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丹  鄢文海  李国栋 《胃肠病学》2012,17(9):562-563
Brgl是一种抑癌基因,参与染色质重塑过程,在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Brgl参与了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目的:检测Brgl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初步探讨Brgl与结肠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结肠癌、30例结肠腺瘤、20例癌旁组织中Brgl的表达情况。结果:Brgl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结肠腺瘤和癌旁组织(P〈0.05),结肠腺瘤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gl在结肠癌、结肠腺瘤、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60.0%、25.0%,结肠癌和结肠腺瘤组织Brgl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肠癌组织Brgl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结肠腺瘤组织(P〈0.05)。结论:Brgl可作为判断结肠肿瘤分化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MDM2与P14ARF在结肠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MDM2和P14ARF(alternative reading frame)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例癌旁正常结肠组织,28例结肠腺瘤及42例结肠癌中二者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MDM2、P14ARF在癌旁正常结肠组织,结肠腺瘤,结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1.4%和100%、82.14%、80.95%。MDM2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及腺瘤组织(P<0.05),P14ARF在结肠腺瘤和结肠腺癌中的表达率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P<0.05)。MDM2和P14ARF在不同分化程度结肠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1.1%,24.0%,25.0%和88.9%、92.0%、37.5%。MDM2在不同分化程度结肠癌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P14ARF在低分化结肠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和中等分化的结肠癌(P<0.05)。结论 MDM2和P14ARF在人结肠癌中的表达异常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组织环氧化酶-2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90例和癌旁正常黏膜34例中COX-2表达,采用抗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COX-2表达与MVD及其与食管癌主要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食管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为84.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的20.6%(x2=45.47,P =0.00).COX-2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TNM分期中Ⅲ Ⅳ期的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表达率为92.9%,显著高于Ⅰ Ⅱ期的70.6%(x2= 7.99,P=0.005).高、中分化的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表达率为92.9%,显著高于低分化的 70.6%(x2=7.99,P=0.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表达率为94.3%,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70.3%(x2=9.61,P= 0.002).食管癌组织MVD值为29.68±3.81, 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的15.12±2.80(t= 20.28,P=0.00).MVD与肿瘤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TNM分期中Ⅲ Ⅳ期的食管鳞癌组织中MVD值为31.46±3.52,显著高于Ⅰ Ⅱ期的26.74±2.06(t=-7.09,P=0.00).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组织中MVD为 31.72±3.43,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26.76 ±2.01(f=-7.90,P=0.00).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MVD与COX-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 =0.607.P=0.00).结论:COX-2异常表达及其诱导的血管生成在食管癌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组织芯片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但用于研究相关癌基因在结肠癌中表达变化的报道尚较少。目的:研究结肠癌、结肠腺瘤和癌旁结肠黏膜组织中p53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取85例结肠癌、18例结肠腺瘤和9例癌旁结肠黏膜组织分别制成72点和104点两块组织芯片,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芯片中p53、bel-2和bax的表达。结果:p53、bcl.2和bax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和癌旁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p53、bel-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高于结肠腺瘤和癌旁结肠黏膜组织,bax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低于结肠腺瘤和癌旁结肠黏膜组织。p53和bax在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结肠癌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P〈0.05),但两者之间无相关性(L=-0.081,P〉0.05),p53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rs=0.245,P〈0.01)。bcl-2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p53异常表达可能是结肠癌发生中的较晚期事件,bcl-2高表达和bax低表达可能参与了结肠癌的形成过程。bax低表达的结肠癌细胞更具有恶性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结肠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活性肠肽(VIP)抗体,采用Verhoff铁苏木素染色法、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对90例手术切除的结肠癌患者和10例结肠正常组织进行血管标记和染色。结果结肠癌微血管密度(MVD)、VEGF表达强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MVD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590),VIP在结肠癌组织中较正常结肠组织有较强的表达(P〈0.01)。提示VIP可作为结肠癌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鼠巨噬细胞金属弹力酶(MME)对小鼠原位结肠癌生长、微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扩增编码MME基因结构域Ⅰ和Ⅱ的cDNA片段,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MME并转染小鼠CT-26结肠癌细胞。建立MME转染组及对照组小鼠原位结肠癌种植模型,观察MME对原发性结肠癌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重组MME蛋白在CT-26细胞内成功表达并具有酶活性。MME转染组原发结肠癌的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结肠癌组织中的MV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VEGF mRNA和蛋白水平在MME转染组中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转染入小鼠结肠癌细胞的MME基因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起到抑制原位结肠癌生长的作用。MME和VEGF都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平衡可能调控着肿瘤中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结肠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OX-2及VEGF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肠癌及癌前病变中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COX-2及VEGF在40例癌旁正常结肠黏膜和结肠癌、27例结肠腺瘤组织中COX-2和VEGF的表达.