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云南玉溪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本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几种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现状,重点讨论培氟沙星的耐药性变迁。方法就本院1999年1月至2004年8月从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335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几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作动态分析。结果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培氟沙星的耐药率已由1999年的0上升到2004年的98.1%(P<0.01),MIC90≥4mg·L-1;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呋喃妥因以及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均相对较低,MIC90分别为≤4、8、4、4、32和10mg·L-1。结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培氟沙星的耐药率上升迅速;临床需加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医师用药,从而提高对甲型副伤寒的防治水平。方法对分离的100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药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最好,耐药率最低,对复方磺胺甲恶唑的敏感率最低,耐药率达60%。结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作为本地区治疗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首选药物之一,药物敏感率高,耐药率低,临床医师应在药敏检测结果指导下用药。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本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笔者对我院分离的6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药敏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010至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流行病学和腹泻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地区2010至2013年腹泻监测系统采集的1538例腹泻病例样本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538例腹泻病例样本分离出86株沙门菌株,共分为5种血清群、34种沙门菌型。其中优势血清群为 B 群(33.72%),山夫登堡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两种血清型检出率最高,分别占18.61%、8.14%。药敏试验显示耐药菌株除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完全敏感外,对其余19种抗生素均产生一定耐药性,其中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水平最高(23.26%、22.09%)。26株菌为耐药菌株中,53.85%(14株)的耐药菌株同时对3种以上(含3种)抗生素耐药,38.46%(10株)的耐药菌株同时对4种以上(含4种)抗生素耐药,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血清型集中在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印第安纳沙门氏菌及奥雷宁堡沙门氏菌。结论本地区腹泻患者检出沙门菌属以山夫登堡沙门氏菌最高,肠炎沙门菌次之;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最高,同时各血清型沙门菌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及严重的多重耐药;应进一步加强对腹泻患者沙门菌感染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5.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质粒DNA图谱与耐药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质粒DNA图谱及其与细菌对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150株获自患者血清标本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药物敏感性和分离其质粒DNA进行图谱分析。结果 根据指纹图谱特征可将150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为4种指纹图谱类型。其中81.3%菌株具有分子量为3000bp和20000bp的两个质粒,各菌株对菌必治,庆大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氟哌酸的耐药率分别为8%-81%,但与质粒DNA图谱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150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包括4个质粒DNA图谱类型81.3%的菌株具有同源性。在所分离的菌株中以基因Ⅲ型为优势菌株,且对氟哌酸,氨苄青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是引起我市近年甲型副伤寒流行的主要菌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讨伤寒沙门菌spaO基因的关系。方法取本地区伤寒沙门菌流行株5株,副伤寒沙门菌流行株1株,进行了侵袭相关基因(spaO)的PCR产物序列测定,利用NCBI\BLASTn进行DNA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菌株2、5、6、10、11的spaO序列一致,与1995年浙江省伤寒菌株中发现spaO6序列相同,菌株14是我国甲型副伤寒菌株中的类型之一。结论显示本地区伤寒菌株基因变异度较大,存在着多个不同亲缘关系克隆系,应加强分子流行病学基础研究,才能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沙门菌所致感染性腹泻及食物中毒的主要血清型及耐药性情况,掌握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3年11月我市某腹泻病监测点感染性腹泻病例分离出的106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学鉴定,并对其对不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及耐药性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106株沙门菌鉴定出10种不同的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菌株最多;12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低为4.72%,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61.32%。