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Ⅱ(viral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Ⅱ,vMIP-Ⅱ)也称vCCL2,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或移植病人用免疫抑制剂后卡波肉瘤的病原体卡波西肉瘤相关孢疹病毒,即人疱疹病毒-8 K4基因编码的小分子蛋白质,与人CC类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Ⅰ在氨基酸序列上有较高的同源性[1],是人趋化因子的类似物.这种蛋白质有其独特性,即使在不同亚科之间,也可广泛结合趋化因子受体:结合CCR 1、CCR 2、CCR 5、CXC趋化因子受体(CXCR 4)发挥拮抗作用,结合CCR3和CCR8则挥激活效应[2].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并筛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γ、δ(PPARα、γ、δ)三靶点激动剂,探讨其与三靶点相互作用情况。方法:根据PPARα、γ、δ三靶点激动剂2D药效团特征设计一系列小分子;通过分子对接方法对其进行虚拟筛选;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其与PPARα、γ、δ的相互作用。结果:设计得到一系列苯氧乙酸类衍生物作为PPARα、γ、δ三靶点激动剂;对接结果表明通过柔性的连接基团连接一个芳香基团的苯氧乙酸类衍生物可以与PPARα、γ、δ活性位点良好结合;分子动力学结果表明模拟过程中受体与激动剂复合物体系是稳定的,苯氧乙酸类衍生物可以在PPAR配体结合位点灵活波动并与受体AF-2螺旋周期性地形成氢键,使AF-2螺旋稳定于激活构象从而引导协同因子与受体结合来激动受体启动转录过程。结论:通过柔性连接基团连接一个芳香基团的苯氧乙酸类衍生物可以作为PPARα、γ、δ三靶点激动剂。  相似文献   

3.
王红  张轶清 《安徽医学》2010,31(3):282-284
趋化因子是促炎症趋化细胞因子类大家族成员之一,它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相同的趋化因子可以和许多受体结合,相同的受体也可以和不同的趋化因子结合,而趋化因子受体(CXCR4)是趋化因子(SDF-1)的唯一受体。近年研究发现SDF-1/CXCR4生物学轴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趋化因子是指由白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分泌的、可结合在内皮细胞表面、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吸引白细胞移行到感染部位的一些低分子量蛋白质。随着对其的深入研究发现,趋化因子与其受体共同构成的网络系统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研究还发现,CXC类趋化因子亚家族的成员之一的趋化因子C-X-C趋化因子配体12及其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趋化因子受体7,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多种生物学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5.
趋化因子诱骗受体D6是非典型的趋化因子受体之一,与典型的趋化因子受体结构相似,可以高亲和性结合炎性CC趋化因子,但无法传递信号,不能趋化及活化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对炎性CC趋化因子内化并清除,在控制炎症、调节免疫等方面发挥作用。该文对其结构特点、表达特点、基本功能及与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王惠民  朱妙珍 《重庆医学》2001,30(4):356-358
趋化因子是一类成员较多的超家族,趋化因子通过其受体介导生物学作用.趋化因子与趋化因子受体参与了各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它们在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在肾脏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扮演着不角色.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及它们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以及针对趋化因子及其受体治疗肾脏疾病的一些进展. 1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生物学特性 1.1 趋化因子家族趋化因子是一个涉及到淋巴细胞游动和活化的结构相似的小分子超家族,根据其前端4个半胱氨酸残基的空间位置不同,可分为4个亚类[1、2]:CC趋化因子、CXC趋化因子、C趋化因子即淋巴因子(Lymphotactin)和CX3C趋化因子即fractaliine.根据NH2末端有无谷-亮-精修饰片段(Glu-Leu-Arg,ELR),CXC趋化因子可进一步分为两大功能亚群即ELR+和ELR-CXC趋化因子,ELR可能有助于CXC与中性粒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相结合[3].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pBIFC-VN173-CXCR4和pBIFC-VC155-NT21MP真核表达质粒,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技术,在活细胞内直接观察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和CD184)与CXCR4抑制性多肽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化学合成法获得巨噬细胞炎症蛋白Ⅱ(viral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Ⅱ,vMIP-Ⅱ)N端21肽(N-terminal 21-mer peptide,NT21MP)编码的基因序列,克隆至经Kpn I和EcoRⅠ酶切的pBiFC-VC155中,筛选含有目标基因的正确克隆。利用RT-PCR扩增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的CXCR4全长基因后,T-A亚克隆至经Kpn I和EcoRⅠ酶切的pBiFC-VN173载体中。