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Th2型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37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RA)诊断标准的SLE患者为研究对象,与相匹配的正常人26名相对照,以ABC-ELISA法检测血清及细胞培养上清的IL-10水平,其中部分标本同时以荧光定量RT-PCR分析IL-10mRNA的表达。结果: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伴狼疮性肾炎者和抗双链DNA抗体阳性者其IL-10水平更高,活动期与缓解期患者相比,IL-10水平有所升高,但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血清IL-10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mRNA水平呈正相关性,相对于正常人而言,SLE患者的IL-10 mRNA亦呈高表达。体外培养结果显示,SLE患者PBMCs自发分泌或植物血凝素(PHA)诱生IL-10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细胞因子IL-10的蛋白水平和mRNA转录水平,在SLE患者均明显升高,高水平的IL-10可能与狼疮性肾炎的姓有关。SLE患者PBMCs产生IL-10的能力异常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ELISA)法检测22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IL-10和sFas水平明显升高(P〈0.01);IL-12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IL-12和sFas与SLE免疫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干扰素-γ诱生蛋白(IP)-10和IL-12的表达水平及环孢素A(CsA)和环磷酰胺(CY)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及PBMCs培养上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中分泌IFN-γ和分泌IL-10的细胞百分率。结果:SLE患者血清及PBMCs培养中IFN-γ、IL-10、IL-12和IP-10水平增高,PBMCs中表达IL-10的CD4 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表达IFN-γ的CD4 T细胞的比例亦有所增高;CsA及CY均能抑制SLEPBMCs培养中IL-10水平,并对PHA刺激下的IFN-γ、IP-10和IL-12分泌增高有抑制作用,且CsA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CsA和CY还能抑制PBMCs中表达IFN-γ及表达IL-10的CD4 T细胞的比例增高,且CsA的抑制幅度更大。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因子网络失调。CsA与CY均能干扰SLE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调的免疫病理过程,且CsA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朱静  龙武彬  程佳  吴侗 《四川医学》2013,34(5):592-593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40例SLE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6的水平,同时检查SLE疾病活动性相关指标。结果 SLE组患者血清IL-6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和抗dsDNA抗体水平及IgG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SLE患者体内IL-6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与疾病活动性有明显相关性,提示IL-6可能在SL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1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L-6和IL-18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39例SLE患者血浆的IL-6和IL-18水平.结果 血浆IL-6的水平在SLE患者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SLE患者的IL-6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之间呈正相关(г=0.74,P<0.01);SLE患者血浆的IL-18水平增高,且活动期组较非活动期组增高更明显(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SLE患者的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г=0.49,P<0.01).结论 SLE患者血浆IL-6、IL-18水平均显著增高,并且与SLE的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影响及与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证型的关系。方法 :用三色荧光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水平,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SLE患者外周血中TGF-β、IL-17水平,用CBA流式蛋白分析系统检测外周血中IL-10、IL-6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Treg低于静止期、正常组(P<0.01);与静止期比较,活动期IL-10、IL-6显著升高(P<0.01);热毒炽盛型外周血Treg低于阴虚内热型(P<0.05),而外周血IL-10、IL-6高于阴虚内热型(P<0.01);Treg水平与IL-10、IL-6、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负相关(P<0.05),SLEDAI与IL-10、IL-6呈正相关(P<0.01),SLEDAI与TGF-β呈正相关(P<0.05),TGF-β与IL-17呈正相关(P<0.01)。结论:患者外周血中Treg、IL-10、IL-6水平的变化,可作为SLE活动性的指标;Treg、IL-10、IL-6水平可能是SLE患者出现不同中医证型的内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和IL-23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中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培养液上清中IL-17和IL-23的水平,并分析这两个炎症因子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中以及PBMCs培养液上清中IL-17、IL-23的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且血浆中IL-17的水平随哮喘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浆中与PBMCs培养液上清中IL-17与IL-23水平均呈正相关(r=0.526,P=0.003;r=0.428,P=0.021).结论 IL-17和IL-23参与了哮喘的发生发展,血浆中的IL-17水平也许可以作为判断哮喘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霉酚酸(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平衡的作用。方法:分离2l例SLE患者及14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或不加MPA培养48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10、IL-12和IFN-γ的水平,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中CD4^ IFN-γ^ IL-10-T细胞、CD4^ IFN-γ-IL-10^ T细胞及CD4^ IFN-γ-IL-10^ T细胞百分率。