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水肿坐浴方熏洗坐浴对减轻痔术后肛门局部疼痛和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术后抗感染治疗3d,术后24h予中药水肿坐浴方熏洗坐浴,对照组术后抗感染治疗5d,使用温水熏洗坐浴,同时采用地奥司明片、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消肿止痛。通过量化评分,观察两个疗程后局部疼痛和水肿的评分情况。结果2个疗程两组疼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疗程水肿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个疗程水肿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水肿坐浴方熏洗坐浴能有效减轻痔术后疼痛和水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消肿止痛方熏洗坐浴对治疗肛肠科常规术后肛门局部疼痛和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手术前后均常规处理,治疗组术后24h予中药消肿止痛方熏洗坐浴,对照组使用温水熏洗坐浴,观察两个疗程后肛门周围局部疼痛和水肿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术后第1疗程(术后3d)肛门局部疼痛积分低于对照组,两个疗程后(术后6d)肛门局部疼痛、水肿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在观察期间共发生不良反应4例.结论 消肿止痛方熏洗坐浴能有效改善肛肠科术后肛门局部疼痛和水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痔疮穴联合中药熏洗坐浴对改善肛肠术后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80例肛肠术后出现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温水坐浴治疗,中药熏洗坐浴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针刺痔疮穴联合中药熏洗坐浴治疗,对3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中药熏洗坐浴组及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0.0%、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8.3%,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熏洗坐浴组(P0.05)。中药熏洗坐浴组及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水肿评分及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水肿评分及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中药熏洗坐浴组(P0.05)。中药熏洗坐浴组及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水肿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渗出物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时间均明显短于中药熏洗坐浴组(P0.05)。结论:采用针刺痔疮穴联合中药熏洗坐浴治疗能有效缓解肛肠术后疼痛、水肿等不良反应,与单纯中药熏洗坐浴组及对照组相比,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4,(2)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味熏洗坐浴改善肛肠科术后疼痛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肛肠疾病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味熏洗坐浴治疗,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龙血蝎、地榆、五倍子、冰片),对照组患者采用温水熏洗坐浴,两组患者均早晚各1次坐浴,每次20 min,连续坐浴3 d为一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患者创面水肿程度并进行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及创面水肿评分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第1疗程及第2疗程结束后疼痛评分及水肿评分均较相应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第2疗程后疼痛评分及创面水肿评分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味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能够明显缓解患者肛肠科术后疼痛及创面水肿程度,是治疗肛肠疾病患者术后疼痛水肿有效的外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坐浴法用于肛肠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肛肠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平均分配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高锰酸钾坐浴法,观察组患者行中药熏洗坐浴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肛肠科手术患者运用中药熏洗坐浴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消除水肿,加快创面愈合,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熏洗方在防治痔术后出现的水肿、疼痛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将70例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运用自拟中药熏洗方煎水熏洗坐浴,对照组运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观察2组5d内出现水肿、疼痛的严重程度。结果:2组在术后水肿、疼痛方面虽不能完全控制,但在出现的程度上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治疗组在水肿、疼痛的持续时间及创面的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中药熏洗方煎水熏洗坐浴运用于痔术后,能有效减轻水肿、疼痛出现的程度,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痔疮止痛浸膏熏洗坐浴对肛肠疾病术后疼痛水肿的效果。方法:将72例肛肠疾病手术治疗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痔疮止痛浸膏熏洗坐浴干预,对照组采用温水熏洗坐浴干预。2组均配合抗生素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及干预前后的疼痛与水肿程度。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 44%,高于对照组的72. 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干预前与干预3d后、6d后的疼痛及水肿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干预6d后的疼痛及水肿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痔疮止痛浸膏熏洗坐浴可有效缓解肛肠疾病患者术后的疼痛水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肛肠科手术患者实施中药熏洗坐浴干预在疼痛水肿方面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成武县人民医院纳入的肛肠科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运用常规干预,试验组进行中药熏洗坐浴干预,针对干预前后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舒适度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两组干预前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干预1个疗程、2个疗程后水肿症状、疼痛症状、出血症状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干预后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精神状态、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治疗术后舒适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肛肠科手术患者采取中药熏洗坐浴干预可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术后舒适度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坐浴方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86例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行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术后常规抗炎、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观察组予自制中药坐浴方熏洗坐浴,7 