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经验。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102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患者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颅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神经损害症状,累及脑实质者可出现癫发作、偏瘫、精神障碍、共济失调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误诊率较高,尤其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对疑似患者,反复多次脑脊液细菌涂片、乳胶凝集试验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诱导治疗后联合氟康唑维持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疗效,外科手术(如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合并脑积水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的有效方法。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对于疑似患者,应反复多次行脑脊液细菌涂片,结合乳胶凝集试验和影像学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应采用联合、长期抗真菌治疗方案,必要时积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2014年第7和8期报道专题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重点内容包括:朊蛋白与神经变性病的传播;神经病毒学发展概况;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病变影像-病理诊断;脑脊液细胞学临床应用;对当前结核性脑膜炎病因诊断的一些建议;结核性脑炎诊断进展;结核性脑炎早期诊断;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子机制及应对策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隐球  相似文献   

3.
本刊2013年第1和第2期报道专题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专辑,重点内容包括: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思路;神经变性疾病脑脊液中有价值的生物学标志;新型边缘性脑炎及临床思考;玻片离心沉淀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与规范化治疗;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脑脊液细胞内外结核杆菌;抗NDTSPOT.TB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和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的临床表现、颅内压、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改变,为鉴别诊断这两种脑膜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01—2011-12第1次我院38例结核性脑膜炎和18例新型隐球菌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颅内压、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数据,采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脑脊液中白细胞数、糖、氯化物和蛋白含量。结果不论结核性脑膜炎还是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均以亚急性起病、颅压升高、脑脊液白细胞数和蛋白含量升高、糖含量和氯化物含量降低为主。但结核性脑膜炎病例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和蛋白含量高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P<0.05),而前者的氯化物含量却低于后者(P<0.05),在颅压变化程度和糖含量方面两种疾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颅内压、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结果有一定诊断价值,但仍应进一步寻找病原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基本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为基础寻找成人结核性脑膜炎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鉴别点,并建立相应诊断规则.方法 实验对象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0年~2008连续住院的成人患者,包括10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及119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并分析其基本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可独立预测结核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诊断规则.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六项可独立预测结核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性别、神志改变、视听损害、脑脊液蛋白、脑脊液白细胞数及合并颅外结核.利用上述因素建立的诊断规则其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灵敏度为78.0%,特异度为95.2%,阳性预测价值92.9%,阴性预测价值84.4%.结论 基本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有助于帮助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可在实验室条件不够完善的广大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酸肌酶同功酶BB(CK-BB)、腺苷脱氨酶(ADA)和免疫球蛋白IgM水平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01—2013-12我院确诊的脑膜炎患者108例,其中42例为病毒性脑膜炎组,36例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组,30例为结核性脑膜炎组,观察3组患者的预后结局;同时选取同期本院住院的行椎管内给药的患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4组脑脊液CK-BB、ADA和IgM水平及其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预后的意义。结果 4组CK-BB、ADA和IgM水平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脑脊液CK-BB和ADA与新型隐球菌预后关系密切。结论联合检测患者脑脊液CK-BB、ADA和IgM的操作相对简便,结果快速准确,适用于临床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且其结果可为预后评估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101例临床特点及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诊断。方法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对101例确诊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或脑炎患者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101例患者中95例(94.1%)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85.0%以上的患者有头痛、发热,72例(71.3%)患者出现呕吐,另外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发作性抽搐、视力、听力损害也较常见。97例脑脊液涂片发现隐球菌;2例多次涂片阴性,隐球菌培养阳性;1例经脑实质穿刺活检病理确诊;1例小脑囊肿术后病理确诊。大部分病例确诊前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结论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大多数以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脑脊液或脑组织病原学检查发现隐球菌为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隐球菌脑膜炎鉴别诊断方面血清S100B蛋白测定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隐球菌脑膜炎3组病人在病程不同阶段血清S100B蛋白的水平,并进行组间对比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与结核性脑膜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与隐球菌脑膜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与隐球菌脑膜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程的不同阶段规律检测血清S100B蛋白水平,对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脑膜炎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41例患者的临床与CT、MRI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4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及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资料.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脑膜刺激征和颅内高压,影像学表现为脑积水、脑室扩大、脑膜强化、血管周围间隙扩张等.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帮助早期诊断,确诊仍依靠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测抗新型隐球菌抗体IgG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血液中的抗新型隐球菌IgG,与34例正常人、92例脑囊虫患者对比。结果:34例正常对照阴性,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全部阳性,与92例脑囊虫患者(2例阳性,1.1%)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间接ELISA法可用于检测抗新型隐球菌抗体IgG,特异性96.7%,方法简便快速,对隐脑的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进展。方法对2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头痛、发热,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阳性,其中21例脑脊液墨汁染色可见新型隐球菌生长。经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氟康唑治疗,总有效率达76.92%(20/26);4例早期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高,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可减少误诊率。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均为一线抗真菌药物,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及疗效探讨(附3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最佳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0例经病原学证实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入院前有20例被误诊,其中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14例。采用涂片墨汁染色法,脑脊液细胞学MGG染色法,阿利新兰染色法检出隐球菌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84.00%,81.82%。单一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12例,好转4例,恶化2例,死亡6例。应用大扶康或氟康唑静脉注射18例,其中对于较重的辅以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和(或)氟美松,好转14例,恶化2例,死亡2例。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率很高。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多次反复送检,可以提高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率。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好,首选大扶康或氟康唑,辅以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作者在援非医疗队期间中非友谊医院于 1998年8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3 1例HIV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HIV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头痛、高热最为常见 ,脑脊液检查 ,墨汁染色见新型隐球菌 2 6例 (83 9% ) ,隐球菌多糖荚膜抗原 (ELISA法 )阳性 2 9例 (93 5 % )。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与 5氟胞嘧啶 (5 FC)或与咪唑类药联合治疗。结论 :讨论了HIV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1907年Le Count等首次报告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生孤立的隐球菌性肉芽肿。作者报告了3例,并结合文献的37例进行讨论。本文前两例证明结核性与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上很相似,两者都产生亚急性或慢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相,脑脊液所见可完全一样,两者的脑脊液常规涂片常不能发现细菌,两者均可有肺部病变,尤应注意此两种感染同时存在的可能性。本文1例发生了交通性脑积水,此种合并症见于结核性脑膜炎中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和开发针对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群中结核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西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92名结核性脑膜和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将240名患者纳入训练组,52名患者纳入验证组。对训练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鉴别两种脑膜炎的差异因子。利用R软件构建鉴别诊断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绘制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后发现,患者年龄、发热、自身免疫性疾病、脑脊液初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糖含量是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差异因子(P0.05)。模型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76.47%。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分别为0.853和0.897,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较好。结论在非HIV人群中结核性脑膜炎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列线图模型,对于基层医院进行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2):103-109]  相似文献   

