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儿男,10个月。其父母诉患儿在玩耍中,不慎将一金属钥匙环吞入胃内,钥匙环大小约6.2cm×3.4cm。在当地医院就诊,建议禁食后转入我院治疗。患儿入院后在胃镜下行胃内异物取出术。在未用麻醉的情况下,助手将患儿头颈部固定,术者插入胃镜,在胃体中部见钥匙环黏附于胃黏膜 相似文献
2.
小儿因误吞造成的消化道异物临床常见,近年来随着小儿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开展和提高,全麻下内镜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得到推广应用,因其创伤小、效果满意,其诊疗价值被认可,并有逐渐取代传统手术的趋势。2000~2006年我们应用全麻下胃镜取出消化道异物20例,成功取出异物18例,现总结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叶杨娥 《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1997,2(3):265-265
自1980年6月至1997年6月,我们行纤维胃镜诊治5440例次,纤维支气管镜诊治395例次。其中以误吞异物为主诉的患行内镜紧急检查29例,非急诊内镜2例。31例胃食道内异物21例,气管支气管内异物8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最大为78岁,为食道内异物患(猪骨头),年龄最小仅1岁零四个月.为气管内异物患(红瓜子)。食道、胃、气管支气管内异物分别19例、2例、10例. 相似文献
4.
应用胃镜从气管内取出义齿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男,36岁,义齿误入气管10d入院。因癫痫大发作在当地医院抢救,为防止舌头咬伤,使用开口器时义齿误入气管,10d后转入我院。经摄片示义齿位于右支气管入口处,支气管镜检查见义齿卡在右支气管入口处,局部粘膜充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异物取出术治疗眼内异物2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行玻璃体切割术(下称玻切术)联合眼内异物取出术22例(23眼)和经径取出术取出异物25例(25眼)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眼内异物取出率为100%;术后视力为玻切术组提高或保持不变18眼(占78.26%),后径取出术组提高或保持不变12眼(占4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为玻切术组玻璃体出血1眼,视网膜脱离2眼;后径取出术玻璃体出血10眼,视网膜脱 相似文献
6.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5,(2)
先天性心脏病法乐氏四联症婴幼儿,行外科矫治术,关胸后拔除20G单腔左房测压静脉管(长20 cm)发现头端断裂,行X线可见测压管随血流进入右下肺动脉分支远段(长约4 cm),拟行内科介入取出,经颈内静脉途径,送入鹅颈抓捕器,无法套取目标导管,经球囊锚定法,改变导管位置,目标导管到位右肺动脉开口,更换抓捕器过程中导管随血流到上肺动脉近段,成功抓捕出断裂导管。 相似文献
7.
8.
9.
患者女,19岁。误吞异物32 h。患者于2004年1月1日上午9时将一金属餐匙吞下,当时感恶心,上腹隐痛,无其他明显不适,未立即就诊。傍晚至外院拍腹部平片见脊柱右侧旁相当于第1腰椎中部至第5腰椎中部水平线处有一纵向餐匙形状高密度影,头部向下,餐匙柄末端呈楔形,予少量 相似文献
10.
11.
12.
内镜直视和B超引导下胆总管结石取出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管结石在我国是常见疾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诊断和治疗的常用方法,但患者和内镜医师都会受X线辐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和内镜医师的身体健康。我们自2003年2月以来采用B超引导下胆总管结石的内镜取出术治疗拒绝接受X线检查的患者19例,获得成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红卫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0):1501-1501
现在随着医学技术的日益提高,经内镜锐利出术具有方法简单、创伤小、易掌握、安全有效等优点。我院自开展胃镜以来,异物取出术逐渐增多,效果满意,现介绍异物取出术中的护理配合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5岁。2个月前行声带息肉摘除术后,开始觉中上腹疼痛不适。钡餐检查,见胃内有一直径约0.1cm、长约12cm带有弯头的长条形异物。根据患者病史及钡餐片中异物形态,基本确定为气雾剂之喷头(图1)。分析是在行声带息肉摘除时,用气雾剂(内含利多卡因)作咽喉部麻醉,喷头不慎脱落被患者误吞入胃内。异物呈细长状,胃镜下取出困难,易引起黏膜损伤甚至穿孔。为避免患者遭外科手术之苦,我们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进行了精心准备,确保万无一失。详细说明取异物的难度、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家属理解和配合,并做好随时转外科手术的准备。胃镜进入胃窦后,见异物一端游离,带有弯头的另一端嵌入胃窦大弯近前壁处约0.5cm。用塘鹅嘴型异物钳夹住游离端轻轻将嵌入端拉出,观察数分钟,局部未见出血,患者也未有明显反应。随后夹住异物中部,调整方向,使其与胃镜镜身一致。在充分扩张胃腔、异物暴露清楚的情况下缓慢退镜。 相似文献
15.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主因“胸痛1个月,加重伴剑突下疼痛3 h”于2022年3月16日入院。患者近1月来有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以心前区为主,性质描述不清,伴左肩部不适,无出汗及其他不适,经休息能逐渐自行缓解,与活动无明显关系。曾行心电图检查结果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于入院前3 h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胸痛,位于胸骨下段及剑突下,呈烧灼样,伴后背部疼痛不适,伴出汗,持续约1 h能逐渐自行缓解,但会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6.
17.
赵淑玲,女,17岁,未婚,农民,因恶心、呕吐两月,发热、腹泻、尿黄伴右腹不适1月入我院。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恶心、呕吐,系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吐后恶心缓解,末在意,1月前上述症状加重,食欲减退,并出现高热。体温最高达40℃,伴畏寒、寒战,尿色深黄如浓茶,腹泻5~6次/日,为黄色稀水样便,无脓血,不伴腹痛及里急后重,当地医院诊为“痢疾”,给予庆大霉素肌注,并口服痢特灵十余天,腹泻有所缓解,体温一直在37.5℃~38.5℃波动,以下午为重,常伴畏寒、寒战,无咳嗽、咯痰。无意中发现右腹较左侧偏硬,伴胀满,无明… 相似文献
18.
19.
朱景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1999,7(2):125-126
感染是安置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出现,常须取出感染的起搏电极导管方可控制感染。以往多采用体外牵引技术或外科手术将电极导管取出,但其并发症多,且成功率较低。近来我院对植入14个月后的感染电极导管在体外牵引失败后的患者,运用锁定钢丝进行血管内牵引法拔除,从而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内镜下婴幼儿上消化道异物取出的方法及技巧.方法 采用成人胃镜,静脉麻醉下对14例婴幼儿上消化道异物进行治疗.结果 内镜检查3例未见异物,11例异物成功取出.7例硬币中有5例使用鼠齿钳取出,2例使用鼠齿钳+乳胶套的方法取出;1例磁铁片,使用网篮取出;1例大头针,使用橡胶头异物钳+磁性异物钳取出;1例铁钉,使用圈套器取出;1例金属条,使用鼠齿钳+外套管取出.14例患儿均无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婴幼儿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是安全的,创伤小、并发症少.针对不同的异物需采用不同的操作工具,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