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骨折复位、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后的踝关节功能恢复和预后情况。方法:踝关节骨折153例,男118例,女35例;年龄15-62岁,平均36岁。按Danis-Weber AO分型:A型30例,B型95例,C型28例。损伤机制按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展型45例,旋后-外旋型骨折70例,旋前-外旋型28例,旋后-内收型10例。单踝骨折47例,双踝骨折70例,三踝骨折23例,合并腓骨骨折13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71例损伤程度按Bonnin分度:Ⅰ度19例,Ⅱ度31例,Ⅲ度21例。153例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BonninⅠ度损伤复位后采用松质骨螺钉经腓骨内固定;Ⅱ、Ⅲ度损伤复位后采用经腓骨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Ⅰ、Ⅱ度损伤予以缝合断裂下胫腓韧带、骨间韧带;Ⅲ度损伤采用切取腓骨长肌腱或腓骨短肌腱一半替代修复下胫腓韧带。结果:153例得到6-14个月的随访,参照齐斌等的评定标准:优良121例,可20例,差12例。结论: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老年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渊  徐向阳  刘津浩 《中国骨伤》2010,23(11):828-831
目的:分析总结老年人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增加手术成功率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老年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病例128例,男26例,女102例;年龄50~82岁,平均69岁。根据Lange-Hanson分型:旋后外旋型113例,旋前外旋型8例,旋后内收型5例,旋前外展型2例。所有患者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方法、早期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定手术效果。结果:128例术后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36个月。伤口延迟愈合11例(8.6%);无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翻修等情况发生。AOFAS评分疼痛评分(33.5±5.6)分,功能评分(40.2±7.4)分,后足的排列均得到10分,总分(83.6±6.3)分。结论: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人踝关节骨折应是多数情况下的首选方法。虽然骨质疏松使内固定手术的难度增加,但是通过手术方法的改进,能够使老年踝关节骨折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涉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36例涉及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结果 36例均获随访,时间12~2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优19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为88.9%.结论 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方式和固定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涉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Lauge-Hansen分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Lauge-Hansen分型行手术治疗。术中按分型的损伤机制进行复位,根据骨折特征选择合适内固定。对踝关节术后疗效使用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评价。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踝穴形态恢复正常,内固定位置满意。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46个月。按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评价:优20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应用Lauge-Hansen分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指导术中骨折复位,选择合适内固定,判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情况,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03例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Lauge-Hansen分型和X线、CT检查明确骨折特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复位内固定方法。术后摄X线片复查评估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情况,应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个月~2年。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踝穴形态恢复正常。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复位丢失、下胫腓联合处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55~97(87. 5±5. 3)分,其中优41例,良55例,可7例,优良率为93. 2%。结论根据术前评估采用正确的手术入路及精准的骨折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可提高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外踝联合手术治疗严重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1年1月行手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9例严重踝关节骨折患者,男66例,女23例;年龄26~62岁,平均30.9岁。致伤原因:车祸伤52例,摔倒扭伤17例,施工损伤16例,其他损伤4例。按照Denis-WeberAO分型:A型13例,B型24例,C型52例。手术方法:选择内外踝双切口,先复位外踝骨折,一般用1/3管形钢板或重建钛板固定,内踝视骨折块大小选择1枚或2枚空心螺钉固定;如果腓骨骨折是多块粉碎骨折,可多段固定。后踝骨折不超过关节面的1/3或移位不大者一般不予处理,若超过关节面1/3或移位超过3mm者,给予复位后拉力螺钉固定,固定方向可从后向前,也可从前向后。术后3d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功能锻炼,6周左右部分负重。结果:8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2周。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68例,良18例,可3例。结论:严重踝关节骨折的手术疗效满意,手术应根据骨折类型进行正确的选择,同时也要考虑周围韧带结构的损伤程度,进行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1997年以来,共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42例。根据Weber-AO分类,A型2例,B型24例,C型16例。对骨折固定方式、功能恢复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0.5~6年随访,根据Baird和Jackson改良的主客观和X线评价标准:优24例,良12例,差6例,优良率为85.7%。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取得满意复位和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9,自引:0,他引:89  
目的总结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5年3月~1999年6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82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58例进行分析。男36例,女22例;根据Weber-AO分类B型30例,C型28例。应用改良的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并将骨折类型、骨折固定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时间与最终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为3~52个月,平均17个月。58例疗效为:优31例,良18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84.5%。除4例长时间行走有轻微疼痛外,其余患者均无疼痛。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复位的质量与疗效密切相关,判断骨折类型和选择固定方法对于提高复位质量,改善远期疗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1993年10月~2002年1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138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68例进行分析,根据病史、体征、X线征象及术后疗效进行评定。将骨折类型、骨折固定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时间、方式与功能恢复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68例患者随访2~24个月,平均12个月,优58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94.1%。结论合理的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适时、恰当的功能锻炼,可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及康复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及康复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自1999年1月~2004年10月共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126例,男81例,女45例,平均年龄36岁。根据Danis—Weber分类,A型12例,B型86例,C型28例。采用Baird—Jackson系统评价临床疗效,随访1~5a,平均18个月。[结果]优65例(52%),良44例(35%),可11例(9%),差6例(5%),优良率为86.51%。[结论]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解剖复位,结合康复治疗可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手术时机、骨折分型、手术方法及康复治疗对于踝关节骨折的远期疗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和探讨复杂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后踝固定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阐明后踝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的重要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19~68岁,平均36岁。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Ⅳ型13例,旋后外旋型Ⅲ型7例,旋后外旋型Ⅳ型12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同时定期随访,对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定。结果:3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20个月,平均14.5个月,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疗效评定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评分如下:优(90~100分)23例,良(80~89分)7例,可(70~79分)2例,差(<69分)0例。结论:后踝骨折良好的复位、坚强的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对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9月至2012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踝关节骨折合并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16~57岁,平均27.3岁;均为内踝、腓骨骨折合并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8例Tillaux-Chaput骨折经X线片确诊,7例经CT扫描确诊。依据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展型Ⅲ度11例,旋前外旋型Ⅳ度4例。采用后外侧入路,复位腓骨骨折后以钢板固定,复位Volkmann骨折后以1~2枚空心螺钉固定;采用内侧弧形切口显露内踝骨折,复位后以空心螺钉固定;于胫骨前结节做纵行切口,复位Tillaux-Chaput骨折后以空心螺钉固定。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随访8~20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36周,平均23.5周。末次随访时12例行走正常,3例轻度跛行。AOFAS评分71~94分,平均85.4分;其中优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6.7%(13/15)。3例踝关节活动受限,3例下地负重行走时疼痛不适。结论 Tillaux-Chaput及Volkman骨折多发生于旋前外展型踝关节骨折时,X线检查容易漏诊,CT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治疗要求精确复位及固定。
  相似文献   

