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胰岛素对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阐述了胰岛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来源,胰岛素在全脑缺血和局灶性脑缺血中的应用及其神经保护机制,指出胰岛素的应用有望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纳洛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腔内线栓法制备动物模型,检测纳洛酮治疗组及对照组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MPO含量明显增加(P〈0.05),应用纳洛酮后缺血侧脑组织MPO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纳洛酮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纳洛酮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川芎嗪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川芎嗪组和川芎嗪+氯尼达明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三组均建立在体SD大鼠心肌IRI模型,川芎嗪(10 mg/kg)于缺血前5 min静脉注射,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mPTP)抑制剂氯尼达明(50 mg/kg)于松开结扎线前10 min经腹腔注射。比较各组间心肌梗死面积、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氧化损伤指标以及心肌线粒体解耦联蛋白3(UCP3)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川芎嗪组和川芎嗪+氯尼达明组的心肌梗死面积、血浆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I)、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组织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均P <0.05),UC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显著升高(均P <0.05);与川芎嗪组相比,川芎嗪+氯尼达明组的心肌梗死面积、血浆CK、CKMB、LDH水平、心肌组织MDA水平显著升高,ATP水平显著降低(均P <0.05),而两组间UCP3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川芎嗪预处理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有效减轻心肌IRI,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维持线粒体能量代谢和UCP3相关的信号通路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庚醇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影响,以探讨庚醇预处理心肌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兔64只,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4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庚醇预处理(HT组)。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电镜观测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检测线粒体膜电位、ca浓度、丙二醛(MD 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线粒体Cx43蛋白变化。结果 IP组和HT组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为18.97%±2.80%、19.97%±3.80%,均明显低于IR组35.67%±5.80%,P<0.01。电镜检测发现,与sham组比较,其它组线粒体损伤明显(P<0.01);与IR组比较,HT组和IP组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P<0.05)、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升高、线粒体ca浓度明显下降(P<0.01);与IR组比较,IP组SOD活性明显升高、MD A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sham组比较,IR组线粒体Cx43蛋白显著下降(P<0.05);与IR组比较,HT组和IP组心肌线粒体Cx43明显升高(P<0.05)。结论庚醇预处理可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线粒体跨膜电位、减轻线粒体钙超载和提高线粒体Cx4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脑组织水、钠、钾、钙及一氧化氮变化情况以及脑心通胶囊对其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脑心通组(每组8只),分别于缺血前6d每日用生理盐水4mL、生理盐水4mL和脑心通胶囊0.48g/kg(脑心通胶囊用4mL生理盐水溶解)灌胃。采用线拴法致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在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处死大鼠,测定双侧纹状体脑组织中水、钠、钾、钙及一氧化氮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导致脑组织中钠、钙及一氧化氮含量升高,钾含量降低(P<0.01)。脑心通组钠、钙及一氧化氮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钾含量升高(P<0.01)。结论脑心通胶囊可通过恢复离子的平衡缓解一氧化氮含量的升高,减轻一氧化氮在缺血后期的损伤作用,从而起到对缺血再灌注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在缺血灶周围区的表达和纳洛酮干预后的影响。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纳洛酮组,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插入栓线及抽出线栓成功再灌注后,分别给予纳洛酮组大鼠腹腔注射纳洛酮3mg/kg(总量6mg/kg),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腹腔注射等量等渗盐水。以免疫组化法检测HO1的表达,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TUNEL)法观察脑细胞凋亡细胞数。结果每个高倍视野下,缺血再灌注组HO1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多,平均为(51.6±10.8)个对(9.8±2.8)个,P<0.05;纳洛酮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灶周围区HO1阳性细胞数平均为(63.5±10.0)个对(51.6±10.8)个,P<0.05。纳洛酮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20.5±3.5)个对(29.8±4.0)个],但高于假手术组[平均为(4.2±2.0)个],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纳洛酮可减少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纳洛酮增加HO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尼莫地平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4血管阻断法复制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分别检测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水、Ca2+和MDA(丙二醛)含量及病理学改变以及尼莫地平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内钙超载和自由基代谢紊乱在再灌注损伤中有协同作用.