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心痛情志护理的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真心痛情志护理的体会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350003)林玉贞李卿祖国医学认为七情太过是引发胸痹真心痛的常见原因,而且情志的变化,影响着真心痛的发展、演变及转归。因此,除对真心痛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外,根据病人的情志变化,适时恰当地实施情志护理,有助于促...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和发展,使我们医务工作者感到沟通对人、对生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入的,特别是在护理工作中,服务对象是人,中医护理中对七情所致疾病而采取的情志护理措施的“谈心释疑”,也体现出沟通行为对病人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有意识的应用沟通交流技巧会有助于搞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烦恼等不良情志,  相似文献   

3.
《内经》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又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不仅将人体情志活动统称为七情,并且认识到七情所伤是重要的致病原因。因此作为中医护理人员,理解情志变化特点,开展情忐护理十分必要。本文将有关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论七情致病中“思所伤”的中心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情志学说是中医病因学与中医心理学的重要内容,是中医学整体观“形神一体”的具体体现,它将人的精神活动分为7种: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中医学认为,七情与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形成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而七情之中,脾主思是最为关键的一个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5.
中医情志护理在现代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因而特别强调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中医认为七情的变化可以导致人体内脏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疾病 ,所以中医情志护理在整体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1 察颜观色 随时洞察七情变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 :“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 (忧 )、思、恐 (惊 )。”疾病可使机体阴阳失去平衡 ,情志表达异常 ,并流露于外 ,或表现在疾病的某些症状上。情志的这种改变又可能进一步损害五脏功能 ,从而引起疾病恶化。护理人员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 ,为预防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理论在胸痹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中医情志护理中养性调神、心清形静等护理理念运用于胸痹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在胸痹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针对胸痹患者七情失节的心理状态,分析七情之间的相胜关系,采取情志相胜的护理措施,促进胸痹患者病情的康复。结论:应用情志护理,在促进胸痹的康复及预防并发症上可以达到药物难以发挥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医心理护理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心理治疗,历来为祖国医学的一项重要方法和手段。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由对"疾病"的护理转变为对"人"的护理,心理护理尤其显得重要。中医认为,人是有机的整体,意志的强弱,精神情绪的正常与否对疾病的产生和康复有重要的影响。中医七情病因学说认为,情志波动过于激烈或持久,是疾病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七情致病病因分析及心理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七情致病不同于六淫,六淫致病是从表入里,都从外感,故有“外感六淫”之称。而情志致病,病从内发,是内伤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称“七情内伤”。其致病特点:一是直接伤及内脏,病由内生,故又称“内伤七情”:二是主要影响气机,使脏腑气血失调;三是情志波动,导致病情加剧和恶化。笔者尝试对七情致病心理学机制进行探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医情志护理,是护理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疗法,对病人的康复起着巨大的作用。《医学正传》里把“喜、怒、忧、思、悲、惊、恐”谓之“七情”。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当患病后,无论病情轻、重、缓、急,都可导致情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医心理学的中心问题可以认为是七情学说。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七种情志,它包含了人的基本情绪。在一般情况下为正常的人体心理活动,它有特定的外在表情和行为。“人非草木,孰能 无情”,但是这七种情绪的变化超出了一定限度,失去正常节制就会形成为病因,导致多种疾病,故医经上强调“百病始于气(情志)”。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中风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中风患者的心理护理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10007)黄伟主题词中风(中医)/护理,中医护理学祖国医学认为情志活动与五脏六腑关系十分密切,“七情”是内伤疾病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所见的中风或卒中,多由情绪因素诱发。而且心理因素在中风的发生、发展方...  相似文献   

12.
中医情志学在康复临床的应用杨秀英,阎金玉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二院(010500)1994年8月12日收稿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医学科学的总体特征巳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中医情志学内容丰富。认为人的七情变化是主要的致病...  相似文献   

13.
情志护理在中医护理中的运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古代医著《内经》里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说明了情绪过激对内脏的影响。中医学还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根据10余年的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也深深体会到情志护理对于疾病的转归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提出几点拙见与同仁商讨。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七情在临床护理上的重要性: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于精神致病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居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并不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才能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系乱引起疾病的发生。七情致病不同于六淫,六淫主要从口鼻、皮毛侵入机体内,而七情则是直接影响有关内脏而发病,内伤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作好一名中医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情志护理。一般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只单纯注意患者的躯体疾病,照顾病人的吃药、打针、整理  相似文献   

15.
七情,具体是指怒、喜、思、忧、悲、恐、惊七种不同的情志,但中医学中的“七情”概念,却涵盖了人的全部情志活动,是包括情绪、情感在内的重要心理活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七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心身变化,这本来是人的正常心理生理现象,但七情变化太过,则又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6.
孙义凤  罗国平 《河北中医》2000,22(6):474-474
祖国医学认为,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七情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生理调节范围,使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并且是造成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内经》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又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依靠维持内外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心理调节系统完成,因此,做好情志与心理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本保障从本质上讲,护…  相似文献   

17.
浅谈精神情志护理巴文燕,沙仁内蒙古中蒙医医院(010020)1994年8月7日收稿祖国医学认为:七情过胜则伤五脏,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反之,由于五志分藏于不同的脏腑,故脏腑功能的盛衰,虚实则影响精神情志的改变而致病....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认为,致病因素无外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调、过度劳倦等。七情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当某些特殊因素致情志太过就会损伤脏腑功能气机而致病,故有“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悲伤肺、恐惊伤肾”以及“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泄、惊则气下”之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喜胜忧、恐胜喜、思胜恐、怒胜思、悲胜怒”,此乃中医总结出的一套以情治情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了解病人的情志变化,并运用七情相互转变、相互制约的理论采取以情胜情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现就七情变化及其辨证…  相似文献   

19.
中医病因学说认为,人的机体是一个整体,六淫、七情、疫疠、饮食劳倦、外伤以及痰饮、瘀血等都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这些致病原因互有联系,相互制约。在此,笔者仅就七情致病的若干心理学因素做探索性剖析。七情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是关于人的心理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所反映的是客观现实,客观现实是产生人的心理现象的源泉。中医病因学说指出,喜、怒、忧、思、悲、恐、惊实际上就是生理学中所包涵的人的心理现象的部分表现。情志活动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但是情志的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会形成病态的心理因素,而成为人体致病…  相似文献   

20.
五志、七情和情志均用于描述人的情绪活动,"五志"侧重于描述生理状态下的情绪活动,"七情"则是病因学的概念,两者的区别在于"常"与"变"、在于生理反应还是病理变化。"情志"是五志和七情的概称,泛指所有的情绪活动,具有生理病理的双重涵义。通过对五志、七情、情志概念含义的分析,可以明确界定其内涵与外延,理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差异和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