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评价11岁牙龄儿童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第二恒磨牙的萌出位置和发育阶段,分析其与不同矢状骨面型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牙龄11岁错畸形患者74例(根据Becker牙龄评价标准确定牙龄)。根据患者矫治前数字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3组患者的SNA角、SNB角、ANB角以及APDI值,依据测量值将其分为骨性Ⅰ类组、下颌骨骨性Ⅱ类组和上颌骨骨性Ⅲ类组。同时根据头颅侧位X线片和数字化曲面断层X线片,测量第二磨牙的萌出高度、角度和发育阶段。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1岁牙龄儿童在不同矢状骨面型中,上下颌第二恒磨牙萌出高度、角度和发育阶段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PP长度与上颌第二恒磨牙的萌出高度及发育阶段呈正相关性(P<0.01),与萌出角度呈负相关性(P<0.05);GM长度与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的发育阶段呈正相关性(P<0.01),但与下颌第二磨牙的萌出高度和角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11岁牙龄组的第二恒磨牙萌出高度、角度、发育阶段与不同矢状骨面型相关性分析可推断,11岁牙龄组儿童上颌骨长度越长,上颌第二磨牙萌出高度越高,萌出角度越小,发育时间越早;下颌体长度越长,上下颌第二磨牙发育越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评价同一牙龄组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第二恒磨牙的发育及萌出状态特征,探讨其与不同矢状骨面型关系。方法选取近3年口腔科门诊错牙合畸形患者74例,其中男32例、女42例,牙龄11岁(根据Becker牙龄评价标准确定)。将患者分为骨性Ⅰ类(28例)、下颌骨骨性Ⅱ类(23例)和上颌骨骨性Ⅲ类(23例)3组。观测、描记、测量数字化X线曲面断层片和数字化头颅侧位片,确定第二恒磨牙发育状况(Nolla评价)及萌出位置。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并分析。结果 11岁牙龄不同矢状骨面型组别上下第二恒磨牙发育阶段(Nolla评价)及萌出高度和角度未见显著差异(P均〉0.05)。PP长度与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的发育阶段(Nolla)及萌出高度呈正相关(r1=0.284,P〈0.01;r2=0.288,P〈0.01;r3=0.233,P〈0.05),而与上颌第二恒磨牙的萌出角度呈负相关(r=-0.236,P〈0.05)。GM长度和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的发育阶段呈正相关(r1=0.309,P〈0.01;r2=0.328,P〈0.01)。11岁牙龄ANB角和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高度呈正相关(r=0.205,P〈0.05)。结论 11岁牙龄不同矢状骨面型的儿童,第二恒磨牙发育早晚、萌出高度和角度未见差异。11岁牙龄儿童PP长度越大,第二恒磨牙发育的越早,萌出高度越高、角度越小。GM长度越大,第二恒磨牙发育的越早。11岁牙龄的儿童ANB角越大,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高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正畸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骨性Ⅱ类错(牙合)表现为发育过度的上颌骨和/或伴下颌后缩;牙性Ⅱ类错(牙合)表现为磨牙远中关系,可伴前牙覆盖过大.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可利用其生长发育潜力通过功能矫形的方法前导后缩的下颌骨;严重骨性畸形的患者则需要成年后通过正颌手术纠正异常颌骨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拔除单侧上颌第二磨牙配合改良摆型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解除前牙拥挤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选择面型较好的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同时伴前牙3~5mm拥挤的患者20例.单侧拔除上颌第二磨牙后,利用摆型矫治器推上颌第一磨牙远移获得间隙排齐前牙.治疗中拔牙侧的上颌第三磨牙近中迁移代替被拔除的第二磨牙.结果 所有病例前牙拥挤解除,磨牙建立中性关系.结论 拔除第二磨牙后,摆型矫治器推第一磨牙远移效果快,前牙未发生唇倾.治疗结束时16例年龄较大患者第三磨牙已萌出建牙合.4例未萌出,但第三磨牙已近中移动于第一磨牙颈部位置.  相似文献   

5.