加重组织损伤,促进脑水肿;钙离子拮抗剂不仅具有钙拮抗作用,而且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尼莫地平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尼莫地平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分为五组)脑线粒体损伤的变化规律。结果为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基质游离钙含量(MCa)明显高于假手术组Na^+、K^+-ATP酶、Ca^2+、Mg^+-ATP酶活性明显下降,且随时间的延长下降明显;再灌注0.5h的MDA和SOD均元明显变化,再灌注1h后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说明脑缺血再灌注线粒体损伤与线粒体钙超载及线粒体内膜氧化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脑缺血患者亚低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大鼠大脑中动脉I/R模型,将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36.0℃~37.0℃)缺血组、亚低温(32.0℃~33.℃0)缺血组,其中后两组又根据观察时间点不同分为缺血2h再灌注2、4、6h三个亚组,观察各时间点大鼠缺血侧脑海马区线粒体钙含量([MCa])及胞浆游离钙含量([Ca^2+].)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各观察时间点缺血侧脑海马区[MCa]显著降低,而[Ca^2+];明显增高(P〈0.05);与常温组比较,亚低温缺血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MCa]显著增高,[Ca^2+];明显降低(P〈0.05)。结论亚低温能有效抑制I/R损伤后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的钙超载.恢复线粒体能量代谢,从而稳定线粒体贮钙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皮质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TanⅡA低、中、高剂量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anⅡA高、中、低剂量治疗组于术前连续灌胃给予高、中、低剂量TanⅡA 7d,1次/d。采用C lark-氧电极检测线粒体呼吸功能,同时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线粒体氧自由基的含量。采用生化方法检测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以及线粒体肿胀度。处死前,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缺血再灌注组线粒体功能明显受损,丹参酮ⅡA能够改善线粒体功能。结论 TanⅡA对缺血再灌注线粒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缺氧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纳洛酮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12天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缺氧加纳洛酮组,缺氧6 h后在常氧下继续培养24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段培养的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缺氧能诱导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纳洛酮组皮质神经元细胞在缺氧6 h及再复氧24 h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高于缺氧组(P<0.01)。结论纳洛酮可改善缺氧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对神经元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川芎嗪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各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测定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并秤重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川芎嗪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心肌细胞肿胀明显减轻,血中SoD、NO、NOS含量增加,MDA,CK的生成减少。(P〈0.05)。结论:川芎嗪后处理能降低心律失常发生、减少坏死面积,其作用可能与提高sOD、NO、NOs含量,减少MDA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川芎嗪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川芎嗪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各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测定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并秤重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川芎嗪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心肌细胞肿胀明显减轻,血中SoD、NO、NOS含量增加,MDA,CK的生成减少。(P〈0.05)。结论:川芎嗪后处理能降低心律失常发生、减少坏死面积,其作用可能与提高sOD、NO、NOs含量,减少MDA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磷酸肌酸对心肌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能量治疗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机制。观察磷酸肌酸 (phosphocreatine,CP)对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胶原酶分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 ,0 .2 mmol/ L H2 O2 刺激细胞 ,于刺激前 10 min加入 10mm ol/ L CP,利用荧光探针 JC-1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Annexin-V/ PI及 TUNEL 染色法鉴定心肌细胞的凋亡。结果 :H2 O2 导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 ,细胞凋亡增加。CP有效地减低了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 ,减少了细胞凋亡。结论 :CP能够抗心肌细胞氧化损伤 ,其机制可能依赖于减少或抑制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 ,保护了线粒体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褪黑素在脑损伤时对脑细胞凋亡和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蛋白的表达及相关介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78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36只)、治疗组(36只)。