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化预制复合材料EH修补颅骨缺损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个体化预制的复合材料EH修复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于颅脑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和计算机数控成型技术,将数字化个体化设计成型的EAM医用树脂和羟基磷灰石复合性材料EH植入患者的缺损部位进行颅骨重建和修复,并随访6个月。结果17例患者均完成6个月随访,随访率100%。术后6个月随访时颅骨缺损修复后外形效果满意。CT复查显示修复材料位置良好,形态正常,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效果满意,所有病例都没有发生排异现象。结论个体化预制的复合材料EH修复颅骨缺损,术后成形效果较好,术后未发生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颅骨缺损后自体颅骨修补38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1991年1月~2004年12月对384例脑外伤患者行成形骨瓣开颅后,将骨瓣包埋于左下腹壁皮下,2~3个月后择期行自体颅骨骨瓣修补颅骨缺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颅骨缺损后自体颅骨修补38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1991年1月~2004年12月对384例脑外伤患者行成形骨瓣开颅后,将骨瓣包埋于左下腹壁皮下,2~3个月后择期行自体颅骨骨瓣修补颅骨缺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39例,女145例,年龄17~65岁,平均41.2岁。颅骨缺损部位:额颞顶部242例、颞顶79例、额部39例、枕部24例,颅骨缺损范围约为5.0 cm×7.0 cm~10 cm×14 cm。手术方法:将术中取下的减压颅骨骨瓣先浸泡于无菌生理盐水中,待手术完毕后,常规消毒下腹部,将骨瓣凸面向上,包埋于左下腹皮下。骨瓣如有骨折且大骨片离断者将其重叠,包埋于腹壁皮下,粉碎性骨折小骨片未离断者整复后用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采用硅胶、钛板、自体颅骨行颅骨修补术治疗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根据不同修补材料将行颅骨修补术的229例颅骨缺损患者分为A组(n=17,硅胶)、B组(n=58,钛板)和C组(n=154,自体颅骨).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和C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三组修补术前、术后1及3个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改良保存自体颅骨修补的方法、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保存自体颅骨、改良保存自体颅骨、高分子聚合材料、钛金属板进行修补的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保存自体颅骨修补45例中:26例皮下积液,4例感染,2癫痫;改良保存自体颅骨修补50例中:12例皮下积液,0例感染,1例癫痫;高分子聚合材料修补30例中:15例皮下积液,10例感染,5例癫痫;钛金属板修补30例中:11例皮下积液,3例感染,4例癫痫。结论:颅骨修补术是神经外科的常见手术,术后常有并发症出现,但保存改良自体颅骨修补可减少并发症,获得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手术80例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手术的适应证、时机、材料选择、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80例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性颅骨缺损分别选用进口钛板46例。自体骨15例,硅橡胶涤纶丝网12例,有机玻璃6例,同种异体骨1例。颅骨修补手术距受伤时间45d-6年。手术方法有覆盖法和镶嵌法。1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后血肿、积液、感染、癫痢等并发症,发生率22.5%,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对于颅骨缺损直径≥3cm、颅骨缺损时间2—3月为最佳手术时机。目前手术材料选用进口钛板,其手术方法最简单,并发症最少,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大面积颅骨缺损进行早期修补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颅骨缺损修补早期手术与正常手术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手术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KPS差值明显大于正常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0,P=0.038)。结论早期用钛网修补大面积颅骨缺损较正常修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CT颅骨三维成像塑形钛网修补颅骨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排容积CT颅骨三维成像并塑形钛网应用于颅骨修补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16排容积CT颅骨三维成像,根据所得数据,制作出与缺损部位吻合良好的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仅有l例出现皮下积液,经加压包扎和抗炎治疗痊愈;头痛、头晕症状消失28例;术后随访0.5~2.5年,平均1年,患者均外观正常,无术后颅内再出血,无颅内感染及钛网变形、外露等情况,疗效满意。结论 16排容积CT三维成像技术应用于颅骨修补术可取得较满意的修补效果。  相似文献   

9.
硅橡胶涤纶丝网颅骨成型片修补颅骨缺损1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跃 《实用医学杂志》1996,12(3):166-167
硅橡胶涤纶丝网颅骨成型片修补颅骨缺损136例浙江省湖州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313000)周跃硅橡胶涤纶丝网颅骨成型片,是良好的颅骨代用品,具有组织相容性好,使用方便,塑形满意等优点[1]。它可作为二期或一期颅骨修补的材料。我院自1982年7月~199...  相似文献   

10.
11.