结论提高对医院感染的监测,及时掌握细菌耐药的最新动态,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鼠伤寒沙门菌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6年我院收治的162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药敏数据,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共162例患儿大便分离培养出鼠伤寒沙门菌, 占同期大便分离沙门菌属的68.64%, 是沙门菌属的主要致病血清型, 其中116例(71.60%)有不洁饮食史。162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中男109例(67.28%),女53例(32.72%),年龄1.12(0.25,5.00)岁,以婴儿为主(60.49%),夏季为发病高峰(58.64%)。本组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93.21%),大便含黏液及血(90.74%);实验室检查可见大便含不同程度的白细胞(95.06%)、红细胞(88.27%)及脓细胞(58.64%),多伴血C反应蛋白增高(65.43%)及白细胞计数增高(62.96%)。162株鼠伤寒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由低到高依次为: 头孢曲松(12.96%)、环丙沙星(14.81%)、头孢噻肟(17.28%)、复方磺胺甲唑(35.80%)、氨苄西林(81.48%)。18 株(11.11%) 对3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7株(4.32%)对所有抗菌药物均敏感。结论:鼠伤寒沙门菌是沙门菌属的主要致病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好发于1岁以内的婴儿,夏季为发病高峰。本地区鼠伤寒沙门菌有耐药株及多重耐药株,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含酶抑制剂的第三代头孢菌素较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项检验结果对临床诊疗甲型副伤寒患者的意义。方法对113例甲型副伤寒患者进行血细胞计数、血培养、肥达试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13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减少者不明显,但其中以嗜酸细胞减少者明显,占80.26%。从患者血培养瓶中分离培养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06株,占93.1%。肥达试验阳性率为40%。106例甲型伤寒沙门菌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头胞二代、氨基糖苷类、红霉素100%耐药,四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头胞哌酮98.17%敏感,痢特灵99.10%敏感,头胞诺嗪、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头胞噻肟100%敏感。结论通过多项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表现来综合对是否为甲型副伤寒患者做出正确判断,通过药敏实验对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山市西北部区域沙门菌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耐药特点及其相关肠毒素基因型。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从4019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出沙门菌108株,进行血清分型及药物敏感试验,同时采用PCR方法检测其肠毒素基因(spvA、spvB、rck)。结果 108株沙门菌可分为17个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为主,分别占42.6%(46/108)和15.7%(17/108),2015年分别检出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各一株;108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61.11%)和氨苄西林/舒巴坦(49.07%)耐药率最高,未发现对亚胺培南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菌株;在108株沙门菌中,所有菌株均含有spvA基因,34株为spvB阳性,28株为rck阳性,spvB基因阳性患者其高热、便血的比率显著高于spvB阴性患者(χ2=4.185, P<0.05; χ2=6.13, P<0.05);rck基因阳性患者其高热、便血的比率显著高于rck阴性患者(χ2=5.274, P<0.05, χ2=8.887,P<0.05)。结论 本地区沙门菌感染患者以鼠伤寒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为主,高发季节集中在夏秋两季,沙门菌株耐药率较高。沙门菌感染患者高热及便血的发生率与spvB基因、rck基因的检出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南通地区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性分析,并对其携带的质粒进行PCR检测、分类其上的耐药基因,从而阐明定位于质粒上的整合子介导的耐药性传播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2009-2011年间南通地区的食源性伤寒沙门菌67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确定其耐药谱;筛选出多重耐药性菌株,提取质粒;选择携带质粒的耐药性菌株,以大肠埃希菌为受体进行接合试验.结果 南通地区沙门菌74.6%的沙门菌株(50/67)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其中31.3%(50/67)对超过一种抗生素有耐药性,发展成为多重耐药性沙门菌.南通地区分离的株沙门菌仅少量携带质粒,且携带的质粒数量较少15%(10/67),质粒大小分布于DNA Marker的0.6~4Kb间,且1.4Kb大小的质粒出现频率较高(7/10).结论 本地区不同来源的沙门菌检出比率较高,且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等药物呈现较高的耐药性.本地区分离的株沙门菌携带质粒较少,且大小(<2Kb或>2Kb)出现频率有差异.但两者于耐药性传播都有关联.  相似文献   

12.
