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防治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每月平均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疼痛评分改善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有效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缩短头痛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伴失眠的疗效及对患者睡眠改善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偏头痛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睡眠质量(PSQ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偏头痛伴失眠患者针灸推拿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临床效果较好,有利于缓解并改善患者失眠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结合谷维素和西比灵片治疗更年期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二组各30例。治疗组用养血清脑颗粒结合谷维素和西比灵治疗,对照组用西比灵和谷维素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有效率治疗组97%,对照组4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中西医结合应用谷维素和西比灵治疗更年期头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肠溶阿司匹林片和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97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应用肠溶阿司匹林片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49例用西比灵胶囊和全天麻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对照组为67%,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肠溶阿司匹林和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治疗偏头痛疗效可靠,药费低廉,防治兼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王峰 《光明中医》2014,29(2):347-348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4例,使用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控制22例(47.83%),总有效率89.13%.对照组临床控制20例(37.04%),总有效率75.93%.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2%,主要表现为嗜睡、疲倦感、口干和恶心.结论 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优于单纯氟桂利嗪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确诊为偏头痛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服用养血清脑颗粒,对照组给予西比灵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1.8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着差异;且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前后偏头痛患者血中IL-1β浓度明显降低。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病人头痛发作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清脑熄风消痛颗粒治疗偏头痛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脑熄风消痛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偏头痛患者72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清脑熄风消痛颗粒)与对照组(养血清脑颗粒)各36例,连续服药60天,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后ACA、MCA、PCA、VA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ACA、MCA、V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清脑熄风消痛颗粒可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作为偏头痛发作期及预防性治疗的有效制剂。  相似文献   

8.
月经性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特殊类型头痛.我院于2003年1月-2005年5月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和西比灵联合治疗月经性偏头痛30例,并分别与单用养血清脑颗粒(30例)和西比灵(20例)治疗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7,(4):419-420
目的:分析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慢性紧张性头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疗效及不良反应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PR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1周、2周、3周后两组患者NPRS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对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8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头痛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压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头痛缓解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改善,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水平较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对照组为4.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片治疗后循环缺血引起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后循环缺血引起的头晕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片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氟桂利嗪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候积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候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后循环缺血引起头晕患者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片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川芎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对比单用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搜集川芎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对比单用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治疗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对治疗总有效率、头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 logue Score,VAS)及不良反应反生率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共计8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有效率[RR=1.20,95%CI(1.13,1.28),P<0.001]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头痛程度(VAS)评分[MD=-1.41,95%CI(-2.02,-0.81),P<0.001]低于单用氟桂利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OR=0.84,95%CI(0.28,2.56),P=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氟桂利嗪,在安全性方面二者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心理治疗,睡前30min口服地西泮片2.5~5.0mg。治疗组口服养血清脑颗粒,3次/d,1袋/次,同时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减少或停用地西泮片的剂量,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睡眠时间、深睡眠时间、头痛症状及头昏脑胀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改善患者睡眠时间、深睡眠时间、头痛及头昏脑胀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94.64%,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较好的改善睡眠,缓解失眠者的临床症状,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各34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养血清脑颗粒,连续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的变化,并比较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抑郁程度均有改善,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AMD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程度,还可降低盐酸氟西汀引起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3%,对照组有效率67.8%,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V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了符合标准的7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基本治疗(如阿司匹林、他汀类、降压等)的基础上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0g,口服,每日3次,连续服药16周,对照组除基本治疗外不使用其他中成药。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MMSE的总分、主要的几个亚项评分即记忆力、即刻回忆能力、注意力及计算力及收缩压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对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尤其适用于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观察电项针疗法配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项针疗法及内服养血清脑颗粒,对照组采用内服西药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项针疗法配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名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并观察临床疗效、MMSE、ADL、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高压氧治疗基底型偏头痛,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收集基底型偏头痛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收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治疗方案:采用密封式多人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为0.2 MPa(2.0ATA),稳压65min,期间面罩吸纯氧30min&#215;2,中间吸空气5min,降压25min,每日治疗1次。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10mg每日晚睡前口服。通过一个疗程10d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前两组VAS、VRS及非疼痛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 VAS、VRS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非疼痛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并且治疗组(P〈0.01)改善的程度比对照组(P〈0.05)明显。(2)TCD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Vs、Vm、Vd、和PI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A的Vs、Vm、Vd均有增加,并且治疗组(P〈0.01)改善的程度比对照组(P〈0.05)明显,治疗组 PI 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组治疗方法均能够显著改善基底型偏头痛患者发作时头痛程度及发作频度,改善患者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且高压氧治疗优于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基底型偏头痛有效,其机理之一可能为高压氧能够抑制炎性介质及血小板释放,增加基底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羊角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复方羊角颗粒谷维素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仅用氟桂利嗪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对照组总有效率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羊角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