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镁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镁是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 ,有许多极为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近年来 ,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高 ,镁与动脉粥样硬化 (AS)之间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重视。AS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 ,确切病因至今不清 ,高血脂、高血压和遗传等被视为危险因素。多项动物实验表明 ,镁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对抗自由基的生成、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影响体内某些激素的水平等 ,但对于人类 ,此方面研究甚少。因此 ,深入研究镁的生物学效应 ,为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开辟新视野  相似文献   

2.
类黄酮物质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类植物性膳食成分中存在丰富的类黄酮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几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试验研究显示,类黄酮物质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本就类黄酮物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郝文君  李岿  朱红  崔仲明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2):1471-1472
目的 探寻维生素E、氨氯地平、辛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共同机制。方法 在高胆固醇饮食基础上建立兔AS模型 ,随机分组 ,检测各组兔主动脉AS面积、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血清丙二醛 (MDA)含量及血清脂质浓度。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3组用药组主动脉AS面积均显著减少 (P <0 0 1) ,SOD活力明显升高 (P<0 0 1) ,MDA含量下降 (P <0 0 1) ,且以辛伐他汀组变化最显著。辛伐他汀组血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甘油三脂 (TG)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脂质过氧化物减少和SOD活力增加可能是维生素E、氨氯地平、辛伐他汀抗AS作用的共同机制。  相似文献   

4.
心绞痛是心肌暂时缺氧、缺血引起的胸痛综合征,属于冠心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最早治疗药物硝酸制剂的发展可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随着药学的研究进展,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心绞痛药有硝酸酯类、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这三类药物是通过提高心肌氧的供需平衡或降低心肌耗氧量或两者兼有来达到缓解、治疗的目的.本文综述了各类经典的抗心绞痛药物的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以及近几年对于中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核桃低聚肽(WOPs)的辐射防护作用。  方法  将144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乳清蛋白组(0.44 g/kg)、低、中、高剂量核桃低聚肽组(0.22、0.44、0.88 g/kg),每组24只;每组24只小鼠再随机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通过饮水方式给予受试物,连续14 d。第14天,除对照组外,小鼠全身照射60Co-γ 射线,每组的第一亚组(8 Gy)进行30 d存活实验,其余2个亚组(3.5 Gy)分别在辐射后第3天和第14天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DNA含量、肝脏和血清SOD活性及脏器指数。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存活时间[(4.50 ± 0.76)d]明显缩短(P < 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核桃低聚肽组小鼠存活时间[(7.50 ± 1.77)d]明显延长(P < 0.05)。与对照组比较,辐射后第3、14天,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分别为(1.38 ± 0.68)、(1.66 ± 0.67)109个/mL]明显下降(P < 0.05);与模型组比较,辐射后第3、14天,高剂量核桃低聚肽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分别为(2.73 ± 0.58)、(3.25 ± 0.40)109个/mL]明显升高(P < 0.05);与对照组比较,辐射后第3天时,模型组小鼠骨髓细胞DNA含量[(19.81 ± 12.18)ng/μL]明显下降(P < 0.05);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核桃低聚肽组小鼠骨髓细胞DNA含量[(51.06 ± 8.48)ng/μL]明显升高(P < 0.05)。  结论  核桃低聚肽具有一定程度的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肺结核疾病在传染科室中属于常见疾病之一,近些年肺结核患病人数呈上升趋势.肺结核会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已经成为传染病医疗机构工作重点内容之一,引起了传染病学领域的普遍关注.调查数据显示,临床肺结核患病人数占所有传染病的30%左右.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可见有明显的胸闷、咳嗽咳痰、呼吸阻滞等症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为慢性消...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主要特征为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近年来,慢性心衰患者发病率与病死率逐年上升,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抗心衰药物研究的不断发展,不少新药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心衰患者的治疗当中,其中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射血分数,降低死亡风险,还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已成为了目前国内外治疗心衰指南推荐的药物。对于心衰患者而言,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不仅安全性高,而且能帮助患者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此外,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也具有同样的治疗效果,能够增强患者葡萄糖与钠经尿液排泄,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同时其他的抗心衰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基于此,本文对抗心衰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希望为临床心衰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是临床上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如冠心病、肾动脉狭窄继发肾衰竭等的病理基础,它已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1].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及其斑块的不稳定性是许多临床急性综合征的主要原因.目前许多研究资料表明,许多抗高血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 Ⅰ)类、钙通道阻滞剂类及β-受体阻滞剂类均在抗高血压作用的同时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促进斑块的稳定,从而保护机体重要靶器官[2].而直接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伦作为一种新型的抗高血压药同样发挥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是大多数慢性肝病所共有的病理特征 ,系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 ,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复杂过程。随之而来的是肝硬化和肝功能不全 ,因而肝纤维化的药物防治是当今肝病研究的重点之一 ,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就当前国内外抗肝纤维化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1 抗炎镇痛药1 1 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用于治疗肝纤维化已多年 ,但它在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仍有很大争议。单用秋水仙碱治疗感染曼氏血吸虫的小鼠并不改善小鼠的组织病理变化 ,反而会通过刺激肉芽肿和门脉的炎症反应而引起肝细…  相似文献   

