤3例,室管膜瘤2例,淋巴瘤、黑色素瘤、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血管周细胞瘤及孤立性纤维瘤各1例。MR可以清晰地显示小脑实质性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强度和邻近情况,各种肿瘤均有一定的临床及MRI特征,部分肿瘤表现相似需加以鉴别。结论 MRI对小脑实质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MRI的特征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以作出较明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38例后颅窝肿瘤的CT或MRI特征,提高对后颅窝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38例肿瘤中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经临床影像诊断。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8例行MR检查。结果:听神经瘤9例,脑膜瘤5例,Ⅰ级星形细胞瘤2例,Ⅱ-Ⅲ级星形细胞瘤4例,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三叉神经瘤、单发脑转移瘤各2例,胆脂瘤及蛛网膜囊肿各1例,以上均为手术病理证实;经临床影像诊断转移瘤4例。结论:后颅窝瘤有其好发部位,CT和MRI可清晰显示后颅窝肿瘤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表现及特征,提高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定性诊断水平。方法3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其中听神经瘤20例,脑膜瘤4例,三叉神经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胆脂瘤、蛛网膜囊肿、动脉瘤、胶质瘤及转移瘤各1例。在静注Gd-DTPA前后均经SE,FSE序列磁共振成像。结果听神经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瘤为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该区肿瘤大部分有特征性MRI表现,术前定位、定性准确率分别为96.9%,94.1%。结论MRI在桥小脑角区肿瘤影像诊断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作为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前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发生于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MRI和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对39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半球各类肿瘤性病变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0例行CT扫描。结果39例均单发于一侧小脑半球,其中,血管母细胞瘤15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6例,转移瘤5例,髓母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2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1例,其他胶质瘤3例,淋巴瘤1例,血管畸形3例;各种病变均有一定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特点,部分肿瘤表现相似需加以鉴别,部分少见肿瘤的定性诊断有难度。结论发病年龄及MRI、CT特征性表现对于小脑半球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儿童髓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66例儿童髓母细胞瘤患者的MRI特点,重点分析肿瘤实质的ADC值,从同时期儿童后颅窝室管膜瘤病例中选取20例作为对照。结果:66例髓母细胞瘤中50例位于后颅窝中线部(小脑蚓部),7例位于后颅窝非中线部(主要位于小脑半球),9例同时累及后颅窝中线部及非中线部,病变边界较清,周围均可见不同程度水肿;肿瘤实质呈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肿瘤呈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强化。DWI(b=1000s/mm2)图像上60例肿瘤实性部分呈高信号,6例肿瘤实性部分呈等信号。影像报告第一诊断准确率为68%(45/66)。髓母细胞瘤组及室管膜瘤组的肿瘤实质ADC值分别为(0.6815±0.1613)×10-3mm2/s、(1.0068±0.1736)×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实质ADC值诊断髓母细胞瘤的准确度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942),最佳诊断分界点为0.7817×10-3mm2/s。结论:DWI图像及肿瘤实质ADC值可以提高儿童髓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同时肿瘤实质ADC值也可为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小脑肿瘤MRI与病理特点,提高其在MRI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脑肿瘤MRI特点。结果 14例中星形细胞瘤6例,髓母细胞瘤6例,室管膜瘤2例。11例伴幕上脑积水,6例伴有囊性变,6例合并坏死。MRI呈等或稍长T_1、T_2异常信号,边界清晰,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成分多呈明显强化,MRI定性诊断准确率71.4%。