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治疗前后变化及其与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血清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5年组和病程&;lt;5年组,每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和4周血清IL-6和sIL-6R水平,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氮平水平,以20例女性健康者血清IL-6、sIL-6R水平作对照。治疗前与治疗后第4周评定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各一次。结果:①病程≤5年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6和sIL-6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lt;0.01);治疗后第1、2和4周血清IL-6和sIL-6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1)。②病程&;gt;5年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和4周血清IL-6、sIL-6R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③除病程&;gt;5年组患者第1周血清IL-6水平与氯氮平水平呈负相关(r=0.57,P&;lt;0.01)外,余各时点血清sIL-6R水平与氯氮平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r=-0.36~0.17,P&;gt;0.05)。④氯氮治疗4周后,PANSS减分率与IL-6,sIL-6R减分率无显著相关(r=-0.22~-0.01.P&;gt;0.05)。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6、sIL-6R水平与健康女性差异显著,氯氮平对IL-6和sIL-6R有抑制作用,氯氮平的抗精神病作用可能与对IL-6,sIL-6R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前后血浆及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免疫状态和抗精神病药物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为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及分类方案第三版精神分裂症偏执型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n=30),入组后单独应用氯氮平治疗[氯氮平最大剂量150~400mg/d,平均剂量(290&;#177;70)mg/d];对照组为患者家属及非精神疾患的轻微脑损伤并脑脊液检查正常患者(n=2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浆及脑脊液中IL-6的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前血浆及脑脊液IL-6水平分别为(46.73&;#177;23.27)和(10.41&;#177;8.40)ng/L,比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3,P&;lt;0.05);实验组治疗6周症状缓解后,血浆IL-6水平[(49.34&;#177;25.24)ng/L]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氯氮平治疗可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前后血浆及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免疫状态和抗精神病药物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为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及分类方案第三版精神分裂症偏执型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n=30),入组后单独应用氯氮平治疗犤氯氮平最大剂量150~400mg/d,平均剂量(290±70)mg/d犦;对照组为患者家属及非精神疾患的轻微脑损伤并脑脊液检查正常患者(n=2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浆及脑脊液中IL-6的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前血浆及脑脊液IL-6水平分别为(46.73±23.27)和(10.41±8.40)ng/L,比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3,P<0.05);实验组治疗6周症状缓解后,血浆IL-6水平犤(49.34±25.24)ng/L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氯氮平治疗可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背景:白细胞介素6是机体在免疫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用氯氮平治疗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是否为药物直接作用的结果及其是否与精神病症状的变化直接相关等问题尚需探讨。目的:观察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及其与氯氮平用量和症状改善的关系。设计: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观察。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对象:于2005-05/12选取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20例为精神分裂症组。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60分;未经治疗或门诊治疗至少2周未用药。排除有躯体疾病、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营养不良及其他精神疾患,有过敏及激素治疗史,接受过免疫制剂治疗,近期内进行预防接种,怀孕或哺乳期妇女。对照组:同期选取年龄、性别与精神分裂症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的健康女性志愿者20例,排除标准同精神分裂症组。入组时均经受试者或监护人知情同意。方法:精神分裂症组患者均单一使用氯氮平,以25~50mg/d开始逐渐加量,3周内加到最大剂量,以最大疗效和最小副作用为用药原则。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精神分裂症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氮平含量,以对照组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作对照。③精神症状变化与白细胞介素6变化的相关分析: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与对应时段的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总分进行相关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氯氮平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②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氯氮平含量的相关分析。③精神症状变化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的相关分析。结果:①氯氮平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精神分裂症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7.72±18.84),(65.05±20.95)ng/L,t=11.53,P<0.01],治疗后第1,2,4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8.11±5.42),(8.48±1.14),(13.90±2.55),(65.05±20.95)ng/L,t=7.63,12.01,10.84,P<0.01]。②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氯氮平含量的相关分析:治疗后第1,2,4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氯氮平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r=-0.15,0.12,-0.29,P>0.05)。③精神症状变化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的关系:精神分裂症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阳性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r=0.386,P<0.01),治疗后1,2,4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无显著相关性(r=0.136~0.237,P>0.05)。