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世纪以来,因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的人数已超过3200万.而同期死于战争的人数约2350万。目前全球每年因车祸致死的人数已超过100万.伤约1500万。在美国每年有14万以上的人因创伤而致死.3人中有1人发生非致死性创伤。1~34岁因创伤致死人数大于同年龄段所有疾病致死人数的总和.而且创伤还是1~44岁人中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在这些创伤中,约一半是交通伤。在我国创伤为第4位死因,创伤中约半数为交通伤。交通伤已成为我国意外伤害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创伤,千万人以上受伤,约占全球病死率的7%~9%。在我国,创伤常年位列前5位死亡原因,更是青年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重症创伤病人的救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与近乎即刻死亡的第一个死亡高峰比较,伤后数小时死亡的第二高峰及伤后数日死亡的第三高峰是目前临床工作中最常面临的挑战。为解决这些挑战,世界各  相似文献   

3.
正创伤是全世界导致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在所有导致死亡的病因中占第6位,创伤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0%左右,此外,每年还有4500万人因创伤而导致残疾,在所有导致残疾的病因中占第5位~([1])。根据国家创伤监测系统统计,每年记录的创伤致死人数从2006年的34万增长到了2011年的  相似文献   

4.
创伤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在许多发达国家,创伤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美国为例,每年有10~15万人因意外事故死亡,其中死于车祸的居民即超过整个越战中阵亡士兵的总数。在40岁以下居民的死亡原因中,损伤占第一位。据1982年估计因创伤所耗费用达610多亿美元。在我国,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中各类损伤或意外事故近年来有逐年增多之趋势。如1985年交通事故达550万次,死亡12042人。1986年仅5月份就有985人死亡,5866人受伤。这足以说明创伤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医学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疾病已能得到有效的诊治,但创伤却有所不同。尽管其救治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发生率却不断增高,死伤人数逐年上升,因此创伤已被称为“发达社会疾病”。在我国,创伤和中毒在1957年以前居第9位死因,1975年升至第7位,1995年以后更升至第4位犤1犦。以交通事故伤为例,我国1999年死亡人数为83,529人,伤286,080人犤2犦;每年因创伤死伤总人数约数百万人。从全球看,每年因创伤致死者约200余万人,伤数千万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998年全球仅因车祸致死的…  相似文献   

6.
正多发性创伤虽然致伤因素单一,但同时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且危及生命,是急诊外科领域治疗的难题~([1])。创伤已成为45岁以下人群第一死亡原因,我国每年因伤致死人数高达70万人~([2-4])。多发伤病人救治的关键在于为病人争取到从创伤到手术室的"黄金一小时"。因此,整合现有医疗资源,探索多学  相似文献   

7.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致伤率每年都呈递增趋势,且大多为复合伤。我院自1989年7月至1997年8月共收治各类创伤病人1620例,其中交通事故伤930例,占同期各类创伤病人的57.4%。现结合本组病人的伤情特点与救治措施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680例,女250例,年龄2~82岁。其中15岁以下86人(占9.2%),16~60岁790人(占84.9%),61岁以上54人(占5.9%)。就诊时间:8小时以内540例,8~24小时320例,24小时以上70例。致伤类型:汽车致伤328例,摩托车致伤216例,自行车致伤87例,火车致伤15例,拖拉机等致伤284人例,开放伤880处,闭合伤670处,死亡26人(包括来院已经死亡者),多发伤468例。 1.受伤部位:颅脑外伤118例,多发伤468例,四肢骨折695例,腹部伤87例,胸部伤65例,脊柱伤28例,大面积软组织撕脱伤9例,骨盆骨折65例,颜面部挫裂伤70例,其它42例。 3.伤情特点:伤亡人员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16~60岁居多,受伤部位多,且多发伤多,开放伤多于闭合伤,四肢伤最多,其次是颅脑损伤。 4.治疗:本组行手术治疗750例,保守治疗180例。其中:颅脑伤行手术86例。非手术治疗32例;四肢骨折行手术治疗(含骨牵引)625例,非手术治疗(石膏、小夹板、皮牵引等)70例;腹部伤87例,行手术治疗79例,保守治疗8例,骨盆骨折均行保守治疗,胸部伤  相似文献   