d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情况及改善时间,并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9%(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评分、创面水肿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渗出物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渗出物吸收及创面愈合,且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坐浴联合腕踝针对肛肠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在肛肠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肛肠疾病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中药熏洗坐浴联合腕踝针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77.7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12 h、24 h以及48 h,对比2组患者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创面渗出物消失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熏洗坐浴联合腕踝针能明显降低肛肠疾病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创面恢复时间,对缓解肛肠疾病患者术后疼痛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中药熏洗防治肛肠病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将152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7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坐浴,对照组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水肿、出血、瘙痒、分泌物、创口愈合时间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肛肠病术后应用中药熏洗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创口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中药足部熏洗对0级糖尿病足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2组均给予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中药、对症处理各种并发症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耳穴埋豆联合中药足部熏洗疗法治疗;10~14d为1个疗程,共做2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足部感觉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痛觉、触觉和动脉搏动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振动觉、温度觉改善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联合中药足部熏洗对0级糖尿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艾世鹏  王胜文 《光明中医》2022,37(2):201-203
目的 探讨痔疮患者术后应用苦参地肤子汤熏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痔疮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苦参地肤子汤熏洗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肛肠功能、术后疼痛、水肿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邵婧 《中医临床研究》2014,(26):135-137
目的:探讨艾灸结合微创手术对减轻肛肠手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实施肛肠手术的患者157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肛肠手术及护理,并采用自制消炎方剂坐浴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术后采用坐浴结合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d、3d的疼痛强度、评分,记录两组的疼痛消失时间、水肿退去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术后1d、3d,观察组的疼痛强度、评分均明显弱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时间、水肿退去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结合微创手术能够明显减轻肛肠手术后疼痛,且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坐浴与传统的盐水坐浴用于肛肠手术后换药的疗效,方法:将痔疮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手术后的病人每次解完大便常规温盐水清洗后采取用中药坐浴后换药。对照组只采用老方法病人每次解完大便常规温盐水坐浴后换药。研究两组伤口换药的效果。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在四天和第八天伤口的愈合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伤口水肿指数(0.28±0.10),创口愈合时间(12.4±2.7)天。对照组伤1:7水肿指数(1.13±0.52)。愈合时间(20.4±3.4)天。两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结论:中药熏洗坐浴用于痔疮手术后病人的换药可有效的减轻水肿和促进病人伤口愈合的作用,减轻病人换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联合中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其临床特点。方法:观察和护理28例(30只眼)特发性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患者,其中14例(15只眼)作为观察组,14例(15只眼)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比较,术后4周、术后8周时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4周时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8周时,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内界膜剥除联合中药治疗优于单纯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3例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针灸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对照组则服用布洛芬胶囊配合扶他林乳剂外搽,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膝关节炎可显著缓解肿痛、改善功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对马蹄型肛周脓肿手术中应用中医旷置法的临床疗效及价值,并对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低位马蹄型肛周脓肿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多切口隧道引流术,观察组采取多切口隧道浮线术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在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恢复、治疗效果等指标上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两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创面瘢痕面积等指标对比差异并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马蹄型肛周脓肿患者,临床上可将多种中医旷置法有机的组合起来,针对肛周脓肿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能最大程度的清除病变组织,减少创伤和术后痛苦,缩短恢复时间,这对改善患者预后,提升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60例痔疮术后患者采取不同熏洗疗法,观测其临床疗效,为改进和规范中药熏洗疗法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痔疮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l组和试验2组,观察三组患者创面局部疼痛、水肿、出血等的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缓解疼痛、水肿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试验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红花化瘀汤熏洗在膝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疼痛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红花化瘀汤熏洗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VAS评分、膝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结果:两组术后2周、4周、6周及8周膝关节肿胀度均小于术前(P<0.05); 但观察组术后以上时间点膝关节肿胀度小于对照组(P<0.05); 且观察组术后以上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术后8周疼痛、功能、活动度、畸形、肌力和稳定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后8周NO和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GF-1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化瘀汤熏洗用于膝关节镜术后康复中能改善患者膝关节肿胀程度,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