林兰  丁宏  崔生辉  张庆生 《中国药事》2011,25(8):836-840,847
目的对我国武汉地区0~3岁临床婴幼儿腹泻沙门菌进行了分离、鉴定、耐药性和分子分型分析。方法超广谱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临床上用于治疗侵袭性沙门菌感染的重要抗生素,对这些抗生素的耐药性传播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本研究从3746例儿科临床门诊病人粪便样本中共检出221(5.9%)株沙门菌,分别属于29个血清型,抗生素的耐药谱在不同血清型间存在明显差异。环丙沙星耐药株多为鼠伤寒沙门菌,且均对4种以上非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22株环丙沙星耐药鼠伤寒沙门菌中19株位于同一个脉冲场群中。在18株沙门菌中检出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aac-(6’)-Ib-cr,其中4株菌中还携带qnr基因。在7株菌中检出质粒介导的超广谱-内酰胺酶类CTX-M-14编码基因,其中2株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下降。结果与结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适于在当地用于侵袭性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治疗,同时应对头孢曲松耐药-氟喹诺酮敏感性下降的菌株进行积极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非伤寒沙门菌肠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并监测分析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探讨阿奇霉素治疗肠道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可能性,为进一步控制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76例肠道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等流行病学特点;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使用E-Test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阿奇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对阿奇霉素的MIC值与其抑菌圈直径进行直线相关回归分析。结果:76株非伤寒沙门菌属于4种血清群,以鼠伤寒沙门菌血清型和肠炎沙门菌血清型为主;1岁以下小婴儿54例,占71.05%;非伤寒沙门菌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头孢曲松、氯霉素、奈定酸、氨苄西林的敏感性分别为73.68%、63.16%、60.53%、27.63%和22.37%;检出多重耐药非伤寒沙门菌16株,占21.05%;E-TEST法检测阿奇霉素对沙门菌的MIC为2~96 μg/mL,MIC50为3 μg/mL,MIC90为4 μg/mL;纸片扩散法检测其抑菌圈直径范围为6.50 ~19.75 mm,二者显著相关(P<0.01,︱r︱=-0.836)。结论:本地区儿童肠道感染的非伤寒沙门菌血清型多样,以小婴儿为主,多重耐药菌比例较高;检出的非伤寒沙门菌对阿奇霉素的基础数据可以作为以后临床应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昆明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几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分析萘啶酸用于测试肠道外沙门菌感染分离株对氟喹诺酮敏感性减低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从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或骨髓标本中培养分离的53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几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作为动态分析,并对其中273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进行了抗菌药物运用及其疗效的回顾性分析。结果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萘啶酸耐药率为98.5%;诺氟沙星18.6%;氨苄西林11.5%;复方新诺明8.5%;对头孢曲松、氯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敏感性为100%。273例住院患者治疗选用三代头胞(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45例;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或替卡西林)+氟喹诺酮(环丙沙星或左旋氧氟沙星)25例;头孢三代+氟喹诺酮73例;单独使用左旋氧氟沙星130例。273例住院患者除外7例自动出院,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治疗,推荐首选三代头孢菌素、左旋氧氟沙星;萘啶酸用于测试肠道外沙门菌感染分离株对氟喹诺酮敏感性减低临床意义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104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临床特点及粪便样本鼠伤寒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104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临床及病原学资料。分析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临床信息、年龄统计、季节分布、药敏结果及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结果 本试验入选104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患儿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腹泻、呕吐、呼吸道症状,年龄2个月~4岁,平均年龄(1.43±0.39)岁。104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中<1岁占比最高,为48.08%,1~2岁占比28.84%,>2岁占比23.08%。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发病季节主要为夏季、秋季(32.69%、30.77%),春季、冬季发病率较低,均为18.27%。粪便样本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率≤10%抗菌药物为左氧氟沙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多重耐药鼠伤寒沙门菌检出率为5.77%。结论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易感年龄为≤2岁,主要分布季节为夏季、秋季,鼠伤寒沙门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多重耐药检出率为5.77%,抗菌药物治疗要结合药敏结果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了解宁德市医院就诊儿童非伤寒沙门菌肠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正确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7~2020年确诊为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127例患儿相关资料,统计分析年龄、性别、发病季节等流行病学特点,并进行血清分型和耐药性分析。