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底恶性脑膜瘤误诊为骨源性或软骨源性肿瘤一例报告戴伊红①伍建林②王恭宪②恶性脑膜瘤很少见。我们经CT和MR诊断1例左中颅窝骨源性或软骨源性肿瘤,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脑膜瘤,现报告如下。患者女,30岁。突发性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18年。近2月来,两耳听力下...  相似文献   

2.
恶性脑膜瘤3例报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CT室张玉珂,董兆虎,赵辉恶性脑膜瘤较少见,我们遇到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提高该肿瘤CT诊断的认识,特报告如下:例1男,46岁。因癫痫9年,右侧肢体无力半年,头痛2个月入院。神经系统检查:右侧肢体轻瘫、肌...  相似文献   

3.
显微外科切除颅底脑膜瘤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长生  张蕴增 《武警医学》1999,10(11):650-651
颅底脑膜瘤解剖关系较复杂,手术暴露困难,全切率较低。我院自1992年以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脑膜瘤36例,全切率达86-3%,死亡率3-4%。通过几年的手术体会,颅底脑膜瘤可以全切达到治愈的目的。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48-3岁,病程1月~2a。分布在蝶骨嵴10例,鞍结节12例,嗅沟7例,斜坡4例,桥小脑角2例,枕大孔区1例。手术全切31例,大部切除5例,蝶骨嵴内侧2例(侵犯海绵窦),鞍结节1例,斜坡2例。死亡1例。1-2 临床表…  相似文献   

4.
1959-83年Thomas Jefferson 大学医院核医学和放疗科确诊脑膜瘤35例。1例脊髓脑膜瘤未作进一步治疗和两例因病情恶化未完成放疗除外,本文着重分析其他32例颅内脑膜瘤。女22例,男10例。年龄4-66岁,平均45岁,中数50岁。4-25岁仅占19%。32例中经组织学证实31例。1例拒绝手术但经临床和X 线证实。病理诊断为恶性脑膜瘤或脑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央沟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临床分析。方法从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22例中央沟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进行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疗效。结果按Simpson 手术分级评定手术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8例,Simpson Ⅱ级切除4例,Simpson Ⅲ级切除10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复发1例。结论中央沟区矢状窦旁脑膜瘤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保护上矢状窦及中央沟静脉,提高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6.
巨大鞍上脑膜瘤位置深在 ,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视神经等关系密切 ,手术切除难度较大。近年来 ,我们对巨大前床突脑膜瘤 1 1例和偏侧生长的鞍结节脑膜瘤 1 0例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 ,经眶 额 翼联合入路进行切除 ,其中全切除 1 4例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1 1例 ,女 1 0例 ;年龄 2 3~ 67岁 ,平均 4 4 5岁。病程 3个月~ 5年 ,均经病理证实。其中单眼视力进行性下降 1 4例 ,头痛 1 2例 ,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 6例 ,精神运动性发作 3例。查体 :Forster Kennedy征阳性 (均为前床突脑膜瘤 ) 3例。本组均有视…  相似文献   

7.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龄18~68岁,平均42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28个月。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对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进行评估,通过离断肿瘤供应血管、缩小肿瘤体积、分离肿瘤与毗邻血管及神经间隙等方法,最终彻底切除肿瘤。术后随访6个月~4年。结果肿瘤全切20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2例。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20例患者,术后12例明显好转,6例无改善,2例恶化。术后2例不全偏瘫,6例动眼神经麻痹,全部患者无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4年,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Ⅰ、Ⅱ级者(共27例)术后未见复发,SimpsonⅢ级者(2例)切除后均行放疗或γ刀治疗,其中1例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术中精细评估肿瘤与毗邻重要结构的关系,根据评估结果指导分离、切除肿瘤是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彻底切除的关键,且积极切除肿瘤对恢复视力及控制肿瘤有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膜瘤显微手术方式和要点。方法对我科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1例脑膜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45例;Ⅱ级切除19例,Ⅲ级切除3例,Ⅳ级切除4例,无Ⅴ级切除病例,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72个月显示,随着Simpson分级升高肿瘤复发率也随之增高。结论全切肿瘤是减少脑膜瘤复发的保证;控制好术中出血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保护好脑功能是良好预后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脑室脑膜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脑室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脑室脑膜瘤的认识和诊断正确率。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脑膜瘤 22例,其中男 8例,女 14例,年龄 17~72岁(平均 45岁 )。行MRI检查 21例,其中增强 17例;行CT检查 11例,其中增强 4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 10例,结合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脑室脑膜瘤以纤维型多见,主要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多数表现为实质性肿块,边界清晰,明显强化。可见钙化,出血及囊变少见。结论 脑室脑膜瘤有特殊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在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MRI。  相似文献   

