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方法充填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6颗需要进行楔状缺损修复的患牙随机分成对照组(127颗)和观察组(129颗),分别用3MZ350纳米树脂和FiltekTMZ350纳米流动树脂联合3MZ350纳米树脂进行充填修复,观察随访2年。结果修复2年后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ihekTMZ350纳米流动树脂联合3MZ350纳米树脂用于修复深度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2,(45):4302-4302
本刊讯2006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纳米生物材料类医疗器械产品分类调整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006]146号),将纳米生物材料类医疗器械(如纳米金属银材料制成的医疗器械)明确为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相似文献   

3.
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黄中提取的多酚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等广泛的药理活性,但其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差、药动学差,限制了该药的临床应用。近年来,基于纳米技术的药物递送系统(主要包括纳米颗粒、脂质体、胶束、聚合物、纳米凝胶等)有效改善了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和溶解性,提高了体内药物活性。就姜黄素纳米制剂在消化系统肿瘤(胃癌、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和食管癌)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姜黄素纳米制剂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尼莫地平纳米乳剂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微射流法制备尼莫地平纳米乳剂,分别以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EL)的用量(X1)、大豆卵磷脂(SPC)的用量(X2)和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CT)的用量(X3)为考察对象,以平均粒径(MD)(Y1)、粒径分布(CV)(Y2)为评价指标,运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筛选尼莫地平纳米乳剂的最佳处方工艺。结果:尼莫地平纳米乳剂的最优处方用量为X1=3.68%,X2=2.96%,X3=8.6%;按此处方用量制得的尼莫地平纳米乳剂,其平均粒径为(63.3±3.4)nm,粒径分布为(O.26±0.03)%。结论:运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尼莫地平纳米乳剂的处方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王智勇  张金录  陈岩  杨春艳 《中国药房》2012,(45):4266-4268
目的:制备不同结构的纳米微粒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香豆素6为模型药物,分别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采用机械法制备乳剂和纳米微泡;测定3种制剂的粒径,采用透析法进行体外释放试验(0、30、60、90、120、150、180、240、300min)。结果:3种制剂的粒径均一,粒径分别为218.5、76.0、264.6nm;300min时累积释放率分别为(4.26±0.40)%、(1.96±1.41)%和0。结论:制备的3种纳米微粒在考察期内未见药物大量释放,尤其以纳米微泡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筛选和优化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处方,制备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并初步考察其对大鼠脑胶质瘤的抑瘤作用。方法 通过柱前衍生化处理,建立GC测定鸦胆子油中油酸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转相法制备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最佳处方;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观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构建大鼠脑胶质瘤模型,以瘤重和瘤体积变化为指标,初步考察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对大鼠脑胶肿瘤的抑瘤作用。结果 建立了GC测定鸦胆子油中油酸含量的分析方法,筛选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最佳处方为油相肉豆蔻酸异丙酯35%,鸦胆子油(含1%冰片)35%,乳化剂Cremopher RH40 18%,Labrasol 12%,纳米乳外观呈圆整球形,平均粒径(47.60±0.57)nm,PDI为(0.22±0.01),Zeta电位为(1.06±0.12)mV,载药量(0.424 1±0.005 6)mg.mL 1。抑瘤实验显示,模型组、鸦胆子油注射剂组、鸦胆子油纳米乳组和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组的瘤重分别为(1.32±0.19),(0.84±0.08),(0.76±0.06)和(0.57±0.10)g,肿瘤体积分别为(72.2±9.4),(44.2±5.1),(42.3±4.9)和(27.9±2.5)mm3,鸦胆子油注射剂组、鸦胆子油纳米乳组和冰片鸦胆子油纳米组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6.49%,42.80%和56.94%。结论 所筛选的最佳处方采用转相法制备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粒径分布均匀,油酸含量较高,稳定性较好。同时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对大鼠胶质瘤相对具有较强的抑瘤作用,初步推断冰片可能促进鸦胆子油跨过血脑屏障来提高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一词在国际科学界公认为是指研究、控制与应用纳米级物质的一门学科。就“纳米技术”一词而言可细分为2个概念即1)将物质加工成纳米级超微粉末技术和2)分子级纳米技术。前者在过去10几年里早已大量应用于工业领域,而后者仅处于研究开发阶段尚未进入实用化阶段。纳米加工技术无疑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应用前景,它在医药工业及医疗器械业、  相似文献   

8.