然后,经酶切鉴定及DNA测序分析2个基因是否正确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中。应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共转染pBiFC-VC155-NT21MP和pBiFC-VC155-CXCR4至细胞株COS-7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NT21MP与CXCR4在胞内的相互作用。结果:经DNA测序及同源性对比,证实pBiFC-VC155-NT21MP和pBiFC-VN173-CXCR4重组载体构建成功;基因片段与NCBI基因库vMIP-Ⅱ和CXCR4基因CDS序列同源性达99.9%。BiFC法观察NT21MP与CXCR4在细胞内结合出现的荧光信号,该信号分布细胞内。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应用BiFC技术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在活细胞内检测到NT21MP与CXCR4的互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黄酮苷元类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模式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对接方法对黄酮苷元类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结合模式和能力进行研究,以阐明黄酮苷元类生物活性作用的理论基础。方法:从 RCSB Protein Data Bank 数据库检索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晶体结构,收集黄酮苷元类配体,用 Schrodinger 8.0 软件对受体和配体进行对接计算,分析受体和配体的作用模式和对接分数。结果:EGFR和黄酮苷元类配体能够较好对接,其作用模式大致分为 Ⅰ、Ⅱ 和 Ⅲ 3种,结合能力强的配体在活性结合位点可见氢键形成和亲脂基团,5、7位和4′位的取代对结合模式的影响较大。3、7、3′、4′位的取代的变化对结合能力影响较大。结论:黄酮苷元类化合物存在与 EGFR 较好的结合,其中可能有选择性和多靶标的 EGFR 抑制剂存在,其取代位置和方式可以影响结合模式和能力,对于研究黄酮苷元类抗肿瘤药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XbaⅠ和Codon32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及连锁不平衡关系。方法 应用PCR-RFLP和荧光定量PCR法对678名江南男性雌激素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分析。研究对象主要来自江浙城市和湖南岳阳。结果 江浙、岳阳两组各位点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vuⅡ和Codon325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存在差异,P值分别为0.012和0.011。Arlequin分析结果显示PvuⅡ和XbaⅠ两位点间存在较强的连锁不平衡(江浙:D’=0.908,岳阳:D’=0.974),但PvuⅡ或XbaⅠ与Codon325位点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连锁不平衡。结论 雌激素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存在地区差异;PvuⅡ和XbaⅠ两位点在江南男性中存在显著的连锁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可疑致敏原绿原酸、异绿原酸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分子结合模式和结合能力。方法:采用Molegro Virtual Docker(MVD)软件,以华法令、地西泮和HSA共结晶复合物作为受体模板,比较绿原酸和异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在HSA载药位点Ⅰ和Ⅱ的分子对接情况,以对接评分、关键氨基酸基团和氢键作用确定分子的结合模式。结果: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在HSA位点Ⅰ的分子对接分值为-112.3、-155.3和-153.1,在HSA位点Ⅱ的对接分值为-101.7、-138.5和-133.4。在位点Ⅰ,两个异绿原酸分子与关键脂溶性基团Ala291和Leu238的疏水力明显大于绿原酸;异绿原酸、绿原酸与该位点入口和内部不同的极性氨基酸基团形成氢键;与绿原酸分子相比,异绿原酸的第2个咖啡酰基占居该位点右侧亲脂区。在位点Ⅱ,异绿原酸的第2个咖啡酰基增加了其与极性氨基酸的作用。结论:异绿原酸与绿原酸相比,有更高的HSA分子对接评分,其多出的一个咖啡酰基增加了与HSA载药位点的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趋化因子包括α、β、γ、δ 4类。α趋化因子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相关,β趋化因子与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吸附相关,γ趋化因子主要是淋巴细胞趋化因子,δ趋化因子功能不甚明了。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生及发展相关的趋化因子主要是α趋化因子和β趋化因子。本文作者重点对与Graves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相关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血压调节机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年来人们致力于寻找有效的血管紧张素受体(AT)拮抗剂,以期在受体水平阻断RAS。有关血管紧张素受体的研究工作相当迟缓,其原因是作为主要工具药的肽类AugⅡ类似物虽有抬抗剂作用,可总是残留着部分的激动剂,且作用时间十分短暂。近年来,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血管紧张素受体进行分子克隆和氨基酸测序,成功地制备出具有高度选择性而无激动剂活性的非肽类AugⅡ拮抗剂-Losartan.1AngⅡ受体的分型、分布和特点:在药理学上根据对配体结合特性的不同将AugⅡ受体分为A…  相似文献   

13.