结果:SLE患者PBMCs培养上清中IL-10、IL-1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MPA可使SLE患者PBMCs自发产生或PHA刺激产生的IL-10、IL-12和IFN-γ的水平显著降低;SLE患者培养的PBMCs中CD4^ IFN-γ^ IL-10^ T细胞亚群和CD4^ IFN-γ^ IL-10^ 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增高,而MPA可导致用或未用PHA刺激培养的PBMCs中CD4^ IFN-γ^ IL-10-T细胞、CD4’IFN-γ-IL-10^ T细胞及CD4^ IFN-γ^ IL-10^ T细胞阳性率下降,尤其是可使SLE异常升高的CD4^ IFN-γ-IL-10^ T细胞亚群和CD4^ IFN-γ^ IL-10^ 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降低。结论:MPA治疗SLE的疗效作用可能与抑制IL-10、IL-12和IFN-γ等细胞因子的异常释放及抑制CD4^ IFN-γ^ IL-10-T细胞、CD4^ IFN-γ-IL-10 T细胞及CD4^ IFN-γ^ IL-10^ T细胞亚群的活化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34(IL-34)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2013 年1 月-2016 年12 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狼疮性肾炎患者70 例作为狼疮性肾炎组,健康体检者70 例作为对照组;狼疮性肾炎组患者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2000 分为活动组(SLEDAI 评分≥ 10 分)45 例和非活动组(SLEDAI 评分<10 分)25 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8 和IL-34 水平。结果 狼疮性肾炎组血清IL-18 和IL-34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狼疮性肾炎活动组血清IL-18 和IL-34 水平高于非活动组(P <0.05)。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L-18 和IL-34水平与C 反应蛋白、24 h 尿蛋白、ds-DNA、SLEDAI 评分呈正相关(P <0.05),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L-34水平与补体C3 呈负相关(P <0.05)。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L-18 水平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管白细胞管型、肾小管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球增生性改变、肾小球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呈正相关(P <0.05)。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L-34 水平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管白细胞管型、肾小管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球增生性改变、肾小球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呈正相关(P <0.05)。结论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L-18 和IL-34 水平升高,血清IL-18、IL-34 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及病理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6和IL-18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39例SLE患者血浆的IL-6和IL-18水平。结果血浆IL-6的水平在SLE患者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SLE患者的IL-6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之间呈正相关(r=0.74,P<0.01);SLE患者血浆的IL-18水平增高,且活动期组较非活动期组增高更明显(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SLE患者的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0.49,P<0.01)。结论SLE患者血浆IL-6、IL-18水平均显著增高,并且与SLE的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7和IL-35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作用及其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5例SLE患者和25名健康者血清IL-17和IL-35水平,比较SLE患者与对照者、SLE活动组与SLE非活动组、狼疮肾炎(LN)患者与非LN患者中两种细胞因子的差异,分析SLE患者血清IL-17、IL-35、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的相关性以及LN患者血清IL-17、IL-35与尿蛋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者相比,SLE患者血清IL-17水平升高而IL-35水平降低(P<0.01),且SLE活动组的血清IL-17水平高于非活动组(P<0.01),IL-35水平低于非活动组(P<0.01)。SLE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SLEDAI评分正相关而IL-35水平与SLEDAI评分负相关,且血清IL-17水平与IL-35水平呈负相关。与非LN患者比较,LN患者的血清IL-17水平升高而IL-35水平减低(P<0.05),且LN患者尿蛋白定量(24 h)与血清IL-17水平正相关,与IL-35水平负相关。结论:IL-17和IL-35是一对紧密相关的促炎/抗炎细胞因子,血清IL-17水平升高、IL-35水平下降,两者的平衡失调,参与了SLE的疾病发生及其肾脏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2.
探讨白介素(IL)-23和IL-17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通过ELISA法检测OSAHS患者与正常健康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上清液中IL-23、IL-17的水平,检测经韩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治疗前后OSAHS患者血清中IL-23、IL-17含量的变化.OSAHS患者血清及培养的PBMCs上清液中IL-23和IL-17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23和IL-17水平随OSAHS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血清和PBMCs上清液中IL-23与IL-17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s=0.644,P<0.01;rs=0.251,P<0.05).经H-UPPP术2个月后,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和呼吸紊乱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患者睡眠质量和夜间低氧有明显改善,最低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 IL-23和IL-17可能在OSAHS的发病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SLE患者血清IL-10、IL-18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LE患者IL-10,IL-18的表达与疾病的活动性及其他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用ELISA检测60例LN患者和60例无肾脏受损的SLE患者血清中IL-10,IL-18表达情况。