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牵引上颌骨向前移动,矫治2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结果 所有患儿前牙反(牙合)解除,磨牙关系中性,面形得到明显改善.疗程5~9个月,平均7.6个月.颌骨矢状方向A点明显前移,SNA角增大,ANB角增大,上颌骨明显前移,上颌骨长度增加.下颌稍有顺时针旋转.提示上颌前方牵引是矫治儿童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固定矫治技术垂直开大曲复合牙合垫在轻至中度上颌发育不足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上前牙区拥挤矫治的可行性。方法应用上述方法对2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诊断为轻至中度上颌发育不足为主伴前牙萌出问腺不足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治。结果经过6.8~12.6个月,平均9个月的治疗后,25例患者的磨牙关系均达到安氏Ⅰ类,侧貌改善,阻生萌出间隙不足的前牙均能顺利萌出或经牵引至正常牙列位置,前后牙覆牙he覆盖关系正常。结论固定矫治技术垂直开大曲复合he垫能有效矫正轻中度上颌发育不足伴发前牙区萌出间腺不足骨性安氏Ⅲ类错he。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鸦合不拔牙矫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处于青春期的患者用肌激动器和固定矫治器双期治疗.11例上颌轻中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的安氏Ⅱ类错鸦合推磨牙向后矫治,4例侧貌直面型上下切牙角度较小,牙列轻中度拥挤用固定矫治器,唇倾前牙.结果5例双期治疗侧貌改善明显,Ⅱ类关系矫治为Ⅰ类关系.15例牙列轻中度拥挤矫治为Ⅰ类关系,侧貌基本保持不变.结论以下颌后缩为主、非高角的青春期病例及直面型、非高角、面下1/3正常、上牙列轻中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的病例为安氏Ⅱ类错鸦合不拔牙矫治适应证.重度拥挤、高角、严重上颌发育过度则为禁忌.  相似文献   

8.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采取拔牙与不拔牙矫治的争论由来已久,而且现在仍然是争论的问题之一.笔者对7|7尚未萌出的此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采用不拔牙进行矫治:用直丝弓矫治器,通过推上磨牙向后的方法,矫治其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以及磨牙远中(牙合)关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上颌第一恒磨牙在颌骨中矢状位置的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探讨错畸形的病因.方法 随机选取120例未经治疗的错畸形病人(安氏Ⅰ类、Ⅱ类)拍摄颅脑侧位X线片,描记相应标的志点,确定上颌第一恒磨牙相对于颅骨和上颌骨的矢状位置,并将其与年龄、颅底长度和上颌体长度等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上颌第一恒磨牙相对颅底的矢状位置与病人年龄、上下颌平面角和上颌骨长度呈明显的相关关系(r=0.364~0.446,P<0.05),上颌第一恒磨牙在上颌骨中的位置与年龄、颅底长度、上颌体长度等所有研究因素无相关性(r=0.020~0.116,P>0.05).结论 上颌第一恒磨牙相对颅底的位置随年龄和上颌骨长度的增加而前移,随上下颌平面角的增加而后移.年龄、颅底长度、上颌体长度等研究因素对于上颌第一恒磨牙在颌骨中的矢状位置均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错鸦合不拔牙矫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 :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处于青春期的患者用肌激动器和固定矫治器双期治疗。 11例上颌轻中度拥挤 ,上颌第二磨牙未萌的安氏Ⅱ类错鸦合推磨牙向后矫治 ,4例侧貌直面型上下切牙角度较小 ,牙列轻中度拥挤用固定矫治器 ,唇倾前牙。结果 :5例双期治疗侧貌改善明显 ,Ⅱ类关系矫治为Ⅰ类关系。15例牙列轻中度拥挤矫治为Ⅰ类关系 ,侧貌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以下颌后缩为主、非高角的青春期病例及直面型、非高角、面下 1/ 3正常、上牙列轻中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的病例为安氏Ⅱ类错鸦合 不拔牙矫治适应证。重度拥挤、高角、严重上颌发育过度则为禁忌。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牵引上颌骨向前移动,矫治2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结果所有患儿前牙反牙合解除,磨牙关系中性,面形得到明显改善。疗程5~9个月,平均7.6个月。颌骨矢状方向A点明显前移,SNA角增大,ANB角增大,上颌骨明显前移,上颌骨长度增加。下颌稍有顺时针旋转。提示上颌前方牵引是矫治儿童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牵引上颌骨向前移动,矫治2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结果所有患儿前牙反牙合解除,磨牙关系中性,面形得到明显改善。疗程5~9个月,平均7.6个月。颌骨矢状方向A点明显前移,SNA角增大,ANB角增大,上颌骨明显前移,上颌骨长度增加。下颌稍有顺时针旋转。提示上颌前方牵引是矫治儿童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应用固定矫治技术垂直开大曲复合牙合垫在轻至中度上颌发育不足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上前牙区拥挤矫治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上述方法对 2 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 ,诊断为轻至中度上颌发育不足为主伴前牙萌出间隙不足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治。