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所致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本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憩室均发生于十二指肠乳头周围2cm范围内。所有病例均为突发性黄疸,13例伴右上腹痛,7例伴全腹压痛及反跳痛,12例为上消化道慢性炎症急性发作,10例有上消化道溃疡史,疼痛无规律性,制酸药物不能缓解。以双盲法的形式,分别由2位资深影像学医师对本组病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本组病例中有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28个,单发15例,多发(2~3个)5例。憩室形态、大小差异较大,最小者0.5cm×0.6cm,最大者8.0cm×9.0cm。15个憩室内见气液平面,20例均显示胆总管和(或)胰管扩张。本组病例螺旋CT扫描及重建显示效果较好,可清楚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内羽毛状黏膜及炎性改变所致梗阻性黄疸的CT异常表现,与手术、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十二指肠镜所见基本符合。本组误漏诊2例,其他病例定位、定性均准确。结论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所致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有较高的特征性,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谢春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17-19
目的总结65例十二指肠乳头旁合并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十二指肠镜取石治疗的临床效果、经验体会。方法自1999年3月至2009年3月,经十二指肠镜治疗乳头旁合并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65例,回顾分析其治疗效果及经验体会。结果65例中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56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5例。59例均一次性成功取净胆总管结石,5例镜下治疗失败转外科治疗,无一例出现憩室穿孔并发症。结论十二指肠镜对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进行治疗,相对正常乳头下而言,操作难度有所增大,乳头切开以小切开为宜,能满足镜下治疗器械进入胆道即可,对部分可能导致切开穿孔的高危患者,应用乳头扩张球囊较为安全,十二指肠镜对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进行镜下治疗依然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1年5月45例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临床资料。对44例老年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或)气囊扩张术,并行网篮取石或机械碎石后网篮取石。结果所有病例插管造影成功均显示胆总管结石,结石直径在0.6~3.0 cm。其中单发结石27例,2枚结石12例,三枚以上6例。网篮直接取石34例,碎石后取石7例,3例胆总管放置塑料支架,1例因乳头太小无法行切开同时结石较大转手术治疗。一次取尽结石35例,放置鼻胆管引流后二次取石6例。3例术中乳头肌切开渗血,给予电凝、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或气囊压迫出血停止,1例24 h后乳头切口涌血,给予钛铗止血。2例出现术后轻症胰腺炎,5例出现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给予相应处理痊愈。对其中36例随访6~12个月未见结石复发,3例放置塑料支架患者半年后结石明显变小,再次内镜治疗。结论老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是相对安全有效,内镜治疗应根据憩室位置和结石大小选择合适的乳头切开长度,结合气囊扩张、碎石等方法,可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结果2例节细胞神经瘤位于肾上腺,3例节细胞神经瘤位于腹膜后。1例为偶然发现结节状密度均匀软组织,三年后明显增大呈现蟹足样生长方式,另4例为囊实性密度肿块。在增强cT中,5例均为明显延时强化。结论节细胞神经瘤较为典型CT表现为蟹足样生长方式,CT增强呈现进行性的延时强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十二指肠溃疡并大出血的急诊内镜特点并分析其与不良预后的关系 ,以便通过胃镜所示的高危因素预警不良预后 ,尽早采取恰当的治疗方式。方法 收集 330例十二指肠溃疡并大出血病例的胃镜结果 ,将其表现分类 ,通过二值多元 L 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 ,筛选出有意义的高危因素。结果 发现十二指肠溃疡并大出血病例胃镜下所见的溃疡面大血凝块、深溃疡病灶与死亡、高风险急诊外科手术等不良预后明显相关。结论 当十二指肠溃疡并大出血患者急诊内镜下出现上述高危因素并已进行了强有力的抑酸和内镜治疗后仍未能止血时 ,应尽早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征像,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影像及临床资料,并将大体病理所见与CT表现对照。结果:肿瘤位于胃部3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4例,回肠2例,肠系膜内2例。13例中恶性9例,潜在恶性2例,不能确定良恶性2例。13例中12例肿块表现为外生性肿块,多较大,其中恶性肿块最大径3~26cm。肿瘤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实性部分中度强化至明显强化,肿瘤边缘分叶2例。结论:CT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提示诊断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但对肿瘤良恶性的判断有一定限度。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以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10~2003-11我科收治的30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腹部X线透视、诊断性腹腔穿刺阳性率分别为24%(6/25)、30%(6/20)。单纯十二指肠损伤占20%(6/30),合并其他腹腔内脏器损伤占80%(24/30)。损伤部位以降部多见占46.67%(14/30),水平部次之占30%(9/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18/30),病死率20%(6/30)。结论十二指肠损伤具有术前确诊率低、术中漏诊率高、合并损伤多的特点,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因而掌握其特点,注重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根据术中具体情况选择简单而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CT平扫在小儿结节性硬化症中的影像表现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1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的颅脑CT表现,并经临床共同确诊.