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临床研究》2014,(16):F0003-F0003
各有关专家、有关单位: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历代名医如: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为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中医临床研究》2014,(20):F0003-F0003
各有关专家、有关单位: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历代名医如: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为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3.
《中医临床研究》2014,(19):F0003-F0003
各有关专家、有关单位: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历代名医如: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为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从中医药学的历史看中医药研究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文贤 《山西中医》2003,19(6):41-43
分析了中医药学发展历史过程中各个时期共存的发展模式: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临床实践中研究、深化、发展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以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临床,从临床研究中发现问题、创新思路、建立新学说;引进其他国家、民族医药学治疗方法,补充归化为中医药学理论内涵;引进各种有疗效的药物,补充、增加为中药的新品种。论述了现代中医药学研究和发展应遵循的方向: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发展方向的指导思想;中医药学现代研究的误区在于脱离中医药学理论指导,脱离临床实际;中医药现代研究必须引进现代一切有关生命科学的新进展、新认识、新方法、新技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符合中医临床实际的科研设计和科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1987,(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药学正面临着国际新医药学、新技术革命的严重挑战。据了解,国家科委这次制定中医药学规划的主要构想是要使中医药学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重点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对中医药学进行提高并加以发展,因此有关专家认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医改”形势下药师参与中医药学服务管理的价值,总结经验,从而促进中医药学服务的应用与推广。方法:以浙江省舟山医院药剂科门诊药房药师为研究对象,以2022年1月为对照研究的时间节点,20名药师参与中医药学服务管理。比较参与前(2021年)和参与后(2022年)科室对药师参与中医药学服务管理的评价,并通过自拟《中医药学服务管理问卷调查》比较患者对药师参与中医药学服务管理的评价。结果:参与后“专业知识”“服务流程”“服务态度”“药物储备”“质量管控”等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参与前(P<0.05);参与后药物咨询服务态度评分、临床沟通配药满意度评分、用药注意事项告知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参与前(P<0.05);参与后患者对药师中医药学服务的总满意率高于药师参与前(P<0.05)。结论:基于“新医改”形势,通过药师参与中医药学服务管理能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态度,强化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政策调查医院消化内科中医药学服务管理模式实践情况。方法:选择医院消化内科21名护理人员参与研究,2022年1月起,医院消化内科开展中医药学服务管理优化,基于《医疗机构药学门诊服务规范》等有关指导性文件及进行管理模式革新,现以2021年7—12月为开展前,以2022年1—6月为开展后。统计比较开展前后医院消化内科中医药学服务开展情况、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开展后医院消化内科中医药学服务开展情况,包括用药教育、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等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开展前(P<0.05)。开展后医院消化内科中医药学服务管理质量,包括药学门诊服务、要学重整服务等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开展前(P<0.05)。开展后医院消化内科患者对中医药学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开展前(P<0.05)。结论:消化内科开展中医药学服务管理优化有助于中医药学服务实践与管理质量的提升,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就有关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学研究途径、研究方法及治疗机制探讨做一综述。结果:中医药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结论:中医药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学的方法学探索——信息科字与中医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数学和信息科学理论,应用逻辑推演和分析方法,探讨中医药学知识的生成验证、覆盖和表达等有关方法学问题。认为中医的发展可通过:①继承中医传统,走弘扬中医特色的发展道路;②借鉴西医技术发展自己;③应用现代科技推进中医诊疗技术的“四化”(客观化、直观化、信息化、网络化),并提出以此三项工程去发展中医药学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略:强调推进中医信息化工程.是发展中医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0.
简论中药现代科学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中药现代科学化的必要性和实现的途径。方法:从中医药学丰富和发展的历史、现代对中药研究的状况,以及中医药学发展趋势和现代对中药的要求,作理论上的探讨。结果:中药现代科学化是时代的必然,从现有中药和现有西药均能获现代科学化中药。结论:西药中药化,是实现中药现代科学化的捷径,是中医药学在当代对世界医药学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医药学主题词表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网络信息时代主题词表的作用以及网络化对主题词表的影响,就网络信息时代中医药学专业主题词表的发展在有关词汇术语选择、词间关系确定、词表更新维护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70~90年代,中医药学走向世界的发展基本上是处于自发状态,因而发展速度不稳定。如何树立中医药学走向世界主体的观念,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策略,正确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作用,是促进中医药学走向世界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政府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为此,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有关中药进入国际市场,以及促进中医、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医药学走向世界可行性及对限制中医药学走向世界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提出促进中医药学走向世界的战略与策略,以促进中医药在全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8):501
王永炎院士接受《科技术语研究》专访,在谈到中医药学的特色与优势时指出:“中医药学是科学与人文交融的学科.是永葆其青春的古代科学。”  相似文献   

14.
《中医外治杂志》2006,15(2):6-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学会殛各有关单位: 为弘扬中医药学。加强中欧中医药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广泛交流中欧学者和专家在教学、科研、临床方面的成果,经验和体会。我会拟与德国经济合理化建议委员会共同主办“中欧中医药学术研讨会”。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我会将于2006年10月20日-10月29日组织学术代表团前往参会,欢迎广大学者、专家踊跃撰写论文,前往交流。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6年招标指南中医学与中药学中医药学研究是在充分应用现代各有关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对脏象、经络、气血、体质、病因、病机及证侯、诊法、治则、药性理论、方剂配伍等方面,深入探求其基本规律,以完善和发展中医药科学体系。当今,中医药学研究发...  相似文献   

16.
文章总结了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成绩,并就中医药如何发展提出五点思考: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要紧紧围绕临床需求,需求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动力和牵引;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要保持特色优势,尊重自身规律,继承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基础;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要吸收当代先进科学技术,科技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要紧紧依靠专家人才,人才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关键和根本;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要鼓励多学科的学术交流、不同流派间的学术争鸣,交流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平台和机制。  相似文献   

17.
整理中医药学知识必须掌握我国文字文化基本规律李今庸关键词:古籍整理;文字规律,训诂众所周知,中医药学是把医学世界看做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是变动不居。在临床医疗活动中,以其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辨证论治,“病万变药亦万变”,这是中医药学的特色。它体现了唯物...  相似文献   

18.
1、发展趋势:学科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展,不仅对医、教、研,而且广泛涉及到现代医药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语言学、历史学、哲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人工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为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了新资源寻求方式,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学科要素规范化不断推进,:近年来推展规范中医药学名词术语工作的速度和力度正在不断加快、加强;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已拓展到“从文献中发现优秀思想、实用技术、创新观念”上,其实用价值得到具体的支撑;坚持传统文献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浅淡医德医风在中医药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涵概了古代哲学思想,在漫长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科学的、完整的、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医德医风即是这个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人员必备的首要条件,具有任何医技医术理论和实践所不能取代的重要地位。1医德医风的主要内涵中医药学中有关医德...  相似文献   

20.
第1条为了合理使用甘肃省政府设立的皇甫谧中医药学奖励基金,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广大中医药人员及热爱、支持中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甘肃中医药科技进步和学术发展,省卫生厅特制定《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学基金奖奖励办法》。第2条本办法奖励的范围是在我省中医科研、教育和医疗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深受广大群众赞誉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人员、政绩优异的中医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对甘肃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国内外有关人员等。第3条凡我省中医药、民族医技人员及中医管理人员和国内外有关人士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学基金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