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胆道支架与外科手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不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383例:298例为内镜下放置胆管支架行内引流(内镜组);85例为同期术前判断有手术切除可能而术中证实不能行根治性手术或者要求手术引流(手术组)。比较两组相应的观测值。结果两组直接胆红素下降50%的平均时间、死亡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组相比,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手术组(P<0.05)。结论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治疗,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胆道内支架引流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阻塞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道内支架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2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胆道内支架引流术。结果 所有病例经皮经肝置入胆道内支架均一次成功。患者的黄疸及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出现与经皮置管及支架置入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经皮胆道内支架引流术为不能外科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3.
缪玉兵 《吉林医学》2013,(35):7441-744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外引流及胆道支架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5例,其中26例在X线引导下行PTCD外引流,19例行胆道支架内引流,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5例均穿刺成功,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均较术前显著下降。结论:经皮肝穿胆管外引流及胆道支架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经济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69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其中行单纯引流12例。胆道内支架植入51例,胆道内支架植入 置管引流6例。术后并发症有胆道感染、胆道出血、引流管脱落闭塞、支架植入不到位、支架未完全扩张、支架闭塞等。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认为提高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的安全性、预防和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是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经传统外科内引流术和内镜下塑料胆道内置管引流术(ERBD)两种手术方式对恶性胆道低位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1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97例恶性胆道低位梗阻患者分别行传统外科内引流术及ERBD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变化,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手术适应证、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50例患者采用ERBD,47例成功,技术成功率94.0%,术后2例并发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4%;47例患者采用传统外科内引流术,44例成功,技术成功率93.6%,术后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胰腺炎,1例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6.8%。经χ2检验,两组操作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和1周的胆红素水平下降程度的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ERBD组均明显少于手术引流组,合并内科疾病的恶性低位梗阻性黄疸病人中,采用ERBD组所占比例为42%,采用传统外科内引流术组所占比例为1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BD以其创伤小、适用范围广、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引流途径更近似人的生理状况等优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经皮肝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经皮肝胆道引流(PTBD)术在不以手术根治的恶性胆道梗阻姑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PTBD术,其中肝门部胆管阻塞(A组)35例,胆总管下段阻塞(B组)15例。外引流17例,内外引流33例。A组中10例合并右肝管阻塞者行前路+右路术式的左、右肝管双管外引流。结果:术后疗效评定,优:A组24例,B组11例;良:A组11例,B组4例,两组优良率为100%。两组外引流和内外引流两种引流术式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经十二指肠砂的内外引流,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经十二指肠乳头的内外引流术。结论:PTDB术能有效地降低不能手术治疗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血胆红素。正确选择PTDB术式是保证疗铲和减少并发症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51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术,并对比手术前和手术后肝功及黄疸的改善情况。结果51例患者,31例放置支架(37枚),19例单纯外引流。手术成功30例(98%),1例穿刺失败。1例气胸,3例胆汁性腹膜炎,3例胆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3.7%。术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有明显降低,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术,在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治疗过程中,疗效可靠,创伤小,症状缓解速度快,且并发症少,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放置胆道支架与内镜下支架置入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适应症选择。方法:回顾分析35例不能根治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金属记忆合金胆道内撑支架经开腹手术置入(n=23)、经 ERCP 置入(n=12)完成胆汁内引流,比较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胆管末端支架置入达到内引流的目的。支架置入术后胆红素均在术后第1周下降约100μmol/L;术后第2周胆红素仍有继续下降;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肽酶在术后第1周开始较术前明显下降。主要并发症有胆管炎2例,胰腺炎2例,胆道出血3例。结论:胆道支架经开腹手术置入与经 ERCP 置入均可有效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管梗阻,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临床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胆道支架置入方式,达到个体化治疗,以提高胆道支架置入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石书伟  王劲 《黑龙江医学》2021,45(15):1608-1609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3年11月—2017年10月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9例,其中34例行常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为对照组,另35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胆管通畅时间、手术前后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期.结果:观察组胆管通畅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两组DBIL、TBIL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71%(9/35)较对照组的58.82%(20/34)低(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明显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可延长胆道通畅时间,促进肝功能改善,减少术后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刘勇攀 《右江医学》2011,39(6):697-699
