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北医学教育》2019,(2):260-264
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MPH)是国际公认的公共卫生领域主流学位。公共卫生硕士是高等院校为公共卫生部门,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机构、各级医疗机构和社区等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卫生专门人才。公共卫生硕士培养对象的选择对于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卫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外各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的公共卫生硕士招生模式与入学条件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提出我国公共卫生硕士教育改革的建议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相关工作入手,介绍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自2010年以来,在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培养定位、招生选拔、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科研以及学位论文等方面的经验。比较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大学与试点院校在公共卫生硕士培养模式的异同,为完善我国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培养体系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35所招收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进行的调查研究,分析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及录取情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训练以及学位论文与科研等内容,了解我国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发现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专业宣传、调整招生结构及规模、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改革论文考评体系等措施,进一步强化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目前存在论文选题定位不准、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结合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的培养特点,提出我校在构建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保障体系中的一些具体措施,如“四集中”全程管理、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论文后评估。  相似文献   

5.
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体系建设是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当前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全面、系统的分析,探讨现行课程体系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提高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1 公共卫生硕士的概念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的文件 ,将医学学位调整为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 ,前者注重学术性研究 ,以培养科研型人才为主 ;后者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学位通过 6年的实施 ,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和经验 ,而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 2 0 0 2年开始在我国正式开展 ,这对完善医学学位制度将起到重要作用。公共卫生硕士 (Master of Public Health,MPH )有卫生行业“MBA”之称 ,是国际公认的公共卫生领域主流学位。MPH最早发源于美国 ,其任务是为公共卫生部门、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疾病控制中心、社区卫机构、医院、咨询部门和国际卫生组织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高层次公共卫生专门人才 ,特别是培养卫生项目管理、疾病控制管理和医院管理等卫生事业管理的高级人才。2 我国 MPH培养的目的和意义我国地域辽阔 ,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其公共卫生状况也不相同 ,一是在老、少、边、山、穷地区 ,各种传染病、营养不良和寄生虫病仍是主要卫生问题 ,如广西大部分都属...  相似文献   

7.
近5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以每年26.9%的速度递增,在读研究生总数已达80万。预计未来5年,将再增加100万。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医学本科教育的继续,逐步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主要群体之一。目前,我国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制还不够健全圆。由于医学本身的特殊性,其服务的对象是人,又是一个经验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还是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8.
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十周年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MPH)专业学位有"卫生系统的MBA"之称,是国际公认的公共卫生领域的主流学位。以培养适应现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要求,为公共卫生部门,包括政府有  相似文献   

9.
1981ap施学位条例以来,我国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建立了学科比较齐全,学位授予质量能够得到基本保证的学位授权体系和研究生培养基地,培养了一大批医学硕士、博士。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相似文献   

10.
赖小君 《西北医学教育》2004,12(1):22-22,31
医学学位制度是国家或医学院校以学术水平为衡量标准,通过授予一定称号来表明医学专门人才知识、能力等级的制度。根据1981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与教育的不同阶段联系,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和其他门类的高等教育一样,也将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3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学位代表学位获得者不同等级知识、能力素质的水平。在医学人才(包括中医)紧缺的年代,我国在医疗卫生人事制度方面不可能形成把某种医学学位规定为从事医疗卫生职业必备的制度,学位授予单位也很少考虑医疗卫生行业对医学专门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这不能不说是造成我国医疗队伍素质整体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MPH)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是整个培养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对三届MPH专业学位研究生及相关现场导师的问卷调查,对我校现有MPH培养模式中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准确的认识。结合调查中显示的问题,分析现有培养模式中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多年来的培养经验,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改革完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回顾我国公共卫生硕士(masterofpublichealth,MPH)社会实践教学以及美国MPH社会实践教育的做法,思考全日制MPH社会实践教学的定位。结合某大学首届全日制MPH社会实践的反馈,获得对全13制MPH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些经验,以期为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社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我国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状况,我们于2007年7月~12月对全国24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及开展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各单位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比较,对学生入学时的一般情况及教学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描述.调查结果显示,现行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加强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的研究,制定具体的和可操作性的培养方案、质量标准,建立质量监测体系,以促进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MPH)是国际公认的医学卫生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之一。新冠疫情暴发后加速了我国培养一批服务于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本文研究对比中英两国公共卫生教育,从两国医学培养体系的形成原因和优点入手展开论述;主要选取中国、英国公共卫生专业排名较高的几所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培养手册进行收集、归纳、整理,对MPH培养方案中招生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学位类型、课程设置等内容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借鉴英国MPH教育的相关经验,以优化和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人才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教育起步较晚,各方面的工作尚处于起步和实践阶段。如何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公共卫生人才的需要,培养出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宁夏医科大学地处西北地区,是宁夏唯一的一所高等医学院校,2011年开始首届全日制MPH的招生和培养。通过分析和借鉴国内外MPH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成功经验,本文对于如何发展适合我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MPH研究生教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丹公共卫生硕士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中、丹两国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MPH)教育在入学选拔与学制、培养目标与定位、课程结构与设置、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MPH教育提供可资学习与借鉴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盐酸哌甲酯的经皮渗透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盐酸哌甲酯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 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裸鼠离体皮肤作为透皮模型,HPLC法测定药物透皮浓度.计算药物在不同浓度(10~100 mg·ml-1)条件下经皮渗透稳态流量、渗透系数以及透皮时滞,并考察几种促透剂(氮酮、N-甲基-2-吡咯烷酮、丙二醇、油酸)对哌甲酯透皮行为的影响.结果:盐酸哌甲酯的经皮渗透稳态流量随浓度增加显著增强(P<0.01),浓度大于50 mg·ml-1时其渗透系数有所增加(P<0.05).8%氮酮和5%丙二醇对药物促透作用明显(P<0.01). 结论:药物浓度、不同促透剂及其浓度对盐酸哌甲酯的经皮渗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学生对现有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培养模式中各环节的满意度。方法问卷调查并依据年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社会实践和质量控制都需完善:要近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机会,确保实践效果,严格质量控制。结论需针对现有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实施教学改革,使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6年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入学复试能力倾向测试情况,为建立适合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的测试选拔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参加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复试的81名考生的笔试成绩、专业能力口试成绩和能力倾向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类别的考生进行比较。结果男女考生能力倾向测试平均成绩分别为70.75分和66.71分;具有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的考生能力倾向测试的平均成绩分别为69.25分、67.70分和64.37分;科技人员、行政干部、军人与其他人员的能力倾向测试的平均成绩分别为67.35分、70.36分、68.50分和67.33分。考生的能力倾向测试成绩与笔试成绩没有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17。结论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入学复试应当致力于选拔具有较强工作实践能力或具有培养潜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