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述近十年来关于即刻种植后种植体周围牙槽嵴垂直向和水平向的早期改建的相关文献,为即刻种植提供可靠的临床指导.方法 使用MeSH主题词在PubMed上搜索2000-01-0l至2011-12-30的电子英文文献,对相关的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进行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0篇,其中9篇为前瞻性研究,1篇为回顾性研究.即刻种植无法阻止牙槽嵴的生理性改建,虽然不能减少牙槽嵴水平向吸收,但有可能减少牙槽嵴垂直向吸收.结论 在选择即刻种植的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新鲜拔牙窝颊侧骨壁的厚度以及种植体植入应偏舌(腭)侧及牙槽嵴根方的位置,即刻种植后牙槽嵴垂直向吸收减少有利于软组织美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上颌前牙区不同骨条件种植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四例上颌前牙区不同骨条件下种植方式的选择方法,探讨上颌前牙区骨量对选择种植修复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四例上颌前牙区不同骨条件的患者.对上颌前牙区骨量无缺损的患者,行即刻拔牙同期植入种植体技术;对上颌前牙区唇侧骨板部分缺损的患者,行即刻拔牙同期植入种植体,并应用GBR技术诱导成骨;对上颌前牙区骨厚度为3mm的患者,行骨劈开后同期植入种植体技术;对上颌前牙区骨厚度约1mm的患者,一期行异体骨骨增量技术,二期植入种植体.结果:四例患者术后种植体愈合良好,修复治疗后对修复效果均满意.讨论:上前牙缺失的患者,缺牙区牙槽嵴往往较窄,常规备孔植入种植体的方法通常比较困难,而且患者对前牙美学区的种植修复效果要求较高,因此,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是影响种植体的骨结合及最终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细致的术前设计、术中操作和修复设计,可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拔牙后牙槽嵴的高度、宽度以及周围软组织的保存对于缺牙部位进行种植修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牙齿拔除后,拔牙窝内新生骨一般无法达到原牙槽嵴的水平,唇颊侧骨板受到的损害尤其严重,造成种植体植入时骨量不足。牙槽嵴位点保存的目的是在拔牙后能有效地保存剩余牙槽嵴的高度、宽度以及相应软组织量,为随后的种植手术和修复提供足够的骨量和美学基础。本文对牙槽嵴位点保存技术及相关的移植材料在骨内种植体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以及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侧植入的微种植体周围组织结构。方法 收集34名患者的CBCT数据。上颌测量不同植入角度的颧牙槽嵴厚度及种植体与上颌平面间的距离;下颌测量不同植入高度牙槽骨各部位的最小植入角度以及颊侧骨厚度。结果 ①上颌距离平面13~17 mm植入微种植体,植入角度为40°~75°,上颌颧牙槽嵴厚度为(4.7±0.3)mm~(8.1±0.1)mm。②在下颌不同的植入点中,距离平面11 mm时植入角度应大于82°,距离平面16 mm时,植入角度应大于51°;距离平面11 mm第二磨牙颊侧牙槽骨厚度最小,距离平面16 mm时最大。③不同植入点中,以距离平面16 mm植入时至下颌神经管上缘的平均距离最小,为(9.0±1.6)mm。结纶 ①为保证上颌颧牙槽嵴骨厚度至少6 mm且不触及上颌窦底壁,理想的植入位置为距离上颌平面13~16 mm,植入角度55°~75°。②在第二磨牙近中根颊侧植入微种植体时,建议植入点与平面距离大于12 mm,植入最小角度依不同植入点而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新鲜拔牙窝内植入不同深度种植体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 6只成年拉布拉多犬的双侧前磨牙拔除后,立即将24颗种植体以不同深度植入拔牙窝内。将Straumann®骨水平种植体按以下不同深度植入拔牙窝—颊侧牙槽嵴下2 mm,颊侧牙槽嵴下1 mm,与牙槽嵴齐平,以及颊侧牙槽嵴上方1 mm。愈合6个月后采集样本,获得未脱钙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测量,获得垂直骨吸收和生物学宽度。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种植体均获得成功骨结合。骨吸收以种植体植入牙槽嵴下2 mm处最显著(P<0.05)。以不同深度植入时,生物学宽度无显著差别。结论 在新鲜拔牙窝内植入种植体时,不同植入深度对骨吸收有影响。当植入深度为骨下2 mm时,骨吸收最多。  相似文献   

6.
