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总结连续259例瓣膜替换手术无死亡经验,以期提高手术疗效,避免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2000年1月-2005年8月,连续施行259例瓣膜替换术。男137例,女122例。年龄10~71(41.69±10.57)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35例,退行性16例,马凡综合征7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术前心功能Ⅱ级46例,Ⅲ级141例,Ⅳ级72例。心胸比率0.64~0.91(0.73±0.09)。单纯二尖瓣替换133例,主动脉瓣替换59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替换63例,其他4例。结果本组259例病人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瓣膜病患者大部分术前心功能较差,围手术期有一定死亡率。如果术前严格准备,术中做好心肌保护,并做到手术操作精细、准确,术后维护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时防治并发症,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巨大心脏瓣膜换术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巨大心脏(CTR〉0.70)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作者回顾性分析了33例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及随访结果,33例病人中,心功能Ⅲ级22例,Ⅳ级11例,其中属心源性恶液质7例,巨大左室(EDD〉70mm)11例,手术方式:二尖瓣替换术(MVR)17例,主动脉瓣替换术(AVR)3例,AVR+MVR13例,并行三尖瓣成形术11例,术后早期死亡2例,(6.1%),长期生存的31例中,心功能I级13例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替换是心脏外科常见手术之一,其作为一个重大生活事件可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致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为此,笔者对本院心胸外科自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100例心脏瓣膜替换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心理反应观察,并进行有效沟通,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重症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术前病史长,心功能代偿差,多合并中或重度肺高压,增加了麻醉处理的困难性。本文报道1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变围术期麻醉处理的特点,并对如何维持循环稳定等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l临床资料1.互一一w资料:18例重症瓣膜置换中男8例,女10例,年龄42-53岁,均为风湿性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心功能Ill级8例,IV级10例,合并中与重度肺高压15例,房颤11例,心衰6例。术前进行1周或以上的强心利尿、吸氧、能量极化液(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配制)等心肌保护处理,使心功能调节到最佳状态再行手术。1.2麻醉与… 相似文献
9.
我院1984年11月以来对14例心功能为Ⅳ级的危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施行了瓣膜替换术,其中12例行二尖瓣替换,2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替换。由于重视了围术期处理,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4例中男3例,女11例。年龄11~36岁。病程1~20年。均有反复心衰及长期应用强心利尿药物史。有不同程度肝脾肿大、颈静脉怒张及双下肢浮肿。12例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2例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功能均为Ⅳ级。6例心胸比率>0.70。8例心电图为房颤。 相似文献
10.
巨大心脏病人瓣膜替换围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1月至1998年8月,我们共为16例巨大心脏病人行瓣膜替换手术,由于对围术期的处理进行改进,使手术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28岁~43岁。其中风湿性瓣膜病1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风湿性心脏病人除有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以外,伴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例,三尖瓣关闭不全8例。X线胸片均显示两肺中、重度瘀血,心胸比例:070~079者7例,080~089者7例,090以上3例。心电图:窦性心律2例,心房纤颤14例,左右心室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11.
瓣膜替换术围手术期心肺功能维护魏大中马冬春我院自1992年11月至1995年10月共施心瓣膜替换术48例,其中重症者39例,占同期手术者81%。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18~53岁,平均37岁;病程4~23年;有反复心... 相似文献
12.
心脏瓣膜替换围术期血小板与纤溶系统的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对瓣膜替换患者围术期血小板、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心脏瓣膜替换患者12例,用ELISA法检测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D-二聚体含量,结合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比较瓣膜替换不同时点血小板与纤溶系统的活化程度。结果:CPB过程中及CPB后早期血浆GMP-140,D-二聚体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在CPB中明显下降,CPB后短期内回升至正常范围,血浆GMP-140比血小板计数的恢复明显滞后。结论:CPB后早期机体处于低凝状态,血小板功能的恢复要晚于数量的恢复。临床应重视血小板计数正常的术后早期出血。 相似文献
13.
风湿性心脏病在我国成人各种病因心脏手术中占首位,其特点是病史长、心功能差,术后易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律紊乱、电解质失调等并发症。我们1998年8月-2000年6月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31例,现就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对导致再次心脏瓣膜手术围术期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201例行再次心脏瓣膜手术的原始资料。对术前14个变量作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引起围术期死亡的主要相关因素依次为:手术年代,首次手术类型,术前心功能,心胸比例,年龄,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心电图有左室肥大伴劳损或右室肥大伴劳损。结论 再次心脏瓣膜手术围术期死亡与上述因素有关。针对这些相关因素而采取某些避免或相应处理措施。可望降低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心脏肿瘤切除病患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胸外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心脏肿瘤切除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9),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实行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66.67%,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心脏肿瘤切除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不适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效果.方法 对236例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术后和出院相关的健康指导.结果 236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均治愈出院,没有发生大出血、血栓栓塞、瓣膜功能失效及围手术期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有针对性做好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的健康教育,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8.
心脏瓣膜置换32例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桂荣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17(3):61-63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患术前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术后加强循环、呼吸、心功能的监护,抗凝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术后发生左心衰竭2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3人8次有一般性出血现象(如月经过多、牙龈出血等),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现象,未发生瓣膜血栓及全身栓塞。术后8~12h拔除气管内插管后6h进流食,全部治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健康教育指导,术后加强循环、呼吸、心功能的监护及抗凝治疗,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我院1986年至1992年间实施的17例瓣膜替换术,全部病人无早期死亡,无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发生,早期并发症主要有心律失常,心功能的不全和肺不张,文章强调良好而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时防治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结合病例,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导致再次心脏瓣膜手术围术期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析201例行再次心脏瓣膜手术的原始资料,对术前14个变量作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引起围术期死亡的主要相关因素依次为:手术年代、首次手术类型、术前心功能、心胸比例、年龄、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心电图有左室肥大伴劳损或右室肥大伴劳损.结论再次心脏瓣膜手术围术期死亡与上述因素有关.针对这些相关因素而采取某些避免或相应处理措施,可望降低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