目的分析比较经胃十二指肠镜放置内支架引流(ERBD)和经皮肝穿刺胆管放置内支架引流(PT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收集经ERBD和PTBS治疗的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8例,其中49例行ERBD治疗(ERBD组),19例行PTBS治疗(PTBS组)。观察两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一次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BD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TBS组(P<0.05)。ERBD组45例和PTBS组17例一次性手术成功的患者中,术后2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BD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PTBS组(P<0.01)。结论 ERBD和PTBS均为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但ERBD比PT-BS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PTBS可考虑在ERBD失败后和技术条件限制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68例(观察组),开腹手术引流组3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不能手术切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胆管引流术治疗不同部位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本院97例行内镜胆管引流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术前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远期生存率.结果 患者均为术前证实晚期恶性肿瘤伴阻塞性黄疸且无法切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一次成功置入支架,进行内引流,支架置入后第7天和第14天复查肝功能和B超,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转氨酶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肝门梗阻组与胆道中下段梗阻组引流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7例患者术后,近期出现3例轻度急性胰腺炎,2例急性胆管炎,经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后好转.肝门梗阻组患者支架移位9例,胆管中下段梗阻细支架移位12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门梗阻组患者存活时间(195.3±18.6)d与胆管中下段患者(187.4±16.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胆管引流术对于不同部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均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该术式引起的近期并发症可以通过及时处理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胆道腔内射频消融(RFA)联合应用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胆管癌及周边恶性病变引起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胆管癌及周边恶性病变引起梗阻性黄疸患者,行 PTCT 后再行胆道腔内 RFA联合支架植入术,观察并发症、黄疸消退情况、术后6个月胆道支架通畅情况及患者生存期。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无胆道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胆道支架通畅率为71%(5/7)。结论PTCD 胆道腔内射频消融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是针对胆管癌及周边恶性病变引起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新的标本兼治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途径与经PTCD(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03月至2012年06月我院收治行ERCP与PTCD治疗的11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情况等。结果 ERCP组较PTC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住院天数、腹痛缓解时间更少、住院费用及手术费用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黄疸缓解情况、术后发热缓解时间、治疗成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两组手术成功率较高,均能有效的改善黄疸情况,ERCP相对于PTCD来说,住院平均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均低,术后并发症更少等优点,对于ERCP不能完成者,亦可考虑PTCD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不可切除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81例不可切除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依据手术术式不同分组,对照组40例予以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观察组41例予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肝功能指标、症状缓解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不可切除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效果显著,其能有效解除胆道梗阻,减轻胆汁淤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预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或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后胆道引流管的护理措施。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我科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及胆道支架植入术46例,对本组患者的胆道引流管进行固定、冲洗、管理,记录引流量以及引流液的颜色。结果:46例患者中,2例出现寒颤、高热,26例带管出院,其余病例均行支架置入术后拔管出院。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或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后引流管的护理至关重要,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引流手术(SB)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PTBS)对不可切除胰腺癌所致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6月-2019年6月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35例不可切除胰腺癌所致黄疸的患者,其中70例患者成功接受PTBS术(PTBS组),65例患者成功接受SB术(SB组)。比较两组的术后第4、7、10天的总胆红素水平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结果:两组间术后第4、7、10天的总胆红素水平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平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BS组(8.91±2.45)个月vs. SB组(8.77±2.41)个月, P>0.05]。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BS组早期并发症(7.14%vs. 18.46%)及晚期并发症(28.57%vs. 46.15%)发生率均显著低于SB组(均P<0.05)。结论:内引流手术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均能有效引流不可切除胰腺癌所致黄疸,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较内引流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恶性梗阻性黄疸(MOJl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首次经ERCP途径放置胆道内支架失败的MOJ患者,采用PTCD联合ERCP治疗.结果 患者均完成梗阻段胆道内支架置入以达到内引流;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后第1周血清总胆红素平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治疗的恶性阻塞性黄疸,评价其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患者梗阻性黄疸症状明显解除。血清总胆红素[术前vs术后为(233.6±109.1)vs(110.2±73.9)μmol/L,t=7.681,P<0.001);直接胆红素[术前vs术后为(192.0±96.0)vs(81.7±54.4)μmol/L,t=7.287,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vs术后为(117.2±67.7)vs(41.8±20.7)U/L,t=6.614,P<0.001]水平明显降低,患者全身状况明显改善。5例术后胆道出血,其中1例血栓阻塞胆道支架;10例高淀粉酶血症,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1例;胆道感染5例;支架阻塞6例;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操作安全,疗效明显,是一种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28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28例患者中,27例一次行支架植入成功,1例因导丝不能通过狭窄先行外引流1周后再行支架植入成功;共植入金属支架31枚.1例发生少量胸腔积液,2例因外引流量大未能拔除外引流管.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创伤小,患者耐受性较好,并发症少,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