结论 MRI在儿童小脑肿瘤诊断中具有相对特征性,能够更好辅助临床进行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小脑半球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脑半球肿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脑半球肿瘤的MRI表现。结果:星形细胞瘤15例,单发转移性肿瘤10例,血管母细胞瘤8例,髓母细胞瘤6例,恶性淋巴瘤2例,室管膜瘤1例。结论:MRI能清晰显示小脑半球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强度和边缘等特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6例不典型后颅窝肿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后颅窝肿瘤的认识。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例后颅窝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均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手术病理证实室管膜瘤1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均匀;髓母细胞瘤2例,其中1例位于四脑室内;星形细胞瘤2例,其中1例位于小脑蚓部,1例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实性血管网织细胞瘤1例,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无明显囊性改变,大部分肿瘤明显强化。结论:不同的后颅窝肿瘤有其好发部位,MRI可显示各种肿瘤的不同特征,具有较高的定位定性准确率,是诊断后颅窝肿瘤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增强扫描能提高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影像征象,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颅底软骨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8例软骨肉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本组中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6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灶均位于颅底中线旁的硬膜外,其中鞍旁4例、颈静脉孔区2例、前颅窝底及后颅窝底各1例。病变呈分叶状7例,呈类圆形1例。周围骨质呈溶骨性破坏6例,膨胀性破坏1例,侵蚀性破坏1例。CT平扫密度不均匀,瘤内可见形态不一钙化,多呈稀疏散在分布(6例),大部分钙化灶边缘较模糊;增强扫描轻度至中度不均匀强化。MR信号不均匀,平扫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4例表现为周边及内部分隔中度强化,呈花环状或蜂窝状强化改变(病理类型为高分化型软骨肉瘤Ⅰ~Ⅱ级),2例呈不均匀斑片状明显强化(高分化型Ⅲ级及间叶性软骨肉瘤)。结论颅底软骨肉瘤好发于颅底中线旁,CT可以清晰显示瘤内特征性的钙化及周围骨质破坏征象,MRI增强扫描强化特点有助于判断肿瘤恶性程度,两者结合有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儿童后颅凹肿瘤的CT, 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儿童后颅凹常见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该病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收集儿童后颅凹常见肿瘤40例,其中髓母细胞瘤18例,星形细胞瘤13例,室管膜瘤9例。行CT和MRI检查。CT平扫40例,增强扫描32例;MRI平扫28例,增强扫描16例。将其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40例儿童后颅凹常见肿瘤CT显示率为975%,MRI显示率为100%。术前CT定性误诊11例,准确率为725%。术前MRI定性误诊4例,准确率为857%。CT和MRI联合检查,能对后颅凹多数常见肿瘤作出定位及定性诊断。MRI能多方位成像,去除后颅凹颅骨伪影的干扰,对该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明显优于CT。结论:CT和MRI检查相结合,能提高诊断儿童后颅凹常见肿瘤的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疗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描述正常胎儿标本小脑蚓部在不同孕周的正常发育生长曲线,并探讨胎儿丹迪-沃克综合征(DWS)的MRI表现。方法:对63例胎龄15~40周的胎儿标本行3.0T MRI扫描,从中选出52例符合要求的进行测量,扫描序列为T1WI、T2WI;扫描方位:矢状位扫描为主,辅以冠状位及横轴位;观察及测量内容:测量小脑蚓部的前后径(正中矢状面第四脑室顶点至水平裂处蚓部后缘最大距离)、上蚓高度及下蚓高度(上蚓的最高点及下蚓的最低点分别到前后径线的垂直距离)。对上述测量结果与孕龄间作回归分析。然后对6例经MRI诊断为DWS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脑蚓部前后径、上蚓高度及下蚓高度分别与孕龄呈线性正相关,而上蚓高度总是略大于下蚓高度(P<0.05),多数标本正中矢状面T1WI、T2WI可清晰显示原裂及下后裂。DWS主要表现为小脑蚓部缺如或发育不良,测量数据小于正常胎儿,第四脑室与后颅窝囊肿相通或小脑延髓池增宽。结论:MRI可明确显示正常胎儿小脑蚓部在17孕周以后的正常发育表现及变化规律,而DWS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是诊断DWS最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CT、MRI表现,探讨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颅底脊索瘤,6例同时进行CT、MRI扫描,4例仅行CT扫描,5例仅行MRI扫描,2例同时行CTA检查。结果:颅底脊索瘤发生在斜坡8例,鞍区5例,颈静脉孔区1例,1例同时跨颅中、后窝生长。