结果:SLE病情活动组血清IL-10,IL-18水平高于SLE病情稳定组,LN患者血清IL-10,IL-18水平明显高于无肾脏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抗核抗体滴度、抗ds-DNA抗体、C3、24h、SLEDAI评分有相关性,而和临床症状(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关节症状)、白细胞数、抗核小体抗体、C4、CRP、ESR之间没有相关性。SLE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抗核抗体滴度、抗ds-DNA抗体、24h尿蛋白定量、SLEDAI评分有相关性,而和临床症状(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关节症状)、白细胞数、抗核小体抗体、C3、C4、CRP、ESR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IL-10,IL-18可能在LN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地塞米松(DEX)为对照,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分离12例SLE患者及8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或不加MPA/DEX培养48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sFas与sFasL的水平,用AV鄄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测PBMCs的凋亡率。结果:SLE患者PBMCs培养上清中的sFasL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增高,而MPA及DEX均可使其分泌的sFas及sFasL水平显著下降,且MPA使sFasL降低的程度较sFas更显著,而DEX却正相反。SLE患者培养的PBMCs凋亡率较正常对照显著增高,MPA及DEX均可使凋亡率进一步增加,而DEX较MPA对凋亡的诱导作用更加显著。结论:MPA及DEX对SLE患者PBMCs具有促进凋亡的作用,但这一作用可能并非通过Fas鄄FasL途径;而且,在诱导凋亡方面,MPA与DEX的作用既有相同,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0与T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ABC-ELISA法检测SLE患者血清IL-10含量;三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D3 、CD4 、CD8 T细胞亚群及其Fas、FasL的表达和早期凋亡,并分析其与血清IL-10水平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升高,并与SLE活动指数(SLEDAI)和血清中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外周血中T细胞CD4 亚群比例下降、CD4 /CD8 的比值降低,CD3 、CD4 、CD8 T细胞Fas、FasL的表达均增高,T细胞尤其是CD4 亚群凋亡增加,以上变化以活动性SLE更为显著;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CD4 /CD8 细胞比值呈负相关,与T细胞FasL表达异常增加和CD4 T细胞亚群凋亡显著增多呈正相关.结论:SLE异常增高的IL-10促使T细胞高表达FasL,诱导CD4 T细胞凋亡,参与了SLE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泌IL-12的水平,探讨其与SLE活动性的关系。 方法 体外培养PBMC,予脂多糖(LPS)刺激后用夹心ELISA法检测其上清中的IL-12水平,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 动性指数(SLEDAI)估计SLE的病情活动性。结果SLE患者PBMC分泌IL-12水平[(645.05±13.85)pg/ml]较正常对照 [(657.96±6.91)pg/ml]低(t=3.695,P=0.01),且与SLEDAI呈负相关(p=0.873,tr=8.205,P<0.01)。结论SLE患者存在 IL-12水平的异常,且IL-12水平可作为评价SLE患者病情活动性大小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的IL-10对正常单核细胞分化形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及其前体单核细胞抗原递呈相关膜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采用GM-CSF IL-4方案诱导分化形成DCs,在此过程中加入不同IL-10水平的SLE患者血清或混有IL-10中和抗体的SLE患者血清,联合培养7天后收集细胞,经形态学鉴定,以流式细胞术检测HLA-DR、CD80、CD86的表达。结果:在SLE血清的作用下,DCs的HLA-DR、CD80的表达下调,CD86表达不受影响;中和SLE血清中的IL-10后,HLA-DR、CD80表达能够恢复。其前体细胞单核细胞的HLA-DR、CD80的表达也可被SLE血清下调,用中和抗体中和IL-10后,其表达可部分恢复。结论:高IL-10水平的SLE血清能够抑制DCs及其前体单核细胞表面分子HLA-DR、CD80的表达,对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可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4和IL-12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12和IL-4水平的影响,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Th1/Th2的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将6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12和IL-4水平,并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同时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复发率。结果: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12水平降低,IL-4水平增高,二者呈负相关(r=-0.287,P<0.05),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IL-12水平增高,而IL-4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L-12水平和IL-4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χ2=4.356,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卡介菌多糖核酸能提高患者血清IL-12水平,降低IL-4水平;其降低尖锐湿疣临床复发率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和改善尖锐湿疣的Th1/Th2细胞因子免疫失衡,从而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0和IL-18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0和IL-18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04例SLE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L-10和IL-18的水平,其中SLE患者根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标准分为活动组(56例)和缓解组(48例),比较各组结果的差异,并分析SLEDAI与IL-10和IL-18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IL-10和IL-18水平分别为(18.25±3.66)、(582.61±65.2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2.36)、(186.24±60.3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活动组IL-10和IL-18水平分别为(25.98±4.75)、(683.72±62.48)pg/ml,高于缓解组的(14.67±3.21)、(493.51±69.17)pg/m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血清IL-10和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10和IL-18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