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骨伤专业中实施电化教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院校骨伤专业学生重点学习内容是大量临床骨伤专业课.其特点是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疾病。它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均与动志活动有关。而我们课堂教学以口头供述、板书、挂图等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未能体现其特点.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差,存在着学生难以理解、难以记忆等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中医骨伤科基础》中,有大量临床检察法.特殊畸形及神经分布支配区。在课堂上单凭教师讲如何进行检查的各种步骤及阳性结果,描绘畸形形态.枯燥空洞,学生只能死记硬背,难以记忆.日后实践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2.
近十多年来,全国各地中医院校相继开办骨伤专业或骨伤系,由于开办时间较短,加之各院校条件不等,很难借鉴一成熟模式来完成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任务。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我们对89级骨伤专业班于第7、第8学期安排了两次预实习,收到较好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具体实施方法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集中一段时间将学生带入医院,让其提前参与临床工作,把这种具有实习性质的见习方法称为预实习。 我院于1989年开办5年制本科骨伤专业以来,根据该专业知识结构特点,学制五年,第1、2学年开设医学基础课,第5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第6、7、8学期开  相似文献   

3.
“四化”式多媒体课件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医学课程,理论教学具有内容抽象、难于理解、不易记忆的特点,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难点。教学双方都处于一种“双难”地位,即教师上课时难以讲透,而学生学习时难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了增进诊断学课堂教学效果,解决其形式单调、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效率低等问题,我们制作并应用多媒体课件使得诊断学更加形象、生动和直观,提高学生的兴趣,发挥教与学的互动性,其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中医骨伤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康复学、针灸推拿学等几个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偏重于临床实践运用,因而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充分发挥其实践性需求的特点,以提高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和专业水平为主要导向。基于中医骨伤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本校的实践教学经验,从三位一体实验实训平台搭建、互联网+虚拟仿真教学开展、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创新和科学合理评价机制建立等四个方面,去研究、探索、构建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为提升中医骨伤学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文标  陈淑增 《海南医学》2010,21(10):83-85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等特点,对于初学者,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与接受。本文分析了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主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注意整体与细节的穿插、拟人化的讲解、多媒体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来说明如何提高医学免疫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7.
中医护理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临床学科,有其特殊的专科特色,具有独特的思维特点,学生普遍感到中医护理学理论知识枯燥、难懂,难以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堂教学效果欠佳,进而影响护理临床实习的质量。因此提高临床教学方法、丰富现有的临床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所谓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骨伤学》是骨伤专业最主要的课程之一,安排120学时。为此,我们对骨伤专业88级《骨伤学》期考成绩进行分析与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提高骨伤专业《骨伤学》教学水平,办好我院骨伤专业,提供科学依据。 一、成绩分析 骨伤专业88级共40人,全部参加考试。期考总分(∑X)3323.5分,平均分数()83.88分,标准差(S)6.98分。最高分95分,最低分61分。及格率100%。分数在±1.96S范围的学生38人,占考生总数的95%,呈负偏态分布。见表1及直方图。  相似文献   

9.
针灸骨伤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医内科过程中,常表现出这样一些倾向:认为中医内科是中基课程的重复学习;中医内科与其今后专业关系不大;偏重辨病施治;急于了解中医内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针对这些认识特点,我采取了如下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10.
《骨伤方剂学》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是一门新的学科。反映骨伤临床常用方剂。与五版《方剂学》教材的内容基本不同。对这样一门新学科进行教学有一定难度,主要表现在:①对骨伤病的诊断不熟悉;②骨伤方很少用;③学生对骨伤诊断和常用中药有许多内容没有学过;④课时不够。下面谈几点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1.