结论: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高于健康女性,氯氮平治疗可降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精神分裂症状改善与白细胞介素6变化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表达水平与肺癌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健康成人,10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L-6和sIL-6R水平,并进行化疗前后对比。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清IL-6、sIL-6R均高于对照组,化疗后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临床分期越高血清IL-6、sIL-6R水平越高,而与肺癌病理类型无关。结论:动态观察血清IL-6、sIL-6R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背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明显升高,心肌组织中也有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通过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可以阻断细胞因子参与的恶性循环,改善心功能.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过高位硬膜外阻滞术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变化. 设计病例-对照分析.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检验科,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的检验科和心内科. 对象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2001-10/2002-05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5例,随机分为高位硬膜外阻滞组和常规治疗组,高位硬膜外阻滞组22例,男15例,女7例;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9例,Ⅳ级9例.常规治疗组13例,男11例,女2例;心功能Ⅱ级1例,Ⅲ级5例,Ⅳ级7例.同期选择本院的健康体检者21例,男13例,女8例. 干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别采用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及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只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3 mL,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 结果56例观察对象的血样均合格,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13.9 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1.22 ng/L),(z=-3.072,P<0.05).②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水平(11.42 ng/L)较治疗前(20.42 ng/L)明显下降(z=2.582 9,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水平相似(12.16 ng/L12.80 ng/L,z=-1.89,P>0.05).高位硬膜外阻滞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水平差值(-2.04 ng/L)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0.28 ng/L),(z=3.182 9,P<0.01).③扩张型心肌病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1 306.17±1.46)ng/L]高于健康对照组[(1 078.95±1.23)ng/L],(t=2.51,P<0.05).④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组治疗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1 086.68±1.34)ng/L]低于治疗前[(1 328.01±1.51)ng/L,(t=2.145,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相似[(1473.33±1.66)ng/L(1 331.07±1.52)ng/L,t=-1.06,P>0.05].结论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都明显下降,而常规治疗组未见此效果,表明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对细胞因子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优于常规治疗.高位硬膜外阻滞对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与其阻滞效应中的全面抑制心脏交感神经,抑制交感神经对体液免疫系统的激活及阻断其恶性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自细胞介素-6(IL-6)及其可溶性受体(sIL-6R)的动态变化。方法 使用ELSIA方法检测4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甚者治疗前后IL-6、sIL-6R的含量。结果 研究组IL-6水平[(21.2&;#177;2.0)ng/L]较对照组[(18.1&;#177;3.4)ng/L]增高(t=2.419,P&;lt;0.05);sIL-6R水平[(32.0&;#177;14.3)ng/L]较对照组[(24.3&;#177;14.9)ng/L]增高(t=2.435.P&;lt;0.05);氯氮平治疗后血浆IL-6水平为(23.5&;#177;2.4)ng/L较治疗前增高,(t=2.251,P&;lt;0.05),IL-6升高幅度与氯氮平药物剂量呈正相关(R^2=0.533,P=0.000);治疗后sIL-6R含量为(22.4&;#177;17.5)ng/L,较治疗前含量明显降低(t=2.174,P&;lt;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IL-6及其受体含量增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的失衡;在康复过程中IL-6及sIL-6R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氯氮平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IL 2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 3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组 (单用氯氮平治疗 ) ,2 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均符合CCMD 3精神分裂症偏执型诊断标准。入组前后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浆及脑脊液中IL 2的浓度 ,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血浆及脑脊液IL 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研究组治疗 6w末 ,且精神症状缓解后 ,血浆及脑脊液IL 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提示 ,血浆及脑脊液IL 2水平可以作为抗精神病药物 (尤其是氯氮平 )影响免疫学变化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背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明显升高。心肌组织中也有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通过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可以阻断细胞因子参与的恶性循环,改善心功能。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过高位硬膜外阻滞术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变化。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检验科,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的检验科和心内科。