10.
蝶骨嵴脑膜瘤术后脑梗死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现对我科2005年5月~2008年10月5例蝶骨嵴脑膜瘤术后脑梗死患者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行MRI及CT检查.表现为与蝶骨嵴关系密切,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膜瘤。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36—65岁,病程6个月一8年。术前高血压病史2例,糖尿病史1例,均无心肝肾等大脏器疾病,凝血功能均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近几年在我院进行颅底脑膜瘤手术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方法:分析近4年在我院进行颅底脑膜瘤手术的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情。结果:颅底脑膜瘤为良性病变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对脑膜瘤患者采用积极的手术治疗辅以放射治疗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微囊型脑膜瘤的CT、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型脑膜瘤是WHO于1990年重新对神经肿瘤病理分类的脑膜瘤分型之一。由于微囊型脑膜瘤的组织学形态特殊,CT、MRI表现酷似胶质瘤及转移瘤,经常误诊。为探讨微囊型脑膜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学上的相关性以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本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微囊型脑膜瘤的CT和MRI诊断进行了分析总结。1资料与方法 15例中,女11例,男4例。年龄28~67岁,平均47.4岁。主要临床症状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肢体麻木等。全部病例经CT平扫和增强检查。其中9例作了MRI检查,均行横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CT静脉造影(CTV)对镰幕脑膜瘤手术方案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5例镰幕脑膜瘤患者术前行脑CTV检查,在工作站重建二维和三维图像,对脑膜瘤进行分型并判断邻近静脉的狭窄程度和代偿情况,据此选择能够安全避开主要回流静脉的手术入路.结果 根据镰幕脑膜瘤与邻近静脉(窦)关系及肿瘤生长方向,将镰幕脑膜瘤分为前、后、上、下和侧方5种类型.本组属前型者5例,后型4例,下型者3例,上型6例,侧方型7例.肿瘤与静脉(窦)的关系均与术中情况吻合,手术全切肿瘤19例,次全切除6例,主要的回流静脉均予保留.术后3例出现象限盲或偏盲,术后3个月随访时均完全恢复.结论 CTV可对镰幕脑膜瘤进行分型,有助于镰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总结小脑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以对我院2001-01~2009-12期间收治的小脑幕脑膜瘤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法,总结小脑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和术后处理.结果:患者肿瘤部位分类统计中,局限于幕下较多(占41.29%),全麻后,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入路采用幕下小脑上入路14例,乙状窦后入路10例,枕部幕上入路11例,幕上下联合入路2例,颞下入路2例.39例中全切32例(82.05%),次全切7例(17.95%).临床症状治愈或缓解共36例,占92.31%,随访3个月~4年,38例患者中复发4例,均行再次手术.结论:小脑幕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总体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特点,作者对1992年5月-2001年9月的29例鞍结节脑膜瘤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23例,年龄27-68岁,平均46岁,肿瘤直径2.0-8.5cm,平均3.4cm。首发症状为力障碍21例(72.4%)头痛7例(24.1%)、癫痫1例(3.4%)。13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的翼点入路,11例采用额下入路;3例采用额下眶上联合入路,2例采用双侧额下入路。全切26例(89.7%)(Simpsons grade D,大部切除3例(10.3%)(Simpsons grade Ⅱ)。本组无手术死亡。作者认为对于鞍结点脑膜瘤的手术,除了要熟悉鞍区的解剖之外,还要有娴熟的显微外科手术,手术中要注意区分正常的结构和肿瘤的包膜,以保护周围的重要血管、视神经和下丘脑等结构。  相似文献   

16.
CT表现不典型脑膜瘤三例张凤翔,高娃,张浩亮,刘智君,张智,王强CT表现典型的脑膜瘤诊断容易。本文报道三例CT表现不典型术前误诊的脑膜瘤如下:[例1]女性,45岁。间歇性头痛21年,加重6个月伴呕吐,大小便失禁入院。查体:双侧视乳头水肿。右下肢轻瘫。...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眼眶内神经源性肿瘤通常为视神经胶质细胞瘤、神经销瘤,而且好发于10岁前儿童,其次为较少见的原发于神视经的脑膜瘤或眶内异位脑膜瘤,10岁以下小儿也占有24%的发病率。视神经鞘蛛网膜囊肿临床上甚为罕见,我院96年2月份收治一例,经手术探查确诊为此病,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8.
巨大钙化性脑膜瘤1例报告江苏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CT室周仪巨大钙化性脑膜瘤临床上少见,我院发现一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告如下:女性,11岁,发作性左侧上下肢抽摔三年,抽摔发作时,左侧口角歪斜,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无尿便失禁,发作停止后诉头痛,一般...  相似文献   

19.
侧脑室内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侧脑室内脑膜瘤是脑膜瘤的一种较少见类型,笔者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膜瘤发病率在脑瘤中仅次于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脑膜瘤切除之后5年复发率较高,成为神经外科医师治疗脑膜瘤的一大难题.手术治疗复发性脑膜瘤的临床报道较少,现将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治疗复发性脑膜瘤并获得随访的11例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