背景:近年来虽然有用不同方法处理过的异体骨、异种骨及各种组织工程材料骨问世,但临床上对颌骨缺损后骨量不足的治疗仍然没有较理想的解决方法.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较大下颌骨缺损及伴牙脱位的下颌骨缺损后骨复合材料结合生物膜即刻修复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动物实验,于2006-03/07在浙江大学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Bio-oss骨代卡于料与自体骨骨粉混合的比例为1:1,重组入骨形成蛋白2冻干粉溶于自体新鲜血液的比例为0.25 mg:1 mL.将骨粉混合物用含人骨形成蛋白的血液湿润,以容易粘到药匙上方便塑形为度.方法:取1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侧下颌骨体部下缘各造成15 mm×6 mm×5 mm连续性骨缺损,随机选取一侧植入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该侧作为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组.另一侧缺损直接拉拢缝合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30只新西兰大白兔为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及再植牙组,在一侧下颌骨下缘上方造成15 mm×6 mm×8 mm的骨缺损伴牙脱位,植入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并将脱位牙齿再植于原处.主要观察指标:大体观察植入材料部位和材料结合情况及有无成骨、再植牙松动等.×射线摄片和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处新骨形成情况.结果:术后12周空白对照组下颌骨缺损处形成一较原截骨范围略小的骨缺损,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组下颌骨缺损区基本由新生骨组成,X射线观察骨缺损区密度接近正常骨组织,组织学观察骨植入物基本形成板状骨,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及再植牙组动物自体再植牙有17只无明显松动,X射线观察有13只根尖无透射区,组织学观察有13只出现替代性吸收.结论:该种骨复合材料结合牛物膜即刻修复较大下颌骨缺损效果良好,在其上自体牙再植近期效果尚可.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证实,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可作为骨损伤的填充材料以及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但壳聚糖降解缓慢且不可控制的特性限制了其在骨组织工程中广泛应用。目的:评估羧甲基壳聚糖/纳米胶原纤维复合支架对兔腓骨损伤的修复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3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以羧甲基壳聚糖和纳米胶原纤维为基础材料,模拟骨的结构设计制备了双层羧甲基壳聚糖/纳米胶原纤维复合支架。方法:选择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2只,壳聚糖支架组4只,复合支架组4只。制备兔腓骨10mm的损伤,分别以旷置缝合、植入壳聚糖支架、植入双层羧甲基壳聚糖/纳米胶原纤维复合支架处理各组。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微观形貌。术后12周,检测损伤部位的再生情况,以四环素荧光和Von Kossa染色检测实验动物骨损伤部位新生骨钙化情况。结果:10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扫描电镜观察到外层致密光滑的壳聚糖膜和多孔的中心区域,多孔区域有大量纳米胶原纤维网络结构填充。其孔径分布的峰值为60~100μm,孔隙率大于85%。②手术后12周,不脱钙切片的四环素染色,可发现阴性对照组两个断端间还没有连上,依旧以游离端存在。复合支架组移植物中形成多个大的钙化岛,其中心网状材料已经大部分降解,钙化岛分布在整个支架的内部区域;而壳聚糖支架组,材料基本没有降解,未见钙化区域。③Von Kossa银染色显示,复合支架组动物骨损伤的中心区域,出现染成黑色的钙化区,中间夹杂着中性红复染的骨组织细胞。壳聚糖支架组动物没有明显的钙化区,多为组织细胞充斥在材料的孔隙中,可见材料基本没有降解。结论:双层羧甲基壳聚糖/纳米胶原纤维复合支架植入动物体内12周后,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和坏死,降解明显,能够促进骨修复,是很有前景的骨组织工程用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3.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及功能恢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20世纪,研究者们对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提出 3种观点神经接触引导、神经趋化及神经营养.从这 3个方面分别对神经损伤,神经桥接体及桥接复合体,神经趋化和神经营养进行综述,分析最近国内外有关文献,了解神经损伤的研究现状、神经桥接体及桥接复合体修复神经缺损的研究进展 ,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体成肌细胞在神经再生室中的作用,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2-08/2003-08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九室完成。①成年Wistar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成肌细胞组、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②切除大鼠右坐骨神经6mm,断端分别套入硅胶管,使神经两断端在硅胶管内相距13mm。③成肌细胞组:快速分离骨骼肌成肌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增殖,按1×109L-1细胞浓度与细胞外基质凝胶混合,植入神经再生室内;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神经再生室内植入细胞外基质凝胶;生理盐水组:神经再生室内植入生理盐水。④术后4,8,12周进行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电生理检测、腓肠肌湿重、神经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平均达98.01%。②大体观察:术后12周,成肌细胞组和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均可见再生神经,外形似正常神经,直径较正常的神经干细,成肌细胞组略粗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生理盐水组导管内无再生神经通过间隙。③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8,12周,成肌细胞组显著高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8周:-71.788±3.569,-76.986±2.266;12周:-61.847±2.914,-69.527±1.765;P均<0.01)。④电生理检查:术后12周,成肌细胞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明显高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成肌细胞组、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腓肠肌肌电图呈部分失神经电位表现,生理盐水组则为完全失神经电位。