16.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主要侵犯脑膜或脑实质引起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现将我院经病原学确诊的16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4例,女性2例。年龄18~55岁,平均35岁。16例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5例,脑膜脑炎11例。基础疾病为肝硬化腹水、肺新  相似文献   

17.
新型隐球菌性和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鉴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性和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和脑脊液及神经影像学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种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脑脊液及脑 CT或 MRI改变。结果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亚急性起病 ,进展性头痛 ,轻—中度发热 ,视乳头水肿伴有出血 ,脑脊液压力高 ,蛋白升高多在 0 .5~ 1g/ L之间 ,而葡萄糖含量明显下降 ;结核性脑膜炎多以急性起病 (71.43% ) ,夜间头痛为主 ,发热在 38.5℃以上 ,脑脊液蛋白明显升高伴氯化物的降低。两种脑膜炎脑脊液白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 ;神经影像学改变各有不同。结论 :根据起病形式 ,临床特征 ,结合脑脊液及神经影像学检查可以初步对两种脑膜炎进行鉴别 ,确诊有待于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石家庄平安医院34例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提出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4例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率为1.44%;其中结核性脑膜炎25例(73.53%),新型隐球菌脑膜炎7例(20.59%),病毒性脑膜炎2例(5.88%)。给予内科常规治疗,25例结核性脑膜炎痊愈21例,死亡4例;7例隐球菌脑膜炎痊愈3例,死亡4例。病毒性脑膜炎痊愈1例,死亡1例。本文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4例中总共死亡9例(26.47%)。全部患者在诊断前均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28例患者应用较大剂量激素治疗,18例患者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主要为高热、头痛及意识障碍;狼疮活动度评分(SLEDAI)平均9±3分。脑脊液检查发现糖和氯化物降低明显。结论①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结核性脑膜炎最常见;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SLE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③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狼疮活动度无关,而神经精神狼疮多发生于狼疮高度活动期,SLEDAI评分对二者鉴别诊断有意义;④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高热、头痛及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反复腰穿脑脊液检查对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Ommaya囊植入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经Ommaya囊植入侧脑室给药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2例行Ommaya囊植入与否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行Ommaya囊植入治疗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均治愈,治愈率6/6,平均住院天数(105.3±18.1)d,其两性霉素B平均应用天数(75.0±18.1)d。对照组16例,治愈6例,其治愈者平均住院天数(150.0±32.2)d、两性霉素B平均应用天数(139.6±29.5)d。两组临床疗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Ommaya囊植入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0.
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其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性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脑脊液的相关检查和隐球菌抗原胶乳凝集系统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对本院78例确诊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或脑炎患者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和脑脊液检查进行归纳、分析,并进行脑脊液隐球菌抗原胶乳凝集系统的检测。结果78例患者中有69例(88.5%)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9例(11.5%)为急性起病,64.1%以上的患者有头痛、发热;第1次腰穿隐球菌抗原胶乳凝集检查阳性者为97.4%。结论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起病形式各异,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隐球菌抗原胶乳凝集对早期诊断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