10.
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按其作用部位及机制的不同,此类药物可分为作用于真菌细胞壁的药物如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及作用于甘露聚糖的抗生意,作用于细胞膜的药物如多烯类、氯唑类、烯丙胺类及苄胺类、吗啉类等抗真菌药物;作用于DNA和蛋白合成的抗真菌药物以及中药类抗真菌药;也有将细胞因子应用在治疗深部真菌病中,对改善各种真菌感染预后带来希望。本文就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高尿酸血症主要是由于患者尿酸排泄量下降以及嘌呤代谢存在障碍,进而引发患者血液中尿酸含量明显增加。绝经后的女性以及老年男性属于该疾病的高发群体。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方式出现了明显变化,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该疾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痛风,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病痛的影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严重下降,如病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将会导致患者出现慢性肾病、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高血脂症等严重疾病。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不断上市,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思路以及方法也实现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1针对清除自由基的抗脑缺血药物研究自由基损伤贯穿于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多个病理生理环节,氧自由基介导的自由基连锁反应是导致脑缺血与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实验研究证明,及时有效地清除过多的自由基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此文综述了近年抗耐药结核病的药物研究进展,重点讲述了一些新型抗结核药物研发新领域,其中较有开发前景的抗结核候选药物有PNU100480、TMC207、SQ-109、OPC-67683和SQ641-2AUA.尽管目前联合化疗进展令人鼓舞,但是困难也不断出现,仍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以便今后开发出简单、有效与毒性低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按其作用部位及机制的不同,此类药物可分为作用于真菌细胞壁的药物如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及作用于甘露聚糖的抗生素;作用于细胞膜的药物如多烯类、氮唑类、烯丙胺类及苄胺类、吗啉类等抗真菌药物;作用于DNA和蛋白合成的抗真菌药物以及中药类抗真菌药;也有将细胞因子应用在治疗深部真菌病中,对改善各种真菌感染预后带来希望。本文就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致死率。药物治疗能够降低高血糖,也能够降低糖尿病相关的心血管疾病。DPP-4抑制剂被研制用作降血糖的治疗药物。在这类药物当中,尤其是维格列汀和西格列汀,能够降低进食后的餐后血糖、通过增加前臂血流量来改善内皮功能、还具有抗炎效应,DPP-4抑制剂还能通过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采降低临床症状不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然而能否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其最终结果将会由临床实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丙肝的治疗方案发生了巨大变化,由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标准方案,到现阶段新型高效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本文主要针对直接抗丙肝病毒的药物研发及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与回顾,希望为丙肝领域的后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韵 《现代医院》2006,6(7):82-84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是丙型肝炎的致病体,至今治疗方式仅局限于采用IFN-α和利巴韦林等抗病毒途径。构建合适的抗HCV药物筛选模型,对HCV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抗HCV药物筛选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特异性靶点的细胞模型、复制子系统以及全基因体外细胞培养系统方面。本文主要介绍这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林格 《现代保健》2011,(26):186-188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全世界有3.5亿慢性携带者,最高可达25%的人将死于乙肝或其相关并发症。HBV慢性感染导致了世界性的巨大疾病负担,包括高达半数的肝硬化、终末期肝病和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加,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第1位死因,在我国也呈逐年上升趋势[1].近年来,植物化学物与健康的关系的研究,尤其是这类化学物的健康促进作用,以及在慢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营养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花色苷属黄酮类植物化学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对AS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现将其抗AS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生姜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姜是人们日常食用的调味食品,同时具有药用价值。近年来,发现生姜可降低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加上其抗血小板凝聚和抗氧化作用,表明生姜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本文对近年来的有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