13.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58例,男31例,女27例;平均年龄28岁。三踝骨折5例,内踝骨折27例,外踝骨折26例,其中内外踝骨折9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6例,合并腓骨下段骨折4例。单纯内、外踝骨折采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同时内外踝骨折各骨折分别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者,从腓骨向胫骨拧入1枚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胫腓关节;内踝合并腓骨下段骨折者,内踝用1或2枚可吸收螺钉,腓骨骨折用重建钢板内固定;三踝骨折者据骨折片大小分别每一骨折用1或3枚螺钉内固定。结果:5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4年,平均26个月,经Kennedy踝关节功能标准评分,优30例,良20例。无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固定钉松动、踝穴不稳定、畸形愈合,无明显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可吸收螺钉是种新型内固定材料,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好,可免除二次手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影响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行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97例闭合性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Dan-ish-Weber分类:A型9例,B型58例,C型30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3例,拉力螺钉固定6例,钢板螺钉系统固定39例,钢板螺钉+拉力螺钉固定15例,钢板螺钉系统+拉力螺钉+腓骨钩固定34例.对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类型及治疗方法等6个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97例患者术后获3.5个月~9年(平均46.3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平均为90分(65~95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症和骨折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OR值及95% CI分别为0.005、1.073、1.017~1.203,0.019、0.134、0.063~0.351,0.005、1.274、1.171~1.439).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仅年龄和骨折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OR值及95% CI分别为0.008、1.503、1. 391~1.701;0.007、1.247、1.153~1.394). 结论 影响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和骨折类型.及时发现可能导致踝关节不稳定的因素,正确判断骨折的类型、明确有无伴随韧带损伤并选择适合的固定方法,是防止日后继发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经皮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Maisonneuve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继东 《中国骨伤》2007,20(5):335-336
M aisonneuve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踝关节损伤,表现为腓骨近段(上1/3部位)骨折,下胫腓韧带撕裂,外踝与胫骨下端分离,向外后方移位,三角韧带前部纤维撕裂或内踝骨折,内踝与距骨分离。自1999年7月至2005年7月采用可吸收螺钉经皮内固定治疗18例,术后配合U形石膏固定,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32·7岁;致伤原因:摩托车伤7例,行走扭伤6例,运动伤5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 h~13 d,平均2·3 d。腓骨损伤部位为腓骨干上段骨折11例,腓骨颈骨折5例,上胫腓联合分离2例。合并内踝骨折4例,内踝并后踝骨折1例。2…  相似文献   

16.
向君华  曾荻洵 《中国骨伤》2007,20(9):633-634
踝部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1]。自1998年4月至2004年3月收治单纯前踝骨折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18~24岁;左侧3例,右侧2例。受伤至住院时间为2h~1d,均为训练时从高处跳下垂直暴力所致。按Lauge-Hansen分类系统踝关节骨折分为  相似文献   

17.
自1999年-2002年,我们对45例踝部骨折脱位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可吸收螺钉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4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1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男9例,女7例;年龄21~62岁,平均35岁;其中三踝骨折4例(AO分型:B型2例,C型2例),内外踝骨折8例(AO分型均为B型),单纯内踝骨折2例,单纯外踝骨折2例(1例为AO分型A型,另1例为外踝Maisonneuve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和内侧三角韧带损伤).所有涉及外踝的骨折患者只有AO分型A型骨折采用2枚2.7 mm可吸收螺钉或1枚2.7mm可吸收螺钉辅助1枚1.5 mm可吸收棒固定,其余均采用接骨板螺钉固定.内踝骨折采用2~3枚3.5mm或4.0mm可吸收螺钉固定.1例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2枚4.5 mm可吸收螺钉贯穿下胫腓固定.后踝骨折采用l~2枚4.0mm或4.5 mm可吸收螺钉从前向后固定.结果 16例患者术后获1.5~4.0年(平均2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3.0个月,无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未出现伤口并发症.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标准评分评定疗效:优14例,良2例. 结论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好,无需行二次内固定取出手术,但要慎重选择骨折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