结果 经过 6.8~ 12 .6个月 ,平均 9个月的治疗后 ,2 5例患者的磨牙关系均达到安氏Ι类 ,侧貌改善 ,阻生萌出间隙不足的前牙均能顺利萌出或经牵引至正常牙列位置 ,前后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结论 固定矫治技术垂直开大曲复合牙合垫能有效矫正轻中度上颌发育不足伴发前牙区萌出间隙不足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前推上颌恒磨牙向后导致上颌第二恒磨牙锁(牙合)的可能性.方法 研究组:推磨牙向后的患者16例;对照组:未经正畸治疗的患者130例.两组皆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研究组分别测量推磨牙向后之前和第二磨牙建(牙合)时的牙弓后段可用间隙和拥挤度,对照组测量治疗前的牙弓后段可用间隙和拥挤度.比较两组上颌第二磨牙发生锁(牙合)的构成比、两组上颌第二磨牙发生锁(牙合)和无锁(牙合)者其牙弓后段拥挤度的差异、以及牙弓后段拥挤度与锁(牙合)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发生锁(牙合)的比例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上颌第二磨牙发生锁(牙合)者其牙弓后段拥挤度均大于无锁(牙合)者;牙弓后段拥挤度与锁(牙合)形成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前推上颌恒磨牙向后可能导致上颌第二恒磨牙锁.  相似文献   

15.
秦朴  杜跃华  肖遥  赵蔚萍 《重庆医学》2007,36(4):312-313
目的 评价前庭盾对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对25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上颌骨向前生长受到抑制,下颌骨生长得到充分表达,上下颌骨矢状不调得以改善.上颌第1恒磨牙伸长并向远中移动,上颌切牙唇倾角度减小,第1恒磨牙关系恢复至中性(牙合),覆(牙合)、覆盖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同时发现,腭平面角、腭平面角、下颌平面角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庭盾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有明显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正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8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分别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和单纯直丝弓(牙合)间牵引矫正技术,比较由安氏Ⅱ类(牙合)关系转变为安氏Ⅰ类(牙合)关系的时间.结果 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平均3个月时间,使咬(牙合)打开上下磨牙达接触,覆(牙合)覆盖减少,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牙合)关系调整为安氏Ⅰ类(牙合)关系.对照组平均时间为5个月,二者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临床疗效较好,能缩短矫正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为总结使用方丝弓技术对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拔 4⊥4 牙矫正的疗效,对21例年龄在14~16岁的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上颌前突、下颌轻度后缩病例,采用上颌拔除4⊥4牙、下颌不拔牙.依据方丝弓技术矫治原则和矫治顺序进行矫治.结果 ,21例骨性Ⅱ类1分类患者,平均矫治时间为16个月,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磨牙关系由Ⅱ类改正为完全远中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尖窝关系良好.ANB角由(5.2°±2.5°)矫正为(3.1°±1.5°);代表面部软组织侧貌外形的Z角由(61.4°±4.0°)改变为(75.6°±5.0°).临床应用方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拔 4⊥4 牙,矫正时间短,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正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8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分别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和单纯直丝弓(牙合)间牵引矫正技术,比较由安氏Ⅱ类(牙合)关系转变为安氏Ⅰ类(牙合)关系的时间.结果 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平均3个月时间,使咬(牙合)打开上下磨牙达接触,覆(牙合)覆盖减少,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牙合)关系调整为安氏Ⅰ类(牙合)关系.对照组平均时间为5个月,二者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临床疗效较好,能缩短矫正时间.  相似文献   

19.
因上颌磨牙前移所致的安氏Ⅱ类错合患者常出现上前牙区轻、中度牙列拥挤,如无严重骨性畸形及生长型异常,临床上常采用推上颌磨牙远移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早期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前方牵引矫治进行疗效评价.方法 对28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进行矫治,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上颌前方牵引可有效地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是早期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