结果:我院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发病时间多集中于5~10月;0~1岁和1~2岁患儿检出非伤寒沙门菌最多,分别为59株和31株。127株沙门菌分为10种血清型,最常见为鼠伤寒沙门菌(49.61%),其次为都柏林沙门菌(10.24%)。127株非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对氯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阿奇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对上述7种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都柏林沙门菌;对美罗培南全部敏感。结论:我院患儿感染非伤寒沙门菌以夏秋季节为主,2岁以内高发;检出率最高的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和都柏林沙门菌,其中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3至2015年广州地区腹泻患儿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3至2015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门诊及住院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培养和血清学分型,采用VITEK-2 Compact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96株非伤寒沙门菌可分为33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171株(占57.43%),斯坦利沙门菌29株(占9.80%),肠炎沙门菌18株(占6.08%).患儿男女性别比约为1.51∶1(178/118),<1岁的患儿占84.45%,每年的7~ 10月为发病高峰.296株沙门菌除了对碳青霉烯类、左氧氟沙星和三代头孢耐药率较低外,对一、二代头孢、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较为严重.鼠伤寒沙门菌对三代头孢的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 广州地区儿童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性腹泻以<1岁的婴幼儿居多,夏秋季节高发.鼠伤寒沙门菌是本地区最主要的菌型,也是耐药最严重的血清型.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董虹  杨善浦 《江西医药》2008,43(5):475-477
目的了解本地区近7年副伤寒A沙门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迁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ATB Expression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药敏专家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就本院2001年~2007年患者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2162株副伤寒A沙门菌,对20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作动态分析。结果副伤寒A沙门菌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复方制剂耐药率逐年上升(均P<0.01),并且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均呈持续高度耐药,对第二代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达3.9%~73.1%,复方磺胺甲恶唑、氨基苷类以及三代、四代头孢菌素近1~3年出现部分耐药菌株,对环丙沙星、复合广谱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结论副伤寒A沙门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较敏感,但耐药谱在不断增宽,临床需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江滟  王和 《贵州医药》2006,30(8):682-684
目的探讨细胞壁缺陷沙门菌的细胞多糖组成特点及其变异的生化机制。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鲎血细胞溶解物试验,分别对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DM)以及伤寒沙门菌的CWDM返祖菌株的细胞壁多糖、细胞外多糖、脂多糖进行定性、定量实验,检测与分析沙门菌CWDM及其返祖菌株细胞多糖的化学组成特点。结果伤寒沙门菌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CWDMs细胞壁多糖与细胞外多糖的含量明显低于其亲代细菌型和伤寒沙门菌粗糙型返祖菌,鲎血细胞溶解物试验定性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细菌的CWDMs均表现为阴性反应,但定量试验表明其含量仅为细菌型和伤寒沙门菌返祖菌含量的1/30。结论细胞壁缺陷可导致沙门菌发生细胞壁多糖、细胞外多糖及脂多糖的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国西部地区沙门菌属细菌的耐药及分布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 依据。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沙门菌属细菌,按照统一方案,药敏试验均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结果按CLSI2017年标 准判读,用WHONET5.6软件和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及2017年我国西部地区沙门菌属细菌检出率分 别为0.22%和0.21%。2016—2017年共检出256株沙门菌属细菌,其中检出最多的为伤寒沙门菌42株(16.4 %),其次为鼠伤寒沙门 菌35株(13.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016年及2017年沙门菌属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65.3%、67.2%;对复方磺胺 甲噁唑耐药率为22.5%、22.6%;对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0%、16.2%。鼠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 耐药率分别为87.9 %和51.5%,高于伤寒沙门菌的57.1%和22.0%,以及肠炎沙门菌的83.3%和14.3%。结论 我国西部地区流行 的沙门菌属以伤寒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率较高,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由于高耐药率已不推 荐作为临床经验用药。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沙门菌属仍维持较高的敏感率,但仍需持续加强对多重耐药沙 门菌的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