8.
道路交通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目前全球每年因车祸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00万,伤1500万。道路交通伤的发生有不断增多趋势,且死伤者以青少年居多,多发伤居多。事故原因主要为人的因素,24岁以下年轻人与70岁以上老年人多发,有一定的事故倾向。粘性标准可作为最有效的伤情指数。综合治理,加强交通安全的研究、管理与教育,健全医疗服务系统,加强创伤急救,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是减少交通事故、降低死亡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创伤研究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现代文明带来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创伤的增多。在我国,创伤和中毒在1957年以前居第9位死因,1995年以后升至第4位。我国每年因创伤致死人数至少有20余万人,伤数百万人。从全球看,每年因创伤致死者约200余万人,伤数千万人。以下就创伤研究的部分进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速交通工具的普及,严重创伤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文献报道预计至2020年,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将会超过800万。严重创伤后出血往往是这类患者较为常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1.
白祥军  李占飞 《腹部外科》2011,24(5):264-266
多发性创伤和创伤危重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因创伤死亡的病人中有近60%存在多发伤(Jrauma,2001,51:346—351.)。我们统计4519例多发伤病人中,合并腹部创伤占17.64%,居第3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471—477.)。腹部创伤合并多发伤伤情多严重,诊断困难,易漏诊和误诊,病死率高。腹部创伤合并多发伤的诊断与治疗当然要遵循腹部创伤诊治的基本原则;但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虽然近年来对DVT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据Aqulia[2]报道,在美国各种疾病死亡的患者中,有DVT者占尸检的72%,每年因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死亡的人数达5~20万,在严重创伤的伤员中,60%并发下肢DVT。每年因患此病而丧失的劳动力大约200万人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以来,因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的人数已超过3200万,而同期死于战争的人数约为2350万。目前全球每年因车祸致死的人数为70万~100万,伤约1500万。在美国1~37岁人中,交通伤是第1位死因。在我国,创伤为第4位死因,创伤中约半数为交通伤,而单纯的交通伤为第7位死因(1994)。显然,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公害”。 道路交通伤的发生特点 一、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首先是机动车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球机动车数约9亿辆。80年代以来,全世界汽车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3.5%,同期中我国为13.7%;全世界机动车(含摩托车和其他机动车)产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亦为3.5%,同期中我国为26.4%。1993年,全世界汽车产量为4655.8万辆,1994年为4943.2万辆,较1993年  相似文献   

14.
创伤急救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伤是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组织结构完整性损害或功能障碍.创伤是人类生活中最常发生的事件,是威胁人类生存的最主要的杀手之一.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在人类的自相争斗和战争中经受了创伤磨难、获得了创伤知识和创伤救治经验.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交往前所未有的频繁、交通运输的多样化和日趋繁忙,各种交通意外伤害、工伤意外事故急剧增多.仅交通事故一项全世界每年死亡人数约70万人.我国每年仅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约9万人,占世界各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第一位.创伤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公害.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创伤是指由同一致伤因素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或脏器的创伤,且至少有一处是危及生命的。多发性创伤是急诊医学和创伤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创伤在城市是第4位死因,在农村是第5位死因。其中多发性创伤占1%-1.8%,交通事故引起者大于50%。国内创伤引起死亡平均每年大于7万人,居世界首位。提高多发性创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对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本院急诊抢救力量明显加强,严重多发伤病人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笔者自2003年12月到2006年6月共诊治严重多发伤35例。效果满意。现将诊治情况作一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石激起千层浪"。据社会调查的数据显示,45岁以下人群死因中,创伤是第一位。我国每年因创伤就医人数高达6200万人次,因创伤致死人数达700000~800000,占死亡总人数的9%左右。按照社会发展的需求牵引规律,我们要关注创伤救治发展的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17.
创伤评分与胸部创伤定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伤评分与胸部创伤定量杨建石应康综述据统计,胸部创伤(胸伤)占外伤的10.2%~62%[1,2],胸伤伴多发伤常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为度量胸伤和其它伤的程度及其对死亡的影响,欧美广泛采用创伤评分法。创伤评分与临床各科孤立采用的评分不同。我们所述的胸伤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多发伤的发生率逐年提高,严重程度逐步加剧,伤情也日趋复杂。创伤后脓毒血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升高[1-2],我国每年因创伤致死的人数上升至人口死因的第4~5位。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是1997年由Asahara等[3]首先从外周血液单个核细胞  相似文献   

19.
大血管损伤的急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血管损伤的急救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110001)段志泉,高克昌,张健目前,大血管损伤的诊治仍存在很多问题。在美国,每年有8000多人因交通事故导致胸主动脉损伤,半数以上病员因此而死亡(包括入院后死亡),占整个创伤死亡人数的2.8%。Peery...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严重腹部创伤在SICU和综合ICU用AIS—ISS评分的意义,对全身多种生理功能及生化指标等进行重症监测和加强治疗的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3年在SICU和综合ICU治疗严重腹部创伤72例。其中合并多发伤占66.66%。仅有腹部创伤AIS均≥3分,多发伤ISS的分值≥16分的占87.25%,对以上病例做相应手术处理后住SICU,需呼吸机支持呼吸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住综合ICU,给予循环、呼吸等多种监测仪的监测和加强治疗及高质量的护理。结果 治愈64例,死亡8例,死亡率11.11%。其中早期死亡4例,是合并严重颅脑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期死亡4例是因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 (1)迅速查明受伤部位及器官,用AIS—ISS评估其损伤的严重程度,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部位伤。(2)充分发挥ICU各监测仪的优势,给予高质量的护理,在重要脏器功能出现异常的早期及早发现并予以纠正,可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