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琴 《吉林医学》2011,32(23):4810-4811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解颗粒对疱疹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64例疱疹性咽炎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豉翘清解颗粒对小儿疱疹性咽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田冬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7):560-561
疱疹性咽炎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我院儿科自2005年5月-2007年5月应用炎琥宁静脉点滴治疗小儿疱疹性咽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全年都可发生,幼年期发病最多,主要侵犯鼻及鼻咽部。疱疹性咽炎是本病的特殊类型,是重症上感,表现为高热、咽部红、出现疱疹和溃疡,系病毒感染所致。我院儿科2003年6月-2004年6月,应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凯旋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7):151-151
小儿疱疹性咽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检查时,可见患儿上腭、口腔黏膜、咽后壁、扁桃体等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小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大约在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治疗多以抗病毒为主。我门诊部于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应用板蓝根注射液加口服中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炎25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引起常见病,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查体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疱疹.目前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病呈增加趋势,甚至有称其为"隐形的手足口病".我们应用双黄连冻干粉针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疾病,是儿科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是一种病毒—柯萨奇A组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亦可引起。2006年4月~2007年4月,我院儿科共收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35例,经过阿昔洛韦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加强健康教育,患儿痊愈出院,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抗体及心肌酶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淑兰  李堂  赵爱芹  赵剑锋  孙志翠 《吉林医学》2011,32(16):3204-3205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心肌酶谱检测以及临床意义。方法:以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柯萨奇病毒IgG抗体滴度升高4倍或以上的30例为观察组,以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进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测。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酶谱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柯萨奇病毒IgG抗体滴度升高结合临床表现可诊断疱疹性咽峡炎,部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可存在并发症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疱疹性咽炎是小儿夏秋季节常见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表现为发热、咽疼、伴有或无头疼、呕吐等全身症状。主要进行对症处理。近 2年我们采用肌肉注射α - 2b干扰素治疗本病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8月在我科就诊的疱疹性咽炎患儿 1 70例 ,均具有突然发热、拒食的主诉 ,年长儿诉咽疼 ;在咽部、扁桃体及软腭上可见灰白色疱疹和 (或 )浅溃疡 ;病变局限于咽峡部而不波及口腔前部 ;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其中男 92例 ,女 78例 ,年龄 6个月至 9岁 ,病程 1 2小…  相似文献   

9.
王巧燕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Z1):150-151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小儿发病率高,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流涎、咽部疱疹及溃疡。患儿常因疼痛而哭闹、拒食,严重者可发生脱水或并发肺炎、脑炎等,故应早期给予有效治疗,但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我院用小儿复方氨基酸佐治疱疹性咽峡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宋慧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309-2310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多见于1岁~3岁小儿,主要以发热38~40℃,齿龈、唇内、舌、颊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疱疹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疾病[1]。近2年来我院儿科采用康复新液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5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栀花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炎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疱疹性咽炎是小儿较为常见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我们用黄栀花口服液治疗,并设双黄连口服液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柯萨奇A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时急起高热,因口腔疱疹或溃疡而引起咽痛、流涎、厌食,无特殊疗法.本科1999-2004年用思密达佐治疱疹性咽峡炎44例,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更昔洛韦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强,流行快,小儿发病率高,多见于夏秋季.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流涎、咽腔充血,咽腭弓、腭垂、软腭等处有2~4 mm大小疱疹,周围有红晕.感染严重者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脑炎等多种并发症,故早期治疗甚为重要.近2年来我科应用更昔洛韦雾化吸入治疗该病患儿,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病毒感染占90%,而病毒感染则以上呼吸道为主,有普通感冒、咽炎、喉-气管-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婴儿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以及流行性胸痛(pleurodynia)等。1.引起肺炎的病毒不多见,其中以流行性感冒病毒为常见,其他为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某些肠道病毒,如柯萨奇、埃可病毒等,以及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风疹、麻疹等病毒。  相似文献   

15.
外阴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简称HSV)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HSV分为Ⅰ、Ⅱ两型,生殖器疱疹则90%由HSV-Ⅱ型引起。这种病毒多存在于皮肤和粘膜的渗出液、精液以及宫颈或阴道的分泌物中,有很强的传染性,通过性接触感染后,引起原发性生殖器疱疹。  相似文献   

16.
289例单纯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治疗与抗生素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本文所指单纯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无合并细菌感染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疱疹性咽峡炎以及咽结膜热。2006年6~12月,笔者对289例单纯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单纯抗病毒治疗和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性小儿急性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 virus,EV71),以及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es,CoxA)组4、5、9、10、16型和B组2、5型、艾柯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等20多种病毒引起,其中以EV71和CoxA16最为常见。该病多发于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为多见。可引起皮肤黏膜皮疹、疱疹或溃疡,  相似文献   

18.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强,流行快.小儿发病率高,多见于夏秋季。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流涎、咽腔充血,咽腭弓、腭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疱疹,周围有红晕。感染严重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脑炎等多种并发症,故早期治疗甚为重要。近2年来我科应用更昔洛韦雾化吸入治疗该病患儿,疗效显。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 新生儿惊厥是由很多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病因较复杂。其病因按有无感染分为感染性惊厥(热性惊厥)和非感染性惊厥(无热性惊厥);按病变部位分为颅内性惊厥和颅外性惊厥。一、感染性惊厥 1.病毒性脑炎或病毒性脑膜脑炎 (1) 出生前(胎内)病毒感染:孕母感染病毒血症,病毒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引起胎儿病毒血症发生胎儿病毒性脑炎或病毒性脑膜脑炎致脑部炎性或变性病变而产生惊厥。常见有风疹病毒和巨细胞包涵体病毒。 (2) 出生时(产道)病毒性感染;单纯性疱疹是女性生殖道内一种复发性感染,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头部等皮肤损伤而招致感染,发生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脑炎。  相似文献   

20.
<正>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特殊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主要症状,感染性较强,传播快,虽为自限性疾病,但由于可散发或流行,仍需及时治疗。2009年1月~12月我们在门诊用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者30例,取得比较满意效果,现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