结果: 结肠腺瘤和结肠癌组COX-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63.0%, 77.5% vs 0.0%, 0.0%;P<0.05). 结肠腺瘤和结肠癌组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70.4%, 80.0% vs 25.0%, 25.0%;P<0.05), 且二者表达有相关性(r = 0.411, P<0.01). 结论:COX-2和VEGF在结肠腺瘤及结肠癌中表达异常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转移中的作用及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EnVision方法检测胃癌组织芯片中 COX-2的表达,用CD34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相关性.结果: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P=0.001).COX-2的高表达与胃癌的转移(P=0.019)和胃壁浸润深度(0.031)呈正相关,与胃癌的组织病理分型无关(P=0.495), 与Borrmann分型无关(P=0.109)组织MVD (65.49±20.64)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 (36.21±18.47,P=0.001).MVD值与胃癌的组织病理分型(P=0.003)和转移有关(P=0.043), 与胃癌胃壁浸润深度(P=0.627)和Borrmann 分型(P=0.634)无明显相关性.COX-2表达阳性组的MVD指数明显高于COX-2表达阴性组 (68.59±19.8 vs 25.82±7.76.P<0.05),COX-2 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01).结论:组织芯片技术对于快速检测胃癌及其他肿瘤的分子病理学改变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COX-2表达可能通过促进血管形成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其可作为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联合检测对判断食管鳞癌预后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COX-2、VEGF表达,并计数NVD,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TTP)及总生存率(OS)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MVD值为(37.32±11.85)个/Hp,COX-2阳性表达率为64.4%,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89,0.412;P均〈0.05)。VEGF阳性表达率为64.4%,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41,0.436;P均〈0.05)。VEGF和COX-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31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COX-2表达水平、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为影响TTP的危险因素,COX-2、淋巴结转移为影响OS的危险因素。结论COX-2、VEGF和MVD均为判断食管癌预后的有效指标,其中COX-2可能是食管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A组)、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B组)、15例甲状腺腺瘤(C组)和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D组)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组VEGF和Ang-2表达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均〈0.05);A组VEGF、Ang-2与MVD呈正相关(P均〈0.05),而Ang-2与MVD无相关性;A组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表达和MVD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均〈0.05),但Ang-2无显著差异。提示VEGF和Ang-2在PTC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VEGF与PTC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大肠腺瘤、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78例大肠癌组织、21例大肠腺瘤组织和13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它检验分析COX-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78.21%,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的52.38%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7.69%(P〈0.05);COX-2表达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而与大肠癌患者的性别、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腺瘤,而正常大肠黏膜中表达率极低或不表达;COX-2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特性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COX-2在肺鳞癌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MVD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汲克强  张稷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9):1165-1166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肺鳞癌、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肺鳞癌、腺癌标本76例,其中包括鳞癌31例、腺癌45例,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COX-2的表达及以CD34衡量的微血管增生情况。结果31例肺鳞癌肿瘤细胞表面COX-2表达阳性率为29%;45例肺腺癌标本COX-2表达阳性率为66.7%。肺鳞癌与腺癌标本以及TNM分期中COX-2表达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MVD与肺癌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COX-2表达与MVD计数正相关。结论COX-2在肺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该作用与促进微血管生成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5-脂氧合酶(5-LOX)、微血管密度(MVD)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EC)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40例涎腺MEC、20例多形性腺瘤、20例癌旁2 cm正常组织中的5-LOX、CD34(以此标记MVD)。结果涎腺MEC中5-LOX的阳性表达率为67.5%(27/40)、MVD为(24.825±9.685)条/HP,多形性腺瘤、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0(0/20)和(8.20±1.735)条/HP、5.0%(1/20)和(9.9±1.373)条/HP,前者与后两者的两个指标相比,P均〈0.05。5-LOX的表达与涎腺MEC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MVD的表达与涎腺MEC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1)。结论5-LOX、MVD在涎腺ME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以作为诊断涎腺MEC及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环氧合酶-2(COX-2)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肝癌(HCC)组织微血管生成和转移中的关系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 方法选择84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组织和22例非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BX、COX-2及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CD34)的表达,光镜下记录微血管计数(MVD).Spearman相关性分析HBX、COX-2与乙型肝炎相关性HCC组织微血管生成及转移中的关系; 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稳定转染HBX肝癌细胞HepG2(HepG2-X)中COX-2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epG2-X培养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PGE2)表达水平及不同浓度(10、30、50 μ mol/L和70 μmol/L)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作用后PGE2的表达水平;锥虫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生长速度.