⑤腓肠肌湿重恢复率:成肌细胞组明显好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和生理盐水组。⑥组织学检查:术后12周,成肌细胞组、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的再生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密集,神经导管交界处无瘢痕,成肌细胞组的再生神经纤维多且直径较粗大,排列更为规则。⑦透射电镜观察:成肌细胞组和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均见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⑧再生神经纤维图像分析:术后12周,在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神经纤维有效面积、有髓神经纤维数量、直径及髓鞘厚度等指标上成肌细胞组均优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结论:自体成肌细胞能够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可以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外周神经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目前颅骨修补材料有很多种,但都为异源性无机骨替代物,并且应用该方法又要给患者再次行开颅手术,实验拟开展新型颅骨再生材料的研究。方法:实验于2006-05/11在解放军第一五七医院动物中心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动物:30只犬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对照组10只。②实验方法:应用纳米级羟基磷灰石为支架和成骨细胞培养,加入脱矿的犬类骨基质为载体的重组人类骨形成蛋白2,制成复合软质再生颅骨。实验组犬在右侧颅骨缺损中填补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纳米级骨粉的复合材料,左侧颅骨缺损中填补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纳米级骨粉和重组人类骨形成蛋白2的复合材料。对照组犬在右侧为单纯颅骨缺损,左侧颅骨缺损中填补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纳米级骨粉和重组人类骨形成蛋白2复合材料。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③实验评估:手术后1,2,3,6个月X射线片检查颅骨缺损修复情况,对再生的颅骨组织标本进行茜素红S染色,观察成骨能力及再生材料骨膜组织细胞体外培养情况。结果:实验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1个月,成骨活跃,骨端新生骨小梁基本覆盖骨断端,缺损区可见较多新生骨小梁形成,骨端新生骨小梁向缺损区长入;术后2个月可见较多散在骨岛形成;术后3个月可见成熟骨,并有髓腔形成,缺损区大量新骨形成。而各对照组骨断端处有散在骨岛,或被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占据,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及毛细血管长入,植入的基质材料基本被吸收,无新骨生成。结论:应用纳米级羟基磷灰石为支架和成骨细胞培养,加入脱矿骨基质为载体的重组人类骨形成蛋白2,制成的复合软质再生颅骨能自身代谢并逐渐骨化,形成新的颅骨。  相似文献   

16.
自体成肌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自体成肌细胞在神经再生室中的作用,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实验于2002—08/2003—08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九室完成。①成年Wistar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成肌细胞组、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②切除大鼠右坐骨神经6mm,断端分别套入硅胶管,使神经两断端在硅胶管内相距13mm。③成肌细胞组:快速分离骨骼肌成肌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增殖,按1&;#215;10^9 L^-1细胞浓度与细胞外基质凝胶混合,植入神经再生室内;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神经再生室内植入细胞外基质凝胶;生理盐水组:神经再生室内植入生理盐水。④术后4,8,12周进行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电生理检测.腓肠肌湿重、神经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平均达98.01%。②大体观察:术后12周,成肌细胞组和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均可见再生神经。外形似正常神经,直径较正常的神经干细,成肌细胞组略粗于细胞外魑质凝胶组:生理盐水组导管内无再生神经通过间隙。③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8,12周,成肌细胞组显著高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8周:-71.788&;#177;3.569,-76.986&;#177;2.266;12周:-61.847&;#177;2.914.-69.527&;#177;1.765;P均〈0.01)。④电生理检查:术后12周,成肌细胞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明显高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成肌细胞组、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腓肠肌肌电图呈部分失神经电位表现,生理盐水组则为完全失神经电位。⑤腓肠肌湿重恢复率:成肌细胞组明显好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和生理盐水组。⑥组织学检查:术后12周,成肌细胞组、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的再生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密集,神经导管交界处无瘢痕,成肌细胞组的再生神经纤维多且直径较粗大,排列更为规则。⑦透射电镜观察:成肌细胞组和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均见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⑧再生神经纤维图像分析:术后12周,在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神经纤维有效面积、有髓神经纤维数量、直径及髓鞘厚度等指标上成肌细胞组均优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 结论:自体成肌细胞能够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可以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外周神经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的临床修复技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6例58个牙单位牙冠大部分缺损的患者,采用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核加全瓷冠修复。