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柴胡桂枝干姜汤最早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7条,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全方由柴胡、桂枝、干姜、黄芩、牡蛎、天花粉、  相似文献   

2.
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147条,该条指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柴胡、桂枝、干姜、瓜蒌根、牡蛎、  相似文献   

3.
柴胡桂枝干姜汤及其合方治疗肠激惹综合征心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及其合方治疗肠激惹综合征 ,得意于笔者导师刘渡舟教授的启示 ,先师以神来之笔论证了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审证关键在于“下利”。近 1 0年来笔者致力于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肠激惹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或单以本方取效 ,或以本方与它方相合而收功者难以百计 ,故撰此文 ,以期光大本方。1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利”探幽柴胡桂枝干姜汤于仲景著作中凡二见 :其一 ,见于宋本《伤寒论》第 1 47条 ,文曰“伤寒五六日 ,已发汗而复下之 ,胸胁满微结 ,小便不利 ,渴而不呕 ,但头汗出 ,往来寒热 ,心烦者 ,此为未解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其二…  相似文献   

4.
<正>柴胡桂枝干姜汤首见于仲景《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方药组成: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此方乃小柴  相似文献   

5.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金匮要略》附柴胡桂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另外,胡希恕认为第148条中的阳微,指津液微少,由于津液内竭而致大便硬结,与第147条一样,都是由于津液伤甚而呈现半表半里阴证,故治疗皆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相似文献   

6.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药物组成:柴胡(半斤),桂枝(去皮,三两),干姜(二两),栝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熬,二两),甘草(炙,二两)。  相似文献   

7.
23例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中医证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患者的治疗效果,探索中药防治甲减新思路。方法:观察甲减患者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甲状腺功能改变并评估疗效。结果:患者在服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甲状腺功能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对甲减治疗有效,说明部分甲减患者病机属于"柴胡桂枝干姜汤"所主病机,丰富了中医对甲减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以方测证法剖析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伤寒论》中以柴胡命名的方剂共有6首,其中以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争议最多。有从少阳兼水饮内停之说者,如唐容川、沈明宗、舒诏等,目前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伤寒论》亦持此观点;有持少阳兼津液内伤之论者,如成无己、汪琥、吴谦等。  相似文献   

9.
中医临床,向以辨证论治为法,法随证立,方随证变。笔者在临床学习中认识到,许多经典古方,药虽数味,而各蕴深意。同一首方剂,可用于不同的病证,兹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例,试述一二。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简称柴胡桂姜汤)出于仲景《伤寒论》,由柴胡、桂枝、干姜、栝楼根(瓜蒌根)、黄芩、牡蛎、甘草七味药组成。为治疗“伤寒五六日,反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而设。 该方证属少阳病未解,又兼水饮微结,因此方中以柴胡、黄岑合用,和解少阳邪势;桂枝、干姜温化水饮;瓜蒌根、…  相似文献   

10.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原书主治“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该方为小柴胡汤的变方,即由小柴胡汤减去半夏、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桂枝、栝萎根、牡蛎而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张仲景创立此方治疗伤寒未解传入少阳,误用汗法和下法致水饮内停证。该方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尤其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对于器质性和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治疗均获得了确切疗效。现将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 14 7条 ,“伤寒五六日 ,已发汗而复下之 ,胸胁满微结 ,小便不利 ,渴而不呕 ,但头汗出 ,往来寒热 ,心烦者 ,此为未解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主要论述了少阳病兼水饮内结的症状和处方 ,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在当今临床的应用范围较广 ,笔者试从理论方面探讨其作用机理。1 药物解析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 (熬 ) ,甘草二两 (炙 )。上七味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 ,日三服。初服微烦 ,复服 ,汗出便愈”。方解 :柴胡配黄芩 ,取小…  相似文献   

13.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赵本<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古今医家对此条口渴与小便不利一症的病机见解不一.主要观点有水饮内停与津伤内燥两种观点.持前者观点的有唐容川、沈明宗、舒诏等,持后者观点的有成无己、汪琥、刘渡舟等.今抛砖引玉,谈谈个人理解,不妥之处,请同行斧正.  相似文献   

14.
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结合外科托法治疗痤疮的体会。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配伍外科托法,可用于治疗以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为主之痤疮。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5.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柴胡、桂枝、干姜、天花粉、黄芩、牡蛎、炙甘草7味药组成,具有和解少阳、温阳生津、祛寒化饮之效,主治半表半里虚寒证而见四肢厥冷、口干或口苦、心下微结者等。笔者在临证时常采用此方加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患者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五苓散为基础方加减治疗,3个疗程(30天)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显效6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达93.8%。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五苓散可有效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病机复杂,辨证非见一端,中医多属"消渴"范畴,其典型症状或有不同,可见"口渴"、"咽干"、"多饮"、"多尿"等,均有伤津表现。笔者治疗一例2型糖尿病以口干苦为主症的患者,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辨证治疗,主要抓住患者口苦、便溏两个主症。口苦乃少阳病提纲证之一,而大便不能成形,太阴虚寒之故。以柴胡桂枝干姜汤驱邪扶正,斡旋阴阳,直入少阳、太阴,并以少阳为枢,使病从阴出阳,由阴转阳,令少阳枢机气和,太阴阳生津布,同解胆热脾虚、火郁水停之困。临床上柴胡桂枝干姜汤使用广泛,紧扣少阳转太阴之际,是本方辨证关键。  相似文献   

18.
历代医家对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机有不同的认识,对柴胡桂枝干姜汤条文中“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此为未解也”三处看法不一。本文通过搜集古今文献,结合《伤寒论》条文对其逐一分析,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病机为少阳邪热内蕴,脾阳受损,痰饮结聚兼郁火伤津,寒邪内陷肝经,郁逆而上冲。其功效为清少阳、护太阴、降冲气。  相似文献   

19.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直接从小柴胡汤加减而来,方中寒凉药药品与药量都占了绝对优势,是以寒治热的方子。它治疗疟疾"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是指可治疗恶寒重发热轻的症状而并非指所治疾病属阴寒之证。细读《伤寒论》148条原文,可知此为三阳合病治取少阳之意,胡希恕老前辈后期笔记认为此证津虚较甚,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比用小柴胡汤更贴切,六经的转归规律反证胡老晚年仍认为此方属少阳病类方。再加上柴胡桂枝干姜汤方中有缓下之药,可治"微结",这正好犯了厥阴病提纲所提到的"下之利不止"的禁忌,所以此方不是厥阴病类的方剂,而应归属于少阳病类方。辨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六经病类归属,对于先辨六经八纲再辨方证的经方临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伤寒论》经典名方,古今医家对其邪在少阳、枢机不利病机的观点一致,但病机是存在津液损伤还是水饮内停,意见并不统一。丁象宸教授从医50余年,学验俱丰,精研仲景之学,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无水饮内停之机,而存津液损伤之情。从条文叙述、柴胡桂枝干姜汤药物组成及用量、小柴胡汤加减法、《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仲景用药规律加以分析,并以假设法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