朱丽华 《西部医学》2010,22(7):1332-1334,1337
趋化因子在生理以及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诱导各种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的浸润,淋巴器官的形成,控制肿瘤的淋巴细胞浸润、调节肿瘤相关血管生成、激活宿主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刺激肿瘤细胞增殖、控制肿瘤细胞运动等。不同的肿瘤表达不同的趋化因子受体,而有些器官则表达其相应的趋化因子,肿瘤细胞籍趋化因子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最终向这些器官特异性迁移。本文就趋化因子及受体在生理及乳腺癌形成、转移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趋化因子也称化学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attractant cytokines),是一组由组织细胞和炎性细胞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小分子生物活性肽,相对分子质量为8 000-10 000(含70-100个氨基酸残基)。根据其N末端保守的半胱氨酸(Cys)的排列方式可分为CXC亚族、CC亚族、C亚族和CX3C亚族四类。趋化因子受体是一类具有7个跨膜区的G蛋白偶联蛋白,主要表达于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根据结合配体的不同,趋化因子受体也可分为CXCR类、CCR类、C类和CX3CR四类。CCR6属CCR类,表达于未成熟DCs、B细胞、CD4+T细胞亚群、CD8+T细胞亚群、NKT细胞及多种肿瘤细胞[1-3]。趋化因子CCL20是目前发现的CCR6在体内唯一的配体,表达于肝脏组织、皮肤角质上皮细胞和肠道上皮细胞等部位[4-5]。CCL20生理条件下表达较低的基础水平,但是可经强烈的促炎信号诱发其表达升高,如主要细胞因子TNFα、来源于细菌的Toll样受体激动剂[6]。CCL20可趋化CCR6+细胞向抗原出现的组织部位定向迁移[7]。近年来国内外对CCR6/CCL20功能及其在体内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在我们对趋化因子受体CCR6及其配体CCL20在炎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领域的研究展开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血小板受到刺激时被活化 ,血小板膜糖蛋白发生改变。血小板活化时 ,膜表面形成GPⅡb/Ⅲa复合体 ,其上有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位点 ,分别是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纤维蛋白原 (Fg)的受体。血小板聚集主要取决于GPⅡb/Ⅲa复合体与粘附蛋白Fs、vWF、纤维连接蛋白和体外连接蛋白的潜在相互作用。血小板聚集除与GPⅡb/Ⅲa受体数量有关外 ,主要还取决于GPⅡb/Ⅲa受体亲和力高低。GPⅡb/Ⅲa与粘附蛋白结合是多种因素引起血小板聚集的不可缺少的共同通道 ,GPⅡb/Ⅲa可直接反…  相似文献   

16.
冀林华  任汉云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78-1680
在初次免疫应答中,携带抗原的树突状细胞从外周组织迁移到富含T细胞的淋巴结,与naiveT细胞相互作用,引导它们的增殖和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具有迁移到外周炎症组织的能力。在炎症条件下,非淋巴组织中大多数炎症性趋化因子是增多的,能募集活化的效应T细胞,在二级淋巴组织效应T细胞的产生过程中,能结合炎症性趋化因子的受体也增多。趋化因子与其免疫细胞群表达受体结合指导相应免疫细胞的迁移和活化。一些组织的上皮细胞特异性分泌的趋化因子可以募集淋巴细胞到相应的部位,如小肠中的TECK/CCL25,皮肤中的CTACK/CCL27,粘膜组织中的MEC/CCL28,它们与其相应的配体结合,可以将淋巴细胞分别募集到相应的组织器官,发挥重要作用。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配体SLC、ELC主要在淋巴结中特异性高表达,生理状况下CCR7及其配体介导淋巴细胞向淋巴结迁移与归巢。1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T细胞在趋化因子的刺激下,适配蛋白Lad将G蛋白β亚单位连接到相应的激酶Lck和Zap-70,从而介导T淋巴细胞的迁移[1]。naiveT细胞和活化/记忆T细胞表达不同的趋化因子受体。naiveT细胞主要表达CXCR4、CXCR5和DC-CK1R等趋...  相似文献   

17.