目前,已有13 种靶向配体纳米微粒(PNMs)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包括基于脂质体和基于聚合物以及逆转录病毒载体和细菌衍生型细胞等运载形式。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分别对此13 种靶向配体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配体靶向PNMs 的前期临床试验;(2)配体靶向PNMs 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3)靶向配体对于靶向PNMs 药物所起的作用;(4)PNMs 作用于靶组织中的位置不会受到相关靶向配体的影响,有利于定位于靶细胞,提升其特异性。并就其靶向配体PNMs 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梁宝璐  杨曼  吴鹏  李艳博  荆黎△  孙志伟 《天津医药》2016,44(11):1338-1342
目的 研究纳米二氧化硅对心肌细胞线粒体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非暴露式气管内滴注的染 毒方式对 Balb/c 小鼠进行 3 种浓度(7、 21 和 35 mg/kg)粒径为 40 nm 左右的纳米二氧化硅暴露, 另设对照组滴注等 体积生理盐水。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小鼠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进行观察。通过对三磷酸腺苷 (ATP) 浓度的检测, 评价纳米二氧化硅对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通过对心肌组织抗 O2-·能力的检测, 评价心肌细胞线粒体抗氧化能 力。采用 Western blot 法对心肌组织中细胞色素 c 氧化酶 1 (COX1) 和琥珀酸脱氢酶 A (SDHA) 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 测, 从而阐明纳米二氧化硅对心肌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高剂量的纳米二氧化硅可导 致线粒体结构的损伤, 主要表现为线粒体肿胀、 线粒体嵴排列紊乱甚至消失及线粒体融合。中、 高剂量的纳米二氧 化硅可导致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下降。低、 中剂量的纳米二氧化硅可引起心脏组织抗 O2-·能力应激性升高, 而高剂 量的纳米二氧化硅则可导致心脏组织抗 O2-·能力下降。中剂量的纳米二氧化硅可应激性诱导线粒体的生物合成, 而 高剂量的纳米二氧化硅则抑制线粒体的生物合成。结论 高剂量的纳米二氧化硅可通过诱导线粒体内 O2-·的产生、 降低线粒体抗氧化能力, 从而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并抑制线粒体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羟基磷灰石(HAP)纳米粒子对小鼠H22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腹水瘤(H22)小鼠为对象.观察对照组和高、中、低三个浓度的HAP纳米柱子与小鼠H22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小鼠H22肿瘤细胞对纳米羟基磷灰石(HAP)较敏感,能明显延长小鼠生存期(P〈0.01),与丝裂霉素结果相近(P〉0.05)。实验后小鼠体重没有明显下降。细胞的凋亡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大。结论:不同浓度的羟基磷灰石(HAP)纳米粒子能够诱导H22肿瘤细胞的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是药剂学研究的热点内容,其中药物纳米晶化凭借较高的载药量、较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以及易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药物纳米晶是指采用粉碎法(Top-down法)或纳米沉淀法(Bottom-up法)制备的除稳定剂外无其他药用载体的纳米级微粒。通常认为药物纳米晶口服给药后通过内吞作用吸收入血或通过M细胞介导转运至肠系膜淋巴循环,但目前尚未透彻研究药物纳米晶跨肠道上皮细胞的转运机制。综述系统介绍了纳米晶的定义、制备方法、相关的体外细胞培养模型(Caco-2,MDCK,Caco-2/HT29-MTX,Caco-2/HT29-MTX/Raji-B)以及影响纳米晶跨膜转运的因素,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模型从分子水平上深入分析药物纳米晶跨膜转运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壳聚糖(CS)纳米颗粒,并比较EGCG纳米颗粒与原料药对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Jurkat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壳聚糖(CS)为包封材料,采用注入-超声法将EGCG装载到CS形成的纳米粒中,制备出EGCG纳米颗粒。使用激光粒度仪对纳米EGCG的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测定,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采用CCK-8实验检测EGCG纳米颗粒抑制Jurkat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Jurkat细胞凋亡的影响,比较EGCG纳米颗粒与原料药的体外抗白血病效应。结果:最优条件下制备的EGCG纳米颗粒包封率为(76±4)%,平均粒径为(116±25)nm,平均Zeta电位为(61.2±1.8)mV,具有球形微观结构。EGCG纳米颗粒抑制Jurkat细胞增殖作用及促Jurkat细胞凋亡作用显著高于EGCG原料药。结论:EGCG纳米颗粒在体外抗白血病效应明显优于原料药,为进一步探索其体内抗白血病效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建筑  鞠晓月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11):1212-1216,1227