结果 41例小儿结节性硬化症CT平扫表现为颅内钙化和/(或)非钙化结节.结节发生于室管膜下40例(97.5%),在首次扫描或复诊扫描中,结节钙化发现率100%;结节发生于皮质或皮质下11例(26.8%);脑实质内可见孤立的斑片状钙化10例(24.3%);双侧侧脑室扩大20例(48.8%).结论 小儿结节性硬化症的颅内结节多为室管膜下钙化或高密度结节.CT平扫对颅内高密度或钙化结节具有高度特异性,是诊断小儿结节性硬化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或病理证实的1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1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中降部9例,水平部5例,升部2例.良性间质瘤6例,均向腔内生长,呈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恶性间质瘤7例,向腔外生长6例、腔内外生长1例,肿瘤边缘有分叶,密度不均匀,明显不均匀强化6例,均匀强化1例,周围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5例.潜在恶性3例,均向腔内外生长,密度均匀.CT检查的敏感度为100%,定位准确率为93.8%,定性准确率为75%.结论 CT平扫及强化能准确显示十二指肠间质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其血供,对鉴别肿瘤良恶性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表现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具有完整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的Castleman病患者的CT表现。结果CT扫描9例均表现为单发软组织肿块,直径为4~9cm。平扫CT值为28~46HU,增强扫描早期显著均匀强化,CT值高达110~187HU,静脉期CT值为106~128HU,延迟期CT值为98~110HU。病理上包括透明血管型8例和混合型1例。3例伴有中央区分支状或点状钙化。结论局限性Castleman病多表现为孤立性软组织肿物,强化明显或中央伴有分支状钙化等特异征象,CT扫描对于该病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肺结核的CT图像特征表现。方法:对21例糖尿病肺结核和23例单纯肺结核患者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糖尿病肺结核患者发生在上、中、下叶的依次有9、6、6例,而23例单纯肺结核患者发生在上、中、下叶的依次有15、0、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糖尿病肺结核患者、单纯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在病灶形态、病灶密度、周围改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肺结核的CT图像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对疾病进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 GN)的CT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所见对比,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肾上腺GN的CT表现。男9(9/12)例,女3(3/12)例,年龄21-59岁,平均35.08岁;均为单发,其中3(3/12)例仅行CT平扫,9(9/12)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11(11/12)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位于右侧,1(1/12)例位于左侧,大小范围从1.1cm×1.6cm-8.8cm×7.0cm,CT平扫9(9/12)例表现为类圆形、类椭圆形低密度团块,均低于肌肉密度,且密度均匀,边缘及边界清晰,均未见囊变、坏死及钙化;3(3/12)例较大者呈不规则形,并呈钻缝样生长,可包绕邻近组织及器官;增强动脉期均未见强化,静脉期稍有强化,平衡期轻度强化,均呈延迟渐进性强化,其中4例体积较大者延迟期呈小斑点状强化,强化幅度均〈15HU,包膜均有较明显强化。大体病理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界限清楚,呈橡皮样硬度,切面灰白或棕黄色,镜下见神经节细胞呈多角形,核大呈梭形或圆形,有明显核仁,胞浆红染,增生的神经纤维呈波浪状或编织状排列;其中4例病理镜下不典型,加做免疫组化确诊。结论肾上腺GN的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 CT平扫加增强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血供及生长方式情况,明确肿瘤的范围,及与毗邻结构的关系情况,这些特征均有助于与肾上腺的其他肿瘤鉴别,确诊需要结合病理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脓肿动态增强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4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肝脓肿病例的动态增强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CT扫描,其中24例行动态增强CT检查。结果肝脓肿的动态增强CT表现为:(1)早期(30s)表现为脓肿壁明显强化,脓肿周围肝组织呈一过性明显强化;(2)晚期(60~90s)增强形式依脓肿结构不同表现各异,可表现为脓肿壁环状强化,或脓肿壁呈不规则性强化;(3)延时期脓肿增强有所消退,脓肿周围呈低密度环,部分可强化为等密度,或脓肿内部强化,病变范围缩小,液化坏死区更明显。结论常规进行增强CT扫描是肝脓肿诊断的重要手段,动态增强CT及延时扫描有助于对不典型病例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额窦引流系统的CT解剖特征。方法:采用螺旋CT,对15例正常成人头颅骨骼标本行横断位扫描,并在工作站行冠状面和矢状面重建。结果: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能清楚显示钩突的附着部位和类型,其中在30侧钩突中,纸样板12侧,鼻丘气房3侧,中鼻甲7侧,前颅底5侧,分叉3侧;在额隐窝气房26侧中,终末气房15侧,鼻丘气房5侧,前筛气房6侧;额窦内气房28侧,有额气房8侧,眶上气房12侧,额窦中隔气房即M气房8侧。结论:了解额窦引流系统的CT解剖特征,可以为慢性额窦炎术前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胃肠淋巴瘤的CT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胃肠淋巴瘤的CT特征及其中15例的误诊原因.结果 胃淋巴瘤18例,肠道淋巴瘤14例,均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病变多节段发生的19例,累及范围30~130(53.2±19.1)mm,伴有腹腔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26例(81.3%),黏膜分层状强化7例(21.9%).14例肠道淋巴瘤中,伴扩张及液平9例(64.3%),网膜、系膜受累6例(42.9%),动脉瘤样扩张4例(28.6%).结论 胃肠淋巴瘤与相应部位的恶性肿瘤容易混淆,掌握CT表现特征,可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