隐性知识作为护理工作知识的主体,应当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传播给学生。但由于其自身难以表述的特点,目前护理教育中仅凭传统课堂教学难以实现。任务驱动教学通过学习任务这一媒介,加上老师适当的指导,不仅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令学生在学习和评价中获得隐性知识。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查可见,该教学法对学生隐性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课堂教学法是一种被动教学方法,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在血液科的临床课堂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解决问题,提高其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BL教学病例体系建设、学习问题的构建、检索工具和工具书的运用等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骨伤内伤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防治人体内部气血、经络、脏腑等损伤的一门学科.伤科的内伤与中医内科的内伤有着本质的区别.伤科的内伤必须由外力损伤引起,而内科的内伤则是由七情、六欲、劳倦、饮食等原因所致.如何做好骨伤内伤学的教学,是我们每个从事骨伤专业教学的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及骨伤内伤学的课程特点,从以下几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赵波  李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397-3398
中医骨伤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从事骨伤临床工作的中医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附落致骨伤的致伤规律及特点,为其诊断、救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对308例坠落致骨伤病例进行分析,并用创伤改良评分法对伤情和损伤严重度进行评价。结果:坠落高度、着地姿势、地面性质及年龄的不同,其损伤类型和伤情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不同条件下坠落,其伤情特点各不相同,创伤改良评分法对伤情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有着独特的治疗方法并效果显著,对骨伤科的发展存重要意义。中医正骨手法是中医骨伤科学的精髓部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中医正骨治疗骨伤疾病,具有痛苦轻、愈合快、恢复好、价格低的特点,深受患者好评,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由于正骨教学内容抽象、可用病例不及时等原因,中医正骨手法一直以来面临难教难学、实践机会匮乏等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难以理解课堂内容,造成理论与实践脱离。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富阳“张氏骨伤诊疗技术”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起源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70余年历史,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疗法和满意的疗效成为中国中医骨伤科重要流派之一。为了使张氏骨伤技术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全面总结张氏骨伤的临床经验,梳理其治伤思想,形成方、法、药、术融为一体富阳张氏骨伤诊疗规范,主编完成了富阳张氏骨伤的首部专著《富阳张氏骨伤诊疗技术》。使这一依靠口授心传、代代相传的古老医术,终于有了系统的、有形的文字资料,这对张氏骨伤诊疗技术的继承与发扬,对保护这一珍贵的社会财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感染是外科疾病中的常见病,特别是骨伤感染最为常见,且骨伤感染在医院感染率中所占的比例也比较高[1].骨伤感染是目前临床所面临的一个难题,由于感染后会直接造成患者伤口经久不愈、引发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常导致手术失败[2].骨伤感染的特点是:多属几种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以内源型(自身)感染为主,且病原多来自人体的正常菌群;多数有明显的局部症状和体征,病变常导致组织结构破坏、修复、愈合并形成瘢痕;常需手术治疗.因此,对骨伤感染的早期诊断治疗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对骨伤感染患者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蛋白(ALB)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阐述岭南李氏骨伤流派产生的背景,梳理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的传承脉络、主要代表医家,探讨李氏骨伤流派的特点及学术成就。李氏骨伤学术流派起源于近代佛山,由李才干创始;第二代李广海确定了"治伤从瘀"的原则,创佛山中医院骨科;第三代传人在发扬光大李氏骨伤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表现出自己的特色;第四代传人更是与时俱进,将传统正骨手法与现代医学的诊断学、实验检查学、影像学有机结合,并在科研上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中医骨伤基础》是中医骨伤专业的基础课程 ,它重点介绍了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骨伤科分类、辨证诊断、辅助检查、骨伤科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因其包括了骨伤科学的基本内容 ,其范围广 ,内容多。因而在教学方法上有其自身特点。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笔者本着以教学目标为核心 ,以反馈矫正为手段 ,以教学评价为保证 ,以多种教学法结合使用为桥梁 ,开展了《中医骨伤基础》的教学改革实践 ,提出了“六步教学法” ,提高了教学成果。1 六步教学法  第一步 :注重基础理论。以全国统编教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