目的: 分别以牛血清白蛋白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泊洛沙姆188(P188)为稳定剂,制备柚皮素纳米混悬剂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方法: 采用溶剂沉淀法制备柚皮素纳米混悬剂,利用激光散射粒度仪、透射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红外光谱对纳米混悬剂粒径和形态结构进行表征,通过体外透析法比较两种柚皮素纳米混悬剂体外溶出行为。结果: 以0.2%的PVP-P188(1:1)和白蛋白为稳定剂制备的纳米混悬剂粒径分别为110.6 nm(PDI=0.109)和241.3 nm(PDI=0.197),两种纳米混悬剂均为类球形的纳米粒子,并且柚皮素均以无定形的形式存在;体外溶出实验表明两种纳米混悬剂均能显著改善柚皮素的溶出速度。结论: 分别采用白蛋白和PVP-P188均成功制备了柚皮素纳米混悬剂,为改善柚皮素溶解性差提供了一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双纳米金免疫试纸条联合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yo)的性能,为临床AMI的诊断提供简便快捷的操作方法。方法制备直径为13nm和41nm的纳米胶体金的免疫层析试纸条,选取2013年4-9月就诊的42例AMI患者为观察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使用双纳米金免疫层析试纸条进行血清中cTnI和Myo的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cTcI和Myo水平显著高于体检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纳米免疫层析试纸条对于心肌梗死标志物的测定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双纳米金免疫试纸条联合检测AMI标志物cTcI和Myo具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精确度。因此双纳米免疫试纸条是作为AMI诊断的一种兼并多蛋白,高准确度,快捷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不同配方O/W型纳米乳,研究其对芸香苷的增溶作用。方法:应用单因素实验测定芸香苷在6种油相、3种表面活性剂和4种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通过伪三元相图筛选纳米乳处方。结果:伪三元相图筛选出O/W型纳米乳处方分别为:(1)油酸-混合表面活性剂-水(质量比为2:3:5),其中混合表面活性剂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和1,2-丙二醇(质量比Km=1:1)。(2)油酸-混合表面活性剂-水(质量比为3:7:20),其中混合表面活性剂是:OP乳化剂和1,2-丙二醇(质量比Km=2:1)。结论:两种不同配方的O/W型纳米乳对芸香苷均有一定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甘草次酸/海藻酸钠修饰碳酸钙空腔纳米粒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以可溶性淀粉为模板剂制备中空球状碳酸钙纳米粒(CaCO3 Nps);在非均相体系中合成了甘草次酸/海藻酸钠聚合物(GA-ALG);并以聚合物(GA-ALG)为壳以中空结构的碳酸钙纳米粒为核,合成了壳核结构的GA-ALG-CaCO3 Nps。采用Malvern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子的粒度分布和Zeta电位,并通过SEM对纳米粒的形态进行表征。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评价载盐酸阿霉素(DOX)纳米粒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特征。结果 纳米粒分布均一,平均粒径为(425.4±31.1)nm,PDI为0.289,Zeta 电位为(-17.0±0.3)mV。药物的载药量为(13.06±0.51)%,包封率为(78.35±3.08)%。;体外释放结果显示,纳米粒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 GA-ALG-CaCO3 Nps作为新型的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并能显著提高载药量,还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为新型的纳米给药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脑肿瘤中恶性肿瘤较为常见,脑瘤发展快、治疗难导致了较高的死亡率。采用化学药物治疗时,药物进入脑肿瘤组织必须通过血脑屏障和血- 脑瘤屏障。一些有潜力的抗肿瘤药物由于自身物理化学性质的限制,不能有效到达肿瘤。针对脑肿瘤形成和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目前脑肿瘤靶向递药有3 种策略:跨血脑屏障(BBB)转运递药、跨血- 脑瘤屏障(BBTB)转运递药和利用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 效应)递药,已被广泛研究的纳米递药载体有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聚合物胶束、树枝状聚合物、碳纳米管、聚合物纳米粒、磁性纳米粒等。