对象: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2001—10/2002-05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5例,随机分为高位硬膜外阻滞组和常规治疗组,高位硬膜外阻滞组22例,男15例,女7例;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9例,Ⅳ级9例。常规治疗组13例,男11例,女2例;心功能Ⅱ级1例,Ⅲ级5例,Ⅳ级7例。同期选择本院的健康体检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干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别采用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及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只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3mL,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结果:56例观察对象的血样均合格,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13.9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1.22ng/L),(z=-3.072,P〈0.05)。②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水平(11.42ng/L)较治疗前(20.42ng/L)明显下降0=2.5829,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水平相似(12.16ng/L,12.80ng/L,z=-1.89,P〉0.05)。高位硬膜外阻滞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水平差值(-2.04ns/L)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0.28ng/L),0=3.1829,P〈0.01)。③扩张型心肌病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1306.17&;#177;1.46)ns/L]高于健康对照组[(1078.95&;#177;1.23)ns/L],(t=2.51,P〈0.05)。④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组治疗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1086.68&;#177;1.34)ng/L]低于治疗前[(1328.01&;#177;1.51)ng/L,(t=2.145,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相似[(1473.33&;#177;1.66)ng/L(1331.07&;#177;1.52)ng/10=-1.06,P〉0.05]。结论: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都明显下降,而常规治疗组未见此效果,表明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对细胞因子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优于常规治疗。高位硬膜外阻滞对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与其阻滞效应中的全面抑制心脏交感神经,抑制交感神经对体液免疫系统的激活及阻断其恶性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IL 6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 30例住院患者为实验组 ,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精神分裂症偏执型诊断标准 ,入组后单用氯氮平治疗 ;选取 2 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浆及脑脊液中IL 6的浓度 ,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血浆及脑脊液IL 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实验组治疗 6w后 ,IL 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实验组症状基本缓解后血浆IL 6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IL 6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实验组血浆与脑脊液IL 6水平异常增高 ,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可能是其精神活动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以及血液透析(血透)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0例CRF未透析患者和62例血透患者血透前后及对照组血清可溶性白介素-α受体(SIL-2R)、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RF未透析患者和血透患者血清SIL-2R、IL-6和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血清SIL-2R较透前显著增高。结论:CRF患者均存在显著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单次透析对细胞免疫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6例多发性骨髓瘤(MM)、34例急性白血病(AL)、1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化疗前后及正常献血员的血清sIL-6R水平。结果:初诊时血清sIL-6R水平,MM患者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亦高于正常对照(P〈0.01),急性淋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氯氮平、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对6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周末、6个月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2、IL-6水平及其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4、8周末血清IL-2、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不同药物对IL-2、IL-6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氮平和利培酮对IL-2、IL-6均有抑制作用,利培酮对IL-2、IL-6的影响大一些。  相似文献   

14.
脂调康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白介素-6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脂调康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平行对照方法 ,对 186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脂调康胶囊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IL 6含量 ,与脂必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脂调康胶囊通过降低IL 6含量 ,减轻其对机体的损伤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急性中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 ELISA 法检测80例急性中毒患者(镇静催眠药、乙醇、一氧化碳及农业杀虫剂各20例)及20例正常人血清 sIL-2R。结果 急性乙醇中毒组(AL 组)与急性一氧化碳组(CO 组)血清 sIL-2R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组(SH 组)、急性农业杀虫剂中毒组(FI 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L 组与 CO 组血清 sIL-2R 均高于 SH 组(P<0.05),余各中毒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L 组治疗后 sIL-2R 低于治疗前(P<0.05),CO 组治疗后 sIL-2R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SH 组与 FI 组治疗后 sIL-2R 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95)。