结果 36例58牙均牙冠美观自然,牙龈健康。结论 高强度玻璃纤维桩能够提供较好的固位力,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核加全瓷冠能较好修复牙冠大部分缺损的患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仿生多层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支架及其结合自体骨髓后对兔腓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5在清华大学生物系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2只,材料植入组4只,材料 骨髓植入组4只。以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支架为基础材料,制备仿生多层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支架。在兔腓骨造成5mm的缺损,分别旷置缝合(阴性对照组),植入仿生多层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支架(材料植入组),以及植入复合自体骨髓的仿生多层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支架(材料 骨髓植入组)。分别在术后8周和12周,X射线检测缺损部位的钙化情况。麻醉处死动物前10d和3d注射四环素(25mg/kg),不脱钙骨切片进行四环素荧光检测和VonKossa染色,检测实验动物骨缺损部位新生骨钙化情况。脱钙骨切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缺损部位的骨修复情况。结果:纳入兔1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8周时,X射线检测显示阴性对照组缺损部位无明显钙化,材料植入组和材料 骨髓植入组均有钙化。术后12周时,阴性对照组缺损部位大部分仍无明显钙化,材料植入组和材料 骨髓植入组钙化明显,材料 骨髓植入组钙化更完全。②不脱钙骨切片VonKossa染色结果表明,阴性对照组骨缺损处充满纤维组织,并有少量肌肉组织压迫侵入,无明显的钙化区。材料植入组兔的骨缺损的中心区域,出现染成黑色的钙化区,中间夹杂着中性红复染的组织细胞。材料 骨髓植入组兔的骨缺损部位的中心呈现多个“钙化岛”,成骨更加完全。③不脱钙骨切片四环素荧光检测结果表明,阴性对照组两个断端之间未见钙化荧光出现,材料植入组材料的中心有零星的小片钙化区域,材料 骨髓植入组缺损部位的中心有许多的“钙化岛”,并且这些“钙化岛”呈现出连接成片的趋势,同时伴随着更多材料的降解。④脱钙骨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表明,材料植入组和材料 骨髓植入组缺损部位未发现成熟的纤维组织,并且观察到有大量新生血管。两个植入组均有成骨区域,材料 骨髓植入组还出现了髓样组织。结论:仿生多层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支架促进骨修复的进行,自体骨髓的加入更加速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9.
背景:纳米材料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组织相容性、生长特性、生物降解性及修复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颌骨缺损模型兔的生长特性及生物相容性.设计:随机分组动物实验.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材料: 选用24只新西兰白兔,雌雄不拘, 体质量2.5~3.5 kg,由佳木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处置过程符合动物伦理标准.Nano-HA由佳木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提供,常规高温高压消毒备用.普通HA购自武汉工业大学,粒径为1.0~2.0 μm.方法:实验于2001-11/2006-05在佳木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摸球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各组实验兔在下颌骨体部造成直径1.5 cm的骨缺损,实验组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对照组以普通羟基磷灰石修复,于术后1,4,8,12周分别麻醉后处死,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各组分的组织生成量,并进行组织学定性和定量分析,观察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及新生骨生成情况.主要观察指标: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及新生骨生成情况.结果:实验组骨缺损修复区随时间增长修复材料被利用与新生组织结合成骨而不断减少,直至与正常骨接近而趋于稳定,对照组骨痂不能长入材料内.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材料与新生骨之间呈直线负相关(r =-0.912 0,P < 0.01).骨缺损的修复过程中新生骨与纳米羟基磷灰石之间相互关系密切,且随着新生骨不断产生、增多,修复材料被利用与新生组织结合成骨而不断减少.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与新生骨组织结合且成骨较快,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0.
背景: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核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成品桩材料与铸造金属桩相比,具有良好的美学性能以及抗疲劳、抗腐蚀、与树脂产生强的化学结合,牛物相容件好,弹性模昔与牙本质相近等优点.目的:观察Parapost Fiber Lux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核系统与IPS E.Max全瓷冠修复前牙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7-10/2008-1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口腔修复科完成.对象:选择前牙缺损患者80例,男38例56颗,女42例62颗;年龄20-60岁,平均35.7岁.方法:患牙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用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核与IPS E.Max全瓷冠进行修复.主要观察指标:以邻牙和同名牙为参照,检查牙龈有无变晦暗及龈缘黑边,牙冠颜色是否协调自然;检查桩有无松动、移位、脱落现象;全瓷冠有无脱落、变色及与邻牙的颜色协调性;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情况;摄X射线片观察根周、根尖、牙槽骨致密度影像改变,桩核与根管壁的吻合程度,有无根折、桩折等征象.结果:经过6~24个月临床随访观察,1颗桩折断,2颗全瓷冠脱落,2颗比色过程中出现偏差,剩余113颗修复体美观自然,无牙龈变色及牙龈退缩,边缘密合性好.通过X射线片检查,根管桩与根管壁黏固密合.结论: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核系统与IPS E.Max全瓷冠修复前牙缺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