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康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医疗方法对中风病急性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220例、脑梗死480例,各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氏(BI)指数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针刺、推拿等疗法;各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脑出血、脑梗死两病在治疗4周后,FMA、BI指数评分均以治疗组为优。结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治疗对功能恢复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风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方案的效果。[方法]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9月收治中风病患者220例,分为对照组(130)和治疗组(90),应用简式的运动评分方法和改良指数,对中风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治疗组患者按康复方案要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按照基础的治疗方法,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患者进行4周治疗以后,按照指数和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来进行评分,治疗组的患者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应用中医的康复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使患者的中风病致残率降低,补充了中医康复方法对中风病患者的治疗,采用中医康复方案对中风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的效果明显,值得被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续命汤外用对于中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12月江西省安远县人民医院中风病患者80例。以随机双盲法为准,观察组计入40例,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加续命汤外用干预;对照组计入40例,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比中医症状积分、肢体运动功能和心理状态评分。结果 干预前,2组的中医症状积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同样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为中风病患者实行续命汤外用加常规康复治疗可改善其中医症状,调节负面心理,且能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中风急性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中风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施护,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果: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在中风病急性期康复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的电针对急性期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118例急性卒中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频组和高频组,低频组采取连续波频率20 Hz治疗,高频组采取连续波频率50 Hz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第4周和第8周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评分及肌力、临床效果情况。结果低频组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FMA、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高频组(P0.05);低频组患者2、4、5级肌力提升效果明显优于高频组(P0.05);低频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高频组(P0.05)。结论低频电针治疗急性期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更佳,能有效促进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肌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给予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7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现代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肌张力、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肌张力,促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首发脑卒中导致急性偏瘫的患者,均行常规内科治疗,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0)治疗后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n=40)治疗后给予早期康复综合护理;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均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估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早期肢体康复对中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期缺血性及出血性中风患者共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基础治疗均相同,治疗组同时行早期肢体康复,2组疗程均为2周.采用改良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水平;以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分别观察不同时点2组患者2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身康复机器人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对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偏瘫患者9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针刺疗法,分别针刺上下肢相应穴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全身康复机器人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运动功能(M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MA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全身康复机器人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情志护理结合运动想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师、护士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及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护理来平和患者的七情,并运用运动想象来为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锻炼康复指导。观察评价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抑郁程度的改变。结果 2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均较干预前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4周、8周后的FMA评分、BI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运动想像结合中医情志护理的调节,减少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康复锻炼的主动性和依从性,更通过暗示法与运动想象的巧妙结合提高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又未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进行现代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能力、肢体痉挛程度和运动功能进行观察。结果: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法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在疗效上要显著优于单纯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的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运动技能水平、生活能力等方面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法可以有效缓解中风患者肢体的痉挛程度,改善患者的运动水平和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6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内科治疗与现代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中医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FM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治疗12周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中医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FMA评分,并有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行三级医院综合康复方案后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14d西医康复治疗,观察组遵循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d、30d后的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90d后,对照组的NIHSS、FMA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行三级医院综合康复方案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现代康复训练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5例接受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对照组75例仅接受现代康复疗法,4周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解痉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患肢肌张力、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可集中医与现代康复疗法的优势于一体,对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冷热中药交替浸泡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冷热交替浸泡治疗,治疗组进行改良的冷热中药交替浸泡的疗法。1次/d,20min/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表面肌电测试。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治疗前的各项观察指标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腕手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表面肌电旋前圆肌肌力较对照组增强程度大(P〈0.05)。结论:改良冷热中药交替浸泡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明显优于仅进行冷热交替浸泡的治疗方法。新型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方法对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联合针灸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疗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疗法和针灸疗法,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采用四肢简化运动能力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并比较肌力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肌力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18)。治疗后2组患者运动能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治疗组患者肌力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康复联合针灸可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的肌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7.
周秋英  廖艳艳 《新中医》2021,53(2):187-190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加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临床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肌力状况;记录治疗期间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偏瘫运动功能(Brunnstrom)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自理能力(BI)指数、肌力(MRC)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肌力。  相似文献   

18.
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索虚拟事实因果模型在实用性RCT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实用性RCT,通过中央在线随机系统,将3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00例,对照组100例。试验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14天。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评价NIHSS、Fugl-Meyer量表、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并采用虚拟事实因果模型进行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的疗效评价。结果:试验组改善Fugl-Meyer积分比对照组好7.748分,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改善NIHSS积分比对照组好0.757分,改善Ashworth积分比对照组好0.058分,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没有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早期康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虚拟事实因果模型可用于实用性RCT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医辨证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用的是西医疗法,治疗组用中医活血化瘀药。结果:两组治疗均有效果,但是中医活血化瘀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远远高于西医的疗效,其治疗效率、疗效都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中医中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改善脑中风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中风患者纳入研究,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30例)患者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几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中风患者进行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