由于种植体生物相容性的不断改良和完善,目前的牙种植体均能获得理想的可预期的骨结合,在新拔除患牙的牙槽窝内即刻植入种植体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术式拔牙后即刻种植可有利于减少外科手术次数,有利于牙槽嵴骨量的保存,降低治疗费用并减少缺牙时间,更易被患者接受.但由其解剖生理因素决定,牙槽嵴在牙缺失后通常要出现唇侧骨板的吸收萎缩,这常导致种植体唇面暴露,出现美学上的问题.即刻种植的同时,在充分理解和使用引导骨再生原理的基础上配合骨增量材料的应用才能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本文就我们的临床体会结合文献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拔牙位点保存在种植体植入之前保存拔牙后的牙槽嵴和软组织、预防拔牙后的牙槽嵴吸收,并改善骨和软组织质量的效果。方法:29例前牙和前磨牙单颗牙位点,拔牙后即刻向拔牙窝内植入去蛋白牛骨基质,游离移植腭粘膜瓣覆盖并初期创口关闭。6个月之后植入种植体,4个月之后修复。测量骨的颊舌向厚度和高度变化,以及龈乳头的高度变化。结果:牙槽窝粘膜及骨愈合良好,成功完成最终种植修复。结论:位点保存技术可以成功实现拔牙窝骨愈合,减少因拔牙造成的骨缺损,有利于提高种植的成功率,降低GBR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CBCT技术分析骨劈开手术后种植体唇侧骨板垂直骨吸收特点及与水平向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9例上前牙种植患者,共26个种植牙位,牙槽嵴宽度均在3~5 mm之间,采用骨劈开手术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种植Ankylos种植体,患者种植修复完成时和2年后复诊时均拍摄锥形束CT,观察唇侧骨板吸收特点,并根据统计学分析唇侧垂直骨吸收与牙龈退缩的相关性,及与骨板水平向厚度的相关性。结果:种植体唇侧骨板垂直骨吸收与牙龈的退缩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唇侧骨板颈部水平向厚度也有相关性。结论:种植治疗时骨劈开技术能够有效增宽牙槽嵴宽度,种植体颈部唇侧骨板水平向厚度是唇侧骨板垂直骨吸收与牙龈退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上颌前牙区牙槽嵴骨劈开增量同期种植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骨劈开增宽上颌前牙槽嵴 ,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患者 ,缺失上前牙1~4颗 ,有充足的牙槽嵴高度 (>13mm) ,但牙槽嵴骨厚度仅2~3mm ,采用骨劈开术 ,形成唇侧骨瓣。在唇侧骨瓣与腭侧骨板间植入3.4~4.5mm直径的Frialit-2种植体共25枚,骨板间隙充填Bio -Oss骨粉 ,覆盖Bio -Gide胶原膜或纯钛膜 ,无张力下缝合黏骨膜瓣。术后第10天和6个月时拍X线根尖周片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状况 ,并于术后6个月时行Ⅱ期手术 ,翻开软组织瓣 ,检查骨增量效果和种植体稳固性 ,测量牙槽嵴骨的宽度和拆除钛膜。结果 :1枚种植体术后1个月脱落 ,其余种植体稳固 ,且完全被骨质包埋 ,X线根尖周片证实种植体骨结合良好 ,牙槽嵴宽度增加达3~5mm ,平均增宽4.4mm。Ⅱ期手术时种植体成活率96 %。24枚种植体完成金属烤瓷修复 ,经2年的追踪观察,无一种植体松动或脱落。结论 :当前牙区牙槽嵴骨厚度2~3mm时 ,采用骨劈开术增宽牙槽嵴 ,使植种植体获得同期植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美学区种植同期应用异种骨行引导骨再生(GBR)术后愈合期间的唇侧骨改建。方法: 纳入2015年9月—2016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种植科行GBR同期种植体植入的上前牙23例。术前、手术当天及二期手术阶段拍摄锥形束CT(CBCT),记录牙龈厚度(>2 mm或≤2 mm)、骨质分类及使用的屏障膜。利用iCAT Vision数字化软件对种植体颈部肩台下2 mm(C)、体部中点(M)及根尖处(A)唇侧骨板进行测量,测量线与种植体长轴垂直。将纵切线向近中及远中各移动1 mm,得到新的纵切面,以同样方法测量唇侧骨板厚度并记录数值。在术前CBCT上测量牙槽嵴形态特征,记录牙槽嵴高度、倒凹深度及牙槽嵴宽度。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种植体肩台下2 mm、体部中点及根尖处的平均骨吸收值分别为(0.70±0.59)mm、(0.85±0.72)mm和(0.55±0.51)mm,吸收率分别为23.07%、18.53%和12.97%。与植骨吸收相关的自变量中,相关分析表明,倒凹深度和年龄与植骨吸收量显著相关(P<0.05);将所有变量纳入多重线性回归并行逐步回归分析,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倒凹深度(P<0.05)。结论: 美学区种植同期应用异种骨行GBR术后愈合期间唇侧会有一定程度的骨吸收。患者年龄及牙槽嵴倒凹对GBR术后愈合期内种植体唇侧骨板的改建具有一定影响。牙槽嵴倒凹越大,GBR术后愈合期内唇侧骨板吸收越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