用HE染色和TUNEL法检测各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中cPLA2蛋白表达;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不同时间点凋亡细胞及cPLA2蛋白表达增强,且血清中TNF-α和PGE2水平也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能明显降低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数和cPLA2蛋白表达,同时也能降低血清中TNF-α和PGE2水平(P<0.01)。结论褪黑素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中TNF-α和PGE2水平,抑制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cPLA2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纳络酮 (naloxone,NAL)对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颈总动脉放血 ,使平均动脉压 (MAP)降至 6 .0 k Pa,稳定 1h,完成失血致血容量性休克大鼠模型 ,2 1只大鼠随机均分为 :休克组、纳络酮治疗组、正常对照组。观察 NAL 治疗前后及各时相点大鼠呼吸频率 (RR)、MAP、血液指标等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纳络酮组给药后 ,MAP即刻升高 ,5 min后 MAP升至 (13.6± 2 .0 ) k Pa,较休克组增高明显 (P<0 .0 1) ,休克组、纳络酮治疗组失血后 RR明显减慢 ,纳络酮给药后 30 min RR升至高峰 (84± 10 ) / min,与休克组相比明显增加 (P<0 .0 1)。NAL 降低了肺体指数和肺含水率 ;升高 p H,Pa O2 ,降低 Pa CO2 ,改善酸中毒和心肺功能。结论 :纳络酮在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鼠治疗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能有效减轻休克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保护作用。方法C3H/HeJ小鼠1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TLR4先天缺损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C3H/HeJ组),以C3H/HeN小鼠16只作对照(C3H/HeN组),观察缺血6h及再灌注24h时,两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及血清TNF-α水平。光镜及电镜观察两者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情况。结果与C3H/HeN组比较,再灌注24h时,C3H/HeJ组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小(P<0.05);脑含水量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1);血清中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脑缺血皮质区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轻于C3H/HeN组小鼠。结论C3H/HeJ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减轻,TLR4介导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炎性细胞因子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A、B组,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及川芎嗪80mg/kg,2次/d,连用7d。采用双盲法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TTC染色法测量大鼠脑梗死灶体积,并行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结果A组神经功能评分为(3.31±0.23)分,脑梗死灶体积为(45.63±12.75)mm^3,运动阈值为52.67%±8.75%,B组分别为(2.30±0.15)分、(26.59±7.64)mm^3、34.29%±5.18%,P均〈0.05。损伤后的运动阈值与脑梗死灶体积呈正相关(r=0.68,P〈0.05)。结论川芎嗪可减小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梗死灶体积,提高皮质兴奋性。  相似文献   

19.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流,造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①生化指标检测组,32只大鼠。再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GbE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大鼠。模型制造成功后,检测大鼠脑组织中与脂质过氧化有关的指标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含量的变化。②行为学、病理学检测组,24只大鼠。再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及GbE高剂量组,每组8只大鼠。模型制造成功后,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功能,并在光镜下观察脑梗死部位病理学改变。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为(1.21±0.04)nmol/mg蛋白,GbE高、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分别为(0.98±0.04)nmol/mg蛋白和(1.10±0.08)nmol/mg蛋白,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NOS、丙二醛也呈类似改变;同时GbE高、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SOD的活力高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并呈剂量依赖性显著提高。结论Gb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一氧化氮的含量,提高SOD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发生的机制及氟桂利嗪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组、给药组及假手术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的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各亚区谷氨酸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及氟桂利嗪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第1天和第2天海马各亚区谷氨酸表达增高,与药物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 .0 1) ,其第2天表达增高最为显著,与第1天比较P <0 .0 1;脑缺血再灌注第1天和第2天海马CA1区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增高,与药物组及对照组比较P <0 .0 1,其第2天表达增高最为显著,与第1天比较P <0 .0 5 ;脑缺血再灌注第7天见海马CA1区神经元广泛性脱失,胶质细胞大量增生,缺血再灌注组和给药组海马CA1区存活的神经元均少于对照组(P <0 .0 1) ,但给药组存活的神经元数目又明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 <0 .0 1)。结论 氟桂利嗪可以阻止谷氨酸的持续性高表达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下降,从而对DND的发生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