控制载药纳米微粒粒径大小以及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可改善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滞留,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多级靶向纳米递药系统有潜力成为治疗脑肿瘤的重要辅助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叶酸(FA)修饰的粉防己碱(TET)壳聚糖(CS)-硬脂酸(SA)纳米胶束(简称“FA-CS-SA/TET纳米胶束”),并进行表征和体外抗炎活性考察。方法 采用超声法制备FA-CS-SA/TET纳米胶束,以包封率(EE)、载药量(DL)、粒径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FA-CS-SA与TET质量比、超声功率和超声次数为考察因素,根据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制备工艺并验证;对以最优工艺制备的FA-CS-SA/TET纳米胶束进行表征,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以RAW264.7细胞为实验对象,考察其体外抗炎活性。结果 最优制备工艺为FA-CS-SA与TET质量比2∶1,超声功率200 W,超声200次。以最优工艺制备的FA-CS-SA/TET纳米胶束的EE为(98.86±0.30)%,DL为(28.57±0.34)%,平均粒径为(227.0±9.4)nm,多分散性指数为0.42±0.04,Zeta电位为(12.6±2.3)mV;该纳米胶束呈类圆形且分布均匀,其在0.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释放较快,72 h内的累积释放度为(79.49±3.43)%,且其抗炎作用强于TET原料药。结论 本研究成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合适尺寸的负载药物的纳米制剂,通过表面修饰,获取一种具有缓控释性的脑组织药物递送系统。方法 琥珀酸胆甾醇酯(CHS)与普鲁兰多糖经酯化反应形成疏水改性普鲁兰多糖(CHP)。CHP再通过透析法负载长春新碱(VCR)及通过乳化作用对聚山梨酯80(PS-80)进行表面修饰,得到VCR-CHP-PS纳米粒子。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氢谱仪(1H-NMR)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动态光散射仪表征纳米粒子的粒径及电位。透射电镜观测CHP形态,并用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定载药纳米粒子VCR-CHP对PS-80的吸附特性。结果 FTIR和1H-NMR证明CHS和CHP已成功合成。VCR-CHP-PS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414.2 nm,平均PDI为0.325,平均Zeta电位约为-19.5 mV。PS-80在CHP纳米粒子上的覆盖率为(149±43.5)%。VCR-CHP纳米粒子中VCR的载药量约为5.36%,包封率约为61.14%,72 h释放量约为61.43%。结论 疏水改性普鲁兰多糖纳米制剂具有较好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及一定的缓释功能,有望成为脑靶向纳米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纳米雄黄体内体外对小鼠乳腺癌细胞(4T1)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萤火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基因标记小鼠4T1乳腺癌(4T1-Luc)细胞,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生物发光法(Bioluminescentmethod,BLM)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形态学及AnnexinV/PI双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4T1-Luc细胞接种雌性BALB/c小鼠乳腺脂肪垫制作原位乳腺癌模型,纳米雄黄(4和8mg·kg-1·d-1)灌胃治疗20d,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连续动态观察小鼠乳腺肿瘤生长变化,治疗末期处死动物、剥离肿瘤块称重,并制片HE染色和CD34标记观测肿瘤组织内细胞核分裂像、新生血管形成及坏死改变。结果:MTT法和BLM法检测显示1.56~50gg/mL纳米雄黄体外显著抑制4T1-Luc细胞的增殖(P〈0.05);形态学观察和AnnexinV/PI染色显示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改变。体内纳米雄黄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4T1-Luc原位乳腺癌的生长(P〈0.05);肿瘤组织制片观察,经纳米雄黄治疗后肿瘤组织内细胞核分裂像和微小血管显著减少(P〈0.01),肿瘤组织内部呈显著的坏死改变。结论:纳米雄黄体外抑制小鼠乳腺癌4TI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并主要通过减低原位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的形成而导致肿瘤组织坏死而发挥抗乳腺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