结论急性乙醇中毒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均可致 sIL-2R 增高。经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 sIL-2R 降低较非糖皮质激素治疗更明显。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免疫异常的急性中毒尤其是无特效解毒剂治疗的急性中毒是切实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自身影响免疫抑制治疗的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2例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及正常献血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40.9%和63.6%的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中IL-2和sIL-2R水平高于正常人,此组患者对环孢霉素A或(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反应明显优于血清中IL-2和sIL-2R水平正常或减低者(P<0.05):IL-2水平增高者有效率88.9%,IL-2水平不高者有效率53.9%;sIL-2R水平增高者有效率78.6%,不增高者50.0%。结论: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中IL-2和sIL-2R水平明显影响免疫抑制剂疗效,测定其水平对指导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常志文  陈晓燕 《临床荟萃》2005,20(5):253-256
目的 研究血清瘦素和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及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45例高血压病患者及33例健康对照组血清瘦素(Lp)、可溶性瘦素受体(sLR),同 时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载脂蛋白 ApoA、ApoB、ApoA/B、胰岛素(Ins)、C肽(C 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等指 标,分析Lp、sLR与高血压、血脂异常、体形改变、BMI及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病组血清Lp、TC、 LDL C、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LR、ApoA/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G、HDL C及BMI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Lp与Ins、C P、HOMA IR、BMI、腰围及臀围呈正相关,与sLR呈负相关(P<0.05);sLR与Lp、C P、 BMI、腰围及臀围呈负相关(P<0.05),与Ins及HOMA IR无显著相关。结论 高血压病与Lp及sLR异常有关,其 与血脂异常、体形改变、BMI、IR密切相关,共同参与高血压病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浓度变化,探讨IL-6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将同胞中有2名及2名以上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的51个家系的222人纳入研究,其中父母组94人,患病同胞组98人,非患病同胞组30人,同时纳入非血亲正常对照组40人。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IL-6血浆浓度进行测定,比较各组血浆IL-6浓度变化。结果 (1)四组中血浆IL-6平均浓度(pg·ml-1):患病同胞组(55.90±29.25),非患病同胞组(56.86±33.07),父母组(52.51±24.25),正常对照组(47.50±22.78)。四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1.103,P=0.348)。(2)在病人组中,按是否服药(服药组59.94±31.00,未服药组51.91±27.14),性别(男55.97±32.12.女55.B2±26.92)分别分组比较,差异均元显著性(P>0.05),年龄与血浆IL-6浓度之间元明显相关性(r=-0.130,P=0.199),病程长短与血浆IL-6浓度之间也无明显相关性(r=0.058。P=0.57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年龄、病程、抗精神病药物、性别对精神分裂症血浆IL-6浓度没有明显影响。提示,血浆IL-6水平变化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可能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背景在脑血管病脑损伤中有许多细胞因子的参与,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被认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而脑出血急性期脑脊液可溶性IL-6受体(solubleinterleukin-6 receptor,sIL-6R)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目的研究脑出血急性期脑脊液中sIL-6R变化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检验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联合进行课题研究.对象从1999-01/2003-12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27例中,选择经临床诊断和CT证实的自发性脑出血后48 h内入院的患者,并排除创伤性脑出血和其他脑血管疾病,符合以上标准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脑出血组),其中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者23例,单纯脑实质出血者7例,单纯脑室出血2例.13例同期住院的非神经系统疾病就诊者为对照组.方法患者于入院后2 d内腰穿取脑脊液2 mL离心沉淀取上清液放-80℃超低温冰箱保存待测,12例患者出血后第1,2,3,5,10~13天进行动态观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对照组和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sIL-6R含量.主要观察指标对照组和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sIL-6R含量.结果13例对照组和32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脑脊液中sIL-6R含量分别为(380.54±93.05)ng/L,(1 220.18±878.71)ng/L,两者之间差别有显著意义(t'=5.332 3,P<0.05).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者sIL-6R水平[(1 350.79±762.63)ng/L]显著高于单纯脑实质出血者[(609.21±398.99)n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62 3,P<0.05).脑出血第1天时sIL-6R水平已达最高(1 503.01±775.13)ng/L,此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sIL-6R含量显著升高,与继发性脑损伤程度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晓燕  常志文 《临床荟萃》2004,19(21):1239-1242
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ELISA)检测 3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及其 36例对照者血清瘦素 (Lp)、可溶性瘦素受体 (sLR)、空腹血糖 (FBG)、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胰岛素 (Ins)、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体质量指数 (BMI)、腰围、臀围、腰臀比 (WHR)等临床指标 ,分析Lp、sLR与血脂、胰岛素抵抗及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老年冠心病组Lp、Ins及HOMA I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sL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或 0 .0 0 1)。Lp与BMI、腰围、臀围、Ins、HOMA IR、TC、TG呈正相关 ,与sLR呈负相关 ;sLR与Lp、BMI、腰围、臀围呈负相关 (P <0 .0 5或 0 .0 1)。结论 瘦素及瘦素受体水平异常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