1979年Goldstein等就发现了巨噬细胞上有摄取和降解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的结合位点,后来将它归为清道夫受体A族(Scavenger receptor A,SR-A).Komada等于1990年从牛肺巨噬细胞克隆得到Ⅰ型、Ⅱ型清道夫受体cDNA.1999年Laan等又发现了一种具有胶原结构的SR-A,称之为MARCO.随后陆续发现了其他一些清道夫受体共同组成清道夫受体家族(SRS).目前至少分为5个类别,本文主要对其中发现最早、研究最深入的A类作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纯化的重组vMIPⅡ蛋白对小鼠异体皮肤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否有抑制作用及能否延长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方法 pET3 2a为vMIPⅡ克隆基因的表达载体 ,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出硫氧还蛋白 vMIPⅡ的融合蛋白 (2 6× 10 3 )。经金属离子亲和吸附、肠激酶消化以游离vMIPⅡ、阳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纯化目的蛋白。用体外配体结合实验证实重组vMIPⅡ与趋化因子受体CCR5的结合能力。纯化的vMIPⅡ经尾静脉给药异体皮肤移植小鼠 (昆明鼠 /Balb/c)连续 14d。结果 经纯化可获得高纯度目的蛋白。vMIPⅡ与趋化因子受体CCR5结合的解离常数 (Kd)为 11 5 6± 1 98nmol/L。给药vMIPⅡ的异体皮肤移植小鼠组移植皮存活时间较未注射对照组延长至术后 7天以上。结论 纯化的重组vMIPⅡ对小鼠异体皮肤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能显著延长移植皮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Ⅱ(TNFRⅡ)基因第6外显子196T→G多态性与早产合并绒毛膜羊膜炎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对46例早产患者(根据胎盘病检有无绒毛膜羊膜炎分为早产感染组21例和早产非感染组25例)母血、胎盘组织和同期50例足月正常产母血、20例胎盘组织进行研究。应用RT-PCR技术测定胎盘组织中TNFRⅡ mRNA 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母血清可溶性TNFRⅡ(sTNFRⅡ)水平。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对TNFRⅡ第6外显子196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该位点不同基因型间早产患者胎盘TNFRⅡ mRNA和母血sTNFRⅡ水平的差异。结果 ①在早产患者中TNFRⅡ基因196位点TG(GG)基因型与TT基因型比较,其对应的TNFRⅡ mRNA、sTNFRⅡ均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孕妇胎盘组织中TNFRⅡ mRNA及血清中sTNFRⅡ水平在早产感染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不同基因型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分析显示,TNFRⅡ基因TG+GG基因型与早产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可能相关(χ2=11.088, P<0.05),TG+GG基因型OR值为12.65,95%CI为2.359~67.848,其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几率是TT基因型的12.65倍。结论 TNFRⅡ基因第6外显子196位点突变不引起早产孕妇TNFRⅡ转录、翻译水平改变,该基因196位点多态性却与感染性早产孕妇血清sTNFRⅡ、胎盘组织TNFRⅡ mRNA表达水平的增高有关,该位点多态性可以成为早期预测、诊断感染性早产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确定SARS-CoV splke蛋白序列中对SARS—CoV的感染能力相关性较强的位点,并进行定点诱变。方法比对不同来源株SAPS-CoV的Spike蛋白的序列,计算其相应位点的突变墒值和突变几率,结合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经预测可能影响spike蛋白与其受体结合进而导致SARS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膜融合侵染能力的7个位点,对各个位点用重叠延伸PCR法或直接PCR法进行人工定点诱变,获7个突变片段,之后将各片段亚克隆至克隆载体PSP72中。结果经PCR和测序确认各片段点突变成功,并正确插入克隆载体PSP72中。结论成功实施Spike蛋白的定点诱变,获得7个突变片段的重组子,这些突变体可为研究这些突变位点在Spike蛋白与受体结合中的意义,进而可为阐述spike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揭示Spike蛋白变异与SARS病毒侵入(染)细胞能力的相关性提供坚实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