形态多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13例边界清晰,2例边界不清晰。CT表现肿块呈不均匀等或稍高密度软组织块,7例见斑点状钙化,8例见不同程度骨质破坏。MRI肿块信号不均匀,T1WI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MRI扫描对病变范围的显示优于CT。结论:颅底脊索瘤有典型的好发部位,T2WI明显高信号较具特征性,CT和MRI对术前诊断颅底脊索瘤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和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IMT患者的CT和MRI表现,其中14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结果:20例中病变发生于肺部8例、会厌部1例、鼻腔1例、腘窝1例、胸壁2例、臀部2例、下颌磨牙区1例、膀胱1例、浅表软组织3例。肺内病变3例为中央型,CT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实变灶;5例为周围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块或结节。肺外病变表现为不同部位实性肿物或结节。MRI表现为稍长T_1稍长T_2信号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后肿块实性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无明显强化。病理示肿瘤由梭形细胞及炎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肌源性蛋白阳性表达。结论: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CT和MRI检查能为其提供准确的解剖部位等信息,在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价值,但最后确诊还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内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MRI特点,提高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立体定位活检、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20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其中19例行MRI增强扫描,1例行DWI检查。结果:20例患者中单发15例,多发5例,20例共发现病灶28个。幕上18例,小脑2例。幕上者病变多位于脑室周围深部脑组织,其中基底节9例,大脑半球6例,胼胝体3例。MRI平扫表现为等T1、T2信号者13例,稍长T1、稍长T2信号7例,1例DWI上表现为高信号。病灶边界清楚,多为不规则形、类圆形,2例为结节状。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13例,不均匀强化6例,11例表现为"握拳状"强化,13例见"尖角征",9例患者出现"缺口征"。结论:脑内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术前MRI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跨中、后颅窝轴外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对跨中、后颅窝轴外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认识。方法:60例经病理证实的跨中、后颅窝轴外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按位置分为中央型和外侧型,后者又分中颅窝型、后颅窝型及骑跨型,分析各型构成情况及影像学特征。结果:中央型12例,脊索瘤5例,垂体瘤3例,鼻咽癌2例,颅咽管瘤、脑膜瘤各1例。外侧型48例,三叉神经肿瘤14例,脑膜瘤12例,表皮样囊肿11例,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4例,皮样囊肿、转移瘤各2例,血管外皮瘤、颈静脉球瘤、鼻咽癌各1例。多数病变可根据影像学特点做出诊断并明确范围。结论:按位置特征对跨中、后颅窝轴外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分型.有助于定性诊断及范围描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在颅内血管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男11例,女7例,均行MRI平扫+增强检查,分析其MRI征象。结果17例血管母细胞瘤位于后颅窝。14例表现为大囊小结节型,结节强化明显;4例表现为实质型。13例瘤内或瘤周可见血管流空信号。MRI术前诊断准确率为88.9%(16/18)。结论MRI是术前诊断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颞下窝原发肿瘤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颞下窝原发肿瘤的CT及MR资料。结果颞下窝肿瘤形态多不规则。神经鞘瘤多边界清楚(5/6),MR 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肿物伴线状分隔样低信号,2例通过卵圆孔伸入中颅窝呈哑铃状生长。恶性外周神经鞘膜肿瘤边界多不清楚(4/5),MR T1WI为等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病变可侵犯邻近肌肉及骨质。横纹肌肉瘤MR 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边界清楚,MR T1 WI等信号,T2 WI为混杂略高信号,增强后较明显强化。腺样囊性癌边界不清,沿神经浸润生长。侵袭性多形性腺瘤MR T1 WI为等、低信号,T2 WI为高信号,侵犯邻近肌肉。淋巴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MR T1WI为低信号,T2WI为中高信号,轻度强化,内有线样血管影穿行。结论熟悉颞下窝原发肿瘤CT及MRI表现,有助于提高该部位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