结果 乙型肝炎相关性HCC组织中HBx、COX-2均高表达,HBx阳性表达组中COX-2阳性率为88.87%(55/62),明显高于HBx阴性组的31.82%(7/22,x2=27.188,P<0.01)和非乙型肝炎相关性HCC组40.91%(9/22,x2=20.453,P<0.01);HBx阴性表达的乙型肝炎相关性HCC组和非乙型肝炎相关性HCC组中COX-2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93,P=0.531); HBx和COX-2在转移组表达高于无转移组(P<0.01);HBx及COX-2的阳性表达组平均MVD值均明显高于HBx阴性组和非乙型肝炎相关性HCC组(P<0.05),且转移组MVD高于无转移组(P<0.01);门静脉侵犯组高于非侵犯组(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HBx、COX-2在乙型肝炎相关性HCC组织微血管生成及转移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68,P<0.01);在HepG2-X细胞中,COX-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肝癌细胞HepG2 (空载体转染HepG2细胞,HepG2-PC)相比,均显著提高,并且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GE2表达水平也显著提高;和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细胞相比,塞来昔布对转染HBx基因的细胞分泌PGE2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结论 HBx、COX-2在乙型肝炎相关性HCC中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二者呈正相关,与HCC微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COX-2可能是HBx促使肝癌组织微血管生成和转移的一个重要中间分子,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是通过HBx、COX-2及PGE2作为信号转导通路在HCC的浸润与迁移,在微血管生成与转移的过程中发挥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血小饭源性生长因子B(PDGPB)mRNA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方法用RT-PCR法柃测51例肝细胞癌和20例正常肝组织PDGF-BmRNA。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MVD的表达。结果肝细胞癌组织PDGFB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MVD值分别是29.43±4.818和14.56±1.96(P〈0.01)。结论PDGF-B作为一个血管内皮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促进生长和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microRNAs是一类对靶基因表达具有转录后调控作用的非编码小RNA。microRNA-101(miR-10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低表达,而过表达外源性miR-101可发挥肿瘤抑制作用。前期体内、外实验发现外源性miR-101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的miR-101、COX-2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和配对癌旁非癌组织标本30例,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miR-101、COX-2mRNA表达,分析两者间以及两者与胃癌主要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绝大多数胃癌组织中miR-101表达低下,COX-2mRNA则呈过表达。胃癌组织与癌旁非癌组织间miR-101、COX-2mRNA表达量差异显著(P〈0.01),且两者表达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呈负相关(癌组织:r=-0.767,P=0.000;癌旁组织:r=-0.718,P=0.000)。TNMⅢ、IV期胃癌和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miR-101表达分别显著低于TNMI、Ⅱ期病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COX-2mRNA表达分别显著高于TNMI、Ⅱ期病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结论:miR-101与COX-2之间的负相关性可能有助于胃癌的临床诊断;miR-101表达低下伴COX-2过表达与胃癌临床进展和转移有关,对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小板反应素-1(TSP-1),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D)在胃癌组织表达,探讨与生存期关系。方法调查患者的生存期,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COX-2、u—PA、TSP-1、MVD和MLD的表达,分析对生存期的影响,另设同期30例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组。结果COX.2、U—PA、TSP-1在胃癌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MVD、ML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PA阳性、COX-2和U—PA双阳性、MVD高表达、弥漫型、肿瘤直径≥5cm、淋巴结转移、低分化、肿瘤浸润至浆膜层及以外组的平均生存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ox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U—PA和COX-2双阳性表达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OX-2、u—PA、TSP-1在胃癌组织呈高表达,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U-PA和COX-2双阳性表达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乙酰肝素酶(Hp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47例原发性肝癌组织、癌旁组织1(A组)和癌旁组织2(B组)Hpa 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组织Hpa蛋白和CD34表达水平,并分析Hpa蛋白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Hpa mRNA水平与MVD值的相关性。结果在不同直径和分化程度、不同临床分期、是否转移复发、AFP水平和有无门脉癌栓等肿瘤组织,Hpa蛋白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肝癌组织Hpa mRNA水平(0.793±0.184)和MVD值(34.5±12.2)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而A组Hpa mRNA水平(0.577±0.145)和MVD值(22.2±10.7)又明显高于B组[(0.384±0.117)和(14.7±7.4),P<0.05];各组Hpa mRNA水平与MVD值呈正相关(r=0.627,P<0.05)。结论Hpa在肝癌的生长、侵袭和血管生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COX)-2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3年10月-2005年6月因肝癌切除术切取的肝癌组织标本,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COX-2 mRNA和COX-2蛋白在肝癌组织和腹部手术取得的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检测多药耐药基因1 mRNA和P-gp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OX-2与P-gp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各样本率间比较采用x2检验、用精确概率法分析组间差异,样本间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用Spearman' s等级相关公式分析COX-2和P-gp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肝癌组织52例,正常肝组织20例.正常肝组织中未见COX-2表达,COX-2表达在中、低分化肝癌组织的阳性率(94.1%)高于高分化肝癌组织(38.9%,x2= 6.80,P<0.01);在HBsAg阳性的肝癌组织中的表达(91.7%)高于HBsAg阴性的肝癌组织(62.5%,x2= 4.70,P<0.05);在合并肝硬化的肝癌组织中的表达(96.7%)高于无肝硬化的肝癌组织(63.6%,x2= 7.51,P<0.01);P-gp在癌组织中的表达(86.6%)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30.7%,x2= 64.42,P<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COX-2 mRNA在正常肝组织中无表达,而多药耐药基因l mRNA在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均有表达.同时表达COX-2和多药耐药基因1为42例,两者呈正相关(r=0.563